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藏人工裂缝压裂缝长与井排距确定方法_2

文档序号:9369631阅读:来源:国知局
及系数的概念:低渗透油藏中,由于启动压力梯度的存 在,在一定注采压差下,有效驱替范围内,不是整个单元都能动用,将渗流达到稳态时,注水 能驱替到的面积与整个单元面积的比定义为水驱波及系数,是衡量储层水驱动用程度的指 标。
[0056] 水驱波及系数的计算公式:
[0057]
[0058] 根据公式(7)可以求出当单井产量为零时能动用的最大注入井和生产井的角度 a。、0。,见下式,从而确定水驱波及系数。
[0059]
[0060] 对于正方形五点法井网,推导水驱波及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0061] 水驱波及系数=tana
[0062] li:由.由念数由下而古fS步徨-
[0063]
[0064] 式中:Pi为注水井井底注入压力,MPa ;Pw为采出井井底流压,MPa ;入为启动压力 梯度,MPa/m;d为井距,m;a为注入井角度,(° )。
[0065] 对于矩形井网,推导水驱波及系数计算公式为:
[0066]

[0071] 式中:Pi为注水井井底注入压力,MPa ;PW为采出井井底流压,MPa ; X为启动压力 梯度,MPa/m;d为井距,m;a为注入井角度,(° );3为油井角度,(° :^^和^为计算 单元的夹角,(° ) ;rw为井半径,水井到油井裂缝端的距离,m;d2为油井到水井裂缝 端的距离,m ;A t为水井缝上任一流管的宽度,m ;m为油井缝长与水井缝长之比,无因次;山 为水井裂缝到油井裂缝的距离,m ; a u P u 3 2, a i为计算单元的最大夹角,(° )。
[0072] 如图4所示,左图为矩形井网,其中阴影部分为四分之一矩形井网;右图为四分之 一矩形井网具体特征,带箭头实圈表示水井;不带箭头实圈表示油井;粗实线表示水井人 工压裂半缝长Q和油井人工压裂半缝长L 2, m为油井缝长与水井缝长之比,1^/12 ;黑色细虚 线代表水井到油井的流线。流程进入到步骤103。
[0073] 在步骤103,获取目标油藏基础参数,需获取参数包括目标油藏渗透率,md ;油层 启动压力梯度,MPa/m;注水井注入压力,Mpa;采出井井底流压,MPa。主要方法为:分析目标 区块试井、测井或者岩心分析资料计算目标油藏渗透率;分析目标区块岩心启动压力梯度 测试试验,获取油层启动压力梯度;结合油藏以及现场工艺确定目标区块合理注水井注入 压力和采出井井底流压。流程进入到步骤104。
[0074] 在步骤104,利用水驱波及系数公式,绘制目标油藏不同井距、排距与压裂裂缝的 匹配图版。在这一实施例中,如图5到图7所示,通过利用水驱波及系数公式,绘制渗透率 5X 10 3 y m2,启动压力0? 05MPa/m,注采压差15MPa情况下不同井距、排距与压裂裂缝的匹 配图版。流程进入到步骤105。
[0075] 在步骤105,根据步骤104中得到的不同井距、排距与压裂裂缝的匹配图版,评价 该类储层的储层动用情况并进行井距排距优化及压裂缝长匹配优选。流程结束。
[0076] 在应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通过建立有效动用系数这一理论,提出不同井 网条件下人工裂缝与井距排距适配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快速开展低渗透油藏人工裂缝 与井距排距的优选。该技术在东营南坡滩坝砂重点产能建设区块樊151块得到应用,根据 步骤104中得到的不同井距、排距与压裂裂缝的匹配图版,在目标区块的确定经济合理井 距350m,目标水驱波及系数为0. 85时,压裂规模(要求半缝长160m)条件下,计算排距为 120m,见图6,图6是压裂半缝长160m矩形井网井距排距图版;黑色横细虚线表示目标油藏 水驱波及系数,黑色纵细虚线代表经济合理井距,黑色实心圆圈为两条线交点表示所计算 排距。方案部署后动用目标块石油地质储量204X 104t,部署油井11 口,水井6 口,优化最 佳匹配裂缝长度ll〇m,年平均年产油能力2. 5X 104t,新增可采储量52. 2X 104t,油井见效 率80%以上,实现了滩坝砂低渗透油藏注水的突破。同时,该方法也指导了樊144块、高890 等滩坝砂区块注水开发方案编制。
【主权项】
