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挖桩钢管混凝土柱逆作法定位调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79947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旋挖桩钢管混凝土柱逆作法定位调垂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挖桩钢管混凝土柱逆作法施工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旋挖桩钢管混凝土柱逆作法定位调垂装置。
背景技术
逆作法施工是将高层建筑地下结构自上往下逐层施工,其在基坑内施作中间支承桩,支承桩一般采用旋挖钻孔灌注桩,简称旋挖桩。旋挖桩浇筑至基坑底标高后,在支承桩顶安装一根逆作施工的支承上部施工荷载的永久性钢管混凝土柱。由于在旋挖桩桩顶面无法设置钢管混凝土柱定位器,因此常规的钢管混凝土柱安装方法是在支承桩混凝土灌注前安装一根与支承桩直径相同的钢管,等浇筑的支承桩混凝土达到70%强度后,抽除钢管内泥浆,采用人工下孔破除桩顶混凝土至永久性钢管混凝土柱底标高,定位器安装完毕再安装钢管。该施工方法施工周期长、工序复杂,且施工过程中工人要下到孔底进行混凝土的凿除及定位器安装,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单根钢管柱施工周期长达10 20天,施工成本也较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HPE液压垂直插入机对钢管进行定位调垂,但该插入机体积庞大,需要使用大型机械运送施工现场中,占用较大的施工场地面积,环境适应性较差,并且每台插入机价格昂贵,施工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挖桩钢管混凝土柱逆作法定位调垂装置,能够在地面对钢管实现定位调垂。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旋挖桩钢管混凝土柱逆作法定位调垂装置,包括千斤顶和架设在旋挖桩边线外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调垂装置设有上下两组千斤顶,并且所述千斤顶以悬臂方式安装在支架上,每组千斤顶包括三个或以上环绕旋挖桩轴线设置的所述千斤顶,所述两组千斤顶分别抱紧置于旋挖桩中的钢管,以两点定位方式对钢管进行定位调垂。即,上方一组的千斤顶通过分别调节伸展长度,调整钢管上方抱紧点的位置以对钢管进行定位,下方一组的千斤顶再分别调节伸展长度,调整钢管下方抱紧点的位置,使得钢管上下方抱紧点处于一条垂线上以对钢管进行调垂,或者反之先调整下方抱紧点再调整上方抱紧点亦可。为了减小对施工场地的占用面积,并且选用更小型的千斤顶,以降低对支架刚度和体积的要求,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支架具有上下两组悬臂,并且所述悬臂部分悬置在旋挖桩正上方,每组悬臂包括三条或以上环绕旋挖桩轴线设置的所述悬臂,所述千斤顶安装在悬臂的端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支架包括三个或以上环绕旋挖桩架设的悬臂支架;所述悬臂支架为由一根立柱和两条分别垂直设置在立柱上的所述悬臂构成的F字形构件。悬臂支架和千斤 顶的数量可根据钢管的重量设置,以满足钢管对定位调垂装置承载能力的要求,并且各个悬臂支架能够单独运送入施工现场中,避免使用大型机械运送,使装置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为了使千斤顶能更好的抱紧钢管并对其进行定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悬臂支架环绕旋挖桩轴线均匀分布设置。为了加强支架的稳定性,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相邻的两个所述悬臂支架之间连接有刚性联接件。为了进一步加强支架的稳定性,所述的定位调垂装置还包括混凝土环底座和埋设在混凝土环底座上的底座钢板;所述混凝土环底座环绕旋挖桩浇捣在旋挖桩边线外的地面上,所述立柱竖向安装在底座钢板上,并且所述悬臂朝向旋挖桩轴线。为了降低定位调垂装置的成本,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立柱和悬臂均为工字钢,所述刚性联接件为角钢。作为兼顾定位调垂装置操作性能与定位性能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支架包含有四个悬臂支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定位调垂装置安装在地面上,通过两组千斤顶对钢管进行定位调垂,无需人工到旋挖桩下作业,保障了操作人员的施工安全,并且在施工时基础桩的混凝土可以和钢管柱的混凝土同时浇筑,无需控制基础桩的混凝土缓凝时间,每根钢管的安装时间仅需10到20小时,施工速度快,而且装置以两点定位方式对钢管进行调垂能够达到1/500 1/1200的垂直度,满足逆作法对钢管垂直度的要求;第二,由于本实用新型设有悬臂用以安装千斤顶,悬臂的长度可以根据旋挖桩的孔径大小设置,因此可选用伸展行程较短、体积较小、重量较轻的小型千斤顶,降低对支架刚度和体积的要求以及对施工场地的占用面积;第三,由于本实用新型以三个或以上独立的悬臂支架作为安装千斤顶的支架,悬臂支架和千斤顶的数量可根据钢管的重量设置,以满足钢管对定位调垂装置承载能力的要求,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定位调垂装置使用方法灵活;第四,本实用新型的支架能采用通用的工字钢和角钢构成,装置的结构简单、体积小巧并且安装简单快捷,无需使用大型搬运机械运送即能在施工现场进行制作安装,因此,使用本实用新型对钢管进行定位调垂的施工成本低,并且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
图1的A向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
