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存储式感应测井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8967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存储式感应测井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测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存储式感应测井仪。



背景技术:

石油钻井时,在钻到设计井深深度后都必须进行测井。通过测量地层岩石的密度,从而为判断岩性、计算含油饱和度、确定井径等地质和工程参数提供依据。

随着测井仪器的不断发展,仪器尺寸小型化、性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测试平台已经是测井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小直径测井仪器在生产测井、过钻具测井、过套管测井、水平井测井等环境中的优势所在,使得小直径测井仪器必定是测井仪器的发展方向。

现有的井下仪与地面仪器进行数据通信,大都是通过电缆来完成的,电缆的一端与井下仪器连接,电缆的另一端与地面仪器连接。位于地面上的地面仪器一般通过几千米长的电缆向位于井下的井下仪器供电和发出数据信号传输指令,同时由井下仪器测得的地层各种参数的数据信号也通过电缆向地面仪器传送。电缆设置于钻杆中,但是随着测井仪器的尺寸小型化,钻杆的直径越来越小,不利于电缆的设置,且电缆长度较长,重量较大,如果井眼发生坍塌,由于电缆的存在,不便于打捞。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存储式感应测井仪,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缆影响测井仪器的尺寸小型化的技术问题。

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存储式感应测井仪,包括:

上电路部件,其包括上电路外壳和位于所述上电路外壳内的第一电池组、接收电路、数据存储器和数据读取插座,所述数据存储器和接收电路均与所述第一电池组电连接,所述数据读取插座与所述数据存储器电连接;

下电路部件,其包括下电路外壳、位于所述下电路外壳内的第二电池组和与所述第二电池组电连接的发射电路;

仪器主体,其一端与所述上电路外壳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电路外壳连接,所述仪器主体内设置有线圈,所述接收电路和所述发射电路均与所述线圈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电池组通过第一电池座与所述上电路外壳连接,所述第二电池组通过第二电池座与所述下电路外壳连接,所述第一电池座和所述第二电池座上均设置有极板电路板和用于固定所述极板电路板的极板固定座。

其中,所述上电路外壳内靠近所述仪器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插头插座组件,用于连接所述接收电路,所述下电路外壳内靠近所述仪器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插头插座组件,用于连接所述发射电路。

其中,所述第一电池组远离所述第一插头插座组件的一端通过锁紧部件与所述第一电池座连接,所述第二电池组远离所述第二插头插座组件的一端通过所述锁紧部件与所述第二电池座连接。

其中,所述锁紧部件包括与所述极板固定座连接的锁紧螺母和用于支撑所述锁紧螺母的锁紧支撑座。

其中,所述数据存储器的一端依次连接有吸热体和隔热管,所述数据存储器、所述吸热体和所述隔热管均位于保温瓶内。

其中,所述保温瓶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壳体,所述隔热管位于所述开口处,所述隔热管与所述第一电池座连接。

其中,所述吸热体上开设有过线孔,所述隔热管内填充有保温棉。

其中,所述数据读取插座通过插座支架与所述保温瓶连接,所述数据读取插座与所述插座支架之间设置有弹簧,用于压紧所述数据读取插座。

其中,所述仪器主体的一端通过连接部与所述上电路外壳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下电路外壳连接,所述连接部包括接头和套设于接头上的螺纹拉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存储式感应测井仪,包括上电路部件、下电路部件和仪器主体,上电路部件包括上电路外壳和位于上电路外壳内的第一电池组、接收电路、数据存储器和数据读取插座,数据存储器和接收电路均与第一电池组电连接,数据读取插座与数据存储器电连接;下电路部件包括下电路外壳、位于下电路外壳内的第二电池组和与第二电池组电连接的发射电路;仪器主体的一端与上电路外壳连接,另一端与下电路外壳连接,仪器主体内设置有线圈,接收电路和发射电路均与线圈电连接。该测井仪采用电池组提供电能,通过数据存储器将测得的数据存储,再通过数据读取插座可将被存储的数据读取,无需采用电缆,因此不会出现卡电缆、断电缆的情况,降低了测井事故的发生;电池组的使用省去了常规测井中的测井电缆,便于测井仪实现小型化;可以测量直径更小井眼,从而可以使用直径更小的钻杆钻进,提高钻井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存储式感应测井仪的上电路部件和部分仪器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存储式感应测井仪的下电路部件和部分仪器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上电路部件;101、上电路外壳;102、第一电池组;103、数据存储器;104、数据读取插座;105、极板电路板;106、极板固定座;107、第一插头插座组件;108、锁紧部件;109、吸热体;110、隔热管;111、保温瓶;112、插座支架;113、弹簧;114、上接头;

