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铁路及地铁隧道双扇钢结构防火防护密闭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81673发布日期:2020-06-12 16:35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速铁路及地铁隧道双扇钢结构防火防护密闭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防护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速铁路及地铁隧道双扇钢结构防火防护密闭门。



背景技术:

在通道内安装防火门,可以使得当通道内发生意外事故时,如爆炸或着火,意外事故只对防火门一侧的通道产生破坏影响,对防火门另一侧的通道几乎不产生破坏影响。

在发生意外事故时,有效将防火门关闭是避免意外事故破坏影响扩大化的关键措施,现有技术中通常是一个把手控制一个锁头进行解锁或闭锁,即门扇与门框之间通过一个锁头相连从而起到锁门的效果,其锁止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速铁路及地铁隧道双扇钢结构防火防护密闭门,其包括:门框、左铰页、左门扇、右铰页、右门扇、防火密封件和联动碰锁;所述门框内置于隧道内,所述门框的前侧面设置有所述防火密封件,所述防火密封件与所述左门扇和所述右门扇的后侧面相抵,所述门框上设置有锁盒;所述左铰页和所述右铰页分别位于所述门框的两侧;所述左门扇与所述门框通过所述左铰页铰接,所述右门扇与所述门框通过所述右铰页铰接,所述左门扇和所述右门扇均为钢结构门扇;所述联动碰锁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左门扇和所述右门扇上,所述联动碰锁包括:所述联动碰锁包括:基座、把手、传动机构和锁头组件;所述基座和所述锁头组件安装在对应门扇上;所述把手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所述传动机构分别与所述把手和所述锁头组件相连。

在如上所述的防火防护密闭门中,可选地,所述基座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轴套;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分别安装在对应门扇的内外两侧;所述轴套安装在对应门扇内,一端贯穿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

在如上所述的防火防护密闭门中,可选地,所述把手包括第一外把手、第二外把手和内把手;所述第一外把手、所述第二外把手分别与所述内把手相连,所述内把手安装在所述基座内,与所述基座可转动的连接。

在如上所述的防火防护密闭门中,可选地,所述锁头组件包括闭锁座、闭锁头和复位弹簧;所述闭锁座安装在所述门扇上;所述闭锁头安装在所述闭锁座内,与所述闭锁座滑动配合;所述复位弹簧安装在所述闭锁座内,一端与所述闭锁座相连,另一端与所述闭锁头相连;优选地,所述闭锁座与所述门扇之间设有闭锁垫片,所述闭锁垫片用于调节所述闭锁座的安装位置;在所述闭锁座的内部,与所述闭锁头滑动配合处设有闭锁铜套;所述闭锁头的一端为楔形端,所述楔形端用于插入所述锁盒。

在如上所述的防火防护密闭门中,可选地,所述闭锁头上设有导向键,所述导向键与所述闭锁座滑动配合,用于为所述闭锁头提供滑动导向;所述闭锁座上设有油杯,所述油杯用于向所述闭锁座和所述闭锁头之间注油。

在如上所述的防火防护密闭门中,可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把手上的转臂板和与所述转臂板相连的连接杆;所述转臂板包括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所述把手穿插在所述第一开孔内,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孔可转动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锁头组件直接或间接相连;所述连接杆为一个或多个,且与所述锁头组件一一对应;优选地,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为不小于2的偶数个;一半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把手的上方,另一半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把手的下方;位于所述把手上方的所述连接杆与位于所述把手下方的所述连接杆关于所述第一开孔呈中心对称分布。

在如上所述的防火防护密闭门中,可选地,所述连接杆包括杆体、活动杆头和杆头螺母;所述杆体与所述活动杆头螺纹连接;所述杆头螺母安装在所述杆体上,并与所述活动杆头相连;优选地,所述杆体的一端与所述活动杆头螺纹连接,所述杆体的另一端设有固定杆头;所述活动杆头或所述固定杆头与所述第二开孔铰接。

