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风扇和使用该离心风扇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91978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离心风扇和使用该离心风扇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心风扇,该离心风扇使用于换气送风机、空气调节机、除湿器、加湿器或者空气净化机。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在换气送风机和空气调节机中所使用的离心风扇,有在日本专利特开2002-168194号公报中公开了的例子。
以下,关于该以往的多翼风扇,参照图15~图20进行说明。
图15是以往例的离心风扇和外壳的侧面剖视图。图16是其主要部分的剖视图,表示的是大风量·低静压区域的叶片之间的空气流的状态。图17是同样的侧面剖视图,表示的是大风量·低静压区域的有效作功区域。图18是其主要部分的剖视图,表示小风量·高静压区域的叶片之间的空气流的状态。图19是同样的侧面剖视图,表示小风量·高静压区域的空气流的状态。图20是其性能特征图。
如图所示,涡旋状的外壳1104内部在单侧形成有喇叭状的吸入口1101,并具有吐出口1103和内径与叶片内径D101相同的孔1102。在该外壳1104内部具有环状的侧板1105和主板1107,所述主板具有向该侧板1105侧凸出的大致圆台状的深冲部1106。通过侧板1105和主板1107,以夹持的方式安装有多个叶片1109。多个叶片1109的叶片入口部1108的入口角度θ101和叶片出口部1109的出口角度θ102从侧板1105侧到主板1107侧相同。由主板1107、侧板1105和多个叶片1109构成多翼风扇1111。安装在外壳1104上的电动机1112的轴1113连接于主板1107。
通过由电动机1112驱动多翼风扇1111旋转,吸入空气1114通过吸入孔1102的吸入口1101,流入叶片入口部1108。流入叶片入口部1108的空气在叶片1110间被升压,从叶片出口部1109流出。流出的空气在进而通过涡旋状的外壳1104时,动压逐渐变换为静压,向吐出口1103吐出。并且,根据连接于吐出口1103的吐出导管的长度,相对于多翼风扇1111的负荷(静压)变化,该离心风扇从大风量·低静压区域到小风量·高静压区域具有各种工作点。
在这样的以往的离心风扇中,在大流量·低静压区域的工作点,主要气流偏向叶片腹侧区域流动,所以容易发生叶片背侧处的剥离。因此,具有总压力效率低下,产生紊流噪音的问题,希望实现在更低噪音下的空气动力性能的改善。
下面,参照


日本专利特开2001-271791号公报所公开的以往例。
图30是其他以往例的离心风扇和外壳的侧面剖视图。图31是其主要部分剖视图,图32是其主要部分俯视图。
涡旋状的外壳2104在单侧形成有喇叭状的吸入口2101,并具备具有与风扇内径相等的内径的孔2102和吐出口2103。在外壳2104内部具有与旋转轴垂直的扁平主板2105、配置在主板2105的上方和下方的多个叶片2106、叶片的两侧端部的环状的侧板2107。主板2105形成有通风孔2108,该通风孔2108用于空气从上部叶片2106a侧向下部叶片2106b侧流通。上部叶片2106a和下部叶片2106b的叶片入口角θ201、叶片出口角θ202不同。安装在外壳2104上的电动机2110的轴2019连接于主板2105。由主板2105、侧板2107和多个叶片2106构成多翼风扇。
通过电动机2110旋转,吸入空气通过孔2102的吸入口2101,流入叶片入口部。流入的空气在叶片2106间被升压,从叶片出口部流出。流出的空气在通过涡旋状的外壳2104时,动压逐渐变换为静压,向吐出口2103吐出。并且,该离心风扇,根据连接于吐出口2103的吐出导管的长度,相对于多翼风扇的负荷(静压)变化。即,离心风扇从大风量·低静压区域到小风量·高静压区域具有各种工作点。
在这样的以往的离心风扇中,有下述的构成,即在大流量·低静压区域的工作点,为了使偏向主板的主要气流范围向侧板侧扩大,在主板的上部和下部配置叶片的入口角、出口角不同的叶片。在这样的构成中,主要气流通过通风孔流向下部叶片。即,主要气流通过通风孔时,产生与主板的碰撞和主要气流速度的增加。并且在下部叶片间,流速变快,产生叶片表面的剥离。因此,具有总压力效率低下、噪音大的问题。
此外在小流量·高静压区域的工作点,主要气流从主板侧的叶片向侧板侧的叶片移动,但在上部叶片的出口角度从主板侧到侧板侧相同的情形下,与流出角度的差变大,叶片出口部附近的剥离区域扩大。具有容易产生随之而来噪音的问题,希望实现在更低噪音下空气动力性能的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鉴于上述以往例的问题而进行的。
