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等强巷道支护钢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98249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等强巷道支护钢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等强巷道支护钢带,包括长条形钢带主体,钢带主体的长度方向中部设置凸出于钢带主体的平台,平台长度方向两侧分别通过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与钢带主体连接,平台上设置多个第一通孔,第一立板上设置第二通孔,第二立板上设置第三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三通孔相对设置,第二、第三通孔均与第一通孔沿平台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通孔均是截锥形孔,第一通孔下侧直径大于上侧直径,第二和第三通孔的外侧直径大于内侧直径,通孔内安装橡胶锁紧块,橡胶锁紧块均为截锥形,第一和第二橡胶锁紧块均沿径向开设锁紧孔,锁紧孔内安装钢绞线。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支护钢带存在的不足,对巷道壁形成稳定的网状支护结构,增强支护强度。
【专利说明】一种等强巷道支护钢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矿井下支护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一种等强巷道支护钢带。
【背景技术】
[0002]矿用支护钢带是目前各矿产企业在进行巷道、硐室支护以及滑坡加固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支护装置,随着矿产采掘技术的不断发展,矿井的采掘深度越来越大,巷道经过的岩层情况也越来越复杂,为保证矿业生产中的安全性,对支护钢带产品的自身强度、轻量化的需求也不断上升,目前现有的支护钢带产品虽能够提供一定的支护强度,但由于钢带连接时仅能沿长度方向使用锚杆重叠连接,形成条形支护结构,沿巷道的长度方向为巷道侧壁提供支撑力,各条形钢带之间无法直接连接,因此支护强度仍然有限。本领域技术人员为了提升支护强度,在沿巷道长度方向设置的各条形钢带之间增加了横向的钢带,将沿巷道长度方向设置的各条形钢带连接起来,构成网状支护结构,但横向的钢带在沿巷道截面安装时为配合巷道形状必须进行弯折,钢带弯折后极易从折痕处断裂,无法起到有效的支护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等强巷道支护钢带,它能够解决现有支护钢带存在的不足,对巷道壁形成稳定的网状支护结构,增强支护强度。
[0004]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长条形钢带主体,钢带主体的长度方向中部设置凸出于钢带主体的平台,平台长度方向两侧分别通过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与钢带主体连接,平台上设置多个第一通孔,第一立板上设置多个第二通孔,第二立板上设置多个第三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三通孔相对设置,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均与第一通孔沿平台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均是截锥形孔,第一通孔下侧直径大于上侧直径,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外侧直径大于内侧直径,第二通孔内安装第一橡胶锁紧块,第三通孔内安装第二橡胶锁紧块,第一橡胶锁紧块和第二橡胶锁紧块均为截锥形,第一橡胶锁紧块和第二橡胶锁紧块均沿径向开设锁紧孔,锁紧孔内安装钢绞线。钢带主体、第一立板、第二立板和平台均为厚度相同的平板,钢带主体、第一立板、第二立板和平台的连接处正反两面均为圆角。平台与钢带主体平行,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均与钢带主体垂直。钢带主体的边沿均为半圆弧型。
[000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能够对巷道壁形成稳定的网状支护结构,具有较高的支护强度;钢带各处强度相同,钢带各部件的连接处均为圆角过渡,钢带受压发生变形时均为圆滑的变形,不会出现明显折痕,不易断裂,抗弯折强度高,不会巷道壁产生切削,便于施工人员搬运钢带、施工人员搬运钢带时手部不易受伤等。