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台车模板整体式自动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3764发布日期:2018-11-16 21:00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台车模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隧道台车模板整体式自动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隧道台车是隧道施工中二次衬砌时的一种机械设备,在铁路、公路及水利水电工程中广泛使用。该设备不仅能够提高混凝土的衬砌质量,而且还能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作效率。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周围地质岩类型不同,以及隧道内径大小不一,因此隧道台车模板系统应能随不同的工作环境及时调整其工作位置。现阶段施工过程中,通常使用多个液压泵驱动多个液压缸依靠工人经验依次调节每个模板的工作位置,然后通过丝杠固定模板。但是实际工作中,隧道台车所处环境极为复杂,加上工况非线性时变等特点,人工手动调节不切合实际,并且这些调节方式普遍存在调节精度低、效率低及响应不及时等缺点,很难达到工作要求。因此,需要设计一套自动调节装置,确保在任何工况下都能快速准确的调节模板的工作位置,使其满足工作要求。对比申请号 201720656524.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管廊、涵洞施工液压钢模板台车,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底纵梁和两根平行设置的顶纵梁,两根底纵梁和两根顶纵梁之间固定安装有若千门架。每个门架的两根竖杆上下两端分别与相应的顶纵梁和底纵梁通过螺栓固连;该门架上方的两根顶纵梁固定安装有顶模板,该门架的两根竖杆外侧分别通过多个双螺旋丝杆支撑铰接支撑有侧模板,两侧的侧模板上端分别与顶模板的两侧铰接;该门架下方的两根底纵梁上安装顶升油缸。在整个工程中只需最初的安装和工程完工后的拆除,施工移动不用拆装,大大的节省了时间缩短了工期;施工移动不用拆装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施工移动不用拆装大大降低了人的劳动力,摆脱传统的人海施工。上述专利未能随不同的工作环境及时调整其工作位置,且在非线性时变的工程中不可自动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隧道台车模板整体式自动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隧道台车模板整体式自动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模板、第一伸缩支撑杆、隧道台车、第一液压缸,所述隧道台车表面一侧设置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一侧设置有第三液压缸,所述第三液压缸一侧设置有第三模板,所述第三模板表面设置有第三压力传感器,所述隧道台车表面另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模板,所述第一模板表面设置有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隧道台车顶部设置有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一侧设置有第二伸缩支撑杆,所述第二液压缸另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伸缩支撑杆,所述第一伸缩支撑杆顶部设置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一侧设置有第二模板,所述第二模板表面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隧道台车底部设置有隧道台车底座,所述隧道台车底座底部设置有隧道台车支撑柱,所述隧道台车一侧设置有液压泵,所述液压泵表面设置有控制柜,所述控制柜内部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底部设置有控制按钮。

上述结构中,按下所述控制按钮,所述旋转电机工作分别带动所述第三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和所述第一液压缸运动到指定角度,所述液压泵工作分别带动所述旋转电机工作分别带动所述第三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和所述第一液压缸伸长,当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压到隧道内壁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液压泵和所述旋转电机停止工作。

为了进一步实现随不同的工作环境及时调整模板工作位置和提高自动化程度,所述隧道台车与所述隧道台车底座焊接,所述液压泵与所述隧道台车底座通过螺栓连接。

为了进一步实现随不同的工作环境及时调整模板工作位置和提高自动化程度,所述控制柜与所述液压泵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旋转电机与所述隧道台车通过螺栓连接。

为了进一步实现随不同的工作环境及时调整模板工作位置和提高自动化程度,所述第三液压缸与所述旋转电机铰接,所述第三液压缸与所述第三模板通过所述铰接座连接。

为了进一步实现随不同的工作环境及时调整模板工作位置和提高自动化程度,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第三模板粘接,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第二模板粘接。

为了进一步实现随不同的工作环境及时调整模板工作位置和提高自动化程度,所述第一伸缩支撑杆、所述第二液压缸和所述第二伸缩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模板通过所述铰接座连接,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第一模板粘接。

