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钻井泥浆泵旋转凡尔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88572阅读:10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石油钻井泥浆泵旋转凡尔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用于各种石油钻井泥浆泵,也可用于其它活塞泵的旋转凡尔体。
在本人已获专利权的,公开号为CN2126310U,公告日为1992年12月30日的专利中,公开了“石油钻井泥浆泵旋转凡尔体”,它是由驱动导脚、阀体、胶皮、带推力轴承螺母等几部份构成,从原设计图可以看出驱动导脚(1)与阀体(2)之间是通过螺纹相连接,在几年来的现场使用中常常出现导脚在长时间的高压流体冲击下出现松扣或脱落现象,这不仅影响阀体的使用寿命,导脚落入泵体内也容易损坏泵;导脚中心柱所占的体积也增加了对泥浆流体的阻力。原阀胶皮(3)为单向锥面,不能够双向使用;轴承板(6)外圆为直面接触容易卡死。针对存在影响使用效果的几种因素我们做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使整个凡尔体的使用性能有明显的提高。
改进后的石油钻井泥浆泵旋转凡尔体是由带驱动导脚阀体、双锥面胶皮、带推力轴承螺母等几部份构成。带驱动导脚阀体是实现凡尔体旋转工作的主要部件,导脚与阀体由整体加工而成,导脚由4只支脚组成,支脚一侧为与中心线平行的直线,另一侧设计成与中心线成夹角的偏角,当泥浆液体高速通过导脚时,导脚偏角一侧便产生转动扭矩使导脚转动,进而带动整个凡尔体转动;由于凡尔体的转动使其不断的改变与阀座接合面的位置,形成研磨作用,使两者始终保持良好的吻合状态和密封性能,可以大大的延长阀体和阀座的使用寿命。由于导脚与阀体形成整体,不但增加了阀体的整体强度,而且还避勉了因导脚脱落而影响阀体的使用寿命;胶皮外圆改成角度相同的双锥面可提高胶皮的利用率;轴承板外圆改成斜面,使轴承板不易被卡死。
由以上对比可以看出,改进后的“石油钻井泥浆泵旋转凡尔体”具有更好的结构设计,其使用性能和寿命得到进一步提高。
以下通过附图所示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限于下述的实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要特征的导脚示意图。
本实例的石油钻井泥浆泵旋转凡尔体是由带驱动导脚阀体(1)、双锥胶皮(2)、压板螺母(3)及所装配的钢球(4)、托盘(5)和挡圈(6)够成。带驱动导脚阀体(1)的驱动导脚与阀体由整体加工而成,其导脚分成4只支脚,整个导脚外侧为圆形与阀座(未图示)内孔间隙配合,起导向作用,支脚一侧为与中心线平行的直线,另一侧设计成与中心线成夹角的偏角(角度根据不同泵型而定),当泥浆流体高速通过时形成压差使导脚转动而带动整个阀体转动;阀体的阀盘外圆设计成锥面与阀座(未图示)配合起密封作用,锥度的角度根据泥浆泵泵型不同而定,阀体中心轴设计有外螺纹,用于连接压板螺母,光杆部份用于导向与阀盖(未图示)孔间隙配合;双锥面胶皮(2)设计成环形,内孔与与压板螺母紧配合以保证良好的密封,环形外圆设计成锥面与阀座(未图示)配合起密封作用,设计成角度相同的双锥面可以两面使用;压板螺母(3)设计成环形板状,内孔设计有螺纹与阀体连接,压板一面设计成斜面可压紧胶皮密封,另一面设计有环形槽安装钢球(4)数粒,钢球上面再安装环形托盘(5),为了防止托盘脱落安装有挡圈(6),这就构成了一盘带推力轴承螺母,托盘主要用于承受复位弹簧(未图示)的压力,保证阀体转动灵活,托盘外圆设计成斜面可减少约束可防止卡死。
以上实施例经现场使用证明具有工作性能可靠、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深受用户欢迎。
权利要求1.一种石油钻井泥浆泵旋转凡尔体其特征是由带驱动导脚阀体1、双锥面胶皮2、压板螺母3、装配在螺母上的钢球4、托盘5、挡圈6构成,它与现有技术特征的主要区别是,现有旋转凡尔体的导脚是由四片幅板将四只支脚与中心圆柱连接,中心圆柱用丝扣与阀体下端的螺杆相连接,凡尔胶皮外圆为单向锥面,托盘外圆为直面;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幅板中心圆柱和螺杆,而是将四支脚与阀盘通过整体加工构成带驱动导脚阀体1,胶皮外圆为双向锥面构成双锥面胶皮2,托盘外圆为斜面构成托盘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油钻井泥浆泵旋转凡尔体,其特征是带驱动导脚阀体1由带单向偏角的四支脚与阀盘和上端导向柱通过整体加工构成,四支脚均等分布在阀盘下端,支脚偏角的角度是根据不同技术参数的泵型而确定,这些特征为要求保护的技术特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油钻井泥浆泵旋转凡尔体,其特征是双锥面胶皮2为外圆双向锥面结构,这一特征为要求保护的技术特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油钻井泥浆泵旋转凡尔体,其特征是压板螺母3是由所装配的钢球4、托盘5和挡圈6组装构成,托盘外圆为斜面,这些特征为要求保护的技术特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用于各型石油钻井泥浆泵的旋转凡尔体,它是经过进一步改进完善的旋转凡尔体,具有结构更加合理、工作性能更可靠、转动更灵活、使用寿命更长、利用率更高等优点,在广泛的推广应用过程中已对降低油田钻井成本具有显著的效果,目前已在油田广泛推广使用。
文档编号E21B21/10GK2318390SQ9720740
公开日1999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1997年1月2日 优先权日1997年1月2日
发明者王劲齐 申请人:王劲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