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测试封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8179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地层测试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多功能测试封隔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地层测试工具串中所使用的封隔器只起到隔断地层和环空液体的目的,性能单一,如果解封是要平衡封隔器上下压差必须另外加一个液压循环阀,如果要射孔测试联作还必须另外加上传压、传压管以及下传压接头,如果地层出砂则还要连接防砂管,相关工具长度5米,管柱结构复杂,维修费用高,操作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测试封隔器,可以减少管柱长度、简化工具串结构、节约生产费用,以及提高测试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测试封隔器,包括:

上端连接机构,所述上端连接机构具有纵向流道和径向传压通道;

所述径向传压通道与传压机构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压机构的另一端与起爆器连接;所述传压机构的外侧具有芯轴,所述所述传压机构与所述芯轴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为液体流道;所述液体流道的一端与纵向流道连通;所述液体流道的另一端与防砂进液机构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端连接机构为上接头;所述上接头的两端分别具有凹槽,所述芯轴的上端与所述上接头下端凹槽的槽壁连接,所述纵向流道贯穿所述上接头下端凹槽和所述上接头上端凹槽。

优选地,所述芯轴的外侧具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的外壁上具有凹陷,所述凹陷内具有弹性机构,所述弹性机构与井壁接触;

所述弹性机构,用于密封所述测试封隔器和所述井壁的间隙。

优选地,所述弹性机构与所述凹陷的内壁之间具有压力传导机构;所述压力传导机构将压力传导给感压膨胀机构。

优选地,所述感压膨胀机构通过连接机构与摩擦块连接;

所述摩擦块套接在所述芯轴的外壁上,所述摩擦块与井壁接触。

优选地,所述摩擦块的内侧具有摩擦力增强机构;所述摩擦力增强机构,用于增大所述摩擦块和所述井壁的摩擦力。

优选地,所述防砂进液机构的外侧具有防砂进液孔,所述防砂进液机构的内侧具有防砂进液流道;

所述防砂进液流道与所述防砂进液孔和所述液体流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压力传导机构为锥体结构;所述压力传导机构的锥座一端插入所述密封套的外壁上的凹陷内壁与所述弹性机构之间;所述压力传导机构的尖端面压接在所述感压膨胀机构的上端面。

优选地,所述摩擦块的上端具有卡瓦滑套;所述卡瓦滑套通过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感压膨胀机构连接。

优选地,所述感压膨胀机构为卡瓦,所述卡瓦的外壁上具有凸起;所述 连接机构为开口环箍。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端连接机构具有纵向流道和径向传压通道,径向传压通道与传压机构的一端连接,传压机构的另一端与起爆器连接,在隔断地层和环空液体的基础上,可以在测试封隔器的内部完成射孔测试联作的操作,不需要其他机构;另外,传压机构的外侧具有芯轴,传压机构与芯轴之间具有间隙,间隙为液体流道,液体流道的一端与纵向流道连通,液体流道的另一端与防砂进液机构连接,完成防砂进液的一体化结构,减少传统的管柱结构复杂,维修费用高,操作麻烦的问题。

总之,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少管柱长度、简化工具串结构、节约生产费用,以及提高测试成功率。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多功能测试封隔器的半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值得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然而,对于没有详尽描述的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提供的附图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附图并不是实际按照比例绘制的。

同时,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含但不限于”的含义。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多功能测试封隔器的半剖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测试封隔器,包括:上接头1、传压管2、密封套3、芯轴4、胶筒5、锥体6、卡瓦7、开口环箍8、卡瓦滑套9、摩擦块弹簧10、摩擦块11和筛管12。

在图1中,上端连接机构,上端连接机构具有纵向流道和径向传压通道;径向传压通道与传压机构的一端连接;传压机构的另一端与起爆器连接;传压机构的外侧具有芯轴,传压机构与芯轴之间具有间隙,间隙为液体流道;液体流道的一端与纵向流道连通;液体流道的另一端与防砂进液机构连接。上端连接机构为上接头1,上接头1上具有径向传压孔1-2和纵向流动孔1-1,径向传压孔1-2为径向传压通道。纵向流动孔1-1为纵向流道,传压机构为传压管2。

进一步地,在图1中,上接头1的两端分别具有凹槽,芯轴4的上端与上接头1的下端凹槽的槽壁连接,纵向流道贯穿上接头1的下端凹槽和上接头上端凹槽。

具体地说,在图1中,传压管2的一端与上接头1连接,传压管2的另一端与筛管12连接,传压管2的外侧套接有4,传压管2和4中间具有间隙。

具体地说,在图1中,上接头1的径向传压孔1-2用于传递起爆压力,传径向传压孔1-2可以关闭和打开,当本实用新型用于射孔测试联作时将径向传压孔1-2打开,当用于常规测试时将径向传压孔1-2关闭,上接头1内部还具有5个纵向流动孔1-1做为地层流体流动通道,上接头1底部外缘有一个燕尾槽和一个矩形槽用于安装胶圈,当上接头1下行时胶圈与密封套3接触,密封旁通通道,传压管2上端与上接头1连接,传压管2下端与筛管12连接,上接头1、传压管2和筛管12形成一个独立通道,将环空压力传递到起爆器,传压管2与芯轴4形成的环形空间(间隙)和筛管12以及上接头1组成地层流体通道。

