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冲击高承载滚滑复合轴承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220044阅读:来源:国知局
1和工作面二 12之间设有衬套2 ;衬套2固定连接在工作面一 11上、或衬套2固定连接在工作面二 31上、或衬套2空套在工作面一和工作面二之间工作间隙8内。
[0026]环形的滚动组件包括若干滚珠或锥形滚柱。如图1.1所示,该种实施方式在未加载重载荷时,完全是滚动摩擦。对这种情况,增加保持架,约束若干滚珠或锥形滚柱更优选。更适合高速运转。
[0027]弹性件6为金属弹性件或非金属弹性件或恒力推动装置,金属弹性件中,可以是机械弹簧类的,比如碟簧、螺旋弹簧、波纹弹簧等等,优选碟簧;非金属弹性件,比如橡胶材料或聚氨酯材料制得的弹性件;恒力推动装置,可以是气缸或液压缸类气动或液压机构,也可以是磁悬浮或其它磁力装置。
[0028]在弹性件6与滚动组件4之间设有环形的隔板5。
[0029]环形隔板5的外环形面上设有滚动机构51。比如:滚珠、滚动环、滚动轴承或滑动衬套轴承等。
[0030]下面结合多种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图1体现本发明实施例一,其结构中滚动组件4有两种实施措施,一是成组的锥形滚柱,二是如图4、5所示的滚动组件4为一整体圆环,滚动组件4的横截面为扇形,扇形与喇叭口的形状相适配,以形成斜楔作用。为进一步确保接触面积,扇形的两侧边为曲线侧边,喇叭口的侧边(即坡面一 12和坡面二 32的表面)与曲线侧边相适配;前述的曲线可以是弧线、渐开线等曲线,在出现偏载载荷时,能更好的保护部件,避免出现异常磨损,如图12所
/Jn ο
[0031]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其结构中滚动组件4为两种情况,一是成组的球形滚珠;二环形的滚动组件4为一整体圆环,滚动组件的横截面为圆环形。即标准圆环。如图6所示。
[0032]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其结构中工作面一 11和工作面二 12之间未设置衬套2,仅仅保留有工作间隙8。该实施例中,对工作面一 11和工作面二 12的表面进行适当处理,使得具有耐磨性能,同样能解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33]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其结构中一是对环形隔板5的外环形面上设置了滚动机构51,本实施例所显示的为滚珠或者滚动环。此外,本例中对轴颈13、压盖中孔72之间采取了液密封措施,即设置了密封圈721。
[0034]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即将本发明的内支撑I结构、外支承3结构直接加工在设备的轴、盘(轮毂)上,同样能够解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35]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滚动支承组件中的滚动组件用压紧弹性件通过隔板压入在内支承和外支承之间的喇叭口内,滚动支承组件可承受的载荷取决于压紧弹性件的弹力,同时压紧弹性件的弹力可以消除内支承和外支承之间的间隙,从而使滚动支承组件在高速状态下运行更加平稳。
[0036]当滚滑复合轴承所承受的载荷加重后,载荷力通过滚动组件传递给内支承,滚动组件在传力的过程中所同时承受的轴向力会推动滚动组件去克服压紧弹性件的压紧力而沿轴向发生位移,内支承与外支承中心线脱离重合位,内外支承之间的间隙因此而不再沿径向等同分布,而是会沿着载荷的施加方向产生靠近载荷施加位置的间隙变小,远离载荷施加位置的间隙变大,当靠近载荷位置的内外支承间的间隙,等于外支承与衬套(或者内支承与衬套,具体根据衬套是固定在外支承上还是固定在内支承上而不同)之间的间隙时,载荷既通过外支承、衬套、内支承来进行传递,衬套成为载荷传递的主要担当者,滚动组件退居为载荷的次要担当者,复合滚滑轴承的运动承载方式也就此转变为滑动支承模式。
[0037]当载荷减轻后,压紧弹性件的弹力会推动滚动组件复位,与之同时外支承与内支承也被迫复位,内外支承的中心线重新回归一致,内外支承间的间隙恢复到均布状态,外支承与衬套(或者内支承与衬套)脱离接触运动状态,滑动支承组件退出工作状态,复合滚滑轴承也回归到滚动支承状态。这种滚动支承状态与滑动支承状态之间的转换完全根据载荷的变化自动完成。
[0038]本发明所采用滚动支承与滑动支承复合结构,不同于一般滚滑复合轴承利用滚动组件体的弹性变形来实现滚滑转换,而是通过滚动组件体的滑移来实现滚动与滑动之间的支承转换,避免了普通滚滑轴承弹性滚动组件体在弹性变形后,其支承依然为滚滑混合式,磨损大寿命短。本发明的滚滑复合轴承在高速低载状态下仅滚动轴承承载,而在重载或冲击载荷时由滑动支承作为主要承载,滚动轴承担任辅助承载,承载能力高耐冲击性强,摩擦发热磨损小,寿命更长,轴承工作中既能保持运转的平稳性,又能承受运转过程中突然冲击负载,适合于油田、矿山设备、锻压装备、重载减速机、直驱电动机等多场合应用。
[0039]出现载荷变化时的情况如图11、12所示。
