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钻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07078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型钻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钻削加工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微型钻头。
【背景技术】
[0002]钻头通常包括钻柄、钻身及钻尖,钻尖处具有两个对称的主切削刃和两个对称的横刃,钻身上设有与主切削刃对应的两条螺旋状的排肩槽。
[0003 ]钻头工作时,横刃首先接触到工件,起到定心的作用,并直接影响到钻孔的形状位置和尺寸精度,横刃产生的轴向力占钻削轴向力的50%以上,因此横刃直接影响到钻头的寿命。现有钻头的两条横刃的平行设置,这样不利于钻头钻入工件,很容易在工件表面产生滑移。另外,现有钻头的横刃较长,轴向受力大,从而降低了钻削效率和钻头寿命。
[0004]另外,出于成本和加工方便考虑,钻针的钻身部分和钻柄部分通常采用不同材质,然后对钻身部分和钻柄部分的端面进行平面对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钻身部分与钻柄部分接合处的焊缝容易断裂,钻身部分与钻柄部分的同轴度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钻头,其定心准确,轴向受力小,切削效率高,耐用性好,同时也保证了钻针的牢固性和同轴度。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种微型钻头,包括主柄、副柄、钻身及钻尖,所述钻身的一端通过所述副柄连接所述主柄,另一端形成有所述钻尖,所述钻尖对称设置有两个前刀面和两个后刀面,所述前刀面和后刀面相交形成主切削刃,所述后刀面由倾斜角度依次增大的第一斜面、第二斜面及第三斜面构成,每个后刀面的第一斜面均与另一后刀面的第三斜面相交形成一横刃,所述钻身上设有螺旋状的排肩槽,所述排肩槽包括恒定段及渐变段,所述恒定段靠近所述副柄,其螺旋角恒定不变,所述渐变段靠近所述钻尖,其螺旋角自钻尖到恒定段逐渐变大,所述恒定段的螺旋角大于所述渐变段的螺旋角。
[0008]优选地,所述第二斜面相对于第一斜面倾斜的角为第一后角,所述第三斜面相对于第二斜面倾斜的角为第二后角,所述第二后角的角度大于所述第一后角的角度。
[0009]优选地,所述渐变段的螺旋角变化范围为30°?50°,所述恒定段的螺旋角为45°。
[0010]优选地,所述渐变段的长度与钻身总长度的比值为0.3?0.5。
[0011]优选地,所述渐变段的沟槽深度大于所述恒定段的沟槽深度。
[0012]优选地,所述主柄的一端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内壁上设有一组定位槽;所述副柄包括焊接部及锥形部,所述焊接部插设于所述固定孔内并通过焊接与所述主柄连接于一体,所述焊接部的外表面设有一组与所述定位槽相配合的凸筋,所述锥形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焊接部,另一端连接所述钻身。
[0013]优选地,所述主柄的固定孔为圆孔,所述副柄的焊接部呈圆柱状。
[0014]优选地,所述主柄上设有固定孔的一端的端缘上设有倒角,所述倒角与所述副柄的锥形部相适应。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6]1、本实用新型钻尖的后刀面设计成三个倾斜角度依次增大的斜面,减小了两个横刃之间的角度,有利于钻头钻入工件,定心准确;同时减小了横刃的长度,轴向受力小,切削效率高,耐用性好,延长了钻头的使用寿命。
[0017]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副柄的焊接部插入主柄的固定孔内并进行焊接,使副柄及钻身固定在主柄上,固定牢固,钻针整体同轴度好。
[0018]3、本实用新型的排肩槽采用两段式设计,即恒定段及渐变段,恒定段的螺旋角较大,可以增强排肩能力,渐变段的螺旋角较小,可以降低钻针的损耗;另外,恒定段的沟槽较浅,可以保证钻针的刚性和整体强度,渐变段的沟槽较深,可以保证渐变段具有足够的容肩空间,切肩不会滞留在印刷电路板的孔洞内。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副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实用新型钻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4]实施例
[0025]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型钻头,包括主柄1、副柄2、钻身3及钻尖4,其中:
[0026]参考图2所示,主柄I的一端设有固定孔11,固定孔11为圆孔,固定孔11的内壁上设有一组定位槽111。
[0027]参考图3所示,副柄2由焊接部21和锥形部22构成,焊接部21插设于固定孔11内并通过焊接与主柄I连接于一体,焊接部21的外表面设有一组与定位槽111相配合的凸筋211,这样一方面可以实现对主柄I和副柄2进行定位,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主柄I与副柄2结合的牢固性。
[0028]在本实施例中,主柄I上设有固定孔11的一端的端缘上设有倒角12,倒角12与副柄2的锥形部22相适应,即倒角12相对于钻针轴线的倾斜角度与锥形部22相对于钻针轴线的倾斜角度相同,倒角12对应的端面与锥形部22的后端面一致,这样在钻针制作过程中,容易识别主柄I与副柄2是否准确对位。
