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孔桩带出的淤泥用存储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99117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钻孔桩带出的淤泥用存储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钻孔桩带出的淤泥用存储箱。



背景技术:

工程建筑中,经常采用钻孔桩成孔。钻孔桩钻头通常会带出淤泥(包括钻渣),目前这些淤泥通常直接堆放于施工现场的底面上,严重污染地面和附近水源;且大量的淤泥占用场地较大,造成施工不便;散放的淤泥也不便于整理、运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便于钻孔桩带出的淤泥集中存放运转、可以节约场地、可以避免污染底面和附近水源的钻孔桩带出的淤泥用存储箱。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钻孔桩带出的淤泥用存储箱,包括矩形状的底板和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侧壁,所述底板和所述侧壁形成淤泥容纳空腔,所述底板和所述侧壁均由金属材料制成,位于所述底板长度方向的所述侧壁和位于所述底板宽度方向的所述侧壁分别由至少一块金属板组成,相邻所述金属板之间通过沿纵向设置的第一槽钢焊接连接,沿纵向设置的所述第一槽钢的底端焊接于所述底板上,所述侧壁上设置有吊耳。

进一步地,在所述底板上沿其宽度方向设置有多根加强杆。

进一步地,还包矩形加固框,所述矩形加固框由几块沿水平方向设置且首尾依次焊接连接的第二槽钢组成,各个所述金属板的上端均焊接于所述矩形加固框上。

进一步地,所述淤泥容纳空腔被分隔成多个淤泥容纳空腔单元。

进一步地,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排污孔,所述底板下方设置有可水平转动以打开或封堵所述排污孔的挡板。

进一步地,所述吊耳焊接于沿纵向设置的所述第一槽钢的凹槽上。

进一步地,所述吊耳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吊耳相对于所述底板的轴线对称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吊耳的固定端固定于所述侧壁上,所述吊耳的自由端的高度高于所述固定端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钻孔桩带出的淤泥用存储箱的底板和侧壁之间焊接连接,且各个侧壁由至少一块金属板组成、相邻金属板之间通过第一槽钢焊接,存储箱的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强度高,可以将钻孔桩带出的淤泥集中存放,及时将淤泥运走,节约施工场地、避免给施工现场带来麻烦,避免污染地面和附近水源;同时由于侧壁上设置有吊耳,进一步便于将淤泥的集中转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钻孔桩带出的淤泥用存储箱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钻孔桩带出的淤泥用存储箱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钻孔桩带出的淤泥用存储箱的俯视图。

图中:1、底板;2、金属板;3、第一槽钢;4、吊耳;5、加强杆;6、第二槽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优选实施例:

本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钻孔桩带出的淤泥用存储箱,如图1至图3所示,其包括矩形状的底板1和设置于底板1上的四个侧壁,底板1和四个侧壁形成淤泥容纳空腔,底板1和侧壁均由金属材料制成,位于底板1长度方向的侧壁和位于底板1宽度方向的侧壁分别由至少一块金属板2组成,相邻金属板2之间通过沿纵向设置的第一槽钢3焊接连接,沿纵向设置的第一槽钢3的底端焊接于底板1上,侧壁上设置有吊耳4。吊耳4优选但不局限于焊接于沿纵向设置的第一槽钢3的凹槽上。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具体存储需求设置侧壁上的金属板2的数量、高度等参数。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沿底板1长度方向设置的侧壁由三块金属板2组成,沿底板1宽度方向设置的侧壁由两块金属板2组成。

本实施例提供的钻孔桩带出的淤泥用存储箱的底板1和侧壁之间焊接连接,且各个侧壁由至少一块金属板2组成、相邻金属板2之间通过第一槽钢3焊接,存储箱的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强度高,可以将钻孔桩带出的淤泥集中存放,及时将淤泥运走,节约施工场地、避免给施工现场带来麻烦,避免污染地面和附近水源;同时由于侧壁上设置有吊耳4,进一步便于将淤泥的集中转运。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钻孔桩带出的淤泥用存储箱的稳定性和强度,钻孔桩带出的淤泥用存储箱还包矩形加固框,矩形加固框的轮廓与底板1的轮廓相匹配,矩形加固框由几块沿水平方向设置且首尾依次焊接连接的第二槽钢6组成,各个金属板2的上端均焊接于矩形加固框上。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钻孔桩带出的淤泥用存储箱的强度,在底板1上沿其宽度方向设置有多(本文中的多是指数量至少为二)根加强杆5。加强杆5优选为金属杆。加强杆5的数量和分布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设置。

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方案,淤泥容纳空腔被分隔成多个淤泥容纳空腔单元。在淤泥量较小时,可以将淤泥放置于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淤泥容纳空腔单元中,从而避免淤泥将淤泥容纳空腔全部污染。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在底板1上设置有排污孔,底板1下方设置有可水平转动以打开或封堵排污孔的挡板。本技术方案中,在需要将存储箱中的淤泥排出时,可以通过直接转动挡板实现,而无需将存储箱吊起翻转再导出淤泥,操作更方便。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吊耳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吊耳4相对于底板1的轴线对称分布,以提高存储箱转运使的稳定性。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吊耳4的固定端固定于侧壁上,吊耳4的自由端的高度高于固定端的高度。即,吊耳4相对于侧壁向上倾斜设置,以便于被吊起。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