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92159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涡旋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特别是涉及在摆动涡旋基板的两面 形成涡旋齿的涡旋压缩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涡旋压缩机例如在立式涡旋压缩机的场合,将压缩部配置 在容器内的上方,在下方配置驱动用电动机,同时,在电动机的更下 方形成润滑油存积室。另外,压缩部由仅在摆动涡旋基板上面形成涡 旋齿的摆动涡旋构件、和与上述涡旋齿相向的固定涡旋构件构成,通 过接合于摆动涡旋构件下面的偏心轴,由上述电动机驱动,从而形成 压缩室(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
另外,也有这样的类型,即,在摆动涡旋基板的两面形成涡旋齿, 使固定涡旋构件分别与该摆动涡旋构件的涡旋齿相向,从而在摆动涡 旋构件的上下面形成压缩室,由贯通各涡旋构件的轴对摆动涡旋构件 进行驱动。在该场合,使形成于摆动涡旋构件的上下面的涡旋齿的高 度不同,而且使上侧压缩室与下侧压缩室以串列关系接合、进行两织
压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74356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1705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现有的涡旋压缩机如上述那样构成,在专利文献l中,压缩部处 于上方而电动机配置于下方,所以,在将端子设于上方的场合,需要 使连接于电动机的导线通过压缩部引往上方、连接到端子,所以,存 在作业性差的问题。另外,在将端子设于压缩部与电动机之间的场合,需要在组装时 先通过热装等将电动机固定于容器,然后,将导线连接于端子,此后, 将压缩部固定于容器,故而存在组装作业麻烦的问题。
另外,由于釆用仅在压缩部的下方进行轴支承的悬臂轴承构造, 所以,存在因轴的倾动而导致与轴承单侧接触、和随之产生的轴承损 失增大和烧损的问题。另外,在仅在摆动涡旋构件的单面形成涡旋齿 的场合,受到由工作气体的压缩产生的轴向负荷,所以,存在需要推 力轴承的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由于在摆动涡旋构件的两面形成压缩室, 所以,由工作气体的压缩产生的轴向负荷相互抵消,结果,推力轴承 的负担减轻,但需要以使一方压缩室的最小密闭容积与另一方的压缩 室的最大密闭容积大体相等的方式、或以大体等于一方的压缩室的最 大密闭容积与最小密闭容积的比的方式,设定摆动涡旋构件的上面涡
旋齿高度与下面涡旋齿高度的比等等,存在涡旋构件的结构复杂的问 题。
本发明就是为了消除上述那样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 一种涡旋压缩机,该涡旋压缩机的组装性良好,不需要推力轴承,形 成在两侧对压缩部进行轴支承的两侧支承轴承构造,此外,涡旋构件 的构造简单。
本发明的涡旋压缩机具有压缩部、电动机、吸入管及排出管;该 压缩部设于密闭容器内,由摆动涡旋构件和一对固定涡旋构件构成; 该摆动涡旋构件在摆动基板的两面大体对称地形成涡旋齿,同时,在 中心部贯通并固定主轴;该一