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TBM隧道施工的超前小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1923发布日期:2018-06-27 02:57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施工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TBM隧道施工的超前小导管。



背景技术:

TBM设备技术与施工技术不断发展,其施工能力不断提升,促进了长大隧道工程不断增加,施工条件、地质条件也越来越复杂,恶劣地质条件在长隧中在所难免并且很难提前准确探明,况且大埋深情况下即便能够预知也不具备提前处理条件。恶劣地质条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是破碎带,目前的TBM设备与施工技术对于规模不大、恶劣程度不是特别严重的破碎带通常可以通过加强初期支护以及围岩从护盾出露后注浆加固等方式处理,缓慢通过;极端破碎地质,需要超前支护,加固掌子面前方及其周边围岩,增强自稳能力后TBM掘进通过,才布置于导致大塌方或者卡机。

TBM施工隧道的超前加固方式,目前可供选用的有两种方式:1.超前锚杆 + 超前注浆,2.冻结法。后者施作成本高、工期长,极少采用;前者超前锚杆大多采用普通钢管作为锚杆,并且通过在锚杆杆体上钻孔实现注浆加固,锚杆杆径小、刚度差、承受扭矩小、连接套强度低,钻孔注浆的注浆量小,特别是破碎带由于围岩粒径不均、软硬不均,导致同时锚杆长度较小且容易损坏,从而大大制约加固效果。

在CN204851278U中公开了名称为“用于超前注浆小导管施工的小导管装置”。它包括小导管,所述小导管上设置有出浆段和入浆段,所述出浆段包括锥端和出浆管,在所述出浆管上设置有出浆孔;所述出浆孔在出浆管上沿管壁间距100~200mm,呈梅花形设置,孔位互成90度;所述出浆孔的孔径为6~8mm。虽然这种小导管能够实现注浆,但是,在进行注浆前,必须通过单独的钻孔装置进行钻孔,不但增加了工序,而且小导管的长度较小且容易损坏,从而大大制约加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具有自进能力的用于TBM隧道施工的超前小导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TBM隧道施工的超前小导管,所述小导管包括中空小导管本体,在所述小导管本体上设置有外螺纹,在所述中空小导管本体的一端设置有钻头,在所述中空小导管本体上沿轴向方向以及圆周上有多个注浆孔。

其中,所述轴向方向上的相邻注浆孔之间的距离为0.4米至0.6米。

为了使得注浆均匀,所述位于圆周上的注浆孔呈梅花状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钻头为无缝钢管,其外径为38mm至50mm,壁厚不小于5mm。

为了提高钻头寿命,在所述钻头的外端面设置有硬质合金层。

其中,所述钻头为十字型钻头。

为了便于相邻中空小导管相连,在所述中空小导管本体上设置有连接套。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可靠、成本低廉的优点,采用它不但能够进行注浆作业,而且还能够自进钻孔,简化了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得围岩的自稳能力得到了提升。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左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任何在本实施例基本精神上的改进或替代,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TBM隧道施工的超前小导管,其特征是:所述小导管包括中空小导管本体1,在所述小导管本体1上设置有外螺纹2,在所述中空小导管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钻头3,在所述中空小导管本体1上沿轴向方向以及圆周上有多个注浆孔4。

其中,所述轴向方向上的相邻注浆孔4之间的距离为0.4米至0.6米。

为了使得注浆均匀,所述位于圆周上的注浆孔4呈梅花状布置。

其中,所述钻头3为无缝钢管,其外径为38mm至50mm,壁厚不小于5mm。

如图3所示,为了提高钻孔能力和可靠性,实现可靠快速钻孔的目的,所述钻头3的外端面设置有硬质合金层5,同时,通过硬质合金层还提高了钻头的使用寿命。

其中,所述钻头3为十字型钻头,当然,还可以其他形状的钻头。

为了便于相邻的中空小导管进行连接,在所述中空小导管本体1上设置有连接套6。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