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防淤和排渗的两面pp织物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11486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防淤和排渗的两面pp织物袋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防淤和排渗的两面PP织物袋,包括外露侧无纺布和挡土侧无纺布两部分,外露侧无纺布和挡土侧无纺布之间通过上表面缝合处和下表面缝合处缝合连接,构成筒形的袋体;外露侧无纺布和挡土侧无纺布的孔径尺寸不同。本实用新型的织物袋,挡土侧无纺布加强了PP织物袋筑坎内侧的过滤作用,防止了土体细颗粒进入产生淤堵,导致坎墙后的水压力增高;外露侧无纺布加强了PP织物袋筑坎外侧的排水作用,降低了以膨胀土作为PP织物袋填料筑坎中PP织物袋内部的水压力,提高了筑坎田坎的稳定性;使得PP织物袋整体成本降低,具有极大的市场需求和推广潜力。
【专利说明】一种基于防淤和排渗的两面PP织物袋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技术领域】,用于护坡、挡土、绿化等工程使用,涉及一种基于防淤和排渗的两面PP织物袋。
【背景技术】
[0002]常规的PP织物袋袋体是由含碳墨和其他抗紫外线成分与聚丙烯复合而成的新型高分子材料,经针刺双面熨烫而成的无纺布。PP织物袋已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边坡防护、矿山绿化、河岸砌护、水库坝坡防冲刷等领域。PP织物袋筑坎符合低碳要求,其工法综合水土保持效益优于石坎,材料环保,抗老化、抗紫外线、无毒、不降解、百分之百可回收;软体边坡提供的生长介质,让植物根系穿过边坡,持续生长的植物永续护卫边坡,节省能源,改善环境,PP织物袋梯田筑坎技术具有极大的市场需求和推广潜力。
[0003]PP织物袋作为一种新材料的筑坎应用,其应用技术存在一些难点,其中很重要的是PP织物袋梯田筑坎功能设计中对孔径的控制。孔径太大,一方面会导致织物袋体过薄、而易发生强度破坏;另一方面,孔径太大极易使袋装物在水冲刷下大量流失。孔径太小,一方面会导致织物袋体过厚,会对植被生长与根系延伸形成阻碍;另一方面,孔径太小极易使其透水能力降低而形成淤堵,会使梯田坎坡的静水压力增大,严重影响梯田坎坡的稳定。
[0004]针对上述不足,急需研制一种改进的PP织物袋,使其既可以提高过滤作用以防土体细颗粒进入产生淤堵;又可以提高排水作用以降低田坎内部的水压力,提高筑坎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防淤和排渗的两面PP织物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用于筑坎时,存在的PP织物袋孔径大小难以确定,防淤和排渗功能相互影响的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防淤和排渗的两面PP织物袋,包括外露侧无纺布和挡土侧无纺布两部分,外露侧无纺布和挡土侧无纺布之间通过上表面缝合处和下表面缝合处缝合连接,构成筒形的袋体;外露侧无纺布和挡土侧无纺布的孔径尺寸不同。
[0007]本实用新型的基于防淤和排渗的两面PP织物袋,其特点还在于:
[0008]外露侧无纺布的孔径范围为0.21-0.35mm,挡土侧无纺布的孔径范围为
0.07-0.20mm。
[0009]外露侧无纺布是挡土侧无纺布孔径大小的两倍。
[0010]袋体两端袋口的口沿分别设置有联接扣。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2]I)在袋体挡土侧无纺布孔径为0.07-0.20mm,加强了 PP织物袋筑坎内侧的过滤作用,防止了土体细颗粒进入产生淤堵,导致坎墙后的水压力增高;袋体外露侧无纺布孔径为
0.21-0.35mm,加强了 PP织物袋筑坎外侧的排水作用,降低了以膨胀土作为PP织物袋填料筑坎中PP织物袋内部的水压力,提高了筑坎田坎的稳定性。
[0013]2)在袋体挡土侧无纺布孔径的设计为常规孔径;袋体外露侧无纺布孔径的设计加大了,使得PP织物袋袋体外侧无纺布的生产成本有所降低,因此,两面新型PP织物袋可以有效降低梯田筑坎时实施成本,而且具有极大的市场需求和推广潜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PP织物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PP织物袋的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PP织物袋的施工应用示意图。
[0017]图中,1.外露侧无纺布,2.挡土侧无纺布,3.袋口,4.上表面缝合处,5.下表面缝合处,6.田坎坎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19]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是,包括外露侧无纺布I和挡土侧无纺布2两部分,外露侧无纺布I和挡土侧无纺布2之间通过上表面缝合处4和下表面缝合处5缝合连接,构成筒形的袋体,在袋体两端袋口 3的口沿分别设置有联接扣;外露侧无纺布I和挡土侧无纺布2的孔径尺寸不同。
[0020]外露侧无纺布I的孔径范围为0.21-0.35mm,挡土侧无纺布2的孔径范围为
0.07-0.20mm ;优选外露侧无纺布I是挡土侧无纺布2孔径大小的两倍。
[002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外露侧无纺布I的设计孔径为挡土侧无纺布2设计孔径的两倍,这样不但保证了袋内装填材料和营养成分不会流失,而且一方面外露侧无纺布I的孔径起到了很好的排水作用,降低了田坎内部的水压力,提高了筑坎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挡土侧无纺布2的孔径起到了很好的过滤作用,有利于植被生长与根系延伸,更重要的是防止了土体细颗粒进入袋体产生淤堵。
[0022]见图3,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外露侧无纺布I为临空的一侧,挡土侧无纺布2为接触田坎坎坡6的一侧,以PP织物袋为主体单元,通过联接扣将各个袋体纵向联接为一个整体,再根据需要层叠,构成了一个稳固结构,支挡田坎坎坡6。图3只是标示了最上一层袋体的上表面缝合处4和下表面缝合处5,其余各层的上表面缝合处4和下表面缝合处5均省略。
[0023]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根据地形和土壤条件差异,可选用生态锚杆、土工格栅和膨胀螺丝等作为梯田筑坎的辅助材料,可以按照工程需要合理定制PP织物袋的尺寸大小,使在满足梯田筑坎的情况下降低实施成本。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防淤和排渗的两面PP织物袋,其特点在于:包括外露侧无纺布(I)和挡土侧无纺布(2)两部分,外露侧无纺布(I)和挡土侧无纺布(2)之间通过上表面缝合处(4)和下表面缝合处(5 )缝合连接,构成筒形的袋体;外露侧无纺布(I)和挡土侧无纺布(2 )的孔径尺寸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防淤和排渗的两面PP织物袋,其特点在于:所述的外露侧无纺布(I)的孔径范围为0.21-0.35mm,挡土侧无纺布(2)的孔径范围为0.07-0.2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防淤和排渗的两面PP织物袋,其特点在于:所述的外露侧无纺布(I)是挡土侧无纺布(2)孔径大小的两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防淤和排渗的两面PP织物袋,其特点在于:所述的袋体两端袋口(3)的口沿分别设置有联接扣。
【文档编号】E02D17/20GK203755317SQ201420040480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2日
【发明者】李荣建, 彭光辉, 刘军定, 闫蕊, 张波 申请人:西安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