1. 低渗透油藏人工裂缝压裂缝长与井排距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低渗透油藏人工 裂缝压裂缝长与井排距确定方法包括: 步骤1,建立非达西渗流条件下单井产量的公式; 步骤2,建立非达西渗流条件下不同井网形式的水驱波及系数计算公式; 步骤3,利用水驱波及系数计算公式,绘制目标油藏不同井距、排距与压裂裂缝的匹配 图版;以及 步骤4,根据步骤3中得到的不同井距、排距与压裂裂缝的匹配图版,评价该类储层的 储层动用情况并进行井距排距优化及压裂缝长匹配优选。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渗透油藏人工裂缝压裂缝长与井排距确定方法,其特征在 于,在步骤1中,一注一采单元单井产量公式为:式中:q为流量,cm3/s;k为储层渗透率,103iim2 ;h为有效厚度,为地层流体粘度,mPa?s;Pi为注水井井底注入压力,MPa;Pw为采出井井底流压,MPa;X为启动压力梯度, MPa/m;d为井距,m;a为注入井角度,(° );3为油井角度,(° ),rw为井半径,;(^和运^ 为计算单元的夹角,(° ),《为长度系数,ai为计算单元的最大夹角,(°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渗透油藏人工裂缝压裂缝长与井排距确定方法,其特征在 于,在步骤2中,水驱波及系数为注水能驱替到的面积与整个单元面积的比,根据一注一采 单元单井产量公式求出当单井产量为零时能动用的最大注入井和生产井的角度a。、0。,如 下式:从而确定水驱波及系数,式中:Pi为注水井井底注入压力,MPa;Pw为采出井井底流压,MPa;X为启动压力梯度,MPa/m;d为井距,m。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渗透油藏人工裂缝压裂缝长与井排距确定方法,其特征在 于,在步骤2中,对于正方形五点法井网,水驱波及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水驱波及系数=tana 其中,上式中参数由下面方程求得:式中:Pi为注水井井底注入压力,MPa;Pw为采出井井底流压,MPa;X为启动压力梯 度,MPa/m;d为井距,m;a为注入井角度,(°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渗透油藏人工裂缝压裂缝长与井排距确定方法,其特征在 于,在步骤2中,对于矩形井网,水驱波及系数计算公式为:式中A为注水井井底注入压力,MPa;PW为采出井井底流压,MPa;X为启动压力梯度,MPa/m;d为井距,m;a为注入井角度,(° ) 为油井角度,(° )wdPI为计算单元 的夹角,(° ) ;rw为井半径,水井到油井裂缝端的距离,m;d2S油井到水井裂缝端的 距离,m;At为水井缝上任一流管的宽度,m;m为油井缝长与水井缝长之比,无因次;山为 水井裂缝到油井裂缝的距离,m;auPu3 2,ai为计算单元的最大夹角,(°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渗透油藏人工裂缝压裂缝长与井排距确定方法,其特征在 于,该低渗透油藏人工裂缝压裂缝长与井排距确定方法还包括,在步骤2之后,获取目标油 藏已知参数,需要获取参数包括目标油藏渗透率,md;油层启动压力梯度,MPa/m;注水井注 入压力,Mpa;采出井井底流压,MPa。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低渗透油藏人工裂缝压裂缝长与井排距确定方法,其特征在 于,在获取目标油藏已知参数的步骤中,分析目标区块试井、测井或者岩心分析资料计算目 标油藏渗透率;分析目标区块岩心启动压力梯度测试试验,获取油层启动压力梯度;结合 油藏以及现场工艺确定目标区块合理注水井注入压力和采出井井底流压。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渗透油藏人工裂缝压裂缝长与井排距确定方法,该低渗透油藏人工裂缝压裂缝长与井排距确定方法包括:步骤1,建立非达西渗流条件下单井产量的公式;步骤2,建立非达西渗流条件下不同井网形式的水驱波及系数计算公式;步骤3,利用水驱波及系数计算公式,绘制目标油藏不同井距、排距与压裂裂缝缝长的匹配图版;以及步骤4,根据步骤3中得到的不同井距、排距与压裂裂缝缝长的匹配图版,评价该类储层的储层动用情况并进行井距排距优化及压裂缝长匹配优选。该方法包括在确定油藏目标水驱波及系数和经济合理井距的条件下,实现压裂半缝长、排距两个参数的最优组合,该方法所需参数少、计算快速、应用性强。
【IPC分类】E21B47/00
【公开号】CN105089612
【申请号】CN201410185080
【发明人】曹小朋, 张传宝, 郭迎春, 任云鹏, 陈辉, 李绍杰, 刘晓艳, 张东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4年5月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