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拉式泄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30991发布日期:2018-12-11 21:15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拉式泄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生产领域,特别涉及用于油田机采井检泵泄油的一种外拉式泄油器。



背景技术:

泄油器是一种安装在油管柱下部、抽油泵上部,在修井作业时用于抽油管柱泄油的井下工具,在机械采油中起到改善作业条件、净化修井作业环境的作用。

在现有的机采井检泵泄油技术中,一般是将泄油器联在泵上油管的部位,泄油拉杆联在抽油杆上,检泵时,上提抽油杆,拉杆将泄油器刮开,打开泄油口,实现泄油。

上述现有技术存在很多缺点:首先,现有的泄油器其滑套或销钉均设置在泄油器管柱的内部,泄油器内部的通径较小;但水平井因工艺需要下防磨器,便将防磨器联在抽油杆上,泄油器的拉杆外径为φ65mm,泄油器的最小内径为φ61mm,防磨器外径为φ56mm。油井正常生产时。由于抽油杆的往复运动,防磨器极易将泄油器刮开,实现提早泄油,造成整套抽油管柱失效。其次,在水平井作业中,目前采用上部垂直段下泄油器,而下半部(即水平段)油管没有泄油器,在起下半部油管时,需要顶喷作业,不但增加了现场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易造成污染。

鉴于此,本发明人根据多年从事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经验,研制出一种外拉式泄油器,以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拉式泄油器,能够与油管保持通径,避免防磨器的干扰,保证整套管柱正常生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外拉式泄油器,其中,所述外拉式泄油器包括外中心管和内中心管,所述外中心管和所述内中心管均呈竖直设置的筒状,所述外中心管套设在所述内中心管外并与所述内中心管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内中心管的侧壁上开设有泄油通孔,所述内中心管的外壁上安装有单向限位件和用于封闭所述泄油通孔的剪切滑套,所述单向限位件和所述剪切滑套沿所述内中心管的外壁由上至下顺序设置,所述单向限位件与所述内中心管固定连接,所述剪切滑套通过剪切销钉安装在所述内中心管上,所述外中心套管的内壁上设有弹性限位件,所述弹性限位件顶抵在所述剪切滑套上。

如上所述的外拉式泄油器,其中,所述外中心管的一端连接有封隔器,所述外中心管通过所述封隔器固定连接在套管的内壁上。

如上所述的外拉式泄油器,其中,所述封隔器为Y445-210型封隔器。

如上所述的外拉式泄油器,其中,所述内中心管串联连接在油管和抽油泵之间,并且所述内中心管的内径与所述油管的内径相同。

如上所述的外拉式泄油器,其中,所述内中心管上还安装有泄油压帽,所述泄油压帽包括呈柱状的泄油压帽本体和导杆,所述泄油压帽本体插装在所述泄油通孔内并封闭所述泄油通孔,所述导杆设置在所述泄油压帽本体的外端面上且沿所述泄油压帽本体的轴向凸出,所述剪切滑套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所述泄油压帽对应配合的凹槽,所述导杆伸入所述凹槽内,所述凹槽靠近所述单向限位件的侧壁面朝向所述导杆倾斜。

如上所述的外拉式泄油器,其中,所述弹性限位件为弹簧片,所述弹簧片呈长条状且沿所述外中心管的轴向设置,所述弹簧片的两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中心管的内壁上,所述弹簧片的中部朝向所述内中心管弯曲并顶抵在所述剪切滑套上。

如上所述的外拉式泄油器,其中,所述外中心管的内壁上开有与所述弹簧片的端部对应配合的插槽,所述弹簧片两端分别插设在对应的所述插槽内。

如上所述的外拉式泄油器,其中,所述外中心管的内壁上设有多个所述弹性限位件,多个所述弹性限位件沿所述外中心管的周向均布。

如上所述的外拉式泄油器,其中,所述内中心管上开设有多个所述泄油通孔,多个所述泄油通孔沿所述内中心管的周向均布。

如上所述的外拉式泄油器,其中,所述单向限位件为限位O型圈,所述限位O型圈套设在所述内中心管外并与所述内中心管的外壁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外拉式泄油器将剪切滑套和剪切销钉设置在了内中心管外部,进而扩大内中心管的通径(也是外拉式泄油管内部的通径),使得抽油杆及安装在抽油杆上的防磨器能有顺利通过外拉式泄油器的内中心管;由于剪切滑套设置在内中心管外部,油井正常生产时,从内中心管内部穿过的防磨器不会对设置在内中心管外部的剪切滑套产生剐蹭,避免了提早泄油,保证了油井的正常生产。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外拉式泄油器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和操作。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图1为内中心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外中心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外拉式泄油器; 110、外中心管;

