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铣捞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99421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套铣捞筒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套铣捞筒,属于油田修井作业小件落物打捞工具【技术领域】。由上接头、筒体、套铣头组成,上接头通过螺纹与筒体连接,筒体内壁自上而下均匀闭窗及窗舌,筒体与套铣头焊接,套铣头的内径小于筒体内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满足如钢丝绳、刮蜡片、测试仪等小件复杂落物打捞的施工要求,打捞成功率高;在处理被掩埋的长井段落物鱼顶时,可实现一次完成套铣、打捞工序,操作方便,提高施工效率,节约作业成本。
【专利说明】套铣捞筒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井下落物打捞器,属于油田修井作业小件落物打捞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在修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某些小件落物导致施工受阻,必须通过打捞或磨铣后循环修井液将落物带出地面,传统的处理工艺一般采用磨鞋磨铣破碎或用一把抓常规工具打捞,但由于其自身的结构及使用操作的限制,会出现多次打捞的低效率甚至无效的现象,加大了劳动强度,增加了作业成本。
[0003]专利号02255499.8公开了一种井下作业捞筒,它由上接头和工作筒等组成,工作筒的底端可连接引鞋或直接设计引鞋,上接头与工作筒联接,圆卡瓦安装在工作筒内,由螺钉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外径小,防倒扣,可退出,操作简单。在结盐、结垢的油水井和套管变形井中使用,刮削作用小,容易下入,冲洗效果好,但由于井内状况复杂,其打捞小件落物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打捞小件落物效率低下的缺陷,提供一种既能实现套铣钻进,又能进行小件落物打捞的组合修井工具,缩短修井时间、减轻了劳动强度。
[0005]本实用新型由上接头、筒体、套铣头组成,上接头通过螺纹与筒体连接,筒体内壁自上而下均匀闭窗及窗舌,筒体与套铣头焊接,套铣头的内径小于筒体内径。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是能够满足如钢丝绳、刮蜡片、测试仪等小件复杂落物打捞的施工要求,打捞成功率高;在处理被掩埋的长井段落物鱼顶时,可实现一次完成套铣、打捞工序,操作方便,提高施工效率,节约作业成本。
[0007]【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本实用新型由上接头1、筒体2、套铣头3组成,上接头I通过螺纹与筒体2连接,筒体2内壁自上而下设有闭窗4及窗舌5,筒体2与套铣头3焊接,套铣头3的内径小于筒体2内径。
[0010]所述的闭窗4、窗舌5为梯形或三角形,均匀分布在筒体2内壁上。
[0011]所述的窗舌5开口角度为30° -60°。
[0012]当对小件落物进行套铣打捞时,将本实用新型的上接头I通过螺纹与上部管柱连接,遇阻时,旋转管柱,依其底面套铣头3在钻压作用下,磨铣小件落物,并将其收拢进筒体2,挂接在窗舌5上,实现打捞,同时由于套铣头3内径小于筒体2内径,形成变径台阶,对筒体2落物也能起到阻挡防掉效果,从而完成打捞小件落物的目的,确保了打捞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套铣捞筒,由上接头(I)、筒体(2)、套铣头(3)组成,其特征是:上接头(I)通过螺纹与筒体(2)连接,筒体(2)内壁自上而下设有闭窗(4)及窗舌(5),筒体(2)与套铣头⑶焊接,套铣头(3)的内径小于筒体⑵内径,形成变径台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铣捞筒,其特征是:所述的闭窗(4)、窗舌(5)为梯形或三角形,均匀分布在筒体(2)内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套铣捞筒,其特征是:所述的窗舌(5)开口角度为30。-60。。
【文档编号】E21B31/16GK203769700SQ201320672538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8日
【发明者】黄学宾, 李德刚, 金文刚, 尹明, 钟立功, 金玉玲, 耿鹏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