在如上所述的防火防护密闭门中,可选地,沿所述门框的宽度方向,所述左门扇的闭合端和所述右门扇的闭合端通过搭接连接。

在如上所述的防火防护密闭门中,可选地,所述右铰页的数量为两个,沿竖直方向分别为:上铰页和下铰页;所述上铰页包括:上铰座,设置于所述门框的右侧;上铰耳,所述上铰耳的转动端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一铰轴与所述上铰座铰接,所述上铰耳的连接端与所述右门扇连接,所述第一轴承为调心滚子轴承;所述下铰页包括:下铰座,设置于所述门框的右侧;下铰耳,所述下铰耳的转动端通过第二轴承和第二铰轴与所述下铰座铰接,所述下铰耳的连接端与所述右门扇连接;承重臂,所述承重臂的侧面与所述右门扇连接,所述承重臂的底面通过第三轴承与所述第二铰轴的顶面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轴承为调心滚子轴承,所述第三轴承为推力球轴承。

在如上所述的防火防护密闭门中,可选地,所述左铰页和所述右铰页的结构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将基座安装在门扇上,把手安装在基座上,传动机构一端与把手相连,另一端与安装在门扇上的锁头组件相连,锁头组件能够与门框相连从而锁止或解锁门扇。传动机构一端与把手相连,另一端可以与多个锁头组件相连,从而能够实现一个把手同时控制多个锁头组件解锁或者锁闭,改善锁闭效果,提高锁闭时的牢固性和可靠性。锁头组件设有复位弹簧,能够自动复位;设有闭锁铜套和导向键,能够提高运动精度;设有油杯,能够减少闭锁铜套和闭锁头的磨损。传动机构的连接杆长度可调,能够降低装配难度;连接杆的数量可以灵活设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取锁头组件的使用数量,达到一个把手驱动多个锁头组件的目的。锁头组件与传动机构可以为直接相连,也可以为间接相连,能够丰富实施方案。本防火防护密闭门的防火密闭性能优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速铁路及地铁隧道双扇钢结构防火防护密闭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在a-a处的剖视图;

图3为图1在b-b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2在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门框的主视示意图;

图6为图5在c-c处的剖视图;

图7为图5在f-f处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联动碰锁的安装示意图;

图9为图8在e-e处的剖视图;

图10为图8在m-m处的剖视图;

图11为图10中d-d处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铰页的主视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铰页的俯视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铰页的主视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左门扇和右门扇的主视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在g-g处的剖视图;

图17为图15中在h-h处的剖视图;

图中:1锁头组件;101闭锁座;102闭锁头;103复位弹簧;104闭锁垫片;105闭锁铜套;106导向键;107-油杯;109闭锁垫板;3传动机构;301转臂板;302杆体;303活动杆头;4基座;401第一安装板;402第二安装板;403轴套;51左门扇;5右门扇;521横向槽钢、522纵向槽钢、523横向工字钢、524纵向工字钢、525内面板、526外面板、527中面板、528加强板、529挡板;53隔热材料、54防火涂料;6把手;601第一外把手;602第二外把手;603内把手;604轴承;605轴承挡圈;606挡圈螺母;607定位螺钉;71上铰页;711上铰座;712上铰耳;713第一轴承;714第一铰轴;715上铰底座;716第一内板;72下铰页;721下铰座;722下铰耳;723第二轴承;724第二铰轴;725承重臂;726调整垫片;727加强杆;728下铰底座;729第三轴承;7290轴承护罩;8门框;80角钢;801第一翼板;802第二翼板;81锁盒;82密封垫板;83固定螺钉;84防火膨胀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各个示例通过本发明的解释的方式提供而非限制本发明。实际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清楚,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在本发明中进行修改和变型。例如,示为或描述为一个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特征可用于另一个实施例,以产生又一个实施例。因此,所期望的是,本发明包含归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此类修改和变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要求本发明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可以是有线电连接、无线电连接,也可以是无线通信信号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如图1~1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速铁路及地铁隧道双扇钢结构防火防护密闭门,其包括:门框8、左铰页、右铰页、左门扇51、右门扇5、防火密封件和联动碰锁。