120、内中心管; 130、泄油通孔;

140、单向限位件; 150、剪切滑套;

160、剪切销钉; 170、弹性限位件;

180、泄油压帽; 181、泄油压帽本体;

182、导杆; 151、凹槽;

152、侧壁面; 111、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外拉式泄油器100包括外中心管110和内中心管120,外中心管110和内中心管120均呈筒状,外中心管110套设在内中心管120外并与内中心管120之间具有环形的容置空间,内中心管120的侧壁上开设有泄油通孔130,内中心管120的外壁上安装有单向限位件140和用于封闭泄油通孔130的剪切滑套150,单向限位件140和剪切滑套150沿内中心管120的外壁顺序设置,单向限位件140与内中心管120固定连接,剪切滑套150通过剪切销钉160安装在内中心管120上,外中心管110的内壁上设有弹性限位件170,弹性限位件170顶抵在剪切滑套150上。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外拉式泄油器100将剪切滑套150和剪切销钉160设置在了内中心管120外部,进而扩大内中心管120的通径(也是外拉式泄油管内部的通径),使得抽油杆及安装在抽油杆上的防磨器能有顺利通过外拉式泄油器100的内中心管120;由于剪切滑套150设置在内中心管120外部,油井正常生产时,从内中心管120内部穿过的防磨器不会对设置在内中心管120外部的剪切滑套150产生剐蹭,避免了提早泄油,保证了油井的正常生产。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外拉式泄油器100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和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的例子中,外中心管110的一端连接有封隔器,外中心管110通过封隔器固定连接在套管的内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的例子中,封隔器为Y445-210型封隔器。进一步的,外中心管110通过接箍与Y445-210型封隔器相连接。

利用Y445-210型封隔器可以将外中心管110固定设置在套管上,尤其当油井为水平井时,可以通过Y445-210型封隔器将外中心管110固设在油井的垂直段。例如,水平井的套管构成是:垂直段套管的直径为φ244.47mm,造斜后套管的直径为φ177.8mm,即直径为φ244.47mm套管下面悬挂直径为φ177.8mm套管。利用Y445-210型封隔器,将外中心管110带到悬挂点上面,并将Y445-210型封隔器和外中心管110丢手在悬挂点附近。这样,便使得外拉式泄油器100安装在油井的水平段(内中心管120串联连接在油管上,可以设置在油井的任何指定位置),通过在水平段的油管上设置外拉式泄油器100可以实现机采水平井检泵泄油,避免了顶喷作业。不但保证了水平井举升管柱工艺的完整性,还降低了现场操作工人劳动强度,避免环境污染。同时,Y445-210型封隔器为丢手封隔器,易于起出将Y445-210型封隔器和外中心管110起出,不影响采取大型增产措施。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的例子中,内中心管120上还安装有泄油压帽180,泄油压帽180包括呈柱状的泄油压帽本体181和导杆182,泄油压帽本体181插装在泄油通孔130内并封闭泄油通孔130,导杆182设置在泄油压帽本体181的外端面上且沿泄油压帽本体181的轴向凸出,剪切滑套150的内壁上上开设有与泄油压帽180对应配合的凹槽151,导杆182伸入凹槽151内,凹槽151其靠近单向限位件的侧壁面152朝向导杆182倾斜(即侧壁面152由上至下逐渐远离内中心管120)。这样,当剪切销钉160被剪断,剪切滑套150开始下行时,剪切滑套150其凹槽151的侧壁面152推压泄油压帽180上的导杆182,泄油压帽180从泄油通孔130中滑落至内中心管120内(泄油压帽180最终落入抽油泵中,并在泵检时被捞出)打开泄油通孔130,完成泄油。泄油压帽180对泄油通孔130进行封闭,可以进一步防止原油的早泄,保证油井的正产生产。

