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抽油机的入井液注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55790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基于抽油机的入井液注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田采油措施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抽油机的入井液注入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田长期开采过程中,油水井会出现诸多不利于原油生产的问题,尤其是开发进入中后期,油水井措施频繁,如调剖、堵水、吞吐等,需要及时对油水井进行维护、措施作业。常规的调剖、堵水、注聚、吞吐等措施需要把地面的液体泵送到地层。但是注入处理液的速度快,易导致施工压力高、污染非目的层等问题,从而影响油井产量。因此,小排量、温和式注入方式是保护油层、增加油井措施产量的一项重要技术。

目前,井下抽油装置一般如图3所示,包括设于地面上的抽油机、设于地层内的套管、套设于套管内的油管,所述油管内底端设有筛管和丝堵,所述油管内、且位于筛管的上方设有一管式泵,所述管式泵通过抽油杆与抽油机连接,所述油管与套管之间形成环形通道,所述环形通道的一端设有入井液连接管,所述入井液连接管往往连接特种作业车(水泥车或压裂车)、高压柱塞泵(如调剖泵)等提供动力,把入井液注入井筒和地层。这两种提供动力的方法各有优缺点:其一,特种作业车由柴油机提供动力驱动泵运转,排量较大,一般在18m3/h以上,只适合短时间注入作业,不能长期作业;其二,高压柱塞泵由电力系统提供动力,驱动泵工作,可控排量在5~12m3/d,需要大功率变压器、电缆,及较大平整硬质井场,适合中长时间施工。然而这两种方法均存在能耗大、费用高、工作量大、机动性不强,对井场、道路、天气等条件要求高等问题;同时相对于大多数低产油井(日产液量只有几方),注入排量明显偏大,易污染油层,特别是化学调剖或堵水,由于排量大,极易导致堵死油层等事故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抽油机的入井液注入装置,本注入装置利用抽油机自身动力系统将入井液注入地层,进行一些油井维护和措施改造,可以替代整套特种作业车辆或设备的应用,大大降低了作业能耗和施工费用,而且还可以实现注入排量与产液速度相同,满足小排量选择性治理的要求,整套工艺可满足多种需求,施工更加安全、简便、经济、高效,可操作性强,适用范围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

基于抽油机的入井液注入装置,包括抽油机、套管、设于套管内的油管,所述油管内的底端依次设有丝堵和筛管,所述油管与套管之间形成环形通道,所述油管上端的另一侧设有采液出管,所述环形通道的一端设有入井液连接管,所述油管内、且位于筛管的上方设有第一管式泵,所述油管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有一入井液注入部件,所述入井液注入部件包括可拆卸设于所述油管上端的注入管,所述注入管上端的一侧与环形通道相通,所述注入管与所述油管之间设有一密封件,所述注入管内设有第二管式泵或简易泵,且所述第一管式泵、第二管式泵或简易泵均通过抽油杆与抽油机连接,所述注入管上还连接有入井液注入管,所述入井液注入管沿着环形通道延伸至入井液连接管。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为了防止入井液注入管的端部受压或撞击损坏,提高入井液注入管的抗撞击强度,保证入井液注入的正常进行,所述入井液注入管的端部连接一防撞击接头或接头保护装置。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为了保证注入管与油管之间紧固密封,防止入井液从注入管进入油管,影响入井液正常注入,降低注入效率,同时保证安装拆卸方便,所述密封件设置为中间密封的短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

1、本注入装置利用抽油机自身动力系统将入井液注入地层,进行一些油井维护和措施改造,可以替代入井液注入时,整套特种作业车辆或设备的应用,大大降低了作业能耗和施工费用,而且还可以实现注入排量与产液速度相同,满足小排量选择性治理的要求,整套工艺可满足多种需求,施工更加安全、简便、经济、高效,可操作性强,适用范围广。

