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经改进的致冷剂排放结构的旋转斜盘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59369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经改进的致冷剂排放结构的旋转斜盘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斜盘式压缩机,更具体地说,是涉及这样一种旋转斜盘式压缩机,其中,经压缩的致冷剂能被平稳的排放。
在汽车空调系统中,用于压缩致冷剂的压缩机吸入经在蒸发器中被蒸发的致冷剂,并压缩所吸入的致冷剂,然后排放被压缩的致冷剂,从而使致冷剂能连续不断循环流动。根据驱动方法,压缩机可以被分成许多类型,例如旋转斜盘式、涡旋式、转动式以及摆盘式。
旋转斜盘式压缩机包括一汽缸,该汽缸具有许多缸孔,在每个缸孔内插有一活塞,每个活塞由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固定。在汽缸的中部安装有一驱动轴。与驱动轴结合的旋转斜盘安装在装有活塞的气缸上。随着旋转斜盘的转动,这些活塞就沿汽缸的长度方向依次地进行往复运动。
同时,在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中的每个部分的内侧表面和汽缸外侧的两端部之间安装有一些阀装置,这些阀装置用于控制致冷剂流动,从而使致冷剂被吸入到汽缸内,并且当活塞压缩致冷剂时就进行排放致冷剂。
利用阀装置的打开和关闭来吸入致冷剂,并利用活塞来压缩致冷剂。利用阀装置来把经压缩的致冷剂排放到压缩机的外部。
在旋转斜盘式压缩机中,在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的内侧表面处设有一些吸入腔室和一些排放腔室,其中,通过吸入腔室使致冷剂在流过阀装置之后进入汽缸,而被活塞所压缩的致冷剂存留在排放腔室处。此外,在具有固定容积的旋转斜盘式压缩机中,利用两侧设有活塞头的双头活塞交替地把致冷剂压入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的排放腔室内,并排放这些致冷剂。排入到前缸盖部分的排放腔室内的致冷剂通过设置在汽缸缸孔之间的一排放通道被传送到后缸盖部分。在这里,传送到后缸盖部分的致冷剂与从后缸盖部分通过与后缸盖部分直接相连的一排放口排放的致冷剂一起被排放,或通过一消音器部分的一排放口经消音器部分被排放到压缩机外部的一外部致冷剂回路中。
在传统技术中,由于在汽缸的上侧只设置一条排放通道,通过这条排放通道把致冷剂从前缸盖部分传送到后缸盖部分,因此,在从前缸盖部分平稳地传送经压缩的致冷剂方面一直存在一些局限性。
此外,在采用具有上述结构的压缩机的空调系统中,当日常温度范围很大时,由于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的温度差,使得液态的致冷剂可以在压缩机内流动。当液态的致冷剂进入压缩机内时,在开始驱动该系统时会产生一种因液体压缩而产生的噪音。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上述这种压缩机中,前缸盖部分中经压缩的液态致冷剂不能有效地被排入,因此,不能有效地减小噪音。
为了减小因液态致冷剂而产生的噪音,提供一种装置,例如电磁阀,用于防止液态致冷剂进入压缩机。然而,这种装置价格昂贵,并且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空调系统中的循环被变得很糟,从而会影响正常操作。
日本专利公开JP10-9134中公开了一种压缩机,在这种压缩机中,对消音器的结构进行了改进,从而能减小被吸入和被排放的致冷剂的压力波动。在这种压缩机中,由于只设置一条排放通道来连接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的排放腔室,因此,也存在上面所描述的局限性。
为了解决上面所描述的问题,本发明的一个发明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旋转斜盘式压缩机,这种压缩机具有改进的结构,通过这种改进的结构就能迅速地排放经压缩的致冷剂。
本发明的另一个发明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旋转斜盘式压缩机,利用这种压缩机,当液态致冷剂进入压缩机时,能能被迅速有效地排放液态致冷剂,从而能减小因液体压缩而产生的噪音。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发明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旋转斜盘式压缩机,利用这种压缩机,液态致冷剂能均匀地被分送到压缩机的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内,从而能迅速地排放这些液态致冷剂,并且排放的阻力很小。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旋转斜盘式压缩机,这种压缩机,其包括一前缸盖部分,该前缸盖部分具有由设置在该前缸盖部分的内表面上的一隔板分隔开的一吸入腔室和一排放腔室,并具有至少一条设置在所说排放腔室上部的上部排放导向槽和至少一条设置在所说排放腔室下部的下部排放导向槽;一后缸盖部分,该后缸盖部分具有由设置在该后缸盖部分的内表面上的一隔板分隔开的一吸入腔室和一排放腔室,并具有至少一条设置在所说的排放腔室上部的上部排放导向槽和至少一条设置在所说的排放腔室下部的下部排放导向槽,来与前缸盖部分的上部导向槽和下部导向槽相对应;一汽缸,该汽缸被安装在所说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之间,或位于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的内侧,并具有许多缸孔,以使得活塞能滑动,以及具有至少一条上部排放通道和至少一条下部排放通道,以便使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上部分的上部排放导向槽和下部排放导向槽分别相连接;一驱动轴,该驱动轴被安装成贯穿所说的汽缸,并由一驱动动力源驱动;一旋转斜盘,该旋转斜盘被倾斜地安装在驱动轴上,并在该旋转斜盘的一端部安装有一些活塞。