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束式潜孔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3460阅读:1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束式潜孔锤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束式潜孔锤。



背景技术:

潜孔锤,又称冲击器,是一种冲击回转钻进中冲击载荷的发生装置,目前在我国运用极为广泛,其利用钻进过程中泥浆泵供给的冲洗液中的能量,直接驱动液动锤内的冲锤形成上下往复运动,并连续不断地对下部钻具施加一定频率的冲击载荷,从而实现冲击回转钻进。

目前使用的潜孔锤,工作过程中,将冲击后的余气及岩石碎屑直接冲击孔底孔壁,从孔壁和潜孔锤的间隙中排出孔外,因此,存在排渣所需的耗气量大、维修困难,施工成本高以及施工效率等的问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耗气量少、维修方便、施工效率高以及施工成本低的集束式潜孔锤,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耗气量少、维修方便、施工效率高以及施工成本低的集束式潜孔锤。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集束式潜孔锤,包括外罩和设置于所述外罩第一端的接头,所述外罩内还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可拆卸地固定设置有多个冲击器,每个所述冲击器的一端均设置有一个钻头,所述外罩的第二端固定设置有可拆卸的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多个钻头安装孔,所述钻头从所述钻头安装孔内伸出,且多个所述钻头的顶部不在一个平面上。此结构的集束式潜孔锤,与现有结构的潜孔锤相比,由于多个钻头并非在一个平面上,其中部分钻头的高度略高,工作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部分钻头会提前受力,由于受力的钻头少,因此,压强更大,更容易钻入较为坚硬的岩石面。此外,此结构集束式潜孔锤,还具有拆装和保养方便、外罩耐磨性较好的优点。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安装板包括顶板和上板,所述顶板和上板相对设置,所述顶板和上板之间还设有第二支撑板,并在所述顶板和上板之间预留有储气室。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安装板还包括中板,所述中板设置于所述上板背离所述顶板的一端,并通过导向管连接,且与所述上板相对设置,所述冲击器和钻头固定设置于所述上板和中板之间;所述中板和底板之间还设有多个传动销,所述传动销的一端套设于所述中板上,所述传动销的另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中板旋转时,通过所述传动销带动所述底板旋转。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钻头至少包括第一钻头组和第二钻头组,所述第一钻头组均匀间隔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外围,所述第二钻头组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中部,且所述第二钻头组的顶部高于所述第一钻头组的顶部。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钻头还包括第三钻头组,所述第三钻头组设置于第一钻头组和第二钻头组之间,所述第三钻头组的顶部高度与第一钻头组的高度一致。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底板的形状为圆形,所述第一钻头组、第二钻头组和第三钻头组的中心线分别在三个不同直径的同心圆上。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第一钻头组的数量为6个,所述第二钻头组和第三组头的数量分别为2个;所述传动销的数量为4个。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外罩内还设有多根螺杆11,所述外罩靠近所述接头的一侧还设有第一支撑板,所述螺杆11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所述螺杆11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底板上。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底板的中部向外设有凸出部,所述第二钻头组设置于所述凸出部上;所述底板的外围还设有多个排尘槽。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排尘槽的数量为6个,并均匀分布于所述底板上,且所述排尘槽为圆弧形,所述外罩为圆桶状,由多块分板拼接而成。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发明一种集束式钻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右视图;

图4为图2中a-a向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应关系为:

