履带车的行走部与牵引部的对位结构、采煤机及掘进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53925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履带车的行走部与牵引部的对位结构、采煤机及掘进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对位结构,更具体而言,涉及ー种履带车的行走部与牵引部的对位结构。本实用新型同时涉及ー种包括该对位结构的掘进机和ー种包括该对位结构的米煤机。
背景技术
通常采用履带结构作为行走部的车辆中,牵引部和行走部之间是通过花键轴连接,以采煤机为例,采煤机的牵引部和行走部之间是通过ー根两端带花键的轴传递カ矩,从而将牵引电机的输出功率通过齿轮传动传递到行走部驱动轮上,最終实现采煤机在刮板运输机上的往复行走。采煤机在井下维修或者更换导向滑靴和行走部驱动轮吋,需要将整个行走部拆下,由于井下条件限制,维修后行走部与牵引部再次装配时,花键轴需通过行走部驱动轮内花键进入,最终实现与牵引部输出行星架内花键和行走部驱动轮内花键同时啮合。但是,花键轴通过行走部驱动轮内花键后,再与牵引部的花键配合就很困难了,因为此时已经无法观察到花键轴与牵引行星架内花键的相对位置,此时经常的做法是打开牵引部上端盖,用手盘动前端直齿来找正牵引部输出行星架内花键和行走部驱动轮内花键的位置,推动花键到正确位置进行啮合,传递扭矩。由于參与传动的齿轮数量较多,手动转动时比较费时费力,盲装花键找正位置需要手感或者“运气”,増加了维修强度和时间。经调查及用户反映,涉及到行走部拆装的维修时间一般都要I到2个班时,最少也要4小时,极大降低了生产效率。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方案,结构简单的同时,解决花键轴安装困难的问题,以降低劳动强度,減少维修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行走部与牵引部对位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履带车的行走部与牵引部的对位结构是在牵引部的输出端和行走部的输入端配合设置有凹凸对位结构,所述凹凸对位结构分别与所述输出端上的第一花键和所述输入端上的第二花键具有相应的位置关系,所述相应的位置关系可使所述第一花键和所述第二花键在所述凹凸对位结构对位后具有相同的相位角。在该技术方案中,所述凹凸对位结构加工简单,易于实现,未増加所述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端的结构复杂程度;采用了该技术方案的对位结构,可以实现所述行走部花键轴的快速安装,方便快捷,降低了劳动强度,缩短了维修安装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凹凸对位结构对位吋,凹部和凸部之间的对位面为平面,且所述对位面倾斜于所述输出端和所述输入端的端面,并使所述凹部开ロ的面积大于其底部的面积。在该技术方案中,所述对位面为平面,如此可以保证面与面之间的充分接触,防止接触面积过小的情况下受カ过于集中使得压强过大而导致容易对接触面造成损坏,延长了所述对位结构使用寿命;另外,所述对位面与所述输出端和所述输入端的端面不垂直,可以使所述凸部更容易的卡入所述凹部中,方便了对位。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凹凸对位结构对位时,凹部和凸部之间的对位面为平面,且所述对位面与所述输出端和所述输入端的端面垂直。在该技术方案中,所述对位面为平面,如此可以保证面与面之间的充分接触,防止接触面积过小的情况下受力过于集中使得压强过大而导致容易对接触面造成损坏,延长了所述对位结构使用寿命;另外,所述对位面与所述输出端和所述输入端的端面垂直,可以更准确地对所述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端进行对位,保证对位的准确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输出端或所述输入端上所述凹凸对位结构中的所述凸部的四个侧面均与所述输出端和所述输入端的端面垂直。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所述输出端或所述输入端上所述凹凸对位结构中的所述凸部的四个侧面均与所述输出端和所述输入端的端面垂直,易于加工,降低了加工成本。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凸部的顶端面与所述凹部的底面均为平面,所述凹凸对位结构中的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匹配使对位后所述凸部恰好填补所述凹部。在该技术方案中,所述凹凸对位结构中的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完全匹配使对位后所述凸部恰好填补所述凹部,可以使对位后所述输出端与所述输入端正向反向都无法继续旋转,方便了进一歩的装配,且可以更准确地对所述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端进行对位。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凹凸对位结构中的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均为六个,并且均匀分布。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凹凸对位结构中的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均为六个,并且均匀分布,因此最多将行走部输出端旋转度即可达到对位点,使得在进行对位时更加方便,对位更加容易。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凹凸对位结构的所述凸部的顶端面为扇环形。在该技术方案中,所述凹凸对位结构的所述凸部的顶端面为扇环形,使所述对位面垂直于对位时转动的该处的切线方向,可以更可靠地对所述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端进行对位。