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露天矿溜井口固定钢挡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61797发布日期:2021-07-06 20:20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露天矿溜井口固定钢挡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露天矿溜井口挡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露天矿溜井口固定钢挡墙。


背景技术:

2.目前,在露天矿开采使用溜井运输矿石时,一般情况下,采矿生产工艺流程为:穿孔

爆破

机械铲装

运输车运输

高差溜井运输

破碎

胶带运输

筛分

输出;矿岩经由专设的溜井靠自重溜放至下部的平硐或斜井的运输作业区后再进行下一步作业;溜井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是一种经济可靠的露天矿运输方式。
3.在露天矿开采行业中,露天矿中的采场一般有多条溜井,溜井口的挡墙都是使用推土机、装载机、运渣车、铲运车等大型工程机械堆设矿石堆而形成;在实际施工作业过程中,由于运输车在灌矿过程中其轮胎和装卸装置不可避免地会对矿石堆挡墙进行碰撞和冲击,再加上在灌矿过程中,运输车辆倾倒矿石时,快速落下的矿石不可避免地会对矿石堆挡墙进行连续高强度的冲击,将会导致挡墙严重变形、甚至垮塌,无法保证继续作业;故而每个挡墙每个运行班次都需要推土机、装载机、运渣车、铲运车等工程机械对其进行多次维护,每个班次维护次数可多达5

6次;在目前这种施工条件下,推土机、装载机、运渣车、铲运车等工程机械的重复工作量巨大,工程运行成本消耗大,并且由矿石堆设的挡墙安全性能低,容易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垮塌,运输车辆在灌矿过程中的倾覆、掉入溜井的危险可能性也高;故而需要对挡墙进行一种新的设计以减小作业运行成本和提高作业运行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露天矿溜井口固定钢挡墙,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露天矿溜井口固定钢挡墙,包括挡墙主体和底板,其中,所述底板设置于挡墙主体下方,所述挡墙主体分为挡板和矿石墙体;所述挡板为弯曲板,挡板向矿石墙体的方向弯曲,挡板的弯曲顶点设置于挡墙主体内部;挡墙主体内部等距间隔设置有多个筋板,所述筋板的左边与挡板的内表面完全贴合,筋板的底边与底板的上表面完全贴合,且筋板同时垂直于挡板和底板,筋板顶部的高度与挡板顶部的高度相同;所述筋板的最右端距离底板的最右端有所述矿石墙体设置于筋板的间隔之中;所述底板与挡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底板远离挡墙主体的一端等间距地设置有多个地锚,所述地锚的连线与底板远离挡墙主体一端的底边平行。
5.进一步的,挡板是由钢板直接冷卷出半径为一米的弯曲板。
6.进一步的,筋板的右边与底板的夹角为60
°
,筋板的设置间隔为500mm,每个筋板厚度为20

30mm。
7.进一步的,矿石墙体是以自然安息角堆积出的矿石堆。
8.进一步的,底板设置于反坡地面,角度为3
°‑5°

9.进一步的,挡板、底板和筋板均为钢材料。
10.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积极的技术效果:
11.1、可不需要在灌矿作业过程中对挡墙进行实时监控和维护,一次安装可重复使用,减小灌矿作业过程中工程机械的使用频率、降低一线操作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升灌矿作业效率,进而提升整个作业的效率,并有效的节约工程作业成本。
12.2、减小工程运输车辆在灌矿过程中的倾覆、掉入溜井的危险可能性,提升一线操作人员的安全保障,减小因挡墙严重变形、倒塌等而致使工程运输车辆的倾覆、掉入溜井产生的额外费用。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前侧面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侧面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矿石墙体堆积一半时的后侧面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未堆积矿石墙体时的后侧面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筋板的结构示意图;
18.图6是本实用新型设置在反坡地面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1

图5中:1

挡墙主体;11

挡板;12

矿石墙体;2

筋板;3

地锚;4

底板;a

溜井口;b

地平线;c

反坡。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顶部”和“底部”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2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地锚为矿山、采石场、露天矿等相关企业在实际生产活动中应用十分广泛的,其中地锚的锚定体可选用经沥青处理并炭化表面的木头或者选用热镀锌钢管均可,地锚设定的位置与数量可根据实际现场的场地条件进行优化选择;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经济效益显著,更可以在作业一线现场制作,具体来说,可以在作业现场按设计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焊接,分别制作,现场吊装安装后进行拼接,安装地锚后即可使用。
23.实施例1
24.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露天矿溜井口固定钢挡墙,包括挡墙主体1和底板4,其中,所述底板4是平板且设置于挡墙主体1的下方,所述挡墙主体1分为挡板11和矿石墙体12;所述挡板11是由钢板直接冷卷出半径为一米的弯曲板,挡板11向矿石墙体12的方向弯曲,挡板11的弯曲顶点设置于挡墙主体1的内部;挡墙主体1内部等距间隔设置有多
个筋板2,所述筋板2的左面与挡板11的弯曲表面完全贴合,筋板2的底面与底板4的上表面完全贴合,筋板2同时垂直于挡板11和底板4,筋板2的高度与挡板11的高度相同;所述矿石墙体12设置于筋板2的间隔之中;所述挡板11的底部与底板4固定连接,所述底板4远离挡墙主体1的一端等间距地设置有多个地锚3,所述地锚3的中心轴连线与底板4远离挡墙主体1一端的底边平行。
25.进一步的,挡板11是由钢板直接冷卷出半径为一米的弯曲板。
26.进一步的,筋板2的右边与底板4的夹角为60
°
,筋板2的设置间隔为500mm,每个筋板2厚度为20

30mm。
27.进一步的,矿石墙体12是以自然安息角堆积出的矿石堆。
28.进一步的,挡板11、底板4和筋板2均为钢材料。
29.本实用新型焊接安装完成后,在具体作业过程中,装卸车辆首先倒车驶上本实用新型的底板上,逐渐倒车,使车轮靠近挡板,当车轮接触到挡板,与挡板的弯曲弧度接近贴合之后,即可开始向溜井中倾倒矿石,此时由于地锚对于底板的固定作用,底板在具体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位移可忽略不计,再加上底板与筋板和挡板之间的固定连接关系,使得本装置会牢固地固定在溜井口附近的地面上,不会产生位移,矿石会在下落过程中不断的撞击到矿石墙体,矿石墙体将会起着缓冲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减小下落矿石对于整个挡墙的冲击影响,由于底板的支撑作用和筋板的限位作用,矿石挡墙不会被快速落下的矿石冲垮,并且由于矿石墙体是以自然安息角堆积出矿石堆,当快速落下的矿石将矿石挡墙冲击变形之后,后面落下的矿石将会自动填充到初始状态,作业过程中,装卸车辆倒出的矿石与矿石堆积墙摩擦、冲撞,对钢挡墙本体形成自然保护。
30.实施例2
31.如图6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关系与组成部件不变时,将靠近溜井口的地面平整成反坡,形成坡度为3

5度的反坡,底板贴合设置在反坡表面,这样的设置将会增强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32.在上文中,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然而,应当得出的理解是:本实用新型的对各个实施例描述的用意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例,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