门框8设置于地铁隧道或高速铁路的洞口处或隧道内,其呈环形,可以由角钢80连接形成。具体地,角钢80包括第一翼板801和第二翼板802,两翼板互相垂直成角形。第一翼板801和第二翼板802的内表面均与混凝土连接,第一翼板801的外表面与洞口的侧壁连接,在其上设置有锁盒81(或称锁孔),第二翼板802的外表面为门框的前侧面,在其上设置有防火密封件,防火密封件沿门框8的周向设置。关闭该防火防护密闭门时,门扇通过防火密封件与门框的前侧面接触,实现防火防护密闭门的密封。防火密封件包括:密封垫板82和防火膨胀密封条84。密封垫板82设置于门框8的前侧面,其在垫板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防火膨胀密封条,如通过粘接设置,然后再通过固定螺钉83固定连接设置,固定螺钉可以为开槽盘头螺钉,密封垫板82的宽度方向与密封垫板82的长度方向垂直,该长度方向与门框8的方向一致。在图7中,密封垫板82的两个侧面分别为左侧面和右侧面。密封垫板82可以为钢板。门扇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左门扇51和右门扇5,两者均为钢结构门扇。铰页的数量也为两个,分别为左铰页和右铰页,两个铰页位于门框8的左右两侧。左门扇51通过左铰页与门框8铰接连接,右门扇5通过右铰页与门框8铰接连接。联动碰锁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左门扇51和右门扇5上。联动碰锁包括:基座4、把手6、传动机构3和锁头组件1。基座4和锁头组件1安装在对应门扇上,该对应门扇为左门扇51或右门扇5;把手6安装在基座4上;传动机构3分别与把手6和锁头组件1相连。

下面以联动碰锁安装在右门扇为例对其结构进行说明:具体而言,基座4安装在右门扇5上,把手6安装在基座4上,传动机构3一端与把手6相连,另一端与安装在右门扇5上的锁头组件1相连,锁头组件1能够与门框上的闭锁相连从而锁止或解锁右门扇5。传动机构3一端与把手6相连,另一端可以与多个锁头组件1相连,从而能够实现一个把手6同时控制多个锁头组件1解锁或者锁闭,改善锁闭效果,提高锁闭时的牢固性和可靠性。在图3中,h为右门扇的厚度。

进一步地,如图8、图10和图11所示,在本发明中,基座4包括第一安装板401、第二安装板402和轴套403;第一安装板401、第二安装板402分别安装在右门扇5的内外两侧,优选第一安装板401安装在右门扇5内表面的下方,第二安装板402安装在右门扇5外表面的下方,即第一安装板401和第二安装板402均安装在右门扇5内部。轴套403安装在右门扇5内,一端贯穿第一安装板401,与第一安装板401固定连接,例如焊接连接或过盈配合连接,另一端贯穿第二安装板402,与第二安装板402固定连接,例如焊接连接或过盈配合连接。第一安装板401、第二安装板402、轴套403组合成一个整体,能够为把手6的旋转运动提供安装和转动空间。

把手6安装在基座4内,具体安装在轴套403内,与轴套403实现可转动的连接。把手6包括第一外把手601、第二外把手602和内把手603;第一外把手601、第二外把手602分别与内把手603相连,内把手603安装在基座4的轴套403内,与轴套403可转动的连接。在可转动的连接方案中,优选为内把手603通过轴承604与轴套403可转动的连接,即内把手603与轴套403之间通过安装轴承604实现活动连接,同时,为了平衡把手6转动时两端的负荷,内把手603两端分别套装一个轴承604,通过两个轴承604与轴套403相连。

本发明的把手6包括第一外把手601、第二外把手602和内把手603,把手6整体为u型,安装在基座4上时便于从门扇5内外两侧操作。为了便于把手6在基座4上的安装,通过卡接和紧固的方式实现第一外把手601、第二外把手602、内把手603之间的连接。具体的,内把手603设有多边形端部,多边形端部穿插在第一外把手601内,与第一外把手601卡接连接,从而能够实现与第一外把手601同步转动。第一外把手601上设有定位螺钉607,定位螺钉607与多边形端部螺纹连接,从而能够保证第一外把手601与内把手603之间在内把手603轴线方向上连接的牢固性。作为优选方案,多边形端部呈正多边形,便于加工制作,并且,多边形端部沿轴线方向设有锥度,便于插入第一外把手601内。