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扇环形的内外径分别与所述输出端或所述输入端的内外径相等。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扇环形的内外径分别与所述输出端或所述输 入端的内外径相等,可以增大所述凹凸对位结构对位时的受カ面积,从而减小了压强,增长的所述凹凸对位结构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在所述输出端和所述输入端増加了辅助定位结构,建立起连接关系,辅助定位所述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端内的花键的相位角,方便了花键轴的安装,所述凹凸对位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未増加所述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端的结构复杂程度,可以实现所述行走部花键轴的快速安装,方便快捷,降低了劳动强度,缩短了维修安装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掘进机,包括以上技术方案中任一所述的履带车的行走部与牵引部的对位结构,所述的掘进机相应地具有上述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采煤机机,包括以上技术方案任中任一所述的履带车的行走部与牵引部的对位结构,所述的采煤机相应地具有上述有益效果。还可以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履带车的行走部与牵引部的对位结构应用于其他的机械设备当中,在此无法穷举,不再赘述。但其应用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I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履带车的牵引部输出行星架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I所示牵引部输出行星架的右视示意图;图3示出了与图I所示牵引部输出行星架配合使用的履带车的行走部驱动轮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所示行走部驱动轮的左视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行走部与牵引部对位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图I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履带车的牵引部输出行星架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I所示牵引部输出行星架的右视示意图;图3示出了与图I所示牵引部输出行星架配合使用的履带车的行走部驱动轮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所示行走部驱动轮的左视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行走部与牵引部对位的剖视示意图。如图I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履带车的行走部与牵引部的对位结构,所述的履带车是通过输出行星架I输出动力的,行走部是由驱动轮3驱动履带,在牵引部输出行星架I的输出端2和行走部驱动轮3的输入端4配合设置有凹凸对位结构,所述凹凸对位结构分别与所述牵引部输出行星架I的输出端2上的第一花键5和所述行走部驱动轮3的输入端4上的第二花键6具有相应的位置关系,所述相应的位置关系可使所述第一花键5和所述第二花键6在所述凹凸对位结构对位后具有相同的相位角。本实施例中,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是彼此相对而言的,而非相对于所述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端的原有结构,也就是说,可以在所述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端都设置为相对于原有结构的凸起,但是可以将ー边称作凸部,而另ー边凸起之间的间隔称为凹部,只要两边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对所述输出端和所述输入端的对位即可;而且所述凸部可以是各种形状,例如长方体、圆柱体等,所述凹部的形状与所述凸部相匹配,只要两边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对所述输出端和所述输入端的对位即可;另外,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的数量可以是各ー个,也可以分别有几个,分布方式可以均匀分布也可以不均匀分布,这些变换的技术方案在本发明创造的基础上均无需通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实现,而且所述凹凸对位结构在花键轴装入之后不具有传递扭矩的作用,只是用来找正所述第一花键和所述第二花键的相位。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所述输出端和所述输入端増加了辅助对位结构,辅助定位所述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端内的花键的相位角,方便了花键轴的安装,所述凹凸对位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未増加所述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端的结构复杂程度;采用了该技术方案的对位结构,可以实现所述行走部花键轴的快速安装,方便快捷,降低了劳动强度,缩短了维修安装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0026]如图I至图4所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凹凸对位结构对位时,凹部7和凸部8之间的对位面9为平面,且所述对位面9倾斜于所述输出端2和所述输入端4的端面10,并使所述凹部7开ロ的面积大于其底部的面积,其中,所述的对位面9是指所述凹凸对位结构对位后所述凹部7与所述凸部8相顶紧以用来对位的接触面,所述凹部7与所述凸部8接触时所述对位面9重合为ー个平面,所述凹部7与所述凸部8不接触时所述对位面9为所述凹部7和所述凸部8上相应的两个面。