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可变轨移动救生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55678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矿用可变轨移动救生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井下和人防工程的安全防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矿用可变轨移动救生舱。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疆域辽阔,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的矿产资源大国,矿产资源丰富的同时,矿产资源的需求也是巨大的,能源大量开采换来的是频繁的灾难,矿井突出动力灾害存在破坏力大、事故原因复杂和易引起继发性事故等特点,使得矿难发生后外界无法及时展开被动式救援,而事故所带来的中毒、窒息、溺水等成为危及生命的“头号杀手”。因此,在矿产资源采集过程中,当井下发生灾害性事故时,为了给井下人员提供一个安全避险的密闭空间,以最大程度地延长外部救援时间,减少生命财产损失,本实用新型由此而生。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用可变轨移动救生舱,以实现在井下900轨距和600轨距的轨道上灵活切换运行。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矿用可变轨移动救生舱,救生舱采用钢结构壳体,舱体分为过渡舱、生存舱和设备舱,舱内设有供氧系统、通讯系统、环境参数监测系统、空气净化冷却系统、压风喷淋系统以及食物、水、应急药品,底部安装可变轨钢轮。所述壳体由多节组装而成,每节纵向焊接加强筋,横向将钢板压出突起条状面,节以节之间通过法兰连接;所述壳体包括三层防护层,外层为碳素钢板层,内层为不锈钢层,中间层填充耐1200度的硅酸铝针刺毯隔热层隔热层。所述过渡舱安装有供氧系统、压风喷淋系统、泄压阀、带观察窗的防护门和密闭门。所述生存舱包括氧气呼吸带、观察窗、座椅、环境参数监测系统、视频、防爆电话、饮水机,所述椅子下方存放食物、水和应急药品、呼吸面罩。所述空气净化冷却系统是由生存舱内座椅为主体设计的空气净化冷却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进风口、箱式座椅和出风口。所述的箱式座椅依功能依次划分为反应室(27)、冷却室(28)和干燥室(29)。所述反应室内侧焊接快插式导轨,导轨上安放若干药盒,反应室左侧安装防爆风机,防爆风机带风量控制开关,由救生舱供电,药盒四周开通风透气细孔,孔径小于颗粒药齐U,防止药剂漏出,药盒放置二氧化碳吸附剂、一氧化碳催化剂、干燥剂等;所述冷却室焊接冷却风管,风管可以是铜管,冷却室填充冰水混合物作为制冷剂;干燥室填充干燥剂,干燥剂为分子筛和活性炭的混合物;所述箱式座椅安装向上开启式箱盖,箱盖边缘有凹凸镶嵌密封条。[0013]所述设备舱包括密闭门、应急逃生门、电力系统、黑匣子,打包座便器和舱外环境参数监测系统。所述救生舱变轨钢轮包括焊接在救生舱底部的轮架、对称设置于轮架上的两钢轮及变轨装置。所述两钢轮均包括轮子和轮柄,每一轮子分别可转动地固定在两侧轮柄之间;所述变轨装置包括挡块A、中间挡块、挡块B、前挡块、后挡块及限位杆和挡杆,其中,挡块A与挡块B等长等高等厚,而前挡块与后挡块等长等高等厚,且挡块A与挡块B高于中间挡块、前挡块及后挡块,中间挡块夹在前挡块和后挡块之间,平行于挡块A和挡块B,挡块A、中间挡块、挡块B、前挡块、后挡块均焊接在轮架上;所述挡杆横穿挡块A和挡块B,通过螺母紧固;所述限位杆是一个螺栓,螺栓穿过挡块A紧固于挡块B,挡块B上开有螺丝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I)救生舱采用钢结构壳体,抗压瓦斯爆炸性能达到2Mpa。(2)壳体采用三层防护层隔热效果好,能承受1200度瞬间高温。(3)舱体分为过渡舱、生存舱和设备舱,舱内设有供氧系统、通讯系统、环境参数监测系统、空气净化冷却系统、压风喷淋系统以及食物、水、应急药品,保障人员安全避险96小时以上。(4)利用救生舱箱式座椅为装置主体设计的空气净化冷却系统,充分利用救生舱内的有效空间,空间利用率高,同时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湿气及硫化氢等有毒有