本发明的离心风扇具有配置成环状的多个叶片,该多个叶片由环状的侧板和主板所夹持并被一体化;在内部构成配置成环状的多个叶片的外壳,该外壳具有吐出口和内径与配置成环状的多个叶片相等的喇叭状的吸入口;以及旋转轴结合在主板上的电动机,该电动机固定于上述外壳上。并且,多个叶片的每一个在背侧和腹侧的至少一侧具有多个凹凸部。多个叶片的侧板侧配置在吸入口侧。在垂直于多个叶片的旋转轴的截面内,多个凹凸部的凹部和凸部从前侧边缘方向向后侧边缘方向交替出现。
此外,本发明的离心风扇具有配置成环状的多个叶片,该多个叶片由环状的侧板和主板所夹持并被一体化;在内部构成配置成环状的多个叶片的外壳,该外壳具有吐出口和内径与配置成环状的多个叶片相等的喇叭状的吸入口;以及旋转轴结合在主板上的电动机,该电动机固定于上述外壳上。并且,多个叶片的外圆周部的出口角度构成为,从上述主板侧向上述侧板侧逐渐不同。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离心风扇和外壳的侧面剖视图。
图2是该离心风扇的叶片形状剖视图。
图3是表示该离心风扇的凹凸形状的各要素的示意图。
图4A-B是表示该离心风扇的凹凸形状的各要素的示意图。
图5A-B是表示该离心风扇的凹凸部分的轴向上的设置方式和各要素的示意图。
图6A-G是用于表示该离心风扇的叶片的凹凸形状的叶片剖视图。
图7是该离心风扇的性能特征图。
图8是该离心风扇的性能特征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离心风扇的叶片形状剖视图。
图10是表示该离心风扇的凹凸形状的各要素的示意图。
图11A-B是表示该离心风扇的凹凸形状的各要素的示意图。
图12A-B是表示该离心风扇的凹凸部分的轴向上的设置方式和各要素的示意图。
图13A-G是用于表示该离心风扇的叶片的凹凸形状的叶片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离心风扇和外壳的侧面剖视图。
图15是以往例的离心风扇和外壳的侧面剖视图。
图16是其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7是其侧面剖视图。
图18是其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9是其侧面剖视图。
图20是其性能特征图。
图2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离心风扇和外壳的侧面剖视图。
图2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离心风扇的叶片形状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23A-B是表示解释该离心风扇的叶片各要素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24是该离心风扇的性能特征图。
图25是该离心风扇的性能特征图。
图2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离心风扇和外壳的侧面剖视图。
图27是表示解释该离心风扇的叶片和主板的各要素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剖视图。
图2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离心风扇和外壳的侧面剖视图。
图2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叶片的背侧表面的图。
图30是其他的以往例的离心风扇和外壳的侧面剖视图。
图31是其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32是其主要部分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离心风扇和外壳的侧面剖视图。图2表示垂直于离心风扇的叶片的旋转轴的方向上的剖面,还表示空气的流动。图3和图4A-B表示设置在叶片上的凹凸部的形状的各要素。图5A-B表示凹凸部的轴向上的设置方式和各要素。图6A-G表示设置在叶片上的凹凸部的形状的种类。图7和图8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性能特征。
如图所示,涡旋状的外壳104在单侧形成有喇叭状的吸入口101,并具有吐出口103和孔102,该孔102的内径与叶片内径D1相同。该外壳104内部具有环状的侧板105和主板107,该主板107具有向侧板105侧凸出的大致圆台状的深冲部106。通过侧板105和主板107,以夹持的方式安装有多个叶片1。多个叶片1配置成环状。由主板107、侧板105和多个叶片1构成多翼风扇111。安装在外壳104上的电动机112的轴113连接在主板107上。
