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扶正接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8254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扶正接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抽油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扶正接箍。



背景技术:

抽油机是开采石油的一种机械设备,通过加压的方法使原油出井。抽油机的抽油杆上接光杆,下接抽油泵,将地下的原油抽送出井。抽油杆在抽油机中是非常重要的零件,通过扶正接箍来实现多个抽油杆之间的连接,并防止抽油杆在油管内产生偏移而出现偏磨的现象。

现有技术中,扶正接箍通常由接箍部分和扶正部分两部分组成来实现抽油杆的连接和防偏磨的目的,为了在解决防偏磨的同时来实现保护油管的问题,通常将接箍部分套接扶正部分,但是,扶正部分与接箍部分的连接性能差,容易出现松动,导致扶正接箍防偏磨的效果差,而且扶正部分不耐磨,更换频率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扶正接箍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扶正接箍,旨在解决目前扶正部分与接箍部分连接性能差、且扶正部分不耐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扶正接箍,包括接箍本体、扶正本体及覆盖于所述扶正本体外表的硬化层,所述接箍本体包括支撑部及连接于所述支撑部两端的连接部,所述扶正本体包括筒体、通孔及滑槽,所述通孔和所述滑槽分别开设于所述筒体的中心和周侧且同时贯通所述筒体的两个相对端面,所述滑槽自所述筒体的一个端面弯折延伸至另一端面,所述筒体套设于所述支撑部外,且所述通孔的外壁与所述支撑部抵接的外表面抵接,所述支撑部自其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凹陷部,所述筒体与所述支撑部接触的表面凸设有与所述凹陷部配合的凸起部,或者所述支撑部的外表面凸设有凸起部,所述筒体与所述支撑部接触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与所述凸起部相配合的凹陷部。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的横截面呈梯形,且所述凸起部连接于所述筒体或者所述支撑部上的一端的宽度大于其另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为多个,多个所述凸起部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为尼龙筒体。

进一步地,所述硬化层的厚度为0.5~1mm。

进一步地,所述硬化层为超高分子聚乙烯硬化层。

进一步地,所述扶正本体和所述硬化层与所述接箍本体通过注塑成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支撑部均呈圆柱型,且所述连接部的外部直径大于所述支撑部外部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滑槽呈波浪形。

进一步地,所述滑槽为间隔设置的多条,多条所述滑槽呈圆周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扶正接箍通过设于扶正本体外表上的硬化层,提高了所述扶正本体的耐磨性,从而提高了扶正接箍的防偏磨的效果;通过开设于筒体上的滑槽,所述滑槽自筒体的一个端面弯折延伸至另一端面,提高了所述扶正接箍的导流效果;通过在支撑部自其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凹陷部,所述筒体的内表面凸设有与所述凹陷部配合的凸起部,或者所述支撑部的外表面凸设有凸起部,所述筒体的内表面向内凹陷形成与所述凸起部相配合的凹陷部,使所述扶正本体和所述接箍本体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增大了两者的连接性能,减少了所述扶正本体沿所述接箍本体移动现象的发生,进一步提高了所述扶正接箍的防偏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扶正接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扶正接箍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接箍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扶正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的接箍本体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的扶正本体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扶正接箍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扶正接箍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该扶正接箍100用于连接抽油机的抽油杆及防止抽油杆在油管内产生偏磨,所述扶正接箍100包括接箍本体1、设于所述接箍本体1外的扶正本体3及覆盖于所述扶正本体3外表面的硬化层5。

请参阅图3,为图2所示的接箍本体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接箍本体1包括支撑部11及连接于所述支撑部11两端的连接部13,所述连接部13和所述支撑部11均呈圆柱型,且所述连接部13的外部直径大于所述支撑部11外部直径。可有效的对设于所述支撑部11外部的所述扶正本体3产生止挡的作用,防止所述扶正本体3上下移动,所述连接部13的内部设有螺纹,用于连接抽油杆。

请参阅图4,为图2所示的扶正本体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扶正本体3包括筒体31、开设于所述筒体31上的通孔33及滑槽35。

所述筒体31套设于所述支撑部11的外部,两端面与连接于所述支撑部11两端的两个连接部13抵接,且所述通孔33的外壁与所述支撑部11的外表面抵接,所述支撑部11自其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凹陷部9,所述筒体31与所述支撑部11接触的表面凸设有与所述凹陷部9配合的凸起部7,

请同时参阅图4和图5,其中,图5为图2所示的接箍本体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所示的扶正本体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11的外表面凸设有凸起部7,所述筒体31与所述支撑部11接触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与所述凸起部7相配合的凹陷部9,也就是说,既可以是在所述筒体31与所述支撑部11接触的表面形成凸起部7,也可以是在所述支撑部11的外表面形成凸起部7,通过所述凸起部7和所述凹陷部9的配合,增强了所述扶正本体3和所述接箍本体1的连接性能,减少了所述扶正本体3沿所述接箍本体1上下移动的发生,提高了所述扶正接箍的使用性能。

所述凸起部7的横截面呈梯形,且所述凸起部7连接于所述筒体31或者所述支撑部11上的一端的宽度大于其另一端,这样易于加工。所述凸起部7为多个,具体为四个,四个所述凸起部7间隔设置。

所述筒体31呈圆柱型,采用尼龙制成,且与所述接箍本体1注塑成一体,所述筒体31与所述接箍本体1注塑成一体后,所述硬化层5再与两者注塑成一体,也可以是所述筒体31与所述硬化层5同时与所述接箍本体1注塑成一体,所述硬化层5覆盖于所述筒体31外,采用超高分子聚乙烯制成,因尼龙材质耐磨性能差,而超高分子聚乙烯一种耐磨损且硬度较硬的材质,但又比金属的硬度低,这样不会磨损油管,因此,在所述筒体31外覆盖所述硬化层5能有效提高所述扶正本体3的耐磨损能力,减少抽油杆的偏磨的几率的同时,降低油管的磨损。

所述通孔33和所述滑槽35分别开设于所述筒体31的中心和周侧且同时贯通所述筒体31的两个相对端面,所述滑槽35自所述筒体31的一个端面弯折延伸至另一端面,所述滑槽35为间隔设置的多个,在本实施例中,具体为六个,均匀分布于所述筒体31的周侧,具体的,所述滑槽35呈波浪形,这样用于导流,以减少流体的冲击力。

具体的,所述硬化层5的厚度为0.5~1mm,即所述硬化层5可以是0.5mm、0.6mm、0.8mm、0.9mm或者1m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硬化层5的厚度为0.8mm。

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扶正接箍通过设于扶正本体外表上的硬化层,提高了所述扶正本体的耐磨性,从而提高了扶正接箍的防偏磨的效果;通过开设于筒体上的滑槽,所述滑槽自筒体的一个端面弯折延伸至另一端面,提高了所述扶正接箍的导流效果;通过在支撑部自其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凹陷部,所述筒体与所述支撑部接触的表面凸设有与所述凹陷部配合的凸起部,或者所述支撑部的外表面凸设有凸起部,所述筒体与所述支撑部接触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与所述凸起部相配合的凹陷部,使所述扶正本体和所述接箍本体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增大了两者的连接性能,减少了所述扶正本体沿所述接箍本体移动现象的发生,进一步提高了所述扶正接箍的防偏磨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