害气体。(5)救生舱底部安装可变轨钢轮,可在井下900轨距和600轨距的轨道上灵活切换运行。本实用新型用于井下灾变发生后的紧急避险,当避险人员进入救生舱后,可以通过佩戴舱内提供的吸氧面罩呼吸氧气,食用救生舱内的食物、水,等待救援,这对于挽救井下幸存人员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壳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平面布置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发空气净化冷却系统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变轨钢轮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I壳体2过渡舱3生存舱4设备舱5防护门6密闭门7压风喷淋系统8泄压阀9供氧系统10氧气呼吸带11观察窗12座椅13环境参数监测系统14视频15防爆电话16饮水机17空气净化冷却系统18应急逃生门19电力系统20黑匣子21打包座便器22碳素钢板层23硅酸铝针刺毯隔热层24不锈钢层25进风口 26出风口 27反应室28冷却室29干燥室30防爆风机31药盒32风管33箱盖34轮子35轮柄36挡杆37限位杆38轮架39挡块A 40中间挡块41挡块B 42前挡块43后挡块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I至图6所示,一种矿用可变轨移动救生舱,其舱体采用钢结构壳体(1),舱体分为过渡舱(2)、生存舱(3)和设备舱(4),舱内设有供氧系统(9)、通讯系统、环境参数监测系统(13)、空气净化冷却系统(17)、压风喷淋系统(7)以及食物、水、应急药品,底部安装可变轨钢轮。其中,壳体(I)由多节组装而成,每节纵向焊接加强筋,横向将钢板压出突起条状面,节与节之间通过法兰连接;且壳体(I)包括三层防护层,外层为碳素钢板层(22),内层为不锈钢层(24),中间层填充耐1200度的硅酸铝针刺毯隔热层(23)。过渡舱(2)安装有供氧系统(9)、压风喷淋系统(7)、泄压阀(8)、带观察窗的防护门(5)和密闭门(6)。生存舱(3 )包括氧气呼吸带(10 )、观察窗(11)、箱式座椅(12)、环境参数监测系统(13),视频(14)、防爆电话(15)、饮水机(16),其箱式座椅(12)下方存放食物、水和应急药品、呼吸面罩。空气净化冷却系统(17)是由生存舱(3)内座椅(12)为主体设计的空气净化冷却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进风口(25)、箱式座椅(12)及出风口(26),其箱式座椅(12)内部空间依照功能依次划分为反应室(27 )、冷却室(28 )和干燥室(29 )。反应室(27)内侧焊接快插式导轨,导轨上安放若干药盒(31),反应室(27)左侧安装防爆风机(30),防爆风机(30)带风量控制开关,由救生舱供电,药盒(31)四周开通风透气细孔,孔径小于颗粒药剂,防止药剂漏出,药盒(31)内放置二氧化碳吸附剂、一氧化碳催化剂、干燥剂等;冷却室(28)焊接冷却风管(32),风管(32)可以是铜管,冷却室(28)填充冰水混合物作为制冷剂;干燥室(29)填充干燥剂,干燥剂为分子筛和活性炭的混合物。上述箱式座椅(12)安装向上开启式箱盖(33),箱盖(33)边缘有凹凸镶嵌密封条。设备舱(4)包括密闭门(6 )、应急逃生门(18 )、电力系统(19 )、黑匣子(20 ),打包座便器(21)和舱外环境参数监测系统(13)。救生舱变轨钢轮包括焊接在救生舱底部的轮架(38)、对称设置于轮架(38)上的两钢轮及变轨装置。两钢轮均包括轮子(34)和轮柄(35),每一轮子(34)分别可转动地固定在两侧轮柄(35)之间;变轨装置包括挡块A (39)、中间挡块(40)、挡块B (41)、前挡块
(42)、后挡块(43)及限位杆(36)和挡杆(36),其中,挡块A (39)与挡块B (41)等长等高等厚,而前挡块(42)与后挡块(43)等长等高等厚,且挡块A (39)与挡块B (41)高于中间挡块(40 )、前挡块(42 )及后挡块(43 ),中间挡块(40 )夹在前挡块(42 )和后挡块(43 )之间,平行于挡块A (39)和挡块B (41),挡块A (39)、中间挡块(40)、挡块B (41 )、前挡块(42)、后挡块(43)均焊接在轮架(38)上;挡杆(36)横穿挡块A (39)和挡块B (41),通过螺母紧固;限位杆(36)是一个螺栓,螺栓穿过挡块A (39)紧固于挡块B (41),挡块B (41)上开有螺丝孔。