通过由电动机112驱动多翼风扇111旋转,吸入空气114通过吸入孔102的吸入口101,流入叶片入口部9。流入叶片入口部9的空气在叶片1间被升压,从叶片出口部8流出。流出的空气在进一步通过涡旋状的外壳104时,动压逐渐变换为静压,向吐出口103吐出。
如图2所示,在叶片1的叶片背侧2,从叶片前部边缘4侧向叶片后部边缘5的方向,形成有多个凹凸部6。通过这样地构成,在凹凸部6形成微小的漩涡7。由此,在大风量·低静压区域,由于能够减轻在叶片背侧2产生的空气的剥离,所以可以将偏向叶片腹侧3的主要气流范围扩展到叶片背侧2。其结果,可将从叶片出口部8流出的气流的紊流抑制到最小限度。
参照图3和图4A-B说明凹凸部6的详细的各要素。
凹凸部6的凹部的深度h和叶片的板厚t的比例构成为0.1<h/t<0.7。
凹凸部6的凹部的宽度f和深度h的比例构成为0.5h<f<2.5h。
从侧板105到旋转轴侧的凹凸部的距离Y和叶片高度H的比例构成为0.1<Y/H<1.0。
从旋转轴113的旋转中心到凹凸部6的起始点位置的距离X和风扇(构成为环状的多个叶片1)的内径D1和风扇外径D2的关系构成为D1<2X<D1+0.35(D2-D1)。
此外,凹凸部6的轴向上的设置方式可以考虑图5A或者图5B所示的方式。
另外,垂直于叶片1的旋转轴的剖面上的凹凸部6的形状可使用图6A-G所示的几个形状。
图6A所示的凹凸部6a的形状是连续的圆弧。图6B所示的凹凸部6b的凸部形状为圆弧。图6C所示的凹凸部6c的凹部形状是圆弧。图6D所示的凹凸部6d的形状是连续的大致三角形。图6E所示的凹凸部6e的凹部形状是大致三角形。图6F所示的凹凸部6f的凸部形状是大致三角形。图6G所示的凹凸部6g的形状是连续的大致四方形。
图7表示本实施例和以往例的性能特征的比较。在本实施例中,在风量-静压特性的整个区域,噪音特性、总压力效率得到改善。另外,图8是0Pa-410m3/h时的噪音的频率特性。在本实施例中,2000Hz附近的声压级大幅度降低。
(实施方式2)图9表示垂直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离心风扇的叶片的旋转轴的方向上的剖面,也表示空气的流动。图10和图11A-B表示设置在叶片上的凹凸部的形状的各要素。图12A-B表示凹凸部的轴向上的设置方式和各要素。图13A-G是表示设置在叶片上的凹凸部的形状的种类的图。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构成采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叶片形状与实施方式1不同。
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叶片1与实施方式1不同,在叶片腹侧3,从叶片前部边缘4侧向叶片后部边缘5的方向形成有多个凹凸部6。通过这样地构成,在叶片腹侧3的凹凸部6形成有微小的漩涡7。由此,在小风量·高静压区域,由于可以抑制从叶片入口部9开始的空气流的剥离和边界层的发展,所以能够将从叶片出口部8流出的气流的紊流抑制到最小限度。
参照图10和图11A-B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凹凸部6的详细的各要素。
凹凸部6的凹部的深度h和叶片的板厚t的比例构成为0.1<h/t<0.7。
凹凸部6的凹部的宽度f和深度h的比例构成为0.5h<f<2.5h。
从侧板105到旋转轴方向的凹凸部的距离Y和叶片高度H的比例构成为0.1<Y/H<1.0。
从旋转轴113的旋转中心到凹凸部的起始点位置的距离X和风扇的内径D1和风扇外径D2的关系构成为D1<2X<D1+0.35(D2-D1)。
此外,凹凸部6的轴向上的设置状态可以考虑为图12A或者图12B所示的各种方式。
另外,垂直于叶片1的旋转轴的剖面上的凹凸部6的形状可使用图13A-G所示的几个形状。
图7A中所示的凹凸部6a的形状是连续的圆弧。图7B中所示凹凸部6b的凹部形状是圆弧。图7C中所示的凹凸部6c的凸部形状是圆弧。图6D所示的凹凸部6d的形状是连续的大致三角形。图6E所示的凹凸部6e的凹部形状是大致三角形。图6F所示的凹凸部6f的凸部形状是大致三角形。图6G所示的凹凸部6g的形状是连续的大致四方形。
(实施方式3)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在叶片1的叶片背侧2和叶片腹侧3这两侧形成凹凸部之外,都与实施方式1和2相同。
即,与实施方式1相同,在叶片1的叶片背侧2上形成有凹凸部。并且,与实施方式2相同,在叶片腹侧3上形成有凹凸部。
在大风量·低静压区域中,通过在叶片腹侧2和叶片背侧1的凹凸部6上产生的微小的漩涡7,可以抑制叶片间生成的边界层的发展。另外,还能使由叶片1剥离的气流再附着,将从叶片出口部8流出的气流的紊流抑制到最小限度。