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是,分别设置在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中的上部排放导向槽和下部排放导向槽被设置成相互之间具有一相差。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是,在旋转斜盘式压缩机的上侧设置有一消音器部分,该消音器部分具有一吸入口和一排放口,其中,致冷剂通过所说的吸入口流入该压缩机,致冷剂通过所说的排放口排放到外部。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中的任一部分与所说消音器部分的排放口相连,与所说排放口相连的前缸盖部分或后缸盖部分的上部排放导向槽从所说缸盖部分的排放腔室由隔板分隔开,并通过一附加的传送装置相连。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是,所说的传送装置是设置在所说的隔板中的一通孔,所说的隔板把排放腔室与所说的与该排放腔室相连的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的上部排放导向槽分隔开。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是,所说的传送装置是一条排放管道,该排放管道从所说的隔板延伸到排放腔室,其中的隔板把排放腔室与所说的与该排放腔室相连的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的上部排放导向槽分隔开。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是,所说排放管道与设置有该排放管道的缸盖部分中的排放腔室的总容积和未设置有排放管道的缸盖部分的排放腔室与上部排放通道的总容积相同。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是,所说的排放管道延伸到这样一个位置,其中,排放管道的长度是沿排放管道的长度方向具有该排放管道的排放腔室的直线距离的1/2。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是,所说的上部排放通道和下部排放通道分别被设置在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的上部排放导向槽和下部排放导向槽的一区域内。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是,在旋转斜盘式压缩机的上侧设置有一消音器部分,该消音器部分具有一吸入口和一排放口,其中,致冷剂通过所说的吸入口流入该压缩机内,经压缩的致冷剂通过所说的排放口排放到外部;以及,一连通孔用于连接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任一部分中的上部排放导向槽与消音器部分的排放口。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是,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的排放腔室相对于隔板被设置在内侧,而吸入腔室相对于隔板被设置在外侧。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是,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的上部排放导向槽和下部排放导向槽分别与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的排放腔室相连。
为了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旋转斜盘式压缩机,这种压缩机包括一前缸盖部分,该前缸盖部分具有一吸入腔室和一排放腔室,其中,所说的吸入腔室相对于设置在一内表面处的隔板被设置在内侧,所说的排放腔室相对于该隔板被设置在外侧;一后缸盖部分,该后缸盖部分具有一吸入腔室和一排放腔室,其中,所说的吸入腔室相对于设置在一内表面处的隔板被设置在内侧,所说的排放腔室相对于隔板被设置在外侧,并且所说的后缸盖部分被设置成与所说的前缸盖部分相对应;一汽缸,该汽缸被安装在所说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之间,或被安装在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的内侧,并具有许多缸孔,从而使得活塞能滑动,以及具有至少两条排放通道,以便使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上部分的吸入腔室与排放腔室相连;一驱动轴,该驱动轴被安装成贯穿所说的汽缸,并由一驱动动力源驱动;一旋转斜盘,该旋转斜盘被倾斜地安装在驱动轴上,并在该旋转斜盘的一端部安装有一些活塞。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是,一消音器部分设置在所说旋转斜盘式压缩机的上侧,该消音器部分具有一吸入口和一排放口,其中,致冷剂通过所说的吸入口流入该压缩机,经压缩的致冷剂通过所说的排放口排放到外部;一连通孔,用于连通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中任一部分的排放腔室与所说消音器部分的排放口。