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浅层套管漏失注水井封堵管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7630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注水井管柱,具体地说是卡浅层套管漏失注水井封堵管柱。



背景技术:

注水井经多年的注水开发后,很多套管都出现了破损、变形等问题。当套管漏失点在该井水泥返高以上时,称为浅层套管漏失。当注水井出现浅层套管漏失时,注入水便会从漏失点经油层套管与外层套管的环型空间返到地面上来,造成地面返水导致该注水井停注。目前浅层套管漏失注水井的治理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更换漏失点之上的套管;二是采用水泥对漏失处进行封堵;三是用贴堵管对套管漏失处进行补贴;四是采用封隔器封堵。更换漏失点之上的套管具有作业费用高、施工时间长、治理井段深度有限等局限;采用水泥对漏失处进行封堵具有封堵承压低等局限,存在施工难度大,成功率低的问题;采用贴堵管对套管漏失处进行补贴一是需要采用水泥封堵窜层和固井 (贴堵井段),因此同样存在第二种方法存在的问题,二是造成井筒“卡脖子”和“大肚子”现象,对后续工艺技术的应用造成极大的技术限制,如对需分层井,存在常规分层技术不适应和有效期短的问题;采用封隔器封堵漏失段会造成油套管之间的环形空间被封闭,不能建立反洗井循环通道,一旦注水井的井筒和地层被堵塞后不能及时洗井,影响油田高效注水开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卡浅层套管漏失注水井封堵管柱,使注入水不从套管漏失点处返回至地面,满足油藏分层注水的需求,同时还能正常洗井。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卡浅层套管漏失注水井封堵管柱,包括内层管、外层管、上联通筛管、下联通筛管,所述内层管设置在外层管内部且两者之间形成环空,所述上联通筛管、下联通筛管分别连接在外层管的上、下两端。

所述外层管上端和上联通筛管之间还连接有上封隔器,所述外层管下端和下联通筛管之间还连接有下封隔器。

所述内层管上端以及上联通筛管上端均连接在上变径接头上,所述内层管下端以及下联通筛管下端均连接在下变径接头。

所述上变径接头上端连接上部注水管,所述下变径接头下端连接下部注水管。

所述上部注水管和井筒套管之间的油套环空通过上联通筛管上开设的上联通孔与内、外层管之间的环空连通,所述内、外层管之间的环空通过下联通筛管上开设的下联通孔与下部注水管和井筒套管之间的油套环空连通。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上封隔器处于套管的破漏口之上,下封隔器处于套管的破漏口之下,上封隔器、下封隔器坐封后,井筒套管被上部注水管、上封隔器、外层管、下封隔器、下部注水管分隔成上环空、中环空、下环空,上环空、环空洗井通道、下环空在上联通筛管的上联通孔和下联通筛管的下联通孔作用下相联通,中环空与上环空、环空洗井通道、下环空不相通,使破漏口被封闭,上环空、环空洗井通道、下环空的高压水不能通过破漏口漏入地层,注水井可以正常注水,上环空、环空洗井通道、下环空形成洗井通道,套管浅层漏失的注水井也可以正常洗井,因此,本实用新型能达到实用新型目的,克服了目前套管浅层漏失井注水时不能洗井的问题,套管浅层漏失的井注水能长期有效的正常注水,可以提高油田注水开发的效果,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卡浅层套管漏失注水井封堵管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上部注水管1、井筒套管3、上变径接头4、上联通筛管5、上封隔器7、内层管11、外层管12、下封隔器13、下联通筛管15、下变径接头16、下部注水管17。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仅为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如图1所示,卡浅层套管漏失注水井封堵管柱,包括上部注水管1、井筒套管3、上变径接头4、上联通筛管5、上封隔器7、内层管11、外层管12、下封隔器13、下联通筛管15、下变径接头16、下部注水管17,井筒套管3的浅层部位有破漏口9,上变径接头4的下外部与上联通筛管5的上部连接,上联通筛管5的下部与上封隔器7的上部连接,上封隔器7的下部与外层管12的上部连接,外层管12的下部与下封隔器13的上部连接,下封隔器13的下部与下联通筛管15的上部连接,下联通筛管15的下部与下变径接头16的上外部连接,下变径接头16的下部与下部注水管17的上部连接,内层管11 的上部与上变径接头4的下内部连接,内层管11的下部与下变径接头16的上内部连接,上联通筛管5上有上联通孔6,下联通筛管15上有下联通孔14,内层管11、外层管12 之间形成环空洗井通道10,上部注水管1、上变径接头4、上联通筛管5、上封隔器7、内层管11、外层管12、下封隔器13、下联通筛管15、下变径接头16、下部注水管17 连接成一体后随下部的注水管柱下入井筒套管3内,上封隔器7处于所述的破漏口9之上,下封隔器13处于所述的破漏口9之下,使上封隔器7、下封隔器13坐封,上封隔器 7、下封隔器13的胶筒与井筒套管3的内壁紧紧相贴并保持密封,使井筒套管3被上部注水管1、上封隔器7、外层管12、下封隔器13、下部注水管17分隔成上环空2、中环空8、下环空18,所述的上环空2、环空洗井通道10、下环空18在上联通筛管5的上联通孔6和下联通筛管15的下联通孔14作用下相联通,所述的中环空8与所述的上环空2、环空洗井通道10、下环空18不相通,使所述的破漏口9被封闭,所述的上环空2、环空洗井通道10、下环空18的高压水不能通过所述的破漏口9漏入地层,下部注水管17的下部连接其它注水工具,如分注注水用的配水器、封隔器、底筛堵、挡砂管等。

上封隔器7、下封隔器13为Y342封隔器,方便函坐封和解封,可以配合其它分层注水工具进行分层注水。

内层管11的内径大于Φ48,可以下入现有最小直径的测试仪器对下部的分层装置进行测试,内层管11的外径与外层管12的内径之差大于6mm,保证有足够的流通面积,减少洗井水的节流,保证有足够流量的洗井水通过,提高洗井质量。

图1中箭头方向为洗井水流动的方向。

注水时,注入水从上部注水管1、内层管11、下部注水管17注入到下部的分层工具里被分配到各个注水层。洗井时,洗井水从井筒套管3内打入,经所述的上环空2、环空洗井通道10、下环空18向下流到注水管柱的底部,从底部内向上返,经上部注水管1 的内部返出地面实现洗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其他运用本实用新型专利精神的等效变化,均应俱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