1顶板2上板3中板

4底板5传动销6接头

7第一支撑板8外罩9第二支撑板

10冲击器11螺杆12钻头

13排尘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文件的描述,可以对本文件中实施例中以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相应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如下,请参见图1至图4所示的潜孔锤,包括外罩8和设置于外罩8内第一端,即图1和图4中所示左端的接头6,外罩8内还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可拆卸地固定设置多个冲击器10,每个冲击器10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一个钻头12,外罩8的第二端,即图1和图4中所示的右端固定设置有可拆卸的底板4,底板4上设有多个钻头安装孔,钻头12从钻头安装孔内伸出,并且,多个钻头12的顶部不在一个平面上,即其中的部分钻头12顶部的高度更为突出。此结构的集束式潜孔锤,与现有结构的潜孔锤相比,由于多个钻头12并非在一个平面上,其中部分钻头12的高度略高,工作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部分钻头12会提前受力,由于受力的钻头12少,因此,压强更大,更容易钻入较为坚硬的岩石面。此外,此结构集束式潜孔锤,还具有拆装和保养方便、外罩耐磨性较好的优点。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安装板具体包括顶板1和上板2,顶板1设置于图中所示的左端,上板2与顶板1相对设置,并且,上板2与顶板1之间还设有第二支撑板9,而顶板1和上板2之间还设有储气室,用于保持外罩8内气压的平衡。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中所示,安装板具体还包括中板3,中板3具体设置于上板2背离顶板1的一端,即图中所示的右端,并且,中板3也与上板2相对设置,而冲击器10和钻头12则固定设置于上板2和中板3之间。更为具体地,冲击器10的左端置于上板2靠近中板3的一端上,而冲击器10的右端则固定设置于中板3上,固定方式多种多样,在此不作具体限定。此外,中板3和底板4之间还设有多个传动销5,传动销5的左端套设于中板3靠近底板4的端面上,传动销5的右端固定设置于底板4上,中板3旋转时,通过传动销5带动底板4旋转。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中所示,对于钻头12,至少包括第一钻头组和第二钻头组,第一钻头组均匀间隔地设置于底板4的外围,而第二钻头组则设置于底板4的中部,即第一钻头组环绕着第一钻头组设置,而第二钻头组的顶部则高于第一钻头组的顶部。此设置方式,由于第二钻头组的顶部高于第一钻头组的顶部,因此,在工作过程中,第二钻头组会先于第一钻头组接触到被冲击物,在冲击力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接触面积减小,第二钻头组与被冲击物之间的压强会增大,即被冲击物更容易被冲碎。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中所示,钻头12除第一钻头组和第二钻头组外,还包括第三钻头组,而第三钻头组的顶部高度可与第一钻头组的高度一致,也可与第二钻头组的高度一致。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钻头组、第二钻头组及第三钻头组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设置,而设置方式,从外到内,优选为第一钻头组、第三钻头组及第二钻头组。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底板4的形状优选为圆形,而第一钻头组、第二钻头组和第三钻头组所在的中心线分别在三个不同直径的同心圆上,第一钻头组分布在较为靠外的圆上,第二钻头组为较为靠内的圆上,第三钻头组分布中间的圆上。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钻头组、所在的位置也可以不在一个圆上,第二钻头组和第三钻头组亦是如此。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对于各钻头组的数量,第一钻头组的优选为6个,第二钻头组优选为2个,第三钻头组优选为2个。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钻头组、第二钻头组及第三钻头组还可以为任何可能的数量,能达到相同的效果即可。此外,对于传动销5的数量,优选为4个,4个传动销均匀分布在中板3和底板4之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外罩8内还设有多根螺杆11,外罩8靠近接头6的一侧,即图中所示的左侧,还设有第一支撑板7,螺杆11的左端设置于第一支撑板7上,螺杆11的另一端设置于底板4上,更为具体地,螺杆11的另一端设有螺栓,螺栓优选为六角螺栓,螺杆11的数量优选为6根,6根螺杆11均匀地设置于底板4与第一支撑板7之间,拆卸或保养时,只需把6根螺杆11拆下,就可完成对集束式潜孔锤的拆卸,因此,具有拆卸和保养方便的优点。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底板4的正中,设有向外凸出的凸出部,第二钻头组设置于凸出部上,即保证第二钻头组的总体高度高于第一钻头组的高度。此外,底板4的外围还设有多个排尘槽13,排尘槽13均匀分布于底板4上,工作过程中,钻头12处的尘土,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沿排尘槽13排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排尘槽13的数量优选为6个,并均匀分布于底板4的外围,且排尘槽13为圆弧形,而外罩8则套设于底板4的外围,每个排尘槽13贯穿于整个集束式潜孔锤。外罩8优选为圆桶状,由多块分板依次拼接而成。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