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旋转斜盘式压缩机,这种压缩机包括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每部分都具有一吸入腔室和一排放腔室,所说的吸入腔室和排放腔室由设置在一内表面处的一隔板分隔开;一汽缸,该汽缸被安装在所说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之间,或被安装在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的内侧,并具有许多缸孔,从而使得活塞能滑动,以及具有至少两条排放通道,用于连接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上部分的排放腔室;一驱动轴,该驱动轴被安装成贯穿所说的汽缸,并由一驱动动力源驱动;一旋转斜盘,该旋转斜盘被倾斜地安装在驱动轴上,并具有安装在该旋转斜盘的一端部的一些活塞。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是,一消音器部分设置在所说旋转斜盘式压缩机的上侧,该消音器部分具有一吸入口和一排放口,其中,致冷剂通过所说的吸入口流入该压缩机,经压缩的致冷剂通过所说的排放口排放到外部;以及,设置在排放通道的最上部的排放通道与所说消音器部分的排放口相连。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是,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的所说排放腔室相对于隔板被设置在内侧,而吸入腔室相对于隔板被设置在外侧。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是,在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的内表面处设置至少两条排放导向槽与排放腔室相连,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的所说的排放导向槽通过所说的排放通道相互连接。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是,一消音器部分设置在所说旋转斜盘式压缩机的上侧,该消音器部分具有一吸入口和一排放口,其中,致冷剂通过所说的吸入口流入该压缩机,经压缩的致冷剂通过所说的排放口排放到外部;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之一的任何一条排放导向槽与所说消音器部分的排放口相连;与所说排放口相连的排放导向槽由所说隔板与所说缸盖部分的排放腔室分隔开,并由一附加的传送装置相连。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是,所说传送装置是设置在所说隔板中的一通孔,所说的隔板把与排放口相连的所说缸盖部分的排放腔室与排放导向槽分隔开。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是,所说的传送装置是一排放管道,该排放管道从所说隔板延伸到排放腔室,其中,所说隔板把与排放口相连的所说缸盖部分的排放腔室与排放导向槽分隔开。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是,所说排放管道与设置有该排放管道的缸盖部分中的排放腔室的总容积和未设置有排放管道的缸盖部分的排放腔室与和连接到排放管道的排放导向槽相连的排放通道的总容积相同。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是,所说的排放管道延伸到这样一个位置,其中,排放管道的长度是沿排放管道长度方向具有该排放管道的排放腔室的直线距离的1/2。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是,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的所说排放腔室相对于隔板被设置在外侧,而吸入腔室相对于隔板被设置在内侧。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是,一消音器部分设置在所说旋转斜盘式压缩机的上侧,该消音器部分具有一吸入口和一排放口,其中,致冷剂通过所说的吸入口流入该压缩机,经压缩的致冷剂通过所说的排放口排放到外部;一连通孔用于连通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中的任一部分的排放腔室与所说消音器部分的排放口。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是,所说排放通道中的至少一条排放通道被设置在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的下侧。
图9是表示图7和图8中的波形被叠加状态中的波形图;

图10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旋转斜盘式压缩机的前视剖面图;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0中所示的压缩机的前缸盖部分内部结构的右视图;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0中所示的压缩机的后缸盖部分内部结构的左视图;图1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另外一个实施例的旋转斜盘式压缩机的前视剖面图。
如图1所示,在汽缸10中,前缸盖部分20和后缸盖部分30从两端被相互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一外壳。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前缸盖部分20和后缸盖部分30能以一种如图1所示的环绕搭接方法被连接在一起。分别在前缸盖部分20、后缸盖部分30的每一个的内侧表面与汽缸10的两外端部分的每一个之间安装有阀装置29和39,在该阀装置29和39中设有一吸入孔和一排放孔,以便能吸入致冷剂并把致冷剂排出汽缸10。阀装置29和39可采用任何结构,只要在这种结构中,致冷剂能从前缸盖部分20和后缸盖部分30的吸入腔室22和32被吸入到汽缸10的缸孔12内,并且能把压缩的致冷剂从汽缸10的缸孔12排向前缸盖部分20和后缸盖部分30的排放腔室23和33中即可。
