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钢筋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78859发布日期:2020-09-29 09:35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钢筋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钢筋支架。



背景技术:

混凝土钢筋支架是用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或浇注的钢筋混凝土砌筑的支架,其通常用于煤矿巷道支护、深井软盐巷道、地下车场、风房的支护,混凝土钢筋支架在使用时通常需要承受较大的压力。

目前建筑施工中砌筑混凝土钢筋支架时通常先是预支四根正方形分布的钢筋,而后在钢筋的外侧设置等距离分布的方形的钢筋圈以对钢筋进行箍紧限位,防止钢筋弯曲,然而方形的钢筋圈在使用时,当钢筋承受的压力过大时,方形的钢筋圈容易产生形变,继而容易导致钢筋弯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混凝土钢筋支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混凝土钢筋支架,包括第一钢筋、第二钢筋、第三钢筋、第四钢筋和混凝土,所述混凝土浇筑与第一钢筋、第二钢筋、第三钢筋和第四钢筋之间,且混凝土的横截面为正方形结构,第一钢筋、第二钢筋、第三钢筋和第四钢筋的侧面外壁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箍紧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箍紧机构包括上下等距离分布的第四套环、第一套环、第二套环和第三套环,且第四套环、第一套环、第二套环和第三套环之间距离为十五至三十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套环、第一套环、第二套环和第三套环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钢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套环套接于第一钢筋、第四钢筋和第三钢筋的侧面外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套环套接于第二钢筋、第三钢筋和第四钢筋的侧面外壁。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套环套接于第一钢筋、第二钢筋和第三钢筋的侧面外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套环套接于第一钢筋、第二钢筋和第四钢筋的侧面外壁。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的侧面外壁包覆有铝箔纸,且铝箔纸的侧面外壁涂有水泥防护涂层。

进一步的,所述水泥防护涂层的侧面外壁开有若干导热孔,且导热孔与水平面呈三十至六十度角倾斜向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第一套环、第二套环、第三套环和第四套环,第一套环、第二套环、第三套环和第四套环均为三角形钢筋结构,由第一套环、第二套环、第三套环和第四套环对第一钢筋、第二钢筋、第三钢筋和第四钢筋进行限位,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不易产生变形,继而能使第一钢筋、第二钢筋、第三钢筋和第四钢筋承受更大的压力,提高了支架的安全性。

2、通过设置铝箔纸,在混凝土层外包覆铝箔纸,铝箔纸能起到防潮和隔热的效果,继而能防止支架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中混凝土层松散和钢筋锈蚀,提高了混凝土钢筋支架的寿命。

3、通过设置水泥防护涂层和导热孔,水泥防护涂层能防止铝箔纸磨损,导热孔能提高铝箔纸表面空气流通效率,进而提高散热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一种混凝土钢筋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一种混凝土钢筋支架的导热孔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钢筋、2-第二钢筋、3-第一套环、4-第二套环、5-混凝土、6-第三套环、7-第四套环、8-第三钢筋、9-第四钢筋、10-铝箔纸、11-水泥防护涂层、12-导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2,一种混凝土钢筋支架,包括第一钢筋1、第二钢筋2、第三钢筋8、第四钢筋9和混凝土5,混凝土5浇筑与第一钢筋1、第二钢筋2、第三钢筋8和第四钢筋9之间,且混凝土5的横截面为正方形结构,第一钢筋1、第二钢筋2、第三钢筋8和第四钢筋9的侧面外壁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箍紧机构。

本实用新型中,箍紧机构包括上下等距离分布的第四套环7、第一套环3、第二套环4和第三套环6,且第四套环7、第一套环3、第二套环4和第三套环6之间距离为十五至三十厘米。

其中,第四套环7、第一套环3、第二套环4和第三套环6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钢筋结构。

