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隧道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9392发布日期:2018-06-30 04:35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下隧道通风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采用全空气调节系统的民用或公共建筑物低温、低湿度排风,作为地下长距离隧道进风,实现在隧道专用通风系统故障时的应急备用通风,以及高温高湿气候下隧道的通风防潮除湿。



背景技术:

地下隧道埋于地面冻土层以下,特别是长距离地下隧道内温度与地面温差较大,可谓“冬暖夏凉”。夏季室外空气温度与地下隧道内空气温度相差超过10℃,特别是高温雨季室外空气湿度已饱和,隧道通风时室外空气遇冷即在隧道内部,特别是金属构件表面凝结,威胁隧道内安装的各类重要电气、监控、消防灭火设施的安全。现在常规的通风形式下,各种除潮措施或因隧道内的除湿量巨大,或因隧道下料运输困难,以及供电困难,缺乏经济性,难于实施。

而高温高湿季节,采用全空气调节系统的民用或公共建筑物排风的空气温湿度均远低于室外空气温湿度参数,具有一定的吸湿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地下长距离隧道防潮除湿的地下隧道通风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地下隧道通风系统,所述隧道设置若干个防火分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隧道通风系统包括

隧道风管,所述隧道风管设置在所述地下隧道侧面或顶部,所述隧道风管在每个防火分区设电动百叶式送风口;

送风风管,所述送风风管连接隧道风管和采用全空气调节系统的建筑物的出风口;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电动百叶式送风口连接,通过控制对应于某一防火分区的电动百叶式送风口打开,将建筑物出风口排风送到该防火分区。

优选地,所述隧道风管内设置有增压风机,建筑物排风口排出的风经增压风机增压可实现长距离的送风。

优选地,所述送风风管末端设置第一防火阀。

优选地,所述送风风管末端的第一防火阀前设置第一止回阀。

优选地,建筑物选择位于隧道中部的设有全空气调节系统的民用或公共建筑物,以减少风管风阻。

优选地,所述建筑物为隧道运营管理部门所在建筑物。

优选地,在隧道中部位置设置隧道专用风机房,所述隧道专用风机房通过专用风机房送风管道与送风风管末端连接,且专用风机房送风管道与送风风管连接处设置防火阀和止回阀。

优选地,隧道专用风机房可合并设置于建筑物内以减少风管干管长度,以减少风管风阻。

本实用新型采用全空气调节系统的民用或公共建筑物的排风与隧道内空气温差较小的优势,可利用隧道周边采用全空气调节系统的民用或公共建筑物(以下简称“建筑物”)低温、低湿度排风,作为隧道进风。排风采用风管输送沿途经风机增压可实现长距离的送风。风管在每个防火分区设电动百叶式送风口,通过控制电动百叶的启闭,可实现将相对干燥空气送入隧道中任意指定防火分区,实现相应防火分区的通风换气,同时排除隧道内空气中的水汽,降低隧道空气湿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变废为宝。建筑物排风直接排放本就存在能源浪费,本实用新型将建筑物排风收集并再利用。

节能降耗。将低温干燥的建筑物排风引入隧道,通风换气的同时实现隧道除湿。通过在隧道风管内设置风机增压即可实现长距离送风除湿。本实用新型除湿功耗较低。

经济性较高。利用建筑物排风实现隧道通风除湿,亦可作为隧道备用通风,可降低隧道专用风机房的规模。本实用新型除湿措施综合能耗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地下隧道通风系统。

图中包括:隧道1、隧道风管2、建筑物3、送风风管3a、隧道专用风机房4、专用风机房送风管道4a、电动防火阀5、电动百叶式送风口6、增压风机7、止回阀8、防火门或防护隔断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详细说明一个较佳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地下隧道通风形式适用于周边设有全空气调节系统的民用或公共建筑物的各类长距离工业隧道,特别适用于内部安装有较多的重要的电气及工控设备、人员较少且简单的长距离隧道,尤其适用于综合管廊及电力隧道。

如图所示的一种地下隧道通风系统,所述隧道1设置若干个防火分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隧道通风系统包括

隧道风管2,所述隧道风管2设置在所述地下隧道侧面或顶部,所述隧道风管2在每个防火分区设电动百叶式送风口6与其连通;

送风风管3a,所述送风风管3a连接隧道风管2和建筑物3的出风口;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电动百叶式送风口6连接,通过控制对应于某一防火分区的电动百叶式送风口6打开,将建筑物出风口排风送到该防火分区。

优选地,所述隧道风管2内设置有增压风机7,建筑物排风口排出的风机经增压风机7增压可实现长距离的送风。

优选地,所述送风风管3a末端设置第一电动防火阀和第一止回阀。

优选地,建筑物选择位于隧道中部的建筑物,以减少风管风阻。

优选地,在隧道中部位置设置隧道专用风机房4,所述隧道专用风机房4通过专用风机房送风管道4a与送风风管2的第一电动防火阀后侧连接,且专用风机房送风管道末端设置第二电动防火阀和第二止回阀。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①根据所述隧道的长度,防火分区长度及、断面尺寸及防火分区数量,计算隧道每个防火分区的通风量,并确定最大防火分区的除湿通风量 Q1需求;②在隧道中部合适位置设置隧道日常通风专用风机房,专用风机房风机风量选择需满足若干个(n=1,2,3……)隧道防火分区的通风量。采用隧道风管送风方式,隧道风管可设置于隧道顶部或侧面。风机房与隧道风管连接处设第二电动防火阀;③根据 最大防火分区的除湿通风量Q1 确定建筑物排风量的最小需求 Q2;④在隧道沿途选择满足建筑物排风量 Q3≥Q1,采用全空气调节系统的民用或公共建筑物;⑤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隧道所需建筑物排风量占建筑物排风总量的回收比例,设计收集建筑物部分排风Q4接入隧道风管,建筑物排风通过送风风管接入隧道风管,送风风管端部设置第一电动防火阀,与隧道专用风机房合用隧道风管;⑤根据 Q4确定专用风机房的风机备用率;⑥根据不同工况下的通风需求确定通风控制策略。工况一:为日常工况,非高温高湿季节,第一电动防火阀常开,第二电动防火阀常闭,由专用风机房提供隧道通风;工况二:非高温高湿季节专用风机房常用风机因故退出运行时,第一电动防火阀常开,第二电动防火阀开启,由专用风机房备用风机与建筑物排风联合运行提供不低于工况一的隧道通风量;工况三:高温高湿季节,第一电动防火阀关闭,第二电动防火阀开启,由建筑物排风提供不低于Q1的隧道通风量;⑦通过控制隧道风管在每个防火分区内的电动百叶风口启闭,控制防潮除湿通风的作用区域;⑧回风管路设计同送风管路,这里不在赘述。

较佳的,在专用风机房送风管路及建筑物排风接入隧道管路末端防火阀前设置止回阀,合理组织通风风路。

较佳的,所述建筑物宜优先选择位于隧道中部的建筑物,隧道专用风机房可合并设置于建筑物内以减少风管干管长度,以减少风管风阻。当隧道运营管理部门设于隧道附近时,宜优先选择。

本实用新型将建筑物排放与隧道通风系统的联合运行。隧道设有专用风机房,作为非高温高湿季节隧道常规通风使用。另外,利用建筑物排风作为高温高湿天气下隧道通风除湿使用,或作为非高温高湿季节的隧道备用通风使用以降低隧道专用风机房的装机规模。在隧道除湿或专用风机房风机因故退出运行时启用建筑物排风。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