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利用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对所述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端进行对位,所述的倾斜显然是指能使开ロ比底面更大的倾斜方式,而且所述倾斜的斜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这些形状的改变均无需通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实现。在该技术方案中,所述对位面为平面,如此可以保证面与面之间的充分接触,防止接触面积过小的情况下受カ过于集中使得压强过大而导致容易对接触面造成损坏,延长了所述对位结构使用寿命;另外,所述对位面与所述输出端和所述输入端的端面不垂直,可以使所述凸部更容易的卡入所述凹部中,方便了对位。如图I至图4所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凹凸对位结构对位时,凹部7和凸部8之间的对位面9为平面,且所述对位面9与所述输出端2和所述输入端4的端面10垂直。在该技术方案中,所述对位面为平面,如此可以保证面与面之间的充分接触,防止接触面积过小的情况下受カ过于集中使得压强过大而导致容易对接触面造成损坏,延长了所述凹凸对位结构使用寿命;另外,所述对位面与所述输出端和所述输入端的端面垂直,可以更准确地对所述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端进行对位,保证对位的准确性,且易于加工。如图I至图4所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输出端2或所述输入端4上所述凹凸对位结构中的所述凸部8的四个侧面均与所述输出端2和所述输入端4的端面10垂直。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所述输出端或所述输入端上所述凹凸对位结构中的所述凸部的四个侧面均与所述输出端和所述输入端的端面垂直,易于加工,降低了加工成本。如图I至图4所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凸部8的端面801与所述凹部7的底面701均为平面,所述凹凸对位结构中的所述凸部8与所述凹部7匹配使对位后所述凸部8恰好填补所述凹部7。在该技术方案中,所述凹凸对位结构中的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完全匹配使对位后所述凸部恰好填补所述凹部,可以使对位后所述输出端与所述输入端正向反向都无法继续旋转,方便了进ー步的装配,且更准确地对所述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端进行对位。如图I至图4所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凹凸对位结构中的所述凹部7和所述凸部8均为六个,并且均匀分布。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凹凸对位结构中的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均为六个,并且均匀分布,因此最多将行走部输出端旋转60度即可达到对位点,使得在进行对位时更加方便迅速,对位更加容易。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凹凸对位结构的所述凸部8的端面801为扇环形。在该技术方案中,所述凹凸对位结构的所述凸部的顶端面为扇环形,使所述对位面垂直于对位时转动的该处的切线方向,可以更可靠地对所述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端进行对位。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扇环形的内外径分别与所述输出端2或所述输入端4的内外径相等。本技术方案中,实际上就是所述输出端与所述输入端作的长一点后再开凹槽,即形成了端盘齿,即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凹凸对位结构。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扇环形的内外径分别与所述输出端或所述输入端的内外径相等,可以增大所述凹凸对位、结构对位时的受カ面积,从而减小了压强,增长的所述凹凸对位结构的使用寿命。具有本实用新型所述凹凸对位结构的所述行走部与所述牵引部对位时,通过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找准位置后,所述第一花键和所述第二花键就具有了相同的相位角,然后所述行走部通过外部定位销和联接螺栓与所述牵引部进行对接,然后把所述花键轴从所述行走部的前端盖穿入,与所述第二花键对正后可直接推入,由于所述第二花键在外端,可以直接看到,所以所述花键轴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凹凸对位结构可以方便快捷的安装到位,与所述驱动轮和所述行星架的内花键(即所述第二花键和所述第一花键)同时啮合。本实用新型对在井下进行安装时的有益效果特别明显,通过简单的结构极大地提高了装配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具有解决类似问题的通用性,可以方便的在现有结构中改进,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进步性。