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锥形桩基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94562阅读:646来源:国知局
混凝土锥形桩基础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锥形桩基础,由若干个混凝土锥形桩组成,混凝土锥形桩包括桩身和桩靴,桩靴两端面积不等,在面积小的一端顶部设有钢板,钢板将顶部完全包裹,面积大的一端与桩身连接为一体,在桩身外壁均匀设置U形钢筋,沿横截面均匀设置2-4组,U形钢筋锚固端固定在桩身内,槽口面向桩身,沿纵向每隔0.5m-0.8m设置一组U形钢筋,且U形钢筋距离桩身顶部0.3m,通过箍筋将相邻的混凝土锥形桩的U形钢筋绑扎,使相邻的混凝土锥形桩连接在一起,形成混凝土锥形桩基础。本发明桩靴部分为梯台型,有效防止桩体的倾斜和下沉,减少现场地基处理工序,施工简单。
【专利说明】混凝土锥形粧基础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的浅层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锥形桩基础。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鉴于桩基础能有效抑制沉降、控制不均匀沉降以及可实现高质量、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受环境影响小、用途广泛等各方面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深厚的淤泥及饱和软粘土地基上修建构筑建筑物,其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现有的桩基础一般都是通过筏式栅网(网状的焊接钢筋)进行定位,其需要大量的钢材,施工成本高;其需要通过筏式连接网与各桩块的连接筋连接成整体,对各桩块的安置的一致性要求较高,施工难度大;在桩体安置时,需要对现场浅层软土进行填碎石或者压实地基来防止下压桩体时桩靴的破损,施工工序复杂。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既经济,施工工序又简便的桩基础。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锥形桩基础,解决现有的桩基础施工时,处理现场碎石所存在的现场施工繁琐,施工工期长等局限性问题。
[0004]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混凝土锥形桩基础,由若干个混凝土锥形桩组成,混凝土锥形桩包括桩身和桩靴,桩靴两端面积不等,在面积小的一端顶部设有钢板,钢板将顶部完全包裹,面积大的一端与桩身连接为一体,在桩身外壁均匀设置U形钢筋,沿横截面均匀设置2-4组,U形钢筋锚固端固定在桩身内,槽口面向桩身,沿纵向每隔
0.5m-0.8m设置一组U形钢筋,且U形钢筋距离桩身顶部0.3m,通过箍筋将相邻的混凝土锥形桩的U形钢筋绑扎,使相邻的混凝土锥形桩连接在一起,形成混凝土锥形桩基础。
[0005]上述混凝土锥形桩截面为正方形或圆形。
[0006]上述U形钢筋每组不少于I根。
[0007]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I)各椎体桩之间互相连接,形成统一整体能有效的抵抗局部沉降;(2)桩靴部分为梯台型,有效防止桩体的倾斜和下沉;(3)减少现场地基处理工序,施工简单;(4)在桩靴底部贴上钢片,以防止桩体下压时桩靴底部遭到破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发明的预制混凝土锥形桩间的连接示意图。
[0009]图2为本发明的预制混凝土锥形桩桩靴底部B详图。
图3为本发明的正方形预制混凝土锥形桩基础平面图。
[0010]图4为本发明的圆形预制混凝土锥形桩平面图。
[0011]【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0012]下面先以截面为正方形的3*3锥形桩为例进行说明。