在低风量·高静压区域,可以抑制来自叶片入口部9的气流的剥离、边界层的发展,将从叶片出口部8流出的气流的紊流抑制到最小限度。
(实施方式4)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离心风扇和外壳的侧面剖面的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采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叶片1以其内径从主板107向侧板105变大的方式构成。具体地说,如图14所示,在剖面形状中其内径具有锥状10。在侧板105侧,叶片内径D1和孔102的内径变大,所以,特别在大风量·低静压区域,通过孔102时的轴向流速降低,促进了流入叶片入口部9时的径向流动,主板107侧的叶片1的有效作功区域向侧板105侧扩大。因此,可以相对降低叶片间的流速,能进一步抑制叶片表面上的剥离和边界层的发展。
(实施方式5)图2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离心风扇和外壳的侧面剖视图。图22表示离心风扇的叶片形状的主要部分的剖面,也表示空气的流动。图23A-B表示叶片各要素。图24和图25是本实施方式的性能特征图。
涡旋状的外壳304在单侧形成有喇叭状的吸入口301,具有孔302和吐出口303,其中孔302具有与风扇内径相等的内径。在外壳304的内部构成有主板202、多个叶片205和环状侧板203。多个叶片205以由侧板203和主板202夹持的方式安装。多个叶片201配置成环状。安装在外壳304上的电动机310的轴309连接于主板202。由主板202、侧板203和多个叶片205构成多翼风扇。
由于电动机310的旋转,吸入空气通过孔302的吸入口301,流入叶片入口部。流入的空气在叶片205间被升压,从叶片出口部流出。流出的空气在通过涡旋状的外壳304时,动压逐渐变换为静压,向吐出口303吐出。
在图21和图22中,叶片出口部201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形成为,主板202侧的叶片出口部比侧板203侧的叶片出口部201更向旋转方向推进。即,叶片205的叶片出口部201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从主板202侧向侧板203侧依次扭转。因此,如图22所示,叶片出口部201的出口的出口角度β2构成为根据距侧板203的距离不同而不同。由于这样的结构,在大流量·低静压区域的工作点,可以将偏向主板202的主要气流范围204向侧板203侧扩大。另外,在主板202侧,叶片205之间的流速增加变缓,伴随着剥离的紊流噪音有所降低。另外,在小流量·高静压区域的工作点,侧板203侧的叶片出口部1的出口角度β2与流出角度δ的差变小,所以叶片出口201部的剥离区域减小、可降低紊流噪音。
此外,根据图23A-B说明该叶片205的详细的各要素。
叶片205的扭转的开始位置与轴309的旋转中心的距离X1和风扇(配置成环状的多个叶片205)的内径D1、风扇外径D2的关系构成为D1/2<X1≤D1/2+0.9(D2-D1)/2。
轴向扭转开始位置的距侧板3的距离Y1和叶片高度H的关系构成为0.2H<YI≤H。
此外,图24表示本实施例和以往例的性能特征的比较。在本实施例中,在风量-静压特性的整个区域中噪音特性、总压力效率有所改善。另外,图25表示0Pa-410m3/h时的噪音的频率特性。在本实施例中,2000Hz附近的声压级大幅度降低。
(实施方式6)图2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离心风扇和外壳的侧面剖视图,图27是表示叶片和主板的各要素的图。
另外,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5相同的构成采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叶片205的扭转开始点的位置与轴309的旋转中心的距离X1和主板202的外径D0的关系构成为D0≤2·X1。即,主板202的半径D0/2小于等于X1。叶片205的主板202侧还具有主板2的与侧板相反一侧端面206。即,主板202的外径D0比风扇内D1径大。
由于上述构成,在大风量·低静压区域的工作点,主板202侧的叶片间的流速增加变缓,伴随着剥离的紊流噪音有所降低。另外,在小流量·高静压区域的工作点,增加了主板202侧的叶片205的作功量,防止空气动力性能的低下。进而,采用简单的起模方法,就可以以低成本、短时间制造高效率、低噪音的离心风扇7。
(实施方式7)图2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离心风扇和外壳的侧面剖面的图。