在实施时,为了减小装配工作量,内把手603通过多边形端部与第一外把手601相连,第二外把手602与内把手603呈一体式结构,从而能够去掉第二外把手602与内把手603之间的装配环节,同时减少本发明的零部件总量。具体的,在安装时,靠近第二外把手602的轴承604与第二外把手602之间安装有轴承挡圈605,轴承挡圈605一端抵在第二外把手602上,另一端抵在轴承604上;多边形端部与轴承604之间设有轴承挡圈605和挡圈螺母606,轴承挡圈605一端抵在轴承604上,另一端抵在挡圈螺母606上,挡圈螺母606与内把手603螺纹连接,能够对轴承604起到固定作用。

进一步的,如图8和图9所示,锁头组件1包括闭锁座101、闭锁头102和复位弹簧103;闭锁座101安装在门扇5上,具体安装在门扇5内侧,能够为闭锁头102和复位弹簧103提供安装位置;闭锁头102安装在闭锁座101内,与闭锁座101滑动配合,从而能够实现锁闭和解锁;复位弹簧103安装在闭锁座101内,一端与闭锁座101相连,另一端与闭锁头102相连,复位弹簧103在闭锁座101内始终处于压缩状态,从而能够为闭锁头102提供复位动力(此处的复位是指复位弹簧103在弹性力作用下能够使闭锁头102处于锁闭状态)。

优选地,闭锁座101与右门扇5之间设有闭锁垫片104,通过调节闭锁垫片104的厚度,能够调节闭锁座101在右门扇5内侧的安装位置,即调节闭锁座101与右门扇5内表面之间的距离,进而能够调节闭锁头102的安装位置。进一步地,在闭锁垫片104和右门扇5之间设置有闭锁垫板109,闭锁垫板109的厚度大于闭锁垫片104的厚度,可以为闭锁垫片104厚度的n倍,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数,如2、3、4、5、6、7,如此可以通过闭锁垫板109实现粗调闭锁头102的安装位置,通过闭锁垫片104实现细调闭锁头102的安装位置。

同时,为了便于锁头组件1顺畅运行,在闭锁座101的内部,与闭锁头102滑动配合处设有闭锁铜套105,闭锁铜套105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在闭锁座101的内部,与闭锁头102滑动配合,能够提高闭锁头102平动时的精度。为了便于闭锁头102在锁盒81(或称锁孔)内的进出,闭锁头102与锁孔配合的一端为楔形端。为了保证闭锁头102的平动精度,防止闭锁头102平动时发生扭转,本发明在闭锁头102上设有导向键106,导向键106与闭锁头102过盈配合连接,并与闭锁座101滑动配合,能够为闭锁头102提供滑动导向。作为对锁头组件1的维护结构,闭锁座101上设有油杯107,能够向闭锁座101和闭锁头102之间注油,使得闭锁座101(闭锁座101上的闭锁铜套105)与闭锁头102之间时刻保持为油润滑或脂润滑,减少闭锁铜套105和闭锁头102的磨损。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传动机构3包括安装在把手6上的转臂板301和与转臂板301相连的连接杆;转臂板301包括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把手6穿插在第一开孔内,与第一开孔过盈配合,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二开孔可转动的连接、另一端与锁头组件1直接或间接相连。在使用时,通过把手6带动转臂板301转动,转臂板301带动连接杆运动,进而驱动闭锁头102离开锁孔;在第一外把手601和/或第二外把手602不直接受力时,复位弹簧103驱动闭锁头102复位,进而通过连接杆驱使把手6复位。