一旋转斜盘3被倾斜地安装在驱动轴1上。一夹持器4(boss)被安装在活塞2的中部,把该夹持器4沿着旋转斜盘3的边缘被插入,以便使活塞2与旋转斜盘3被连接成能被驱动。因此,旋转斜盘3随着驱动轴1的旋转而转动,并且通过倾斜的旋转斜盘3的转动使活塞2在汽缸10内进行往复运动,从而重复地进行吸入和压缩。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压缩机中,由隔板21和31隔开的吸入腔室22和32以及排放腔室23和33分别被设置在前缸盖部分20和后缸盖部分30的内表面中。从连接在压缩机上部的歧管部分40的吸入口42被吸入到吸入腔室22和32内的致冷剂通过阀装置29和39流入到汽缸10的缸孔12内。在被压缩的状态下,汽缸10的缸孔12内被压缩的致冷剂通过阀装置29和39被排向排放腔室23和33。
如图1所示,当具有消音器部分41的歧管部分40被连接到压缩机的后缸盖部分30上部的外侧时,被压缩的且被排放到前缸盖部分20的排放腔室23的致冷剂就被传送到后缸盖部分30,然后经过消音器部分41的排放部分41b以被排放到排放口43。相比之下,当歧管40被连接到前缸盖部分20上部的外侧时,致冷剂就从前缸盖部分20流入并进行排放,被压缩的且被排放到后缸盖部分30的排放腔室33的致冷剂就应被传送到前缸盖部分20。
被压缩的且被排放到前缸盖部分20的排放腔室23的致冷剂通过沿长度方向设置在汽缸10内的至少一条上部和下部排放通道14和16被传输到后缸盖部分30。连接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的排放腔室的排放通道被制造成穿透汽缸10,并位于缸孔12之间,如图2和图3所示。在图2和图3所示的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排放通道14和16分别被设置在上部和下部。当然,也可以设置许多排放通道。在这里,上部排放通道14和下部排放通道16被做成具有相差,例如,被做成具有90度至270度的相差。从图3可以看出,上部排放通道14被设置在与一条连接汽缸10的中心和下部排放通道16的直线L成90度至270度的范围内。
图4和图5分别表示出了前缸盖部分20和后缸盖部分30的内表面。下面将参照这些附图来详细地描述由上部排放通道14和下部排放通道16相连接的这些排放腔室。
在图4中,前缸盖20的内表面由隔板21分隔成吸入腔室22和排放腔室23。排放腔室23被设置在隔板21的内侧,而吸入腔室22被设置在隔板21的外侧。许多加强肋被沿径向设置在排放腔室23和吸入腔室22内,这些加强肋被用作缸盖部分的加强构件。
同时,上部排放导向槽24和下部排放导向槽26分别被设置在排放腔室23的上部和下部,并且具有一相差。上部排放导向槽24和下部排放导向槽26与排放腔室23相连接。此外,上部排放导向槽24和下部排放导向槽26也分别被设置在图3所示的对应于上部排放通道14和下部排放通道16的位置处,并对排放腔室23内的致冷剂进行导向,以便把致冷剂排放到上部排放通道14和下部排放通道16。
图5表示出了后缸盖部分30的内表面,其中后缸盖部分30是与前缸盖部分20对应地安排的。如图5所示,后缸盖部分30由隔板31分隔成排放腔室33和吸入腔室32,其中的吸入腔室32位于排放腔室33的外侧。在后缸盖部分30中沿径向设置有一些加强肋35。上部排放导向槽34和下部排放导向槽36分别被设置在后缸盖部分30的上部和下部,以对应于前缸盖部分20的上部排放导向槽24和下部排放导向槽26。因此,前缸盖部分20的上部排放导向槽24、汽缸10的上部排放通道14和后缸盖部分30的上部排放导向槽34被线性地相互连接。同样,前缸盖部分20的下部排放导向槽26、汽缸10的下部排放通道16和后缸盖部分30的下部排放导向槽36也被线性地相互连接。因此,后缸盖部分30的上部排放导向槽34和下部排放导向槽36被设置成具有90度至270度的相差。
从图5中可以看出,与前缸盖部分20中的情况一样,设置在后缸盖部分30中的下部排放导向槽36开向排放腔室33。然而,后缸盖部分30的上部排放导向槽34由一隔板34a与排放腔室33相隔离,这与前缸盖部分34是不一样的。上部排放导向槽34通过一附加的传送装置与排放腔室33相连接,在后面将描述其中附加的传送装置。由于下部排放导向槽36开向排放腔室33,因此,通过下部排放通道16被排放的致冷剂就通过后缸盖部分30的下部排放导向槽36流入排放腔室33。在这里,致冷剂通过所说的传送装置流入上部排放导向槽34。在上部排放导向槽34中设置一连通孔37,从而与连接在压缩机上部的消音器部分41的排放口43相连接。
如图6所示,所说的传送装置可以是设置在把上部排放导向槽34和排放腔室33分隔开的隔板34a中的一个通孔39,也可以是图5所示的一条排放管道38。排放管道38的下部是开口的,以连接排放腔室33和上部排放导向槽34,这在下面将被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从各个缸孔12被排放到前缸盖部分20的排放腔室23和后缸盖部分30的排放腔室33的致冷剂具有如图7和图8所示的一特定的压力波形图。图7和图8表示出了从图2和图3中所示的具有5个缸孔12的汽缸10被排放到前缸盖部分20的排放腔室23和后缸盖部分30的排放腔室33的致冷剂的压力波形图。从这些图中可以看出,当驱动轴1转动时,五个活塞2顺序地执行压缩冲程,从而顺序地对致冷剂进行压缩。
从图7和图8中可以看出,被排放到前缸盖部分20的排放腔室23以及被排放到后缸盖部分30的排放腔室33的致冷剂的排放压力波形是相同的,并具有180度的相差。因此,从图9中可以看出,当这两个波形叠加时,这些波就相互干扰,并在其间造成抵消,从而显著地减小了波形的波动,于是就能显著地减小振动噪音。
为了使这些振动波进行叠加,从各个排放腔室到使排放到前缸盖部分20的排放腔室23及排放到后缸盖部分30的排放腔室33的致冷剂被混合的一位置的空间最好具有相同的容积。也就是说,在本发明中,排放到前缸盖部分20的排放腔室23的致冷剂与排放到后缸盖部分30的排放腔室33的致冷剂被混合在一起的位置就是后缸盖部分30的上部排放导向槽34和后缸盖部分30的下部排放导向槽36,也就是图5中的排放腔室33。因此,如果前缸盖部分20的排放腔室23和上部排放通道14的容积与后缸盖部分30的排放腔室33和它的排放管道38的容积相同,那么,当排放到前缸盖部分20的排放腔室33的致冷剂与排放到后缸盖部分30的排放腔室33的致冷剂在后缸盖部分30的上部排放导向槽34中被混合在一起时,就能减小振动噪音。