图1和图2所 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旋挖桩钢管混凝土柱逆作法定位调垂装置,由八个千斤顶1、四个悬臂支架、四根刚性联接件4、四块底座钢板5和混凝土环底座6组成。其中,悬臂支架为由一根立柱3和两条分别垂直设置在立柱3上的悬臂2构成的F字形构件,立柱3和悬臂2均为工字钢;素混凝土环底座6采用C15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其环绕旋挖桩浇捣在旋挖桩边线8外的地面上,四块底座钢板5环绕旋挖桩轴线均匀分布,即呈十字形的埋设在混凝土环底座6上,四个悬臂支架的立柱3分别竖向安装在底座钢板5上,四个悬臂支架的悬臂2均朝向旋挖桩轴线并且部分悬置在旋挖桩正上方,四根刚性联接件4为角钢,它们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悬臂支架的立柱3之间,以加强支架的稳定性,八个千斤顶I分别以悬臂方式安装在悬臂2的端部。由此,本实施例一的定位调垂装置设置有上下两组千斤顶1,每组千斤顶I包括四个环绕旋挖桩轴线设置的千斤顶1,在对旋挖桩中的钢管7进行定位调垂时,先用吊机将钢管7在旋挖桩中初步定位,调节上述两组千斤顶1,使两组千斤顶I分别抱紧置于旋挖桩中的钢管7的上端部,再进一步调节上述两组千斤顶1,以两点定位方式对钢管7进行定位调垂,即上方一组的千斤顶I通过分别调节伸展长度,调整钢管7上方抱紧点的位置以对钢管7进行定位,下方一组的千斤顶I再分别调节伸展长度,调整钢管7下方抱紧点的位置,使得钢管7上下方抱紧点处于一条垂线上以对钢管7进行调垂,或者反之先调整下方抱紧点再调整上方抱紧点亦可。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旋挖桩钢管混凝土柱逆作法定位调垂装置基本相同,它们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二的定位调垂装置由六个千斤顶1、三个悬臂支架、三根刚性联接件4、三块底座钢板5和混凝土环底座6组成,三块底座钢板环绕旋挖桩轴线均匀分布,即呈正三角形的埋设在混凝土环底座6上,千斤顶1、悬臂支架、刚性联接件4和混凝土环底座6的组成及连接 方式与实施例一中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等效修改、替换或变更,例如,根据钢管7的重量,设置五个或以上的悬臂支架并在每个悬臂支架上安装两个千斤顶1,以满足钢管7对定位调垂装置承载能力的要求,又如,支架为环绕旋挖桩设置的一体式支架,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1.一种旋挖桩钢管混凝土柱逆作法定位调垂装置,包括千斤顶(I)和架设在旋挖桩边线(8)外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调垂装置设有上下两组千斤顶(I ),并且所述千斤顶(I)以悬臂方式安装在支架上,每组千斤顶(I)包括三个或以上环绕旋挖桩轴线设置的所述千斤顶(1),所述两组千斤顶(I)分别抱紧置于旋挖桩中的钢管(7),以两点定位方式对钢管(7)进行定位调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挖桩钢管混凝土柱逆作法定位调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具有上下两组悬臂(2),并且所述悬臂(2)部分悬置在旋挖桩正上方,每组悬臂(2)包括三条或以上环绕旋挖桩轴线设置的所述悬臂(2),所述千斤顶(I)安装在悬臂(2)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挖桩钢管混凝土柱逆作法定位调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由三个或以上环绕旋挖桩架设的悬臂支架和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悬臂支架之间的刚性联接件(4)构成;所述悬臂支架为由一根立柱(3)和两条分别垂直设置在立柱(3)上的所述悬臂(2)构成的F字形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挖桩钢管混凝土柱逆作法定位调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臂支架环绕旋挖桩轴线均匀分布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旋挖桩钢管混凝土柱逆作法定位调垂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刚性联接件(4)搭接固定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挖桩钢管混凝土柱逆作法定位调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调垂装置还包括混凝土环底座(6)和埋设在混凝土环底座(6)上的底座钢板(5);所述混凝土环底座(6 )环绕旋挖 桩浇捣在旋挖桩边线(8 )外的地面上,所述立柱(3 )竖向安装在底座钢板(5 )上,并且所述悬臂(2 )朝向旋挖桩轴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挖桩钢管混凝土柱逆作法定位调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3)和悬臂(2)均为工字钢,所述刚性联接件(4)为角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挖桩钢管混凝土柱逆作法定位调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包含有四个悬臂支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挖桩钢管混凝土柱逆作法定位调垂装置,包括千斤顶(1)和架设在旋挖桩边线(8)外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调垂装置设有上下两组千斤顶(1),并且所述千斤顶(1)以悬臂方式安装在支架上,每组千斤顶(1)包括三个或以上环绕旋挖桩轴线设置的所述千斤顶(1),所述两组千斤顶(1)分别抱紧置于旋挖桩中的钢管(7),以两点定位方式对钢管(7)进行定位调垂。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地面对钢管实现定位调垂,无需人工到旋挖桩下作业,保障了操作人员的施工安全。
文档编号E02D13/04GK203113336SQ201320057678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31日
发明者罗赤宇, 邓汉荣, 张梦青, 过凯, 林景华 申请人: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