为了便于进行装配,连接杆包括杆体302、活动杆头303和杆头螺母;杆体302与活动杆头303螺纹连接,通过调节杆体302和活动杆头303螺纹连接的长度,能够微调连接杆的长度,从而能够消除装配误差和/或制造误差带来的装配问题,降低装配难度。同时,为了使连接杆的长度在装配后保持不变,本发明采用双螺母紧固的方式对连接杆的长度进行锁定,即杆头螺母安装在杆体302上,并与活动杆头303相连,杆头螺母抵靠在活动杆头303上,从而与活动杆头303一起形成双螺母紧固的紧固结构。在实施时,一个连接杆可以设有一个活动杆头303,也可以设有两个活动杆头303。优选地,一个连接杆设有一个活动杆头303,杆体302的一端与活动杆头303螺纹连接,杆体302的另一端设有固定杆头,能够减少装配工作量。活动杆头303或固定杆头与第二开孔铰接。

在实施方案中,连接杆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连接杆为一个时,一个把手6对应一个连接杆,同时对应一个锁头组件1,即一个把手6驱动一个锁头组件1,可以在右门扇5的一个侧边对右门扇5进行锁闭。当连接杆为多个时,一个把手6对应多个连接杆和多个锁头组件1,且连接杆和锁头组件1的数量相等、一一对应,此时一个把手6驱动多个锁头组件1动作,可以在右门扇5的一个侧边对门扇5进行锁闭,也可以在右门扇5的两个侧边对右门扇5进行锁闭,还可以在门扇5的三个侧边或四个侧边对右门扇5进行锁闭。

优选的,连接杆的数量为不小于2的偶数个;一半连接杆位于把手6的上方,另一半连接杆位于把手6的下方;位于把手6上方的连接杆与位于把手6下方的连接杆关于第一开孔呈中心对称分布,能够使得右门扇5在锁闭时受力均衡。

进一步的,锁头组件1与传动机构3可以为直接相连,也可以为间接相连。在直接相连时,把手6驱动传动机构3动作,进而使得传动机构3驱动闭锁头102动作;在间接相连时,把手6驱动传动机构3动作,进而使得传动机构3通过介质驱动闭锁头102动作。

作为锁头组件1与传动机构3直接相连的实施方案,锁头组件1与传动机构3铰接连接。在实施方案中,转臂板301安装在第二外把手602上,与第二外把手602卡接配合,随把手6的转动而沿内把手603的轴线方向同步转动。连接杆一端与转臂板301铰接、另一端与闭锁头102铰接。使用时,把手6带动转臂板301转动,转臂板301带动连接杆运动,进而带动闭锁头102向连接杆所在的位置平动。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铰接连接中,活动杆头303与转臂板301、闭锁头102与固定杆头在铰接时均通过销轴串接,然后通过开口销(开口销如图10中的短线段所示)卡在销轴上,以此实现铰接连接。

左门扇51和右门扇5的结构相同,下面以右门扇5为例对门扇的结构进行说明:右门扇5包括:纵向槽钢522、横向槽钢521、横向工字钢523、纵向工字钢524、内面板525和外面板526。纵向槽钢522和横向槽钢521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纵向槽钢522和两个横向槽钢521连接形成环形,如矩形,在该环形形成的空间内横向连接有横向工字钢523,纵向连接有纵向工字钢524,且纵向工字钢524和横向工字钢523交叉连接形成井字梁,从而形成门扇骨架。内面板525置于门扇骨架的内侧面上,外面板526置于门扇骨架的外侧面上,如此围成第一空腔,在该空腔内填充有隔热材料53,以提高本防火防护密闭门的隔热性能。

由于门扇本体为钢结构,易导热,为了进一步提高本防火防护密闭门的隔热性能,右门扇5还包括:中面板527,其位于第一空腔内,中面板527、内面板525和外面板526间隔设置,从而将第一空腔分割为第二子空腔和第三子空腔,第二子空腔位于内面板525和中面板527之间,第三子空腔位于中面板527和外面板526之间,各子空腔内均填充有隔热材料53,例如硅酸铝纤维毡,第二空腔的厚度小于第一空腔的厚度。在右门扇5的迎火面(即外面板的外表面)刷涂有防火涂料54,以进一步提高本防火防护密闭门的隔热性能。