[0029]参考图1所示,钻身3与副柄2—体成型,其一端与锥形部22相连,另一端形成有钻尖4,钻身3上设有螺旋状的排肩槽31,其中:
[0030]排肩槽31包括恒定段及渐变段,恒定段靠近锥形部22,其螺旋角恒定不变,渐变段靠近钻尖4,其螺旋角自钻尖4到恒定段逐渐变大,恒定段的螺旋角大于渐变段的螺旋角。渐变段的沟槽深度大于恒定段的沟槽深度。在本实施例中,渐变段的螺旋角变化范围为30°?50°,恒定段的螺旋角为45°,渐变段的长度与钻身3的总长度的比值为0.3?0.5。
[0031]参考图4所示,钻尖4对称设置有两个前刀面(图中未示出)和两个后刀面41,前刀面和后刀面41相交形成主切削刃42,后刀面41由倾斜角度依次增大的第一斜面411、第二斜面412及第三斜面413构成。每个后刀面41的第一斜面411均与另一后刀面41的第三斜面413相交形成一横刃43,这样横刃43会相对于钻头中轴线倾斜一定角度,减小了两个横刃43之间的角度,有利于钻头钻入工件,避免了钻尖4在工件表面滑移,定心准确,同时也减小了横刃43的长度,轴向受力小,切削效率高,耐用性好,延长了钻头的使用寿命。
[0032]第二斜面412相对于第一斜面411倾斜的角为第一后角,第三斜面413相对于第二斜面412倾斜的角为第二后角,第二后角的角度大于第一后角的角度,这样可以减小孔壁对钻尖4的摩擦力,切削更加锋利,同时钻尖4的结构也更加稳定,能够为主切削刃42提供足够的支持力,增强了钻尖4的抗应变能力,从而保证了钻头的寿命。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后角的角度为10-15°,第二后角的角度为20-30°。
[00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微型钻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柄、副柄、钻身及钻尖,所述钻身的一端通过所述副柄连接所述主柄,另一端形成有所述钻尖,所述钻尖对称设置有两个前刀面和两个后刀面,所述前刀面和后刀面相交形成主切削刃,所述后刀面由倾斜角度依次增大的第一斜面、第二斜面及第三斜面构成,每个后刀面的第一斜面均与另一后刀面的第三斜面相交形成一横刃,所述钻身上设有螺旋状的排肩槽,所述排肩槽包括恒定段及渐变段,所述恒定段靠近所述副柄,其螺旋角恒定不变,所述渐变段靠近所述钻尖,其螺旋角自钻尖到恒定段逐渐变大,所述恒定段的螺旋角大于所述渐变段的螺旋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面相对于第一斜面倾斜的角为第一后角,所述第三斜面相对于第二斜面倾斜的角为第二后角,所述第二后角的角度大于所述第一后角的角度。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微型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渐变段的螺旋角变化范围为30°?50°,所述恒定段的螺旋角为45°。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型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渐变段的长度与钻身总长度的比值为0.3?0.5。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型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渐变段的沟槽深度大于所述恒定段的沟槽深度。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柄的一端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内壁上设有一组定位槽;所述副柄包括焊接部及锥形部,所述焊接部插设于所述固定孔内并通过焊接与所述主柄连接于一体,所述焊接部的外表面设有一组与所述定位槽相配合的凸筋,所述锥形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焊接部,另一端连接所述钻身。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微型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柄的固定孔为圆孔,所述副柄的焊接部呈圆柱状。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微型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柄上设有固定孔的一端的端缘上设有倒角,所述倒角与所述副柄的锥形部相适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型钻头,包括主柄、副柄、钻身及钻尖,所述钻身的一端通过所述副柄连接所述主柄,另一端形成有所述钻尖,所述钻尖对称设置有两个前刀面和两个后刀面,所述前刀面和后刀面相交形成主切削刃,所述后刀面由倾斜角度依次增大的第一斜面、第二斜面及第三斜面构成,每个后刀面的第一斜面均与另一后刀面的第三斜面相交形成一横刃,所述钻身上设有螺旋状的排屑槽,所述排屑槽包括恒定段及渐变段,所述恒定段靠近所述锥形部,其螺旋角恒定不变,所述渐变段靠近所述钻尖部,其螺旋角自钻尖部到恒定段逐渐变大,所述恒定段的螺旋角大于所述渐变段的螺旋角。本实用新型定心准确,轴向受力小,同时也保证了钻针的牢固性和同轴度。
【IPC分类】B23B51/02, B23B51/12
【公开号】CN205218135
【申请号】CN201520981257
【发明人】叶文辉, 叶新平
【申请人】厦门沃能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