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钻式螺旋井眼修整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11237阅读:6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田机械设备领域,涉及一种随钻式螺旋井眼修整工具。



背景技术:

随着油气田开发难度逐步加大,井型和地层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浅层缩径、环空憋压、井漏等复杂情况频发。特别是采用单弯螺杆与PDC钻头的钻具复合钻进时,造成的螺旋井眼对后期测井施工影响很大,无法真实有效收集测井地质资料。因此,在钻井施工中必须采取短起下钻,通井划眼、扩眼,甚至堵漏等技术措施,这必将严重影响钻井时效。如何让预防避免井下复杂事故的发生,已成为各钻井公司面临的实际问题,也都在加大力度进行研究和开发新工艺、新工具。随钻式螺旋井眼修整工具随钻具下入,螺旋刀翼可对螺旋井壁级常规井壁进行扩张和修整,省去了完钻通井的作业工序,大大提高了钻井效率。目前现场应较多的普通井眼划眼工具都是结构相对简单的直棱刀翼,无法有效修整螺旋井壁。需要对划眼工具的刀翼进行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随钻式螺旋井眼修整工具,解决目前等径刀翼的刀翼承受的扭矩大,刀翼被扭断的风险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随钻式螺旋井眼修整工具,包括主体、母扣、公扣和刀翼,主体的上下两端分别为母扣和公扣,主体外壁周向装有刀翼;所述的刀翼分为两组,每组四个,在主体外壁周向呈螺旋状均匀排布,相邻刀翼之间的倾斜夹角为90°,相邻的两组刀翼之间在主体外周的扭转角度为45°,刀翼的上下两端均有30°倒角。

所述的刀翼表面镶有合金块和合金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对划眼工具现有的直棱刀翼进行改进,对刀翼的排布、角度进行了精确设计,既降低了刀翼承受的扭矩,降低了刀翼扭断风险,又提高了井壁切削效率,降低井下事故风险,同时,螺旋式刀翼结构与井眼内钻井液流动相符,降低流阻,同时可以防止钻具上形成泥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2母扣,3公扣,4刀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随钻式螺旋井眼修整工具,包括主体1、母扣2、公扣3和刀翼4,主体1的上下两端分别为母扣2和公扣3,主体1外壁周向装有刀翼4;所述的刀翼4分为两组,每组四个,在主体1外壁周向均匀排布,相邻刀翼4之间的倾斜夹角为90°,相邻的两组刀翼4之间在主体外周的扭转角度为45°,刀翼4的上下两端均有30°倒角。刀翼形状设计成与流体流动相符的螺旋形,降低了流阻,同时避免刀翼根部产生泥包。螺旋刀翼结构的设计,提高刀翼对常规井眼及螺旋井眼切削效率,降低井下事故风险。

为了增加刀翼的抗磨损性能,所述的刀翼4表面镶有合金块和合金条。

在使用过程中,直接将随钻式螺旋井眼修整工具连接在钻具上,钻井的同时,旋转的刀翼可对井壁进行扩张和修整,钻井时,本工具的分段螺旋式结构有利于钻井液在钻具与井眼环形空间内循环流动,防止钻具上形成泥包,而刀翼具有磨削和切削的作用,能有效修整常规井壁与螺旋井壁多余的沙石,能避免下钻受阻,并保证测井数据有效采集。

本实用新型对划眼工具现有的直棱刀翼进行改进,对刀翼的排布、角度进行了精确设计,既降低了刀翼承受的扭矩,降低了刀翼扭断风险,又提高了井壁切削效率,降低井下事故风险,同时,螺旋式刀翼结构与井眼内钻井液流动相符,降低流阻,同时可以防止钻具上形成泥包。

本实用新型在易发生缩径的钻井区块共现场应用16口井,钻井施工过程中均未发生缩径,憋压、卡钻等现象,省去了短起划眼的工序,完钻起出工具后,螺旋式双向随钻扩划眼工具未发生泥包现象。倒划眼试验施工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井下复杂情况与同类型井相比减少100%,采用单弯螺杆加PDC钻头复合钻进的6口井中,使用工具采取短起400-500m进行电测,电测一次成功率100%,,有效缩短了建井周期和成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