在图1中,芯轴4的外侧具有密封套3;密封套3的外壁上具有凹陷,凹陷内具有弹性机构,弹性机构与井壁接触;弹性机构,用于密封测试封隔器和井壁的间隙。弹性机构为胶筒5,2个胶筒5放置在密封套3的外壁凹陷内部。

在图1中,弹性机构与凹陷的内壁之间具有压力传导机构;压力传导机构将压力传导给感压膨胀机构。

进一步地,在图1中,感压膨胀机构通过连接机构与摩擦块11连接;摩擦块11套接在芯轴4的外壁上,摩擦块11与井壁接触。

进一步地,在图1中,摩擦块11的内侧具有摩擦力增强机构;摩擦力增强机构,用于增大摩擦块和井壁的摩擦力,;摩擦力增强机构为摩擦块弹簧10。

进一步地,在图1中,压力传导机构为锥体结构,压力传导机构为锥体6;锥体6的锥座一端插入密封套的外壁上的凹陷内壁与弹性机构之间;锥体6的尖端面压接在感压膨胀机构的上端面。

进一步地,在图1中,摩擦块11的上端具有卡瓦滑套9;卡瓦滑套9通过连接机构与感压膨胀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在图1中,感压膨胀机构为卡瓦7,卡瓦7的外壁上具有凸起;连接机构为开口环箍8。

在图1中,连接机构为开口环箍8,开口环箍8两侧分别具有连接凹槽,分别为:第一连接凹槽和第二连接凹槽;卡瓦滑套9和感压膨胀机构(卡瓦7)分别通过第一连接凹槽和第二连接凹槽连接。

具体地说,在图1中,上接头1的上端与油管或测试器连接,上接头1的下端具有凹槽结构,凹槽的槽壁与芯轴4连接;芯轴4的外侧具有密封套3,密封套3的外侧具有凹陷,凹陷内具有胶筒5,胶筒5用于密封封隔器于井壁的间隙,胶筒5与密封套3的凹陷下侧与锥体6的锥座一端连接,锥体6的另一端具有尖端,尖端插入芯轴4和卡瓦7之间,卡瓦7用于锚定在井壁上,卡瓦7受到上侧的压力而产生膨胀,卡瓦7上具有凸起,卡瓦7防止封隔器下滑脱落到井底,卡瓦7的末端与开口环箍8连接,开口环箍8的一端上具有凹槽,卡瓦7的末端插入开口环箍8的凹槽内,开口环箍8的一端也具有凹槽结构,卡瓦滑套9插入开口环箍8的凹槽结构,开口环箍8为卡瓦7提供底座。

更为具体地说,在图1中,锥体6通过连接机构与摩擦块11连接,摩擦块11套接芯轴4上,摩擦块11的内侧具有摩擦块弹簧10,摩擦块弹簧10在摩擦块11内具有一定的弧度,摩擦块11的外侧和井壁摩擦,摩擦块弹簧10推动摩擦块11与井壁贴合或摩擦;芯轴4转动时,卡瓦滑套9、摩擦块弹簧10和摩擦块11由于摩擦力的作用不进行转动,芯轴4的两端外壁分别上接头1和筛管12连接,芯轴4转动时,可以带动密封套3、芯轴4、胶筒5、锥体6、卡瓦7和开口环箍8转动。卡瓦滑套9,用于连接开口环箍8和摩擦块11,卡瓦滑套9用于转动的转换(开口环箍8运动,卡瓦滑套9和摩擦块11不进行运动)。

在图1中,防砂进液机构为筛管12,筛管12的外侧具有防砂进液孔12-1,筛管12的内侧具有防砂进液流道12-2;防砂进液流道与防砂进液孔12-1和液体流道12-2连通。

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工作过程简单描述如下:施工时,本实用新型连接在工具串的下部,下端连接减震器和射孔工具串,本实用新型下到预定深度后首先上提至少10厘米,然后正旋1.5圈/1000米,然后下放坐封,本实用新型的上端连接机构具有纵向流道和径向传压通道,径向传压通道与传压机构的一端连接,传压机构的另一端与起爆器连接,在隔断地层和环空液体的基础上,可以在测试封隔器的内部完成射孔测试联作的操作;另外,传压机构的外侧具有芯轴,传压机构与芯轴之间具有间隙,间隙为液体流道,液体流道的一端与纵向流道连通,液体流道的另一端与防砂进液机构连接,井外液体通过防砂进液机构以及传压机构与芯轴之间的间隙进入上端连接机构的纵向流道,完成防砂进液的一体化结构。

本实用新型可代替以往多个工具(封隔器、液压循环阀、上传压接头、传压管、下传压接头、筛管),本实用新型既可以用于常规测试也可以用于射孔测试联作,当上接头1的径向传压孔1-2打开时可用于射孔测试联作,当此径向传压孔1-2关闭时可用于常规测试。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表达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同等替换、改进等,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