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机驱动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12416阅读:1837来源:国知局
平地机驱动桥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平地机驱动桥,包括主减速器(1)、差速器(2)、主减速器总成(3)、传动半轴(4)、行星减速器总成(5)、行星减速装置(6)、双排链轮轴(7)、回转支承(8)、平衡箱(9)、双排链轮(10)、链条(11)、链轮(12)、制动总成(13)、轮毂(14)和动力输出轴(15),传动半轴、行星减速装置和双排链轮轴组成的行星减速器总成;回转支承、平衡箱、双排链轮、链条、链轮和动力输出轴以及轮毂组成的动力输出轴,链轮与动力输出轴通过螺栓连接;解决目前国内现有桥型平衡箱容易脱落、移位和漏油的问题以及轮毂易脱落的问题,从而开发出一款结构简单可靠、拆装方便、性能优良的新型平地机驱动桥。
【专利说明】平地机驱动桥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程机械驱动桥,具体是一种平地机驱动桥。

【背景技术】
[0002] 平地机按照车轮数量可分为四轮和六轮两种形式,四轮平地机是前桥两轮,后桥 两轮,该形式主要用于轻型平地机。六轮平地机是前桥两轮、后桥四轮,后桥传动通过两侧 平衡箱内的串联传动装置将动力传至四个车轮,在平地机的作业过程中,为了保证其铲刀 作业面的平整性以及动力的充足性,平衡箱需要围绕后桥轴心进行一定量的摆动,这样既 可保证后桥四个轮胎在各种地形情况下的抓地附着力,同时也避免了某一个轮胎因为地形 的原因而翘起后造成整车倾斜的情况。本发明正是针对六轮平地机所开发的一款新型平地 机驱动桥,目前,国内该类型平地机驱动桥的工作原理大同小异,其结构主要分为两种,一 种是中间采用整体式结构的整体桥壳,主传动机构安装在整体桥壳的中心部位,左右两个 动力输出半轴与平衡箱内的双排链轮连接,由此可通过平衡箱内四组链条链轮将动力传递 至四个后轮,然后通过被动链轮轴以及行星减速器将动力传递至四个后轮。另一种是中间 采用分体式结构的桥壳,其特点是将原位于轮边部位的行星减速器改为直接和中间主减速 器相连,行星减速器壳体和主减速器壳体通过螺栓连接,动力通过左右半轴传递至行星减 速器,经行星减速后通过齿圈输出的方式将动力传递至双排链轮轴,然后通过四组链轮链 条传动结构将动力传递至四个后轮直接进行动力输出。后一种驱动桥相对于第一种驱动桥 其优点在于桥壳采用分体式结构,将行星减速器由轮边部位移至桥中间部位,减速比逐级 递减,拆装方便,传动更加平稳,且轮边部位结构大大简化。但以上两种桥型均有两个个共 同的缺点,一个就是中间桥壳和左右平衡箱的连接均采用两组锥度轴承连接,两组锥度轴 承支承部位出于平衡箱的外侧板上,为了保证平衡箱能根据地形的起伏进行摆动,桥壳和 平衡箱内侧板之间加装了耐磨衬套,这种结构由于轴承质量的问题容易造成平衡箱脱落, 且使用时间较长以后耐磨衬套由于磨损的原因该部位容易造成漏油现象。另一个缺点就是 其轮毂与动力输出轴均采用花键连接,用螺栓固定,容易出现轮毂脱落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国内现有平地机桥型的结构 缺点重新进行结构设计,解决目前国内现有桥型平衡箱容易脱落、移位和漏油的问题以及 轮毂易脱落的问题,从而开发出一款结构简单可靠、拆装方便、性能优良的新型平地机驱动 桥。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平地机驱动桥,包括 主减速器、差速器、主减速器总成、传动半轴、行星减速器总成、行星减速装置、双排链轮轴、 回转支承、平衡箱、双排链轮、链条、链轮、制动总成、轮毂和动力输出轴,主减速器与差速器 组成的主减速器总成;传动半轴、行星减速装置和双排链轮轴组成的行星减速器总成;回 转支承、平衡箱、双排链轮、链条、链轮和动力输出轴以及轮毂组成的动力输出轴,其中动力 输出轴和轮毂为整体式结构,链轮与动力输出轴通过螺栓连接。
[0005] 所述的行星减速器总成与平衡箱通过回转支承连接,回转支承外圈与平衡箱螺栓 连接,回转支承内圈与行星减速器总成外壳螺栓相连,平衡箱与制动总成通过螺栓连接。
[0006] 所述的主减速器总成与行星减速器总成外壳通过螺栓连接。