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在所述输出端和所述输入端増加了辅助定位结构,建立起连接关系,辅助定位所述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端内的花键的相位角,方便了花键轴的安 装,所述凹凸对位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未増加所述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端的结构复杂程度,可以实现所述行走部花键轴的快速安装,方便快捷,降低了劳动强度,缩短了维修安装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履带车的行走部与牵引部的对位结构应用于掘进机,即可获得本实用新型所述掘进机的实施例,所述的掘进机相应地具有上述有益效果。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履带车的行走部与牵引部的对位结构应用于采煤机,即可获得本实用新型所述采煤机的实施例,所述的采煤机相应地具有上述有益效果。还可以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行走部与牵引部对位结构应用于其他的机械设备当中,在此无法穷举,不再赘述。但其应用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履带车的行走部与牵引部的对位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牵引部的输出端(2)和行走部的输入端(4)配合设置有凹凸对位结构, 所述凹凸对位结构分别与所述输出端(2)上的第一花键(5)和所述输入端(4)上的第二花键(6)具有相应的位置关系,所述相应的位置关系可使所述第一花键(5)和所述第二花键(6)在所述凹凸对位结构对位后具有相同的相位角。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履带车的行走部与牵引部的对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对位结构对位时,凹部(7)和凸部(8)之间的对位面(9)为平面,且所述对位面(9)倾斜于所述输出端(2)和所述输入端(4)的端面(10),并使所述凹部(7)开口的面积大于其底部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履带车的行走部与牵引部的对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对位结构对位时,凹部(7)和凸部(8)之间的对位面(9)为平面,且所述对位面(9)与所述输出端(2)和所述输入端(4)的端面(10)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履带车的行走部与牵引部的对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端(2)或所述输入端(4)上所述凹凸对位结构中的所述凸部(8)的四个侧面均与所述输出端(2)和所述输入端⑷的端面(10)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所述的履带车的行走部与牵引部的对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⑶的端面(801)与所述凹部(7)的底面(701)均为平面,所述凹凸对位结构中的所述凸部(8)与所述凹部(7)相匹配使对位后所述凸部(8)恰好填补所述凹部(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履带车的行走部与牵引部的对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对位结构中的所述凹部(7)和所述凸部(8)均为六个,并且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履带车的行走部与牵引部的对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对位结构中的所述凸部(8)的端面(801)为扇环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履带车的行走部与牵引部的对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扇环形的内外径分别与所述输出端(2)或所述输入端(4)的内外径相等。
9.一种掘进机,包括如权利要求I至8任一所述的履带车的行走部与牵引部的对位结构。
10.一种采煤机,包括如权利要求I至8任一所述的履带车的行走部与牵引部的对位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履带车的行走部与牵引部的对位结构,该对位结构是在牵引部的输出端和行走部的输入端配合设置有凹凸对位结构,所述凹凸对位结构分别与所述输出端上的第一花键和所述输入端上的第二花键具有相应的位置关系,所述相应的位置关系可使所述第一花键和所述第二花键在所述凹凸对位结构对位后具有相同的相位角。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包括该对位结构的一种掘进机和包括该种对位结构的一种采煤机机。在该技术方案中,所述凹凸对位结构加工简单,易于实现,在未使输入端和输出端结构变复杂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所述行走部花键轴的快速安装,降低了劳动强度,缩短了维修安装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E21C29/26GK202417497SQ201220037999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6日
发明者严海纲, 李玉标, 郎国军 申请人: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