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土地区树根桩支护的围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60908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软土地区树根桩支护的围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土地区基坑的围护结构,尤其是一种软土地区树根桩支护的围护结构。适用于软土基坑工程。
背景技术
软土地区挖深约4. 5m 6m左右的基坑,周边环境较宽松的情况下,目前这种基坑多采用放坡加设木桩或槽钢的开挖支护形式,木桩常规6m,槽钢常规长6 12m,目前该种围护方法存在以下问题I、在软土层较厚的地区,木桩长度受限制,槽钢虽可焊接,但焊接质量不能保证,焊接口易成为薄弱点或使得槽钢与槽钢之间无法紧扣,导致支承桩插入深度不足或刚度不够,引起局部坍塌、整体滑移、坑底隆起等现象或支承桩弯曲变形,出现基坑整体失稳或边坡变形较大等险情。2、软土层下部存在土质较硬、承载力较高的土层时,木桩、槽钢无法压入该土层或压入深度不够,需要采用钻孔的方法打入,使施工变得繁琐。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且成本低的软土地区树根桩支护的围护结构,有效解决软土地区较浅基坑的整体稳定问题,保证开挖期间基坑安全。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软土地区树根桩支护的围护结构,在软土地区开挖有经放坡处理的基坑,其特征在于该基坑的坡面上施打有一排树根桩,树根桩桩顶设置冠梁连成整体;整个外露坡面挂设钢筋网并喷射有混凝土层,钢筋网经锚筋固定。所述坡面加设松木桩或槽钢。所述基坑坡顶周边筑有一条排水沟。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采用放坡加树根桩的联合作用,形成一种新型的支护结构,树根桩刚度好,桩长可长可短,不受限制,有效解决软土地区较浅基坑的整体稳定问题,在保证开挖期间基坑安全的前提下,兼顾了经济性。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通过对软土地区较浅基坑(挖深约4. 5m 6m左右)放坡加设木桩或槽钢进行改良,采用放坡加树根桩的联合作用,形成一种新型的支护结构。树根桩刚度好,桩长可长可短,不受限制,有效解决软土地区较浅基坑的整体稳定问题,在保证开挖期间基坑安全的前提下,兼顾了经济性。[0012]本例在基坑I坡面某一高程上施打有一排竖直向下的树根桩2,桩长根据计算确定,桩顶设置冠梁3,使各树根桩连成整体。整个坡面根据需要可加设竖直向下的松木桩6或槽钢,整个外露坡面挂设钢筋网并喷射厚80mm IOOmm混凝土层4,钢筋网用锚筋5固定。在所述基坑坡顶周边还筑有一条排水沟7。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做出的变化、改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 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软土地区树根桩支护的围护结构,在软土地区开挖有经放坡处理的基坑(1),其特征在于该基坑的坡面上施打有一排树根桩(2),树根桩桩顶设置冠梁(3)连成整体;整个外露坡面挂设钢筋网并喷射有混凝土层(4),钢筋网经锚筋(5)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软土地区树根桩支护的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面加设松木桩(6)或槽钢。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软土地区树根桩支护的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坡顶周边筑有一条排水沟(J)。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土地区树根桩支护的围护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且成本低的软土地区树根桩支护的围护结构,有效解决软土地区较浅基坑的整体稳定问题,保证开挖期间基坑安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软土地区树根桩支护的围护结构,在软土地区开挖有经放坡处理的基坑,其特征在于该基坑的坡面上施打有一排树根桩,树根桩桩顶设置冠梁连成整体;整个外露坡面挂设钢筋网并喷射有混凝土层,钢筋网经锚筋固定。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软土基坑工程。
文档编号E02D17/04GK202787273SQ201220362239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5日
发明者邢玉芳, 胡士兵, 楼永良, 彭孔曙 申请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