[000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中间桥壳与平衡箱的连接采用回转支承连接,回转支 承外圈与平衡箱内侧相连,内圈与中间桥壳连接,取消原有耐磨衬套以及调心轴承。回转支 承内外圈可以相对转动,其与桥壳以及平衡箱箱体连接部位采用〇型圈以及密封胶进行密 封,为静密封,相对于调心轴承来说,回转支承的承载能力大大增强,这样既保证了平衡箱 不会移位、脱落,增强了连接的可靠性,又解决了在平衡箱不断摆动的情况下连接部位容易 漏油的问题,其次取消调心轴承,降低了箱体加工对同轴度的要求,箱体加工变得更加简单 容易,同时简化整桥装配的复杂性;轮边部位动力输出轴与轮毂采用整体结构,取消花键连 接、螺栓固定的结构,制动器与轮毂以及链轮整体装配为一制动总成后与平衡箱通过螺栓 连接,这样不仅保证了其制动的可靠性,同时避免了轮毂因为螺栓松动而脱落的问题,其次 采用制动总成这种形式可以方便的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来决定采用干式还是湿式制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9] 图中:1、主减速器,2、差速器,3、主减速器总成,4、传动半轴,5、行星减速器总成, 6、行星减速装置,7、双排链轮轴,8、回转支承,9、平衡箱,10、双排链轮,11、链条,12、链轮, 13、制动总成,14、轮毂,15、动力输出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11] 如图1所示,本平地机驱动桥,包括主减速器1、差速器2、主减速器总成3、传动半 轴4、行星减速器总成5、行星减速装置6、双排链轮轴7、回转支承8、平衡箱9、双排链轮10、 链条11、链轮12、制动总成13、轮毂14和动力输出轴15,主减速器1与差速器2组成的主 减速器总成3 ;传动半轴4、行星减速装置6和双排链轮轴7组成的行星减速器总成5 ;回转 支承8、平衡箱9、双排链轮10、链条11、链轮12和动力输出轴15以及轮毂14组成的动力 输出轴15,其中动力输出轴15和轮毂14为整体式结构,链轮12与动力输出轴15通过螺栓 连接,所述的平衡箱9为焊接箱体,行星减速器壳体与平衡箱9连接方式以及制动总成13 与平衡箱9连接方式,平衡箱9内侧板与外侧板可独立加工也可焊后整体加工,降低了内侧 板与外侧板各部位相应孔之间的同轴度要求,降低平衡箱9加工难度,所述的行星减速器 总成5与平衡箱9通过回转支承8连接,回转支承8外圈与平衡箱9螺栓连接,回转支承8 内圈与行星减速器总成5外壳螺栓相连,平衡箱9与制动总成13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的主 减速器总成3与行星减速器总成5外壳通过螺栓连接。
[001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主减速器1总成中安装有主减速器1及差速器2,传动 半轴4两端分别与差速器2和行星减速总成5中的行星减速装置6相连,将动力传递至行 星减速总成5中。行星减速装置6为行星架固定,齿圈输出动力,输出的动力经双排链轮轴 7传递至双排链轮10,双排链轮10通过链条11分别与制动总成13相连,动力经链传动传 递至前后左右四个轮胎进行最终的动力输出,制动总成13可为干式制动也可为湿式制动, 其轮毂与动力输出轴为一个整体,链轮12与动力输出轴15通过螺栓连接。平衡箱9与行 星减速器总成5通过回转支承连接,可以保证平衡箱9围绕主减速总成3轴心进行摆动,这 样在平地机工作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因地形原因导致某一轮胎翘起而导致整机倾斜、轮胎 对地附着力减小的问题。
【权利要求】
1. 一种平地机驱动桥,包括主减速器(1)、差速器(2)、主减速器总成(3)、传动半轴 (4)、行星减速器总成(5)、行星减速装置(6)、双排链轮轴(7)、回转支承(8)、平衡箱(9)、双 排链轮(10)、链条(11)、链轮(12)、制动总成(13)、轮毂(14)和动力输出轴(15),其特征在 于,主减速器(1)与差速器(2)组成的主减速器总成(3);传动半轴(4)、行星减速装置(6) 和双排链轮轴(7 )组成的行星减速器总成(5 );回转支承(8 )、平衡箱(9 )、双排链轮(10 )、链 条(11)、链轮(12)和动力输出轴(15)以及轮毂(14)组成的动力输出轴(15),其中动力输 出轴(15 )和轮毂(14)为整体式结构,链轮(12 )与动力输出轴(15 )通过螺栓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地机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星减速器总成(5)与平 衡箱(9)通过回转支承(8)连接,回转支承(8)外圈与平衡箱(9)螺栓连接,回转支承(8)内 圈与行星减速器总成(5)外壳螺栓相连,平衡箱(9)与制动总成(13)通过螺栓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地机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减速器总成(3)与行星 减速器总成(5)外壳通过螺栓连接。
【文档编号】E02F3/84GK203866878SQ201420086651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8日
【发明者】李利军, 陈先树, 宋宗华, 陈超海, 卢圣利, 卜莉莉, 范阳, 王跃, 龚广东 申请人:徐州徐工筑路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