[0040]图11是正常运行过程中,出现重载荷F时的状况。此时,外支承3与内支承I出现周向运动,产生微量偏心,原先保留的工作间隙8在重载荷F来临方向出现变化。重载荷F来临方向的喇叭口收缩、变小,导致在轴向上“挤压”滚动组件4向外移动。但此时弹性件6仍对滚动组件4产生作用力,使得滚动组件4出现微量的偏转,如图11中实线箭头所示。各部件之间仍能保留有合理的运动间隙,保留有油膜,避免异常磨损。
[0041]图12是重载荷F偏载时状况。外支承3偏转,滚动组件4对角分别承受基本相当的弹性力f。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导致部件磨损。但对滚动组件4进行适当设计能够增加其承受偏载状况的能力。即前述将滚动组件4截面设计为侧边为弧线、渐开线的实施例。
【主权项】
1.一种耐冲击高承载滚滑复合轴承,包括内支承和外支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滚动组件、弹性件和压盖,所述滚动组件为环形, 所述内支承具有圆柱形的外表面,所述内支承外表面的中部设有一圈外凸起,所述外凸起的顶面形成工作面一,在所述外凸起的两端分别设有坡面一,两端所述坡面一的外侧为内支承的轴颈; 所述外支承具有圆柱孔形的内表面,所述外支承内表面的中部设有一圈内凸起,所述内凸起的顶面形成工作面二,在所述内凸起的两端分别设有坡面二 ; 内支承上两端所述的坡面一和外支承上两端所述的坡面二分别构成一开口向外的环形的喇叭口; 环形的所述滚动组件设在环形的所述喇叭口内,所述弹性件由外向内贴合所述滚动组件,所述压盖由外向内固定所述弹性件,所述压盖固定连接在所述外支承或内支承上; 所述工作面一与所述工作面二之间留有工作间隙,所述压盖中孔的内径略大于所述轴颈的外径,使得所述内支承能相对于外支承自由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冲击高承载滚滑复合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面一和工作面二之间设有衬套;所述衬套固定连接在所述工作面一上、或所述衬套固定连接在所述工作面二上、或所述衬套空套在所述工作面一和工作面二之间的工作间隙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冲击高承载滚滑复合轴承,其特征在于,环形的所述滚动组件包括若干滚珠或锥形滚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耐冲击高承载滚滑复合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滚珠或锥形滚柱由保持架约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冲击高承载滚滑复合轴承,其特征在于,环形的所述滚动组件为一整体圆环,所述滚动组件的横截面为扇形,所述扇形与所述喇叭口的形状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耐冲击高承载滚滑复合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的两侧边为曲线侧边,所述喇叭口的侧边与所述曲线侧边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冲击高承载滚滑复合轴承,其特征在于,环形的所述滚动组件为一整体圆环,所述滚动组件的横截面为圆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冲击高承载滚滑复合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金属弹性件或非金属弹性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冲击高承载滚滑复合轴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性件与滚动组件之间设有环形的隔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耐冲击高承载滚滑复合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隔板的外环形面上设有滚动机构。
【专利摘要】一种耐冲击高承载滚滑复合轴承。属于机械工业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既适应高速旋转平稳运行的需要,又能提高轴承的承载能力和耐冲击能力,同时可减缓滑动轴承的磨损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的耐冲击高承载滚滑复合轴承。包括内支承和外支承,还包括滚动组件、弹性件和压盖,所述滚动组件为环形,所述内支承具有圆柱形的外表面,所述内支承外表面的中部设有一圈外凸起,所述外凸起的顶面形成工作面一,在所述外凸起的两端分别设有坡面一,两端所述坡面一的外侧为内支承的轴颈。本发明的滚滑轴承既可满足高速平稳载荷状态下的使用要求,又可承受高速平稳载荷下工作时突然出现的冲击载荷,或在平稳载荷工作时,短时瞬间的大载荷运动支承需要。
【IPC分类】E21B10-22, F16C35-04, F16C33-58
【公开号】CN104533294
【申请号】CN201410843287
【发明人】张新国, 倪建成, 冯涛
【申请人】扬州捷迈锻压机械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3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