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06]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07]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08]图3是图1的A-A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09]图4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为相邻支护钢带之间通过钢绞线连接时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001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等强巷道支护钢带包括长条形钢带主体1,钢带主体I的长度方向中部设置凸出于钢带主体I的平台2,平台2长度方向两侧分别通过第一立板3和第二立板4与钢带主体I连接,平台2上设置多个第一通孔5,第一立板3上设置多个第二通孔6,第二立板4上设置多个第三通孔7,第二通孔6与第三通孔7相对设置,第二通孔6、第三通孔7均与第一通孔5沿平台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通孔5、第二通孔6和第三通孔7均是截锥形孔,第一通孔5下侧直径大于上侧直径,第二通孔6和第三通孔7的外侧直径大于内侧直径,第二通孔6内安装第一橡胶锁紧块8,第三通孔7内安装第二橡胶锁紧块9,第一橡胶锁紧块8和第二橡胶锁紧块9均为截锥形,第一橡胶锁紧块8和第二橡胶锁紧块9均沿径向开设锁紧孔10,锁紧孔10内安装钢绞线11。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通孔用于配合锚杆固定在巷道壁上,第二通孔6和第三通孔7内安装的第一橡胶锁紧块8和第二橡胶锁紧块9能够将钢绞线11锁紧,钢绞线11将第一立板3和第二立板4相向拉紧,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抗变形强度。当需要在巷道内构筑网状支护结构时,可使相邻两条或多条支护钢带的第一立板、第二立板之间共用一根钢绞线连接,支护钢带与钢绞线纵横交叉共同构成网状支护结构,部分支护钢带出现松动时,附近的支护钢带可通过钢绞线对松动的钢带形成牵引,使松动的钢带能够继续提供支撑力。截锥形的第一橡胶锁紧块8和第二橡胶锁紧块9与截锥形的第二通孔6和第三通孔7配合,随着操作者对橡胶锁紧块施加外力使橡胶锁紧块向通孔内移动,橡胶锁紧块内的锁紧孔10逐渐被压缩,最终将钢绞线11锁紧。
[0011]目前现有的支护钢带在受到挤压时容易出现明显的折痕,而钢带一旦出现明显折痕就极易在折痕处断裂,导致巷道臂出现塌方,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钢带受挤压时出现明显折痕,可采用下述结构:钢带主体1、第一立板3、第二立板4和平台2均为厚度相同的平板,钢带主体1、第一立板3、第二立板4和平台2的连接处正反两面均为圆角。该结构可保证钢带各处强度相同,钢带各部件的连接处均为圆角过渡,钢带受压发生变形时均为圆滑的变形,不会出现明显折痕,不易断裂。
[0012]本实用新型为了增强抗弯折强度,可采用下述结构:平台2与钢带主体I平行,第一立板3和第二立板4均与钢带主体I垂直。钢带主体I与巷道壁贴紧后,第一立板3和第二立板4与钢带主体I的承压方向垂直,该结构可使本实用新型以较小的重量实现较大的抗弯折强度。
[0013]本实用新型为了防止钢带主体I边沿对巷道壁产生切削,保证巷道壁的稳定性,可将钢带主体I的边沿均加工成为半圆弧型。该结构还同时具有便于施工人员搬运钢带、施工人员搬运钢带时手部不易受伤的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等强巷道支护钢带,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条形钢带主体(1),钢带主体(I)的长度方向中部设置凸出于钢带主体(I)的平台(2),平台(2)长度方向两侧分别通过第一立板(3)和第二立板(4)与钢带主体(I)连接,平台(2)上设置多个第一通孔(5),第一立板(3)上设置多个第二通孔(6),第二立板(4)上设置多个第三通孔(7),第二通孔(6)与第三通孔(7)相对设置,第二通孔(6)、第三通孔(7)均与第一通孔(5)沿平台(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通孔(5)、第二通孔(6)和第三通孔(7)均是截锥形孔,第一通孔(5)下侧直径大于上侧直径,第二通孔(6)和第三通孔(7)的外侧直径大于内侧直径,第二通孔(6)内安装第一橡胶锁紧块(8),第三通孔(7)内安装第二橡胶锁紧块(9),第一橡胶锁紧块(8)和第二橡胶锁紧块(9)均为截锥形,第一橡胶锁紧块(8)和第二橡胶锁紧块(9)均沿径向开设锁紧孔(10),锁紧孔(10)内安装钢绞线(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强巷道支护钢带,其特征在于:钢带主体(I)、第一立板(3)、第二立板(4)和平台(2)均为厚度相同的平板,钢带主体(I)、第一立板(3)、第二立板(4)和平台(2)的连接处正反两面均为圆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强巷道支护钢带,其特征在于:平台(2)与钢带主体(I)平行,第一立板(3)和第二立板(4)均与钢带主体(I)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强巷道支护钢带,其特征在于:钢带主体(I)的边沿均为半圆弧型。
【文档编号】E21D21/00GK203463129SQ201320600320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7日
【发明者】高峰 申请人:高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