为了满足上面的相互关系,根据本发明图5所示的一优选实施例,优选地是,排放管道38的长度N是排放腔室33在排放管道38的在长度方向上的直线距离M的1/2。也就是说,排放管道38被延伸到这样一位置,即,在所说的这个位置处,从用于把上部排放导向槽34分隔开的隔板34a的位置,其中排放管道38从上部排放导向槽34开始延伸,到在相对侧的用于把后缸盖部分30的排放腔室33和吸入腔室32分隔开的隔板31的内表面的距离是1/2。
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具有上述结构的旋转斜盘式压缩机的操作情况。
在图1中,当压缩机在正常状态下操作时,也就是说,气态的致冷剂流入压缩机内,这些致冷剂从设置在消音器部分41的吸入部分41a处的吸入口42流入前缸盖部分20和后缸盖部分30的吸入腔室22和32内。当旋转斜盘3随着驱动轴1的转动而转动时,活塞2在汽缸10内往复移动。当活塞2执行一吸入冲程时,前缸盖部分20的吸入腔室22和后缸盖部分30的吸入腔室32中的致冷剂被吸入到汽缸10内。根据活塞2的压缩冲程,致冷剂通过阀装置29和39,并被排放到排放腔室23和33。在这里,在前缸盖部分20中的吸入和压缩与后缸盖部分30中的吸入和压缩被交替地进行。
排放到前缸盖部分20的排放腔室23的致冷剂流入设置在其上部和下部(请参照图4)内的上部排放导向槽24和下部排放导向槽26,然后通过汽缸10中的上部排放通道14和下部排放通道16流入后缸盖部分30的上部排放导向槽34和下部排放导向槽36内(参照图5)。在这里,通过上部排放通道14流入后缸盖部分30的上部排放导向槽34内的致冷剂通过连通孔37和消音器部分41的排放部分41b被排放到排放口43。通过下部排放通道16流入后缸盖部分30的下部排放导向槽36内的致冷剂流入后缸盖部分30的排放腔室33内。在这里,这些致冷剂与排放到后缸盖部分30的排放腔室33的致冷剂一起通过传送装置,例如图5所示的排放管道38或图6所示的通孔39,被传送到上部排放导向槽34,并通过连通孔37被排放到消音器部分41的排放部分41b。
如上所述,当液态的致冷剂被吸入压缩机内时,这些液态的致冷剂应被迅速排出压缩机。然而,与气态的致冷剂不一样,液态致冷剂的由于其重力的作用,使得液态致冷剂沉到排放腔室的下部,因此,象传统压缩机那样只利用设置在上部的排放通道是不能有效地排放这些液态致冷剂的。此外,在根据传统技术排放通道只设置在上部的结构中,由于液态致冷剂流入压缩机的后缸盖部分中,因此,液态致冷剂会聚集在后缸盖部分中,从而,在压缩期间具有很大的压缩阻力。
通过象本发明这样,在下部设置排放通道,就能有效地解决液态致冷剂的流动问题。
也就是说,当日常温度范围很大时,液态的致冷剂流入压缩机内,并在汽缸10内被压缩,排放到前缸盖部分20的排放腔室23的液态致冷剂流入排放腔室23下部的下部排放导向槽26内,并流过相连接的汽缸10的下部排放通道16。液态致冷剂流入后缸盖部分30的下部排放导向槽36内,并进入后缸盖部分30的排放腔室33。在这里,这些致冷剂与那些被排放到后缸盖部分30的排放腔室33的液态致冷剂一起通过传送装置流入上部排放导向槽34内,并通过消音器部分41的排放部分41b经连通孔37被排放到排放口43。上述的由于液态致冷剂的快速排放能减小因对液态致冷剂的压缩而产生的噪音。
此外,由于被吸入的液态致冷剂能通过下部排放通道16被均匀地分送到前缸盖部分20和后缸盖部分30,因此,在对液态致冷剂进行压缩的期间,压缩阻力不大,并且能以更小的阻力迅速地排放这些致冷剂。
在上述优选实施例中,消音器部分被连接在后缸盖部分的上部,排放到前缸盖部分的致冷剂被排放到后缸盖部分。然而,这是设计方面的事情,这种设计可以根据消音器部分的安装位置而改变。也说是说,如果消音器部分被设置在压缩机的前缸盖部分的上部,那么,致冷剂就从前缸盖部分流入压缩机内。与上面的描述情况相反,当致冷剂被排放时,排放到后缸盖部分的致冷剂就通过相连接的汽缸的上部排放通道和下部排放通道被排放到前缸盖部分的排放腔室。在这里中,致冷剂通过前缸盖部分的上部排放导向槽被排放到消音器部分。在这里,前缸盖部分的上部排放导向槽由隔板与前缸盖部分的排放腔室隔开。因此,排放腔室中的致冷剂通过传送装置被排放到前缸盖部分的上部排放导向槽,从而能通过与消音器部分相连的连通孔排放致冷剂。
在根据本发明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旋转斜盘式压缩机中,一吸入腔室和一排放腔室相对于隔板分别被设置在内侧和外侧。也就是说,象图10至图12中那样,一吸入腔室22’被设置在一隔板21’的内侧并位于一前缸盖部分20’的内表面处,一排放腔室23’被设置在隔板21’的外侧。一吸入腔室32’和一排放腔室33’被设置在隔板31’的内侧和外侧,并位于后缸盖部分30’的内表面处。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旋转斜盘式压缩机中,致冷剂通过一附加的连通孔37a’从消音器部分41’的吸入部分41a’被吸入到安装有旋转斜盘3的一旋转斜盘腔室(图中未示出)中,并通过设置在汽缸10’中的许多流通通道(图中未示出)被导向到前缸盖部分20’的吸入腔室22’和后缸盖部分30’的吸入腔室32’。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排放到前缸盖部分20’的隔板21’的外侧的排放腔室23’的致冷剂通过贯穿地设置在汽缸10’中的一下部排放通道16’被直接排入到后缸盖部分30’的排放腔室33’。在这里,这些致冷剂通过连通孔37’被排放到设置在后缸盖部分30’的上部的消音器部分41’的排放部分41b’。当然,如果把消音器部分41’设置在前缸盖部分20’的上部,那么,排放到后缸盖部分30’的排放腔室33’的致冷剂就被排放到前缸盖部分20’。
因此,上述压缩机无需象上面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那样设置一条附加的排放导向槽来连接排放腔室和排放通道。这是因为排放腔室23’和33’被设置在前缸盖部分20’和后缸盖部分30’的外侧,如图11和图12所示,从而使排放腔室23’和33’能直接与汽缸10’中的下部排放通道16’相连接的缘故。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结构以外,通过改变排放腔室与吸入腔室之间边界,就能在没有排放导向槽的情况下把排放腔室与排放通道相连接。