[0013]结合图1、图2和图3,本发明是一种混凝土锥形桩基础,由若干个混凝土锥形桩I组成,混凝土锥形桩I包括桩身2和桩靴3,桩身2截面为边长40cm的正方形,桩靴3两端面积不等,与桩身2相连的一端截面为边长40cm的正方形,另一端截面为边长IOcm的正方形,并且面积小的这端顶部设有钢板4,钢板4将顶部完全包裹,在桩身2外壁均匀设置U形钢筋5,位于中间的混凝土锥形桩1,沿横截面均匀设置4组U形钢筋5,位于顶角位置上混凝土锥形桩I沿横截面分别设置2组相邻的U形钢筋5,其余的四个混凝土锥形桩I沿横截面分别设置3组相邻的U形钢筋5,上述U形钢筋5每组有I根钢筋,U形钢筋5锚固端固定在桩身2内,槽口面向桩身2,U形钢筋5距离桩身顶部0.3m,沿纵向每隔0.6m设置一组U形钢筋5。
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1:在工厂预制锥形混凝土桩I并运至现场。
[0014]步骤2:在施工现场进行简单的地基处理,抛填碎石。
[0015]步骤3:将锥形混凝土桩I安置在预定位置。
[0016]步骤4:下压锥形混凝土桩I使桩靴3底部的钢板4 一半陷入土体。
[0017]步骤5:用箍筋6将相邻的混凝土锥形桩I的U形钢筋5绑扎。
[0018]步骤6:在混凝土锥形桩I之间充填40-50_粒径碎石并压实。
[0019]步骤7:在混凝土锥形桩I之间浇筑C25混凝土 7使各桩体形成一个整体。
[0020]以下再以截面为圆形的4*4锥形桩为例进行说明
结合图1、图2和图4,本发明是一种混凝土锥形桩基础,由若干个混凝土锥形桩I组成,混凝土锥形桩I包括桩身2和桩靴3,桩身2截面为直径40cm的圆形,桩靴3两端面积不等,与桩身相连的一端截面为直径40cm的圆形,另一端截面为直径IOcm的圆形,并且在这端顶部设有钢板4,钢板4将顶部完全包裹,在桩身2外壁均匀设置U形钢筋5,位于中心位置的四个混凝土锥形桩I沿横截面均匀设置4组U形钢筋5,位于顶角位置上混凝土锥形桩I沿横截面分别设置2组相邻的U形钢筋5,其余的八个混凝土锥形桩I沿横截面分别设置3组相邻的U形钢筋5,上述U形钢筋5每组有2根钢筋,U形钢筋5锚固端固定在桩身2内,槽口面向桩身2,U形钢筋5距离桩身顶部0.3m,沿纵向每隔0.Sm设置一组U形钢筋5。
[0021]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1:在工厂预制锥形混凝土桩I并运至现场。
[0022]步骤2:在施工现场进行简单的地基处理,抛填碎石。
[0023]步骤3:将锥形混凝土桩I安置在预定位置。
[0024]步骤4:下压锥形混凝土桩I使桩靴3底部的钢板4 一半陷入土体。
[0025]步骤5:用箍筋6将相邻的混凝土锥形桩I的U形钢筋5绑扎。
[0026]步骤6:在混凝土锥形桩I之间充填40-50_粒径碎石并压实。
[0027]步骤7:在混凝土锥形桩I之间浇筑C25混凝土 7使各桩体形成一个整体。
【权利要求】
1.一种混凝土锥形桩基础,其特征在于:由若干个混凝土锥形桩(I)组成,混凝土锥形桩(I)包括桩身(2)和桩靴(3),桩靴(3)两端面积不等,在面积小的一端顶部设有钢板(4),钢板(4)将顶部完全包裹,面积大的一端与桩身(2)连接为一体,在桩身(2)外壁均匀设置U形钢筋,沿横截面均匀设置2-4组,U形钢筋(5)锚固端固定在桩身(2)内,槽口面向桩身(2),沿纵向每隔0.5m-0.8m设置一组U形钢筋,且U形钢筋(5)距离桩身顶部0.3m,通过箍筋将相邻的混凝土锥形桩的U形钢筋(5)绑扎,使相邻的混凝土锥形桩连接在一起,形成混凝土锥形桩基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锥形桩基础,其特征在于:上述混凝土锥形桩(I)截面为正方形或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锥形桩基础,其特征在于:上述U形钢筋(5)每组不少于I根。
【文档编号】E02D27/12GK103711124SQ201310745461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0日
【发明者】张建东, 刘朵, 江流声, 张帆 申请人: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