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井井下旋流雾化排水采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7168阅读:828来源:国知局
气井井下旋流雾化排水采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采气技术领域中的井下工具,特别涉及气井井下旋流雾化排水采气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着气田开发的不断深入,生产过程中气井的产水及积液问题日益突出,有效的排水采气技术成为保障气田中后期合理高效开发的关键。当井筒流态为环雾状流时,气井携液效果最好,气井生产到中后期,井筒流态自下而上为弹状流、搅拌流、环雾流,气井产能较差,达不到临界携液流量时井底开始积液,气井不能正常生产,严重时可导致气井积液停产。因此井筒流态对气井携液能力影响较大。根据天然气井井下气液混合物的压力特性,应用旋流雾化装置对液相流进行雾化作用,能有效改善井筒流态。因此非常亟需结构合理的旋流雾化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气井井下旋流雾化排水采气装置,借助于天然气井自身能量,当气液两相流通过该装置时,流体高速旋转,产生剪切力和离心力破坏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体破碎雾化,变成粒径更小的液滴,随着气相带出井口将井底积液排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气井井下旋流雾化排水采气装置,包括打捞头1,打捞头1连接在绕流器3上部,绕流器3下部连接导流筒5上端,导流筒5下 端与锥体6的上端螺纹连接,锥体6下端外壁设置有凸起的环形台阶;弹性体11套在锥体6外壁上并通过剪销9连接,剪销9剪断的情况下,弹性体11能在锥体6外壁上滑动;弹性体11外壁连接采用钢丝弯成的弹簧销12的一端;弹簧销12的另一端连接弹簧13的一端即圆形端,弹簧13的另一端为弯钩状。

所述绕流器3由内外两层组成,内层绕流器15套接在外层绕流器14内,外层绕流器14的外壁面上均布设有2-5道A螺旋叶片2,内层绕流器15为实心,内层绕流器15的外壁面上也均布设有2-5道B螺旋叶片16。

导流筒5为空心结构,导流筒5壁上周向均匀分布3个流体出口4。

锥体6为圆柱体空心结构。

弹性体11由环形体7和弹簧板8组成,在环形体7的一个端面连接有两个对称并垂直的弹簧板8。

所述的两个弹簧板8内侧面分别有一个凸起的挡块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有效改善井筒流态,当井下气液两相流通过该装置时,流体高速旋转,产生剪切力和离心力破坏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体破碎雾化变成粒径更小的液滴,当液滴的粒径小于某一临界数值时,便可利用气井自身能量将积液持续排出井筒,提高气井采收率。同时在管道内壁产生了一个液体边界层,减少了摩擦以及由摩擦所引起的压力降,从而能清除气井内积水,增加产气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下井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2是是本实用新型卡定时的状态图。

图3是绕流器3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a是侧视图,图3b是主视图。

图4是绕流器3的爆炸图;其中图4a是外层绕流器14示意图,图4b是内层绕流器15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气井井下旋流雾化排水采气装置,包括打捞头1,打捞头1连接在绕流器3上部,绕流器3下部连接导流筒5上端,导流筒5下端与锥体6的上端螺纹连接,锥体6下端外壁设置有凸起的环形台阶;弹性体11套在锥体6外壁上并通过剪销9连接,剪销9剪断的情况下,弹性体11能在锥体6外壁上滑动;弹性体11外壁连接采用钢丝弯成的弹簧销12的一端;弹簧销12另一端连接弹簧13的一端即圆形端,弹簧13的另一端为弯钩状。

参照图3、图4,所述绕流器3由内外两层组成,内层绕流器15套接在外层绕流器14内,外层绕流器14的外壁面上均布设有2-5道A螺旋叶片2,内层绕流器15为实心,内层绕流器15的外壁面上也均布设有2-5道B螺旋叶片16。

导流筒5为空心结构,导流筒5壁上周向均匀分布3个流体出口4。

锥体6为圆柱体空心结构。

弹性体11由环形体7和弹簧板8组成,在环形体7的一个端面连接有两个对称并垂直的弹簧板8,

所述的两个弹簧板8内侧面分别有一个凸起的挡块10,用于下放到一定深度时卡住锥体6及以上部分。

所述打捞头1、绕流器3和导流筒5可以加工为一个整体,也可 以依靠螺纹相互连接,方便拆卸,可依据井筒结构更换具有不同螺距的螺旋叶片的绕流器,扩大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1、施工过程:参照图1。施工前,用弹簧13将弹性体11下部的弹簧板卡住使弹簧板下端部保持收紧状态,以保证通井时油管内完全畅通;钢丝投放工具串连接在打捞头1上部,缓慢匀速下放本实用新型,下放到设计井深位置时,上提钢丝,弹簧13弹开,弹性体11扩张与油管内壁紧密接触;下放,剪断剪销9,锥体6下行,弹性体11扩张至最大直径且下端固卡在油管接箍间,实现固定。参阅图2。

2、工作过程:参阅图2。开井后,气液混合流体由锥体6下方进入,随后通过锥体6内腔流入导流筒5的内腔,由导流筒5的流体出口流出并向上流动,经过内外两层绕流器3时,流体流态发生改变,流体高速旋转产生剪切力和离心力,高速气流与低速的液膜互相冲击、剪切、磨擦从而破坏了液体表面张力和粘性力获得细小的雾滴——实现雾化,当液滴的粒径小于某一临界数值时,便可利用气井自身能量将积液持续排出井筒,从而提高气井采收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