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采油井口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7169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易采油井口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田采输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简易采油井口单流装置。



背景技术:

石油行业采油井在生产过程中,随着生产时间的延长,井筒受结蜡、结垢、偏磨、气体影响、球座自然磨损等因素影响,井筒易出现漏失、管漏、间歇出液;简易采油井口缺少地面流程防倒流装置,导致地面流程内采出原油回灌到井筒内。尤其在丛式采油井组和地势相对站点较低的油井表现尤为突出;由于油田大多数油井无人值守,日常查井工作量大,时间长,效率低,井筒不正常的油井不能及时发现、增加了操作人员排查问题油井工作量和维修安全风险,也造成较大的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易采油井口单流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油管防倒流装置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防倒流效果不好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简易采油井口单流装置,设置在采油井口管线上,所述的单流装置包括壳体、限位套、封锥体、封锥体密封套和封锥体弹簧;所述壳体的末端设置出油口,壳体的前端嵌套设置套封锥体密封套,在壳体内部中段嵌设限位套,限位套中央位置开设封锥体通孔,限位套外圆位置开设多个过油通孔;所述封锥体密封套的前端设置进油口、封锥体密封套的末端内设置封锥体;所述的封锥体从前端到末端依次包括一体成型的塞柱、密封圆台和活动柱,塞柱小间隙设置在封锥体密封套内,密封圆台设置在锥体密封套外,密封圆台的直径大于封锥体密封套的内径,活动柱活动的穿设过封锥体通孔,活动柱上套设锥体弹簧,锥体弹簧的前端和末端分别顶紧密封圆台和限位套;所述塞柱的中轴位置开设一个的盲孔,盲孔向塞柱的侧壁开设连通多个流体通孔。

所述的壳体和封锥体密封套之间设置有环形密封圈。

所述的过油通孔环状等间隔设置在限位套外圆上,过油通孔的数目是4个。

所述的流体通孔在塞柱上对称的设置4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简易采油井口单流装置结构新颖,安装在采油井口上,当井下附件发生泄漏后,可以有效防止采出原油回灌到井筒内,避免了能源的巨大浪费;

2、本实用新型简易采油井口单流装置的两侧管线上分别设置压力表,单流装置防反流工作状态下,可根据两个压力表压力的变化直观的判断油井内的工作情况,进而快速发现问题油井,减轻了人工排查问题油井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3、本实用新型简易采油井口单流装置体积小,安装方便,属于井口标准尺寸配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封锥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限位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限位套,3-封锥体,4-封锥体密封套,5-封锥体弹簧,6-出油口,7-封锥体通孔,8-过油通孔,9-进油口,10-塞柱,11-密封圆台,12-活动柱,13-流体通孔,14-环形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1-图3所示的一种简易采油井口单流装置,设置在采油井口管线上,所述的单流装置包括壳体1、限位套2、封锥体3、封锥体密封套4和封锥体弹簧5;所述壳体1的末端设置出油口6,壳体1的前端嵌套设置套封锥体密封套4,在壳体1内部中段嵌设限位套2,限位套2中央位置开设封锥体通孔7,限位套2外圆位置开设多个过油通孔8;所述封锥体密封套4的前端设置进油口9、封锥体密封套4的末端内设置封锥体3;所述的封锥体3从前端到末端依次包括一体成型的塞柱10、密封圆台11和活动柱12,塞柱10小间隙设置在封锥体密封套4内,密封圆台11设置在锥体密封套4外,密封圆台11的直径大于封锥体密封套4的内径,活动柱12活动的穿设过封锥体通孔7,活动柱12上套设锥体弹簧5,锥体弹簧5的前端和末端分别顶紧密封圆台11和限位套2;所述塞柱10的中轴位置开设一个的盲孔,盲孔向塞柱10的侧壁开设连通多个流体通孔13。

所述的壳体1和封锥体密封套4之间设置有环形密封圈14。

所述的过油通孔8环状等间隔设置在限位套2外圆上,过油通孔8的数目是4个。

所述的流体通孔13在塞柱10上对称的设置4个。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静止状态下,封锥体3的塞柱10在锥体弹簧5的作用下进入锥体密封套4,液体通路阻塞;当抽油机上行时液体通进油口9流进本实用新型装置内,在液体压力作用下液体推开封锥体3,封锥体3的塞柱10进入锥体密封套4和限位套2之间的空腔内,液体通过塞柱10上的盲孔、流体通孔13进入空腔,然后通过过油通孔8流向出油口6;当抽油机下行时,封锥体3的塞柱10在锥体弹簧5的作用下回位进入锥体密封套4,液体通路阻塞,阻止液体倒流。

可以在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两边的管线上分别设置一个压力表,本实用新型装置在防反流的工作状态下,可根据两个压力表压力的变化直观的判断油井内的工作情况,进而快速发现问题油井;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限于实施例所列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