在一个可选的例子中,剪切滑套150的内壁面上还开设有与凹槽150对应配合的滑道,滑道沿剪切滑套150的轴向开设,滑道的一端开设在剪切滑套150的顶端,滑道的另一端与凹槽150相连通,组装时,先将泄油压帽180插装在泄油通孔130内,再将剪切滑套150套装在内中心管120外,套装时,泄油压帽180的导杆182伸入滑道内,随着剪切滑套150沿内中心管120轴向的移动,导杆182沿滑道进入凹槽150内,此时再使剪切滑套150沿内中心管120的周向旋转30度,并用剪切销钉160对剪切滑套150进行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的例子中,弹性限位件170为弹簧片,弹簧片呈长条状且沿外中心管110的轴向设置,弹簧片的两端固定连接在外中心管110的内壁上,弹簧片的中部朝向内中心管120弯曲并顶抵在剪切滑套150上。弹簧片在内中心管120上提时,可以对剪切滑套150施加压力和推力,进而剪断剪切销钉;同时,弹簧片具有良好的可收缩性,可以使得固定连接在内中心管120上的其它部件能够顺利通过,保持了良好的通过性。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的例子中,外中心管110的内壁上开有与弹簧片的端部对应配合的插槽111,弹簧片的两端分别插设在对应的插槽111内。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的例子中,外中心管110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弹性限位件170,多个弹性限位件170沿外中心管110的周向均布。

在一个可选的例子中,外中心管110内径为φ152mm,弹簧片向中心弯曲,多个弹簧片的内切圆的内径为φ122mm。机采水平井的采油管柱采用外径为φ88.9mm,内径为φ76mm的油管,油管接箍外径为φ107mm,因而,油管可以无障碍通过外中心管110。

在本实用新型中,内中心管120上开设有多个泄油通孔130,多个泄油通孔130沿内中心管120的周向均布。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的例子中,单向限位件140为限位O型圈,该限位O型圈套设在内中心管120外并与内中心管120的外壁螺纹连接。单向限位件140用于防止剪切滑套150向上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的例子中,内中心管120串联连接在油管和抽油泵之间,与抽油杆无关,不影响抽油杆工艺选择;并且内中心管120的内径与油管的内径相同,不影响油管的功能,进而保证了整套采油工艺的完整性。

在一个可选的例子中,外拉式泄油器100最大外径部分为剪切滑套150,剪切滑套150直径为φ136mm,内中心管120的内径与油管保持通径,均为φ76mm。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利用Y445-210型封隔器可以将外中心管110固定设置在套管上,尤其当油井为水平井时,可以通过Y445-210型封隔器将外中心管110固设在油井的垂直段。例如,机采水平井的采油管柱,水平井的轨迹平均为2000m,井斜角大于10°,水平井的套管构成是:垂直段套管的直径(φ)244.47mm,造斜后套管的直径(φ)177.8mm,即直径(φ)244.47mm套管下面悬挂直径(φ)177.8mm套管。利用Y445-210型封隔器,将外中心管110带到悬挂点上面,并将Y445-210型封隔器和外中心管110丢手在悬挂点附近。

在下泵生产时,将内中心管120串联连接在油管和抽油泵之间(内中心管120联接在抽油泵上方),内中心管120通过外中心管110时,外中心管110的弹性限位件170(弹簧片)给内中心管120一个向上的推力和一个横向压力,这两个力直接作用在剪切滑套150上,随着管柱的下放,向上的推力越来越大,由于单向限位件140(限位O型圈)的存在,防止了剪切滑套150向上滑动,避免了泄油通孔130的打开。当向上的推力达到2.4吨,弹簧片开始收缩,内中心管120能够完好通过。

上提管柱时,内中心管120通过外中心管110,外中心管110的弹性限位件170(弹簧片)给内中心管120一个向下的推力和一个横向压力,这两个力直接作用在剪切滑套150上。此时,单向限位件140(限位O型圈)不起作用。随着管柱的上提,向下的推力越来越大,当向下的推力达到2吨时,剪切销钉160剪断,剪切滑套150开始下行,剪切滑套150推压泄油压帽180,打开泄油通孔130,完成泄油。当向下的推力达到2.4吨,弹性限位件170(弹簧片)开始收缩,内中心管120顺利通过。剪切滑套150下落后可以卡在抽油泵或连接在油管上的变扣上,在泵检时被回收。

水平井正常生产时,由于管柱的蠕动,作用在内中心管120的摩擦载荷为0.5吨,远小于剪切销钉2吨的剪切载荷,因而,保证了整套管柱正常生产。

针对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详细解释,其目的仅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以便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这些描述不能以任何理由解释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特别是,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各个特征也可以相互任意组合,从而组成其他实施方式,除了有明确相反的描述,这些特征应被理解为能够应用于任何一个实施方式中,而并不仅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