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井固井用套管漂浮接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29606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井固井井下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气井固井用套管漂浮接箍。



背景技术:

水平井是提高致密储层和页岩气井产量的有效技术措施。目前,大位移水平井的特点是大斜度、长裸眼、稳斜井段长。随着水平井钻井技术日趋完善,穿越水平段长度越来越大,给固井带来的难题越来越多。如何保证套管的安全下入,一直是一个主要的技术难点。

目前国内外在大量研究和实验的基础上得出,漂浮下套管技术是解决水平井、大斜度井及大斜度水平井下套管困难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国内也出现了满足漂浮下套管技术的相关工具,如公开号“CN204357368U”公开的套管漂浮接箍和公开号“CN204984290U”公开的免钻式漂浮接箍。

现有套管漂浮接箍主要存在以下缺点:一、打开压力控制不准确,容易提前打开或无法打开。二、内部组件打开后无法脱落到井底。三、漂浮接箍内径比套管内径小2mm或更多,减小了整个套管柱的内通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气井固井用套管漂浮接箍,可以安全可靠的应用于漂浮下套管技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油气井固井用套管漂浮接箍,包括外壳、上滑套和下滑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滑套设置在外壳内孔下部,下滑套侧壁上设有开孔且开孔内设有一固定球,固定球外侧嵌入在外壳内壁上的第一凹槽内,所述的上滑套设置在外壳内孔上部,上滑套上部外侧通过剪钉与外壳内壁连接,上滑套上部外侧还设有对应的密封元件,上滑套下部深入至下滑套内部且其外壁与所述的固定球内侧相抵,上滑套中部设有与固定球对应的第二凹槽,下滑套下部外侧还设有对应的卡簧和O型密封圈。

所述的外壳的内孔直径为121m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指定材质的剪钉,其性能稳定、剪切压力控制精确,有效避免了工具在实用过程中提前打开或无法打开的发生。

2、本实用新型采用密封元件设计,将工具内径与套管柱保持一致,有效保证了后续作业所需的可通过内径;同时将内部脱落组件最大外径减小到与套管内通径一致,从而保证了内部脱落组件的顺利到达井底。

3、本实用新型可用于水平井、大斜度井及大位移水平井等,已在长庆油田及吉林油田现场使用,其性能稳定、固井质量良好,得到了井队及领导的高度认可,为水平井的开发及完善提供了有力保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上滑套、3剪钉、4密封元件、5下滑套、6固定球、7卡簧、8O型密封圈、9第一凹槽、10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根据附图1所示:一种油气井固井用套管漂浮接箍,包括外壳1、上滑套2和下滑套5,其中所述的下滑套5设置在外壳1内孔下部,下滑套5侧壁上设有开孔且开孔内设有一固定球6,固定球6外侧嵌入在外壳1内壁上的第一凹槽9内,所述的上滑套2设置在外壳1内孔上部,上滑套2上部外侧通过剪钉3与外壳1内壁连接,上滑套2上部外侧还设有对应的密封元件4,上滑套2下部深入至下滑套5内部且其外壁与所述的固定球6内侧相抵,上滑套2中部设有与固定球6对应的第二凹槽10,下滑套5下部外侧还设有对应的卡簧7和O型密封圈8。

所述的外壳的内孔直径为121mm,用于保障与套管组件连接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在套管柱最底端连接浮鞋、浮箍及碰压座,连接设计长度套管后接入本实用新型的油气井固井用套管漂浮接箍,在接入油气井固井用套管漂浮接箍之前禁止灌钻井液,保持漂浮接箍以下为空气填充,减小水平段套管对井壁的压力,从而降低套管与井壁的摩擦力,有助于套管的顺利下放。油气井固井用套管漂浮接箍以上连接套管至井口,并及时将套管灌满钻井液,用以提高套管的重力,提高套管下放的推动力。

当套管柱下放到位后,井口加压作用于上滑套2上,剪断剪钉3,上滑套2下滑到下滑套5上端面,上滑套2循环孔不再与下滑套5的内壁密封,从而建立循环通道。此时固定球6从外壳1内壁上的第一凹槽9掉落到上滑套2外壁上的第二凹槽10内,下滑套5通过固定球6与上滑套2连为一体,不再与外壳1固定;上滑套2、下滑套5、固定球6、卡簧7及O型密封圈8形成内部脱落件,在钻井液的推动下脱落至井底碰压座,实现了整个套管柱的钻井液循环及整个套管柱的内通径一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