其中,第四套环7套接于第一钢筋1、第四钢筋9和第三钢筋8的侧面外壁。

其中,第一套环3套接于第二钢筋2、第三钢筋8和第四钢筋9的侧面外壁。

其中,第二套环4套接于第一钢筋1、第二钢筋2和第三钢筋8的侧面外壁。

其中,第三套环6套接于第一钢筋1、第二钢筋2和第四钢筋9的侧面外壁。

其中,混凝土5的侧面外壁包覆有铝箔纸10,且铝箔纸10的侧面外壁涂有水泥防护涂层11。

工作原理:该混凝土钢筋支架中,第一套环3、第二套环4、第三套环6和第四套环7均为三角形钢筋结构,由第一套环3、第二套环4、第三套环6和第四套环7对第一钢筋1、第二钢筋2、第三钢筋8和第四钢筋9进行限位,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不易产生变形,继而能使第一钢筋1、第二钢筋2、第三钢筋8和第四钢筋9承受更大的压力而不产生变形,铝箔纸10能起到防潮和隔热的效果,继而能防止支架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中混凝土5松散或第一钢筋1、第二钢筋2、第三钢筋8和第四钢筋9锈蚀,水泥防护涂层11能防止铝箔纸10磨损。

实施例2:

参照图3,一种混凝土钢筋支架,与实施例1相比,为提高铝箔纸10表面空气流通效率,水泥防护涂层11的侧面外壁开有若干导热孔12,且导热孔12与水平面呈三十至六十度角倾斜向下。

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比,导热孔12能提高铝箔纸10表面空气流通效率,进而提高散热的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混凝土钢筋支架,包括第一钢筋(1)、第二钢筋(2)、第三钢筋(8)、第四钢筋(9)和混凝土(5),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5)浇筑与第一钢筋(1)、第二钢筋(2)、第三钢筋(8)和第四钢筋(9)之间,且混凝土(5)的横截面为正方形结构,第一钢筋(1)、第二钢筋(2)、第三钢筋(8)和第四钢筋(9)的侧面外壁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箍紧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钢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箍紧机构包括上下等距离分布的第四套环(7)、第一套环(3)、第二套环(4)和第三套环(6),且第四套环(7)、第一套环(3)、第二套环(4)和第三套环(6)之间距离为十五至三十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钢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套环(7)、第一套环(3)、第二套环(4)和第三套环(6)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钢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钢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套环(7)套接于第一钢筋(1)、第四钢筋(9)和第三钢筋(8)的侧面外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钢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环(3)套接于第二钢筋(2)、第三钢筋(8)和第四钢筋(9)的侧面外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钢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环(4)套接于第一钢筋(1)、第二钢筋(2)和第三钢筋(8)的侧面外壁。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钢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套环(6)套接于第一钢筋(1)、第二钢筋(2)和第四钢筋(9)的侧面外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钢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5)的侧面外壁包覆有铝箔纸(10),且铝箔纸(10)的侧面外壁涂有水泥防护涂层(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钢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防护涂层(11)的侧面外壁开有若干导热孔(12),且导热孔(12)与水平面呈三十至六十度角倾斜向下。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凝土钢筋支架,包括第一钢筋、第二钢筋、第三钢筋、第四钢筋和混凝土,所述混凝土浇筑与第一钢筋、第二钢筋、第三钢筋和第四钢筋之间,且混凝土的横截面为正方形结构,第一钢筋、第二钢筋、第三钢筋和第四钢筋的侧面外壁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箍紧机构,所述箍紧机构包括上下等距离分布的第四套环、第一套环、第二套环和第三套环,且第四套环、第一套环、第二套环和第三套环之间距离为十五至三十厘米,所述第四套环、第一套环、第二套环和第三套环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钢筋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不易产生变形,提高了支架的安全性,提高了混凝土钢筋支架的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军;高镇烽;俞钢;甘恢胤;吴守旻;江名权;陈磊;方婷;王照明;张纪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省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7
技术公布日:2020.09.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