为了提高联动碰锁的安装强度,右门扇5还包括:加强板528,与锁头组件间隔连接有内面板525,即内面板525的内侧面设置有锁头组件,内面板525的外侧面设置有加强板528,锁头组件的设置位置与加强板528的设置位置相对应。内面板525的外侧面朝向中面板527,其大小与闭锁座101大小一致,略大于闭锁座101。应用时,中面板527、外面板526、横向槽钢521和纵向槽钢522之间形成的空间内设置有纵向工字钢524和横向工字钢523,如此便于加强板528的设置,避免工字钢与加强板528发生干涉。

铰页分为左铰页和右铰页,左铰页和右铰页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上铰页71和下铰页72。下面以右铰页为例对铰页的结构进行说明:上铰页71包括:上铰座711和上铰耳712。上铰座711设置于门框8的右侧。上铰耳712的转动端通过第一轴承713和第一铰轴714与上铰座711铰接,上铰耳712的连接端与右门扇连接,例如焊接连接,第一轴承713为调心滚子轴承,用于对右门扇进行调心。下铰页72包括:下铰座721、下铰耳722和承重臂725。下铰座721设置于门框8的右侧。下铰耳722的转动端通过第二轴承723和第二铰轴724与下铰座721铰接,下铰耳722的连接端与右门扇连接,例如焊接。承重壁725呈l型,其侧面与右门扇连接,承底面通过第三轴承与第二铰轴724的顶面连接,第二轴承为调心滚子轴承,第三轴承为推力球轴承,用于承载右门扇的载荷,从而保证了在使用时上、下铰耳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且与右门扇的中心线平行,还与门框8的中心线平行。为了提高承重壁725的强度,下铰页还包括:加强肋板,以竖直方式分别与承重壁725的侧面和底面连接。在第三轴承外设置有轴承护罩以保护轴承免受外界干扰。

为了提高上、下铰页与右门扇5的连接强度,本防火防护密闭门还包括:加强杆727,其竖直设置于右门扇5内。加强杆727的一端与上铰耳712连接,加强杆727的另一端与下铰耳722连接,连接方式可以为分别在上铰耳712和下铰耳722上开设有竖直的通孔,加强杆727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通孔内,然后焊接。加强杆727可以为钢筋。

上铰页71还包括:第一内板716和上铰底座715。第一内板716的前表面沿水平方向依次与门框8的后表面,即第二翼板的内表面,和上铰底座715的后表面连接。上铰底座715的前表面与上铰座711连接,上铰底座715的厚度与形成门框8的角钢的厚度相等,此时上铰底座715与门框8齐平。下铰页72包括:第二内板和下铰底座728。第二内板的的前表面沿水平方向依次与门框8的后表面(即角钢的内表面)和下铰底座728的后表面连接。下铰底座728的前表面与下铰座721连接,下铰底座728的厚度与形成门框8的角钢的厚度相等,此时下铰底座728与门框8齐平,如此可以提高上铰页71和下铰页72与门框8周围处的混凝土的连接强度,稳定支撑门扇本体。上述连接方式可以是螺栓连接。

上铰底座715和下铰底座728的右端分别相对于第一内板716与上铰底座715以及第二内板和下铰底座728悬空。应用时,上铰底座715和下铰底座728与混凝土墙壁接触,如此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在上铰底座715和上铰711座之间以及下铰底座728和下铰座721之间还可以分别设置有调整垫片726,以调整上、下铰耳的中心线与右门扇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内。

沿门框8的宽度方向,左门扇51的闭合端和右门扇5的闭合端通过搭接连接。具体地,左门扇51的外面板526悬空于左门扇51的纵向槽钢522,该外面板526的悬空端与右门扇5的纵向槽钢522搭接,在右门扇5的纵向槽钢的内表面处悬空设置有挡板529,挡板的悬空端与左门扇51的纵向槽钢522搭接,从而实现左、右门扇的闭合。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发明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发明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发明包含。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