2、入井液注入管的端部连接一防撞击接头或接头保护装置,有效防止入井液注入管的端部受压或撞击损坏,提高入井液注入管的抗撞击强度,保证入井液注入的正常进行。

3、密封件设置为中间密封的短节,保证注入管与油管之间紧固密封,防止入井液从注入管进入下部油管,保证入井液正常注入,提高注入效率,同时保证安装拆卸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入井液注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1、抽油机,2、套管,3、油管,4、筛管,5、丝堵,6、环形通道,7、入井液连接管,8、第一管式泵,9、注入管,10、密封件,11、第二管式泵,12、简易泵,13、抽油杆,14、入井液注入管,15、防撞击接头,16、液力锚,17、耐压防喷盒,18、特种作业车,19、高压柱塞泵,20、入井液罐。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提出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例,基于抽油机的入井液注入装置,包括设于地面上的抽油机1、设于地层内的套管2、套设于套管2内的油管3,所述油管3的两侧通过液力锚16将油管3固定在套管2内,所述油管3内的底端依次设有丝堵5和筛管4,所述油管3与套管2之间形成环形通道6,利用闸门控制,所述环形通道6的一端设有入井液连接管7,所述油管3内、且位于筛管4的上方设有第一管式泵8,所述油管3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有一入井液注入部件,所述入井液注入部件包括可拆卸设于所述油管3上端的注入管9,所述注入管9上端的一侧与所述环形通道6相通,所述注入管9上端的另一侧设有采液出管,所述采液出管与下一个生产流程连接,所述注入管9与所述油管3之间设有一密封件10,所述密封件10用于防止注入注入管9的入井液进入油管3内,所述注入管9内设有第二管式泵11或简易泵12,且所述第一管式泵8、第二管式泵11或简易泵12均通过抽油杆13与抽油机1连接,第一管式泵8为原生产泵,正常采油使用,第二管式泵11或简易泵12为本注入装置,其工作时,原生产泵停止工作,所述注入管9上还设有入井液注入管14,所述入井液注入管14沿着环形通道6延伸至入井液连接管7,本注入装置与原来的管柱图的区别在于在原油管的上端拆除原油管3和抽油杆13的上端,连接本入井液注入部件,则所述注入管9的顶端跟原油管一样,设有一耐压防喷盒17,且所述注入管9的一侧还设有一进入其它生产流程的管道。

本实施例简易泵12如图2所示,简易泵12与管式泵的结构上相同,只是少了下部的固定阀,其工作原理与管式泵一样,上冲程:活塞上行,上部的游动阀关闭,泵筒内压力下降,液体从罐沿着空心管进入泵内,同时泵上部分的液体沿着进入油套环空,从套管进入目的层;或进入邻井进行调剖、堵水;下冲程:活塞下行,泵筒内压力升高,上部的游动阀打开,液体从泵内排出到活塞以上的油管中,同时泵上部分排出光杆进入的液体体积。采用简易泵不仅成本低,还可以利用因泵下部固定阀密封问题的坏泵,降低生产成本。

所述入井液注入管14的端部连接一防撞击接头15或接头保护装置,有效防止入井液注入管14的端部受压或撞击损坏,提高入井液注入管14的抗撞击强度,保证入井液注入的正常进行。

所述密封件10设置为中间密封的短节,保证注入管9与油管3之间紧固密封,有效防止入井液从注入管进入下部油管,保证入井液正常注入井内,确保注入效率,也有利于恢复生产。

本发明使用时:先将产油停止,如图3的注入装置,将油管3和抽油杆13的上端拆除,连接本发明的入井液注入部件,调平衡,重新开抽,试压,将罐液连接入井液注入管14内,第二管式泵11或简易泵12在抽油机1的带动下,将入井液注入到环形通道6内,进而进入目的油层,待完成注入适量的入井液后,拆除入井液注入部件,恢复原来的管道,即可再开井生产。

当然,上面只是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描述,并非以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的原理、构造以及结构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