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砂浆锚杆支撑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32845发布日期:2020-12-18 13:23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砂浆锚杆支撑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砂浆锚杆支撑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地下工程领域,尤其在隧洞等地下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钢拱架支护作为一种快速有效的支护措施在初期支护中应用较广,锁脚锚杆作为钢拱架支护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钢拱架固定效果的好坏及强度会直接影响到最终钢拱架的支护效果。现有的锁脚锚杆的施工多采用l型钢筋与砂浆锚杆连接,或者将砂浆锚杆外露段直接与钢拱架焊接,由于隧洞初期开挖支护往往对时效性要求较高,洞内焊接由于工作面狭小通风不畅且焊接工序较为繁琐,往往不能够保证焊接质量的有效性及支护工作的及时性,同时由于锁脚锚杆与钢支撑之间的连接较为单薄,往往刚度不够,存在一定的初期变形,从而造成钢支撑初期支护的效果不是很好。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砂浆锚杆支撑连接装置,用于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或缓解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砂浆锚杆支撑连接装置,包括上连板、下连板、多个套管和直撑杆,所述套管可套在砂浆锚杆外;所述上连板和所述下连板上下平行设置,多个所述套管分别设置在所述上连板的两侧和所述下连板的两侧,所述直撑杆连接在每两个上下相邻的所述套管之间;其中,所述上连板和所述下连板上分别设置有连接部,每个所述套管的管壁上分别设置有螺孔,所述螺孔中装配有压紧螺钉。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可选特征。

可选地,所述上连板和所述下连板均为矩形板,所述直撑杆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直撑杆矩形阵列分布。

可选地,还包括斜撑杆,所述斜撑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上连接板的一侧的所述套管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下连接板的另一侧的所述套管上。

可选地,所述斜撑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斜撑杆空间交叉设置。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为多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钢支撑柱的连接面上的螺栓孔以及钢拱架的连接面上的螺栓孔的位置一一对应。

可选地,所述上连板和所述下连板的形状与所述钢支撑柱的连接端面以及钢拱架的连接端面相同。

可选地,每个所述套管的同一端均设置有喇叭口。

本实用新型的砂浆锚杆支撑连接装置以及支撑连接方法通过在上连板和下连板的两侧分别设置套管,并通过多个直撑杆将上连板、下连板和多个套管连接形成矩形框架结构,可预选加工成型,彻底避免了在洞内施焊的不利条件,有效保证了施工质量。该装置通过套管与一端打入围堰的锁脚锚杆相配合,并通过径向拧入套管的压紧螺钉将锁脚锚杆固定住,通过上连板上的连接部和下连板上的连接部分别与钢拱架的连接端和钢支撑柱的连接端相连接,不需要进行焊接,施工方便,保证了初期钢支撑支护的时效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砂浆锚杆支撑连接装置的正向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砂浆锚杆支撑连接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在以上图中:1上连板;2下连板;3套管;4直撑杆;5压紧螺钉;6斜撑杆;7砂浆锚杆;8钢支撑柱;9钢拱架。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考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砂浆锚杆支撑连接装置,包括上连板1、下连板2、多个套管3和直撑杆4;套管3可套在砂浆锚杆7外,上连板1和下连板2上下平行设置,多个套管3分别设置在上连板1的两侧和下连板2的两侧,直撑杆4连接在每两个上下相邻的套管3之间;其中,上连板1和下连板2上分别设置有连接部,每个套管3的管壁上分别设置有螺孔,螺孔中装配有压紧螺钉5。

多组砂浆锚杆7提前垂直埋入工程隧道壁面上,每组砂浆锚杆7的数量和分布位置与每个支撑装置上的多个套管3相对应,将支撑装置中的多个套管3一一对应套在每组砂浆锚杆7上后,再通过拧紧压紧螺钉5将砂浆锚杆7与支撑装置固定住;往工程隧道靠近壁面的位置竖立好钢支撑柱8后,将钢支撑柱8的连接面与支撑装置的下连板2相对齐,通过下连板2的连接部与钢支撑柱8的连接面固定连接,往工程隧道的顶部架设钢拱架9时,使钢拱架9的连接面与支撑装置的上连板1的连接部固定相连接。

实际施工中,根据隧道开挖支护要求及钢支撑分段节点位置,首先在支撑连接位置对称施做砂浆锚杆3,根据钢支撑柱8和钢拱架9的具体型号制作对应大小的砂浆锚杆支撑连接装置,各个砂浆锚杆7间排距在15cm~30cm之间,注意砂浆锚杆7根据要求外露10~20cm,待砂浆锚杆7成型后将砂浆锚杆支撑连接装置中的各个套管3分半套在各个砂浆锚杆10的外露段,套管3内径一般大于砂浆锚杆7的直径6~10mm,并用压紧螺钉5进行预紧微调。

实施例2

参考图1、图2和图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上连板1和下连板2均为矩形板,直撑杆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直撑杆4矩形阵列分布。

每个直撑杆4分别连接在上下相邻的一对套管3的端部之间,使四个套管3保持两两平行状态,进而使上连板1和下连板2保持平行,四个直撑杆4矩形阵列分布,分布支撑每个套管3的两端,使支撑力在上连板1和下连板2上分布均匀。

实施例3

参考图2和图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斜撑杆6,斜撑杆6的一端连接在上连板1的一侧的套管3上,另一端连接在下连板2的另一侧的套管3上。

上连板1和下连板2的不同侧的套管3之间的斜撑杆6可以提高上连板1和下连板2对横向剪切力的支撑作用。

实施例4

参考图2和图3,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斜撑杆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斜撑杆6空间交叉设置。

第一个斜撑杆6的上端连接在上连板1左边的套管3上,下端连接在下连板2右边的套管3上,第二个斜撑杆6的上端连接在上连板1的右边的套管3上,下端连接在下连板2左边的套管3上。

实施例5

参考图2和图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连接部为多个连接孔,连接孔与钢支撑柱8的连接面上的螺栓孔以及钢拱架9的连接面上的螺栓孔的位置一一对应。

连接孔有四个,在上连板1和下连板2上分别呈矩形阵列分布,与钢支撑柱8的连接面上的螺栓孔相对齐,使用螺栓穿过上连板1上的各个连接孔和钢拱架9的连接面上对应的各个螺栓孔后将钢拱架9和上连板1连接在一起;各个使用螺栓穿过下连板2上的各个连接孔和钢支撑柱8的连接面上对应的各个螺栓孔后将钢支撑柱8和下连板2连接在一起。

实施例6

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上连板1和下连板2的形状与钢支撑柱8的连接端面以及钢拱架9的连接端面相同。

通过螺栓将上连板1和钢拱架9以及下连板2和钢支撑柱8连接在一起时,上连板1和钢拱架9的连接端面刚好对齐,下连板2和钢支撑柱8的连接端面刚好对齐,由于上连板1和下连板2上下对齐,因此钢拱架9的连接端面和钢支撑柱8的连接端面对齐,有利于整个钢拱架9和钢支撑柱8之间的稳定支撑。

实施例7

在以上任一项实施例的基础上,每个套管3的同一端均设置有喇叭口(图中未显示)。

套管3的端部具有喇叭口,方便将砂浆锚杆7插入套管3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实施例没有详细叙述的部件和结构属本行业的公知部件和常用结构或常用手段,这里不一一叙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