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施工的打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4963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道路施工的打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道路施工的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道路施工过程中经常需要钻孔,现有技术中采用冲击钻钻孔,钻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灰尘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止灰尘污染环境的道路施工的打孔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道路施工的打孔装置,包括冲击钻本体、移动车体,所述移动车体的底部各个角处分别安装有一行走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钻本体的外壁固定有一安装横板,所述安装横板的底部固定有竖直推动装置,所述竖直推动装置的底部固定有一吸尘口,所述移动车体的顶部固定有抽风泵,所述移动车体的顶部还放置有储尘盒,所述储尘盒的顶部为开口且所述储尘盒的顶部盖设有一盖体,所述储尘盒的内腔中沿竖直方向固定有一滤网,所述抽风泵的进口连接有与所述储尘盒左侧外壁连接的第一气管,所述吸尘口连接有与所述储尘盒右侧外壁连接的第二气管;所述竖直推动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安装横板底部的安装座、固定在所述安装座底部的竖直空心柱、固定在所述吸尘口顶部的竖直推升柱,所述竖直空心柱内设置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主动斜齿轮、沿水平方向设置的被动斜齿轮,所述主动斜齿轮与所述被动斜齿轮啮合,所述主动斜齿轮的端轴上固定有延伸至所述竖直空心柱外的水平转动轴,所述水平转动轴位于所述竖直空心柱外的端头固定有驱动摇臂,所述被动斜齿轮的底部固定有竖直传动丝杆,所述竖直传动丝杆上螺纹滑配有一驱动板,所述竖直推升柱的顶端延伸至所述竖直空心柱的内腔中并与所述驱动板连接。

优选地,上述的道路施工的打孔装置,其中所述竖直空心柱的底部固定有端盖,所述竖直推升柱穿过所述端盖并与所述端盖滑动连接。

优选地,上述的道路施工的打孔装置,其中所述端盖的顶部安装有一轴承,所述竖直传动丝杆的底端与所述轴承的内圈连接。

优选地,上述的道路施工的打孔装置,其中所述移动车体的底部固定有高度可调的防滑装置,所述防滑装置包括防滑底板、固定在所述防滑底板底部的容纳竖筒、固定在所述移动车体底部的竖直柱,所述竖直柱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容纳竖筒的内腔中,所述容纳竖筒的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一锁紧螺丝,所述锁紧螺丝的端头延伸至所述容纳竖筒的内腔中并与所述竖直柱的外壁紧密接触。

优选地,上述的道路施工的打孔装置,其中所述竖直空心柱的内壁沿所述竖直空心柱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两条竖直长槽,所述驱动板的外壁固定有至少一个凸出块,所述凸出块与对应的竖直长槽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冲击钻本体工作时,开启抽风泵,灰尘会通过吸尘口、第二气管进入到储尘盒内,防止了灰尘污染环境;用户通过调整竖直推动装置的长度对吸尘口的位置作出调整,从而更靠近灰尘源头,提高了吸尘效果;用户转动驱动摇臂可以带动主动斜齿轮、被动斜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竖直传动丝杆转动,使得驱动板在竖直传动丝杆上滑动,进而带动竖直推升柱上下运动,这就实现了竖直推动装置的长度调节,使用起来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竖直推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竖直空心柱的A-A向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防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如图1、2、3、4所示,一种道路施工的打孔装置,包括冲击钻本体11、移动车体12,移动车体12的底部各个角处分别通过螺钉安装有一行走轮13,冲击钻本体11的外壁固定有一安装横板14,安装横板14的底部固定有竖直推动装置2,竖直推动装置2的底部固定有一吸尘口41,移动车体12的顶部通过螺钉固定有抽风泵42,移动车体12的顶部还放置有储尘盒43,储尘盒43的顶部为开口且储尘盒43的顶部盖设有一盖体44,储尘盒43的内腔中沿竖直方向固定有一滤网45,抽风泵42的进口连接有与储尘盒43左侧外壁连接的第一气管46,吸尘口41连接有与储尘盒43右侧外壁连接的第二气管47。

竖直推动装置2包括通过螺钉固定在安装横板14底部的安装座21、焊接在安装座21底部的竖直空心柱22、固定在吸尘口41顶部的竖直推升柱23,竖直空心柱22内设置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主动斜齿轮24、沿水平方向设置的被动斜齿轮25,主动斜齿轮24与被动斜齿轮25啮合,主动斜齿轮24的端轴上固定有延伸至竖直空心柱22外的水平转动轴26。为了防止水平转动轴26在竖直空心柱22上移位,水平转动轴26的外壁位于竖直空心柱22的内侧和外侧分别焊接有一防移位套200。水平转动轴25位于竖直空心柱22外的端头焊接有驱动摇臂27,被动斜齿轮25的底部焊接有竖直传动丝杆28,竖直传动丝杆28上螺纹滑配有一驱动板29,竖直推升柱23的顶端延伸至竖直空心柱22的内腔中并与驱动板29焊接。竖直空心柱22的底部焊接有端盖30,竖直推升柱22穿过端盖30并与端盖30滑动连接,这样设计防止了竖直推升柱23晃动。端盖30的顶部通过螺钉安装有一轴承31,竖直传动丝杆28的底端与轴承31的内圈连接,这样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加的坚固。竖直空心柱23的内壁沿竖直空心柱23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两条竖直长槽61,驱动板29的外壁固定有两个凸出块62,凸出块62与对应的竖直长槽61滑动连接,这样设计使得驱动板29上下运动更加的平稳。

移动车体12的底部固定有高度可调的防滑装置7,调整防滑装置7的高度至与地面接触可以防止本实用新型在地面自行移动。防滑装置7包括防滑底板71、焊接在防滑底板71底部的容纳竖筒72、焊接在移动车体12底部的竖直柱73,竖直柱73的底端延伸至容纳竖筒72的内腔中,容纳竖筒72的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一锁紧螺丝74,锁紧螺丝74的端头延伸至容纳竖筒72的内腔中并与竖直柱73的外壁紧密接触。用户松开锁紧螺丝74,抽插竖直柱73即可实现防滑装置7的高度调整,使用方便。

当然,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之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