权利要求1.矿用可变轨移动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救生舱采用钢结构壳体,舱体分为过渡舱、生存舱和设备舱,舱内设有供氧系统、通讯系统、环境参数监测系统、空气净化冷却系统、压风喷淋系统以及食物、水、应急药品,底部安装可变轨钢轮。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矿用可变轨移动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多节组装而成,每节纵向焊接加强筋,横向将钢板压出突起条状面,节与节之间通过法兰连接;所述壳体包括三层防护层,外层为碳素钢板层,内层为不锈钢层,中间层填充耐1200度的硅酸铝针刺毯隔热层。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矿用可变轨移动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舱内安装有供氧系统、压风喷淋系统、泄压阀、带观察窗的防护门和密闭门。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矿用可变轨移动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存舱包括氧气呼吸带、观察窗、箱式座椅、环境参数监测系统、视频、防爆电话及饮水机,所述箱式座椅下方存放食物、水和应急药品、呼吸面罩。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矿用可变轨移动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冷却系统是由生存舱内座椅为主体设计的空气净化冷却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进风口、箱式座椅和出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矿用可变轨移动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式座椅依功能依次划分为反应室(27 )、冷却室(28 )和干燥室(29 )。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矿用可变轨移动救生舱,其特征是,室内侧焊接快插式导轨,导轨上安放若干药盒,反应室左侧安装防爆风机,防爆风机带风量控制开关,由救生舱供电,药盒四周开通风透气细孔,孔径小于颗粒药剂;所述冷却室焊接冷却风管,风管可以是铜管,冷却室填充冰水混合物作为制冷剂;干燥室填充干燥剂;所述箱式座椅安装向上开启式箱盖,箱盖边缘有凹凸镶嵌密封条。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矿用可变轨移动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舱包括密闭门、应急逃生门、电力系统、黑匣子,打包座便器和舱外环境参数监测系统。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矿用可变轨移动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舱变轨钢轮包括焊接在救生舱底部的轮架、对称设置于轮架上的两钢轮及变轨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矿用可变轨移动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两钢轮均包括轮子和轮柄,每一轮子分别可转动地固定在两侧轮柄之间;所述变轨装置包括挡块A、中间挡块、挡块B、前挡块、后挡块及限位杆和挡杆,其中,挡块A与挡块B等长等高等厚,而前挡块与后挡块等长等高等厚,且挡块A与挡块B高于中间挡块、前挡块及后挡块,中间挡块夹在前挡块和后挡块之间,平行于挡块A和挡块B,挡块A、中间挡块、挡块B、前挡块、后挡块均焊接在轮架上;所述挡杆横穿挡块A和挡块B,通过螺母紧固;所述限位杆是一个螺栓,螺栓穿过挡块A紧固于挡块B,挡块B上开有螺丝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用可变轨移动救生舱,救生舱采用钢结构壳体,舱体分为过渡舱、生存舱和设备舱,舱内设有供氧系统、通讯系统、环境参数监测系统、空气净化冷却系统、压风喷淋系统以及食物、水、应急药品,底部安装可变轨钢轮,可在井下900轨距和600轨距的轨道上灵活切换运行。本实用新型用于井下灾变发生后的紧急避险,它能够抵御高温、水、火、毒气、烟雾的入侵,提供了人员生存需要的氧气、水、食物,当逃生人员进入救生舱后,可以通过佩戴舱内提供的吸氧面罩呼吸氧气,等待救援,对于挽救井下幸存人员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文档编号E21F11/00GK202810907SQ201220125608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9日
发明者汪金洋, 谢旺旭, 徐蔚 申请人:龙岩龙安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