另外,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5、6相同的构成采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图28中,风扇的内径以从主板202向侧板203变大的方式构成。即,如图28所示,在剖面形状中,其内径具有锥状208。在侧板203侧,风扇内径D1和孔302的内径变大,所以,特别在大风量·低静压区域,通过孔302时的轴向流速降低,促进了流入叶片入口部209时的径向气流,主板202侧的叶片205的有效作功区域向侧板202侧扩大。因此,可以相对降低叶片间的流速,能进一步抑制叶片表面上的剥离和边界层的发展。
(实施方式8)图29是表示叶片的背侧表面的状态的图。
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5-7相同的构成采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本实施方式以下述方式构成,即粗制实施方式5-7的叶片205的背侧210的表面,或使其具有多个凹凸部。根据该结构,在叶片间,偏向叶片205的腹侧的主要气流范围扩大到叶片205的背侧210的区域,叶片间的气流被均匀化。并且,能降低伴随着剥离的紊流噪音和效率低下。
(实施方式9)组装有实施方式1-5的离心风扇的空气调节装置、换气送风装置、空气净化装置、加湿装置或者除湿装置(图未示)。
工业应用前景本发明的离心风扇减轻叶片间的碰撞·剥离·边界层发展,有效进行叶片表面上的作功,提高风扇的总压力效率。另外,可以抑制紊流噪音的产生,所述紊流噪音由碰撞·剥离·边界层发展产生,并抑制来自叶片背侧的、由剥离·边界层发展产生的紊乱噪音的产生。离心风扇有效用于换气送风机、空气调节机、除湿器、加湿器或者空气净化机。
权利要求
1.一种离心风扇,其具有配置成环状的多个叶片,上述多个叶片由环状的侧板和主板所夹持而被一体化;在内部构成有配置成环状的上述多个叶片的外壳,上述外壳具有吐出口和喇叭口状的吸入口,该吸入口的内径与配置成环状的上述多个叶片的内径相同;以及旋转轴结合在上述主板上的电动机,上述电动机固定在上述外壳上;上述多个叶片的每一个在背侧和腹侧的至少一侧具有多个凹凸部,上述多个叶片的上述侧板侧配置在上述吸入口侧,在与上述多个叶片的旋转轴相垂直的剖面上,上述凹凸部的凹部和凸部从前侧边缘方向向后侧边缘方向交替出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扇,其中,上述主板具有凸向上述侧板侧的大致圆台状的深冲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扇,其中,上述外壳的内部形成为涡旋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扇,其中,上述多个叶片的内径从上述主板向上述侧板增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心风扇,其中,上述多个叶片的内径从上述主板向上述侧板线性地增大。
6.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离心风扇,其中,上述凹凸部的凹部是圆弧形状。
7.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离心风扇,其中,上述凹凸部的凸部是圆弧形状。
8.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离心风扇,其中,上述凹凸部是连续的圆弧形状。
9.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离心风扇,其中,上述凹凸部的凹部是三角形状。
10.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离心风扇,其中,上述凹凸部的凸部是三角形状。
11.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离心风扇,其中,上述凹凸部是连续的三角形状。
12.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离心风扇,其中,上述凹凸部是连续的四方形状。
13.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离心风扇,其中,在旋转轴方向,从配置成环状的上述多个叶片的旋转中心到上述凹凸部的内径侧的位置的距离X相同,在旋转轴方向,从该旋转中心到上述凹凸部的外径侧的位置的距离相同。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离心风扇,其中,该距离X与配置成环状的上述多个叶片的内径D1和外径D2的关系是D1<2X<D1+0.35(D2-D1)。