1081、锁紧螺母;1082、锁紧支撑座;1091、过线孔;1141、定位孔;

20、下电路部件;201、下电路外壳;202、第二电池组;203、第二插头插座组件;

30、仪器主体;301、接头;302、螺纹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式感应测井仪,包括上电路部件10、下电路部件20和仪器主体30,仪器主体30的一端与上电路外壳101连接,另一端与下电路外壳201连接。

参见图1,上电路部件10包括上电路外壳101和位于上电路外壳101内的第一电池组102、接收电路、数据存储器103和数据读取插座104,数据存储器103和接收电路均与第一电池组102的输出端电连接,数据存储器103的输入端也与接收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数据存储器103的输出端与数据读取插座104的输入端电连接。

第一电池组102通过第一电池座与上电路外壳101连接,第一电池座上设置有极板电路板105和用于固定极板电路板105的极板固定座106,极板电路板105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电线的焊点。

上电路外壳101内靠近仪器主体3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插头插座组件107,用于连接接收电路。第一电池组102远离第一插头插座组件107的一端通过锁紧部件108与第一电池座连接,锁紧部件108包括与极板固定座106连接的锁紧螺母1081和用于支撑锁紧螺母1081的锁紧支撑座1082。

数据存储器103的一端依次连接有吸热体109和隔热管110,数据存储器103、吸热体109和隔热管110均位于保温瓶111内。保温瓶111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壳体,隔热管110位于开口处,隔热管110与第一电池座连接。保温瓶111能阻断测井仪外部的热量传到保温瓶111内部,降低保温瓶111内部温度,保护数据存储器103以及与数据存储器103连接的接收电路。吸热体109上开设有过线孔1091,用来通过测井仪内部的信号线;隔热管110内填充有保温棉,防止热量传到保温瓶111内部。吸热体109能够吸收来自保温瓶111外部的热量,防止保温瓶111内部温度升高。

数据读取插座104通过插座支架112与保温瓶111连接,数据读取插座104与插座支架112之间设置有弹簧113,用于压紧数据读取插座104。数据读取插座104能够设置测井仪初始参数、读取测井仪内部数据存储器103测得的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移动终端,便于进行数据处理。

上电路外壳101远离仪器主体30的一端设置有上接头114,数据读取插座104通过定位销与上接头114固定,上接头114上开设有安装定位销的定位孔1141。上接头114用于将该测井仪与其他仪器连接,上接头114与上电路外壳101一体成型。上接头114上开设有环形凹槽,用于安装O型密封圈。

参加图2,下电路部件20包括下电路外壳201、位于下电路外壳201内的第二电池组202和与第二电池组202电连接的发射电路,第二电池组202的输出端与发射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用于提供电能。

下电路外壳201内靠近仪器主体3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插头插座组件203,用于连接发射电路。

第二电池组202通过第二电池座与下电路外壳201连接,第二电池座上设置有极板电路板和用于固定极板电路板的极板固定座。第二电池组202远离第二插头插座组件203的一端通过锁紧部件与第二电池座连接。下电路部件20中的极板电路板、极板固定座、锁紧部件均与上电路部件10中的极板电路板105、极板固定座106、锁紧部件108相同。

仪器主体30包括玻璃钢外壳和铍青铜芯轴,仪器主体30内设置有线圈,包括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发射电路与发射线圈电连接,接收电路与接收线圈电连接,发射电路为仪器主体30内的发射线圈提供驱动信号,接收电路采集并接收接收线圈产生的信号并将该信号输入数据存储器103进行处理和存储,线圈通过线圈骨架与仪器主体30连接。

仪器主体30的一端通过连接部与上电路外壳101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部与下电路外壳201连接,连接部包括接头301和套设于接头301上的螺纹拉环302。

使用时,将测井仪与钻杆通过释放器连接,由钻杆带动测井仪移动。该测井仪采用电池组提供电能,通过数据存储器103将测得的数据存储,再通过数据读取插座104可将被存储的数据读取,无需采用电缆,因此不会出现卡电缆、断电缆的情况,降低了测井事故的发生;另外,电池组的使用省去了常规测井中的测井电缆,便于测井仪实现小型化;可以测量直径更小井眼,从而可以使用直径更小的钻杆钻进,提高钻井效率。

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