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型的油井泵下活性水搅拌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81957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型的油井泵下活性水搅拌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环保型的油井栗下活性水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油田对稠油或高凝油的开采,采用两种办法,其一是栗上井筒掺活性水,对原油起到加热、乳化、降粘的作用,但活性水注入井筒之后,对原油和水不加搅拌,活性水对原油乳化作用不充分,降粘效果不理想。其二是通过空心抽油杆的空心部装入电缆,借助电能将空心抽油杆加热,达到对稠油或高凝油加热降粘目的,但其装置一次投资较高,耗电量高,电缆绝缘破损造成工作不稳等缺点。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环保型的油井栗下活性水搅拌装置。
[0005]为达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环保型的油井栗下活性水搅拌装置,所述环保型的油井栗下活性水搅拌装置包括底座、位于所述底座上方的气缸装置、位于所述气缸装置上方的框体、位于所述框体下方的出油装置、位于所述框体上方的旋转装置、位于所述框体左侧的进油装置及位于所述框体内部的搅拌装置,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右侧的第二支架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的第三支架,所述框体上设有位于下表面上的第一通孔、设置于所述框体上的封闭环、位于左表面上的第二通孔及设置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上的第一管道,所述气缸装置包括气缸、位于所述气缸上方的推动杆、设置于所述推动杆上的凸块及位于所述推动杆外围的第一转盘,所述出油装置包括出油管及设置于所述出油管上的水栗,所述旋转装置包括电机、位于所述电机左右两侧的第四支架、位于所述电机下方的转轴及位于所述转轴下方的第二转盘,所述进油装置包括进油管及位于所述进油管下方的第五支架,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圆杆、位于所述圆杆左右两侧的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杆上方的第一竖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杆下方的第二竖杆及位于所述第二竖杆左右两侧的第二横杆,所述第一转盘与所述推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盘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圆孔。
[0007]所述封闭环呈圆环状,所述封闭环与所述框体固定连接,所述封闭环的内表面与所述推动杆表面接触。。
[0008]所述第一管道位于所述框体的内部,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道呈倾斜状。
[0009]所述推动杆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第一凹槽。
[0010]所述第二转盘呈圆柱体,所述转轴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转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盘的侧面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接触,所述第二转盘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圆孔。
[0011]所述进油管呈倾斜状,所述进油管的一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框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呈L型,所述第五支架的一端与所述进油管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0012]所述圆杆呈圆柱体,所述圆杆竖直放置,所述圆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转盘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圆杆的下端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圆杆上设有矩形槽,所述凸块收容于所述矩形槽中。
[0013]所述第一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的一端与所述圆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呈竖直状,所述第一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14]所述第二竖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竖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竖杆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15]所述第二横杆呈水平状,所述第二横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竖杆的侧面固定连接。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环保型的油井栗下活性水搅拌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活性水和油能够进行充分搅拌,搅拌均匀,并且流动性好,回收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环保型的油井栗下活性水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环保型的油井栗下活性水搅拌装置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001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环保型的油井栗下活性水搅拌装置包括底座1、位于所述底座I上方的气缸装置3、位于所述气缸装置3上方的框体4、位于所述框体4下方的出油装置2、位于所述框体4上方的旋转装置5、位于所述框体4左侧的进油装置6及位于所述框体4内部的搅拌装置7。
[0020]如图1所示,所述底座I呈长方体,所述底座I水平放置。所述底座I上设有第一支架11、位于所述第一支架11右侧的第二支架12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11上的第三支架13。所述第一支架11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11的一端与所述底座I的上表面与所述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1的另一端与所述框体4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12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支架12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I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12的上端与所述出油装置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13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1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13的另一端与所述框体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21]如图1所示,所述框体4呈空心的圆柱体,所述所述框体4竖直放置,所述框体4上设有位于下表面上的第一通孔41、设置于所述框体4上的封闭环42、位于左表面上的第二通孔43及设置于所述框体4的内表面上的第一管道44。所述第一通孔41呈圆柱体状。所述封闭环42呈圆环状,所述封闭环42与所述框体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通孔43呈圆柱体,所述第一管道44呈管状,所述第一管道44位于所述框体4的内部,所述第一管道44的一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43且与所述框体4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道44呈倾斜状。
[0022]如图1所示,所述气缸装置3包括气缸31、位于所述气缸31上方的推动杆32、设置于所述推动杆32上的凸块34及位于所述推动杆32外围的第一转盘35。所述气缸31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I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32呈圆柱体,所述推动杆32竖直放置,所述推动杆32的下端与所述气缸31连接,使得所述推动杆32可以上下移动。所述封闭环42的内表面与所述推动杆32的表面接触,从而防止框体4内的石油泄露。所述推动杆32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第一凹槽33,所述第一凹槽33呈圆柱体状。所述凸块3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凸块34呈长方体,所述凸块34与所述第一凹槽33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盘35呈圆柱体,所述第一转盘35与所述推动杆3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盘35的侧面与所述框体4的内表面接触,所述第一转盘35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圆孔36,所述第一圆孔36呈圆柱体状。
[0023]如图1所示,所述出油装置2包括出油管21及设置于所述出油管21上的水栗22。所述出油管21呈L型,所述出油管21的一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41且与所述框体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水栗22设置于所述出油管21上。
[0024]如图1所示,所述旋转装置5包括电机51、位于所述电机51左右两侧的第四支架52、位于所述电机51下方的转轴53及位于所述转轴53下方的第二转盘54。所述电机51位于所述框体4的上方,所述第四支架5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四支架5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