1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离心风扇,其中,从配置成环状的上述多个叶片的旋转中心到上述凹凸部的内径侧的距离越朝向上述主板侧越长。
16.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离心风扇,其中,从配置成环状的上述多个叶片的旋转中心到上述凹凸部的内径侧的距离X与配置成环状的上述多个叶片的内径D1和外径D2的关系为D1<2X<D1+0.35(D2-D1)。
17.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离心风扇,其中,上述凹凸部的凹部的深度h与上述多个叶片的板厚t的比例为0.1<h/t<0.7,上述凹凸部的凹部的宽度f与其深度h的比例为0.5h<f<2.5h,从上述侧板算起的、凹凸部的朝向上述主板方向的长度Y与上述多个叶片的高度H的关系为0.1<Y/H<1.0。
18.一种配置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离心风扇而成的装置。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中,上述装置为空气调节装置、换气送风装置、空气净化装置、加湿装置或者除湿装置。
20.一种离心风扇,其具有配置成环状的多个叶片,上述多个叶片由环状的侧板和主板所夹持而被一体化;在内部构成有配置成环状的上述多个叶片的外壳,上述外壳具有吐出口和喇叭口状的吸入口,该吸入口的内径与配置成环状的上述多个叶片的内径相同;以及旋转轴结合在上述主板上的电动机,上述电动机固定在上述外壳上;上述多个叶片的外周部的出口角度从上述主板侧向上述侧板侧逐渐不同。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离心风扇,其中,上述主板具有凸向上述侧板侧的大致圆锥状的深冲部。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离心风扇,其中,上述外壳的内部形成为涡旋状。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离心风扇,其中,上述多个叶片的各自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被扭转为上述多个叶片的上述侧板侧外周部与上述主板侧外周部相比,相对于旋转方向靠后。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离心风扇,其中,从上述多个叶片的旋转中心到扭转的开始位置的X1与上述多个叶片内径D1和外径D2的关系为D1/2<X1≤D1/2+0.9(D2-D1)/2,轴方向上的扭转开始位置距侧板3的距离Y与上述多个叶片的高度H的关系为0.2H<Y≤H。
25.如权利要求20或24所述的离心风扇,其中,上述主板的外径为从上述多个叶片的旋转中心到扭转的开始位置的距离的2倍或其以下。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离心风扇,其中,上述主板的外径比上述多个叶片的外径小。
27.如权利要求20至2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离心风扇,其中,配置成环状的上述多个叶片的内径从上述主板向上述侧板增大。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离心风扇,其中,上述多个叶片的内径从上述主板向上述侧板线性地增大。
29.如权利要求20至2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离心风扇,其中,上述多个叶片的各自的背侧的表面被粗糙化,或具有多个凹凸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换气送风机、空气调节机等装置的离心风扇。本发明的离心风扇在外壳(104)内部具有侧板(105)和主板(107),多个叶片(1)成环状配置在该主板上。在各叶片的背侧(2)或者腹侧(3)中的至少一侧,从叶片的前部边缘(4)侧向叶片后部边缘(5)的方向,形成有多个凹凸部(6)。由此,可以减轻在叶片上的空气的剥离,并可以抑制从叶片出口(8)流出的气流的紊流。
文档编号F04D29/66GK1813134SQ20048001775
公开日2006年8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23日
发明者大森和也, 荻野和郎, 中曾根孝昭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