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煤岩巷道的巷帮支护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38501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煤岩巷道的巷帮支护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煤岩巷道的巷帮支护方法,属于巷道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巷道锚杆支护技术在我国的逐步发展,锚杆支护巷道长度剧增,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现有的巷道锚杆支护参数设计方法较多,煤矿巷道支护设计时,整个矿井巷道采用同一支护参数的现象很普遍,锚杆支护巷道设计的基础地质数据存在以偏概全的情况。大多煤矿往往会多使用锚杆来确保不出现安全问题,这样就会造成支护材料的巨大浪费,进而造成支护成本的大大增加。半煤岩巷道由于其地质条件更为复杂,支护参数不合理、支护材料浪费、支护成本高等问题尤为突出。

因此,针对半煤岩巷道支护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建立针对不同围岩特性的科学的、安全的支护体系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支护参数不合理、支护材料浪费等问题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半煤岩巷道的巷帮支护方法,可以针对不同围岩性质的巷帮进行科学、安全地支护,支护参数合理,既能降低支护成本,又能保证巷道的安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当巷道底板岩石坚硬完整时,巷道帮部采用“222”支护模式,即每排均为2根锚杆;当巷道底板岩石松软、易片时,巷道帮部采用“323”支护模式,即第一排为3根锚杆,第二排为2根锚杆,间隔循环布置。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一种半煤岩巷道的巷帮支护方法,它包括巷道帮部支护的“222”模式与“323”模式两种,即当巷道底板岩石坚硬完整时,底板岩层不需支护,只在煤层中每排打设2根锚杆,称为“222”模式;当巷道底板岩石松软、易片时,底板岩层需要隔排打设1根锚杆,煤层每排打设2根锚杆,形成“323”模式。这种半煤岩巷道的巷帮支护方法,既解决了支护参数不合理、支护材料浪费、支护成本高等问题,同时,也保证了巷道的安全,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与发展前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222”支护模式回采侧巷帮锚杆安装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222”支护模式非回采侧巷帮锚杆安装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222”支护模式巷帮锚杆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323”支护模式回采侧巷帮锚杆安装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323”支护模式非回采侧巷帮锚杆安装平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323”支护模式巷帮锚杆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煤层,2、岩层,3、回采侧,4、非回采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的一种半煤岩巷道的巷帮支护方法,当巷道底板岩石坚硬完整时,巷道帮部采用“222”支护模式,即每排均为2根锚杆,包括如下步骤:

a.在回采侧巷帮,第1根锚杆布置在距顶板400mm处,与水平面呈13°~20°倾斜向上打设入顶板岩层中,第2根锚杆平行打设在煤岩接合部以上煤层部分;

b.在非回采侧巷帮,第1根锚杆布置在距顶板400mm处,与水平面呈13°~20°倾斜向上打设入顶板岩层中,第2根锚杆自煤岩接合部以上煤层部分打眼,与水平面呈10°~20°倾斜向下打设在岩石中。

当巷道底板岩石松软、易片时,巷道帮部采用“323”支护模式,即第一排为3根锚杆,第二排为2根锚杆,间隔循环布置,包括如下步骤:

a.在回采侧巷帮,第1根锚杆布置在距顶板400mm处,与水平面呈13°~20°倾斜向上打设入顶板岩层中,第2根锚杆平行打设在煤岩接合部以上煤层部分;底角锚杆布置在距巷道底板不大于600mm处,与水平面呈15°~20°倾斜向下打设在岩石中;

b.在非回采侧巷帮,第1根锚杆布置在距顶板400mm处,与水平面呈13°~20°倾斜向上打设入顶板岩层中,第2根锚杆自煤岩接合部以上煤层部分打眼,与水平面呈10°~20°倾斜向下打设在岩石中;底角锚杆布置在距巷道底板不大于600mm处,与水平面呈15°~20°倾斜向下打设在岩石中。

本发明适用于的半煤岩巷道的岩层高度取0.8m~1.3m为宜,煤层厚度取1.4m~1.7m为宜。所述的巷帮锚杆的排距宜为900mm~1100mm,间距宜为800mm~1200mm。

以上支护模式的的帮部锚杆均采用φ18mm、l=1800mm的等强螺纹钢式树脂锚杆,底角锚杆使用φ18mm、l=1200mm的等强螺纹钢式树脂锚杆,间排距的允许偏差为±100mm。

以某矿31104e中间巷进行巷帮支护为例,31104e中间巷为半煤岩巷道,底部岩层平均厚度0.8m,顶部煤层平均厚度1.5m,底板岩性为白砂岩。其半煤岩巷道的巷帮支护方法如下:

(1)当巷道底板岩性坚硬完整时,巷道帮部采用“222”支护模式,即每排均为2根锚杆,具体步骤如下:

a.回采侧,第1根锚杆布置在距顶板400mm处,与水平面呈15°倾斜向上打设入顶板岩层中;第2根锚杆平行打设在煤岩接合部以上100mm处的煤层部分;以排距为900mm,安装后续的锚杆(如图1所示);

b.非回采侧,第1根锚杆布置在距顶板400mm处,与水平面呈15°倾斜向上打设入顶板岩层中;第2根锚杆自煤岩接合部以上100mm处的煤层部分打眼,与水平面呈10°倾斜向下打设在岩石中;以排距为900mm,安装后续的锚杆(如图2所示);

巷帮采用“222”支护模式巷帮锚杆安装结构如图3所示。

(2)当巷道底板岩性松软、易片时,巷道帮部采用“323”支护模式,即第一排为3根锚杆,第二排为2根锚杆,间隔循环布置,具体步骤如下:

a.回采侧,第1根锚杆布置在距顶板400mm处,与水平面呈15°倾斜向上打设入顶板岩层中;第2根锚杆以间距为800mm,平行打设在煤岩接合部以上煤层部分;底角锚杆以间距为800mm,布置在距巷道底板300mm处,与水平面呈15°倾斜向下打设在岩石中;以排距为900mm,继续安装第二排锚杆,其中,第1根锚杆布置在距顶板400mm处,与水平面呈15°倾斜向上打设入顶板岩层中,第2根锚杆平行打设在煤岩接合部以上100mm处的煤层部分,即间距为1000mm;重复以上步骤,完成后续锚杆的安装(如图4所示);

b.非回采侧,第1根锚杆布置在距顶板400mm处,与水平面呈15°倾斜向上打设入顶板岩层中;第2根锚杆以间距为800mm,自煤岩接合部以上煤层部分打眼,与水平面呈10°倾斜向下打设在岩石中;底角锚杆以间距为800mm,布置在距巷道底板300mm处,与水平面呈15°倾斜向下打设在岩石中;以排距为900mm,继续安装第二排锚杆,其中,第1根锚杆布置在距顶板400mm处,与水平面呈15°倾斜向上打设入顶板岩层中,第2根锚杆以间距为1000mm,自煤岩接合部以上煤层部分打眼,与水平面呈10°倾斜向下打设在岩石中;重复以上步骤,完成后续锚杆的安装(如图5所示);

巷帮采用“323”支护模式巷帮锚杆安装结构如图6所示。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出任何简单修改和同等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