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移顶梁液压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84921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滑移顶梁液压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滑移顶梁液压支架,属于机械领域,具体来讲涉及一种供采煤工作面使用的支护设备。
现在国内外已有多种滑移顶梁液压支架,以其中最广泛的北京矿务局的HDY-2B型和兰州煤机厂的HJ-22型为例,都存在移架时空顶距大,前后梁用弹簧钢板连接,使用时易产生塑性弯曲或折断并造成移架缓慢和困难的缺点等。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移架时空顶距小,前后顶梁由滑块连接稳定性高,导向性好、移架迅速容易的滑移顶梁液压支架的一种技术方案。


附图1为滑移顶梁液压支架结构主视示意图。
其中标号为1、前探梁 2、前探梁移动液压缸 3、液压缸支座4、滚轮 5、前顶梁 6、滑块支座7、滑块 8、移动液压缸 9、双向阀10、后顶梁 11、拖柱 12、液压支柱附图1为滑移顶梁液压支架后顶梁与液压支柱铰结处局部加高示意图。
图1中标号与附图1一致,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技术特征本发明是一种由顶梁,液压支柱,移动液压缸组成的滑移顶梁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参考附图1)。
a、空心后顶梁10开有燕尾槽。
b、前顶梁5部分插入后顶梁内,其上带有液压缸驱动的前探梁1,并装有移动液压缸8。
c、前后顶梁各与两个液压支柱12铰结,但与前顶梁连结的一个液压支柱位于与后顶梁连结的两个液压支柱之间。
d、前顶梁、后顶梁通过移动液压缸用滑块7连接。
e、两个顶梁移动用同一液压缸。
f、移架时后顶梁先动,前顶梁后动。
前顶梁上带有多对滚轮4,后顶梁前部带有一对滚轮,前后顶梁上带有导向支承,移架时两个顶梁互为支承,在滚动摩擦情况下移动。
液压支柱的柱芯表面经硼铝共渗处理,硬度很高,适合于炮采工作面。
本发明最大优点在于移架时空顶距小,稳定性高,导向性好,移架迅速容易,由于不使用弹簧钢板连结。避免了目前某些滑移顶梁液压支架常见的损坏,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与生产安全性,降低了工人强度。
本发明适用于中、厚煤层的放顶煤开采。工作面倾角小于15°采煤高度1.9-3.0m,适用于机采与炮采工作面与采煤机和刮板运输机配套可组成新型高挡普采工作面。
作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如HTB-Ⅰ型,空心后顶梁的前部开有燕尾槽,前顶梁的侧扳向后伸出作为支架与移动液压缸固结在一起,前顶梁部分插入后顶梁内,前探梁装在前顶梁上,用液压缸驱动,前后顶梁各与两个液压支柱铰结,但与前顶梁铰结的一个液压支柱位于与后顶梁铰结的两个液压支柱之间,前后顶梁通过固定在移动液压缸柱芯顶部的滑块与固结在后顶梁上的支座互相连结,移架时,与后顶梁铰结的两个液压支架先卸载,后顶梁下降70mm支承在前顶梁的滚轮上,后顶梁处于半卸载状态,与后顶梁固结的支座相对滑块下移70mm,开动移动液压缸,使后顶梁前移700mm,然后使后顶梁上的两个液压支柱加压,后顶梁上升顶住顶板,再使与前顶梁相连的两个液压支柱卸载,前顶梁下降30mm支承在后顶梁上,此时滑块相对支座下降30mm,前顶梁处于半卸载状态,开动移动液压缸,使前顶梁前移700mm,然后与前顶梁相连的两个液压支柱加压,前后顶上升顶住顶扳,从而完成一个迈步式移动循环,以上表明了后顶梁先移、前顶梁后移,两个顶梁互为支承在滚动摩擦下移动的特点,又如HTB-Ⅱ型,其与HTB-Ⅰ型的区别在于后顶梁下降130mm前顶梁下降70mm,两顶梁下降后全处于全卸载状态,构造上的区别在于HTB-Ⅱ型后顶梁与液压支柱铰结处作成局部加高结构从而允许顶梁有较大的下降距离,参考附图2,在以上两型支架移架时的空顶距,在后顶梁移动时为1550mm前顶梁移动时为1300mm(包括采煤机采空部分)液压支柱采用太原工业大学生产的PDZ-22型-PDZ-28型,其柱芯表面经硼铝共渗处理,硬度高,在炮采情况下不会损坏。
权利要求
1.供采煤工作面使用的滑移顶梁液压支架,由前后顶梁,移动液压缸,液压支柱组成,其特征在于a、空心后顶梁开有燕尾槽;b、前顶梁与移动液压缸固结在一起部分插入后顶梁内;c、前后顶梁各与两个液压支柱铰结,但与前顶梁铰结的一个液压支柱位于与后顶梁铰结的两个液压支柱之间;d、前、后顶梁通过移动液压缸用滑块连结;e、移架时后顶梁先动,前顶梁后动两个顶梁移动用同一个移动液压缸;f、前后顶梁上带有滚轮,导向支承,移架时前后顶梁互为支承在滚动摩擦下移动。
全文摘要
滑移顶梁液压支架,是一种用于中厚煤层放顶煤的采煤支护设置,主要由顶梁、液压支柱、移动液压缸组成,其主要特征在于,前后顶梁5、10通过移动液压缸8由滑块7连接,后顶梁开有燕尾槽,前顶梁与移动液压缸固结在一起,部分插入后顶梁内,与前顶梁铰结的两个液压支柱12中的一个位于后顶梁铰结的两个液压支柱之间,该支架移动时空顶距小,稳定性高,导向性好,移架迅速容易,尤其适用于机采和炮采工作面。
文档编号E21D23/00GK1084610SQ9311652
公开日1994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1993年9月3日 优先权日1993年9月3日
发明者赵西环, 林朝桧, 李荣堂, 卢树德, 邓维瑜 申请人:太原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