为了进一步实现随不同的工作环境及时调整模板工作位置和提高自动化程度,所述第一液压缸与所述第一模板通过所述铰接座连接,所述隧道台车支撑柱与所述隧道台车底座焊接,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分别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液压泵和所述旋转电机分别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有益效果在于:能随不同的工作环境及时调整模板工作位置,且在非线性时变的工程中实现自动调节,设置压力传感器使调节精度高、响应及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隧道台车模板整体式自动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隧道台车模板整体式自动调节装置的控制柜零件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隧道台车模板整体式自动调节装置的电路结构流程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第一压力传感器;2、第一模板;3、第二模板;4、铰接座;5、第一伸缩支撑杆;6、第二液压缸;7、第二伸缩支撑杆;8、第二压力传感器;9、第三模板;10、第三压力传感器;11、第三液压缸;12、旋转电机;13、隧道台车;14、隧道台车底座;15、液压泵;16、隧道台车支撑柱;17、控制柜;18、控制按钮;19、第一液压缸;2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隧道台车模板整体式自动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1、第一模板2、第一伸缩支撑杆5、隧道台车13、第一液压缸19,隧道台车13表面一侧设置有旋转电机12,隧道台车13用于承载其他部件,旋转电机12用于带动第三液压缸11、第二液压缸6和第一液压缸19旋转到指定角度和锁死位置,旋转电机12一侧设置有第三液压缸11,第三液压缸11用于带动第三模板9伸缩靠近隧道内壁,第三液压缸11一侧设置有第三模板9,第三模板9用于压紧隧道内壁,第三模板9表面设置有第三压力传感器10,第三压力传感器10的型号为PT124B-280,用于检测第三模板9是否压到隧道表面,隧道台车13表面另一侧设置有第一液压缸19,第一液压缸19用于带动第一模板2 伸缩靠近隧道内壁,第一液压缸19一侧设置有第一模板2,第一模板2用于压紧隧道内壁,第一模板2表面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1,第一压力传感器1的型号为PT124B-280,用于检测第一模板2是否压到隧道表面,隧道台车13顶部设置有第二液压缸6,第二液压缸6用于带动第二模板3伸缩靠近隧道内壁,第二液压缸6一侧设置有第二伸缩支撑杆7,第二伸缩支撑杆7用于支撑第二模板3,第二液压缸6另一侧设置有第一伸缩支撑杆5,第一伸缩支撑杆5用于支撑第二模板3,第一伸缩支撑杆5顶部设置有铰接座4,铰接座4用于连接第一伸缩支撑杆5和第二模板3,铰接座4一侧设置有第二模板3,第二模板3表面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8,第二压力传感器8的型号为PT124B-280,用于检测第二模板3是否压到隧道表面,隧道台车13底部设置有隧道台车底座14,隧道台车底座14用于支撑隧道台车13,隧道台车底座14底部设置有隧道台车支撑柱16,隧道台车支撑柱16用于支撑隧道台车底座14,隧道台车13一侧设置有液压泵 15,液压泵15用于给第三液压缸11、第二液压缸6和第一液压缸19提供动力,液压泵15表面设置有控制柜17,控制柜17用于设置控制器20和控制按钮18,控制柜17内部设置有控制器20,控制器20的型号为S7-200,用于处理信号和发出信号,控制器20底部设置有控制按钮18,控制按钮18用于开关液压泵15 和旋转电机12。

上述结构中,按下控制按钮18,旋转电机12工作分别带动第三液压缸11、第二液压缸6和第一液压缸19运动到指定角度,液压泵15工作分别带动旋转电机12工作分别带动第三液压缸11、第二液压缸6和第一液压缸19伸长,当第一压力传感器1、第二压力传感器8和第三压力传感器10压到隧道内壁后,控制器20控制液压泵15和旋转电机12停止工作。

为了进一步实现随不同的工作环境及时调整模板工作位置和提高自动化程度,隧道台车13与隧道台车底座14焊接,液压泵15与隧道台车底座14通过螺栓连接,控制柜17与液压泵15通过螺钉连接,旋转电机12与隧道台车13 通过螺栓连接,第三液压缸11与旋转电机12铰接,第三液压缸11与第三模板 9通过铰接座4连接,第三压力传感器10与第三模板9粘接,第二压力传感器 8与第二模板3粘接,第一伸缩支撑杆5、第二液压缸6和第二伸缩支撑杆7与第二模板3通过铰接座4连接,第一压力传感器1与第一模板2粘接,第一液压缸19与第一模板2通过铰接座4连接,隧道台车支撑柱16与隧道台车底座 14焊接,第一压力传感器1、第二压力传感器8和第三压力传感器10分别于控制器20电性连接,液压泵15和旋转电机12分别于控制器20电性连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