尽管在上面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涉及一种压缩机,其利用一种分别从前侧和后侧把汽缸包围起来的方法使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相连接,但是,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并不局限于上述这种环绕搭接式的压缩机,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同样适用于对接式(header type)压缩机,在这种压缩机中,汽缸被暴露在外面,并且从汽缸的前侧和后侧把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连接起来。也就是说,象图13所示的那样,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同样能适用于这样一种旋转斜盘式压缩机中,在这种压缩机中,暴露在外面的一汽缸10”被安装在一前缸盖部分20”和一后缸盖部分30”之间,前缸盖部分20”和后缸盖部分30”均为对接式的,并且在汽缸10”的上部设有一消音器部分41”。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旋转斜盘式压缩中,一上部排放通道14”能直接与消音器部分41”相连接,从而,使致冷剂能通过一排放口43”被直接排放。这里将不再描述优选实施例中的其它结构,因为它们与图1所示的结构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具有上述结构的旋转斜盘式压缩机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第一,由于另外设置了用于连接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的单元,因此,被压缩的致冷剂能被迅速地排放。
第二,由于在下部另外设置了连接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的排放通道,从而,当液态致冷剂流入压缩机内时,经压缩的致冷剂能被迅速的排放,从而能减小因对液态致冷剂的压缩所造成的噪音。
第三,通过下部排放通道,使得液态致冷剂能被均匀地分送到整个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从而使得压缩阻力较小。此外,由于液态致冷剂能被迅速排放,因此,还能减小因压缩所造成的噪音。
第四,通过适当地设计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各自的排放腔室和排放通道的容积,以及适当地设计被用作传送装置的排放管道的容积,从而能减小振动噪音。
尽管上面已经参照一些优选实施例具体地描述和图示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都会知道,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所附的权利要求所确定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形式和细节方面进行各种改变。
权利要求
1.一种旋转斜盘式压缩机,包括一前缸盖部分,该前缸盖部分具有由设置在该前缸盖部分的一内表面上的一隔板分隔开的一吸入腔室和一排放腔室,并具有分别设置在所说的排放腔室上部和下部的至少一条上部排放导向槽和至少一条下部排放导向槽;一后缸盖部分,该后缸盖部分具有由设置在该后缸盖部分的一内表面上的一隔板分隔开的一吸入腔室和一排放腔室,并具有分别设置在所说排放腔室上部和下部的至少一条上部排放导向槽和至少一条下部排放导向槽,以与前缸盖部分的上部导向槽和下部导向槽相对应;一汽缸,该汽缸被安装在所说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之间,或位于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的内侧,并具有许多缸孔,使得活塞能滑动,以及具有至少一条上部排放通道和至少一条下部排放通道,以便分别使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上部分的上部排放导向槽和下部排放导向槽相连接;一驱动轴,该驱动轴被安装成贯穿所说的汽缸,并由一驱动动力源驱动;一旋转斜盘,该旋转斜盘被倾斜地安装在驱动轴上,并在该旋转斜盘的一端部安装有一些活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斜盘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分别被设置在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中的上部排放导向槽和下部排放导向槽被安装成相互之间具有相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斜盘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说旋转斜盘式压缩机的上侧设置有一消音器部分,该消音器部分具有一吸入口和一排放口,其中,致冷剂通过所说的吸入口流入该压缩机,经压缩的致冷剂通过所说的排放口排放到外部;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中的任一部分与所说消音器部分的排放口相连,与所说排放口相连的前缸盖部分或后缸盖部分的上部排放导向槽从所说缸盖部分的排放腔室由隔板分隔开,并通过一附加的传送装置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斜盘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传送装置是设置在所说的隔板中的一通孔,所说隔板把排放腔室与所说的与排放腔室相连的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的上部排放导向槽分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斜盘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传送装置是一排放管道,该排放管道从所说的隔板延伸到排放腔室,所说的隔板把排放腔室与所说的与该排放腔室相连的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的上部排放导向槽分隔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斜盘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说排放管道与设置有该排放管道的缸盖部分中的排放腔室的总容积和未设置有排放管道的缸盖部分的排放腔室与上部排放通道的总容积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斜盘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排放管道延伸到这样一个位置,其中,排放管道的长度是沿排放管道的长度方向具有该排放管道的排放腔室的直线距离的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斜盘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上部排放通道和下部排放通道分别被设置在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的上部排放导向槽和下部排放导向槽的一区域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斜盘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一消音器部分设置在该旋转斜盘式压缩机的上侧,该消音器部分具有一吸入口和一排放口,其中,致冷剂通过所说的吸入口流入该压缩机内,经压缩的致冷剂通过所说的排放口排放到外部;以及一连通孔,用于连接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的任一部分中的上部排放导向槽与消音器部分的排放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斜盘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的排放腔室被设置在所说隔板的内侧,而其吸入腔室被设置在所说隔板的外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斜盘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的上部排放导向槽和下部排放导向槽分别与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的排放腔室相连。
12.一种旋转斜盘式压缩机,包括一前缸盖部分,该前缸盖部分具有一吸入腔室和一排放腔室,所说的吸入腔室被设置在一隔板的内侧,该隔板被设置在一内表面处,所说的排放腔室被设置在所说隔板的外侧;一后缸盖部分,该后缸盖部分具有一吸入腔室和一排放腔室,所说的吸入腔室被设置在一隔板的内侧,该隔板被设置在一内表面处,所说的排放腔室被设置在所说隔板的外侧,所说的后缸盖部分被设置成与所说的前缸盖部分相对应;一汽缸,该汽缸被安装在所说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之间,或被安装在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的内侧,并具有许多缸孔,从而使得活塞能滑动,以及具有至少两条排放通道,以便使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上部分的吸入腔室与排放腔室相连;一驱动轴,该驱动轴被安装成贯穿所说的汽缸,并由一驱动动力源驱动;一旋转斜盘,该旋转斜盘被倾斜地安装在驱动轴上,并在该旋转斜盘的一端部安装有一些活塞。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旋转斜盘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一消音器部分设置在所说旋转斜盘式压缩机的上侧,该消音器部分具有一吸入口和一排放口,其中,致冷剂通过所说的吸入口流入该压缩机,经压缩的致冷剂通过所说的排放口排放到外部;以及具有一连通孔,用于连通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中任一部分的排放腔室与所说的消音器部分的排放口。
14.一种旋转斜盘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每部分都具有一吸入腔室和一排放腔室,所说的吸入腔室和排放腔室由设置在一内表面处的一隔板分隔开;一汽缸,该汽缸被安装在所说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之间,或被安装在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的内侧,并具有许多缸孔,从而使得活塞能滑动,以及具有至少两条排放通道,以便连接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的排放腔室;一驱动轴,该驱动轴被安装成贯穿所说的汽缸,并由一驱动动力源驱动;一旋转斜盘,该旋转斜盘被倾斜地安装在驱动轴上,并在该旋转斜盘的一端部安装有一些活塞。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旋转斜盘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一消音器部分设置在所说旋转斜盘式压缩机的上侧,该消音器部分具有一吸入口和一排放口,其中,致冷剂通过所说的吸入口流入该压缩机,经压缩的致冷剂通过所说的排放口排放到外部,并且设置在所说排放通道的最上部的排放通道与所说消音器部分的排放口相连。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旋转斜盘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的排放腔室被设置在所说隔板的内侧,而吸入腔室被设置在所说隔板的外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旋转斜盘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的内表面处设置至少两条排放导向槽与排放腔室相连,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的排放导向槽通过所说的排放通道相互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旋转斜盘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一消音器部分设置在所说旋转斜盘式压缩机的上侧,该消音器部分具有一吸入口和一排放口,其中,致冷剂通过所说的吸入口流入该压缩机,经压缩的致冷剂通过所说的排放口排放到外部,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之一的任何一条排放导向槽与所说消音器部分的排放口相连,与所说排放口相连的排放导向槽由所说隔板与所说缸盖部分的排放腔室分隔开,并由一附加的传送装置相连。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旋转斜盘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说传送装置是设置在所说隔板中的一通孔,其中隔板把与排放口相连的所说缸盖部分的排放腔室与排放导向槽分隔开。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旋转斜盘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传送装置是一排放管道,该排放管道从所说隔板延伸到排放腔室,所说隔板把与排放口相连的所说缸盖部分的排放腔室与排放导向槽分隔开。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旋转斜盘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说排放管道与设置有该排放管道的缸盖部分中的排放腔室的总容积和未设置有排放管道的缸盖部分的排放腔室与同连接到排放管道的排放导向槽相连的排放通道的总容积相同。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旋转斜盘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排放管道延伸到这样一个位置,其中,排放管道的长度是沿排放管道长度方向具有该排放管道的排放腔室的直线距离的1/2。
23.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旋转斜盘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的所说排放腔室被设置在所说隔板的外侧,而吸入腔室被设置在所说隔板的内侧。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旋转斜盘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一消音器部分设置在所说旋转斜盘式压缩机的上侧,该消音器部分具有一吸入口和一排放口,其中,致冷剂通过所说的吸入口流入该压缩机,经压缩的致冷剂通过所说的排放口排放到外部,以及具有一连通孔,用于连通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中的任一部分的排放腔室与消音器部分的排放口。
2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旋转斜盘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说排放通道中的至少一条排放通道被设置在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的下侧。
全文摘要
一种旋转斜盘式压缩机,包括一前缸盖部分,该前缸盖部分具有由设置在该前缸盖部分的一内表面上的一隔板分隔开的一吸入腔室和一排放腔室,并具有分别设置在所说排放腔室上部和所说排放腔室下部的至少一条上部排放导向槽和至少一条下部排放导向槽;一后缸盖部分,该后缸盖部分具有由设置在该后缸盖部分的一内表面上的一隔板分隔开的一吸入腔室和一排放腔室,并具有分别设置在所说排放腔室上部和下部的至少一条上部排放导向槽和至少一条下部排放导向槽,并与前缸盖部分的上部导向槽和下部导向槽相对应;一汽缸,该汽缸被安装在所说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之间,或被安装在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部分的内侧,并具有许多缸孔,使得活塞能滑动,以及具有至少一条上部排放通道和至少一条下部排放通道,以便分别使前缸盖部分和后缸盖上部分的上部排放导向槽和下部排放导向槽相连接;一驱动轴,该驱动轴被安装成贯穿所说的汽缸,并由一驱动动力源驱动;一旋转斜盘,该旋转斜盘被倾斜地安装在驱动轴上,并在该旋转斜盘的一端部安装有一些活塞。因此,在这种旋转斜盘式压缩机中,经压缩的致冷剂能被迅速地排放,且排放的阻力较小,从而当吸入液态的致冷剂时,还能减小因压缩所造成的噪音。
文档编号F04B27/08GK1410671SQ0214437
公开日2003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01年10月10日
发明者崔丁源, 林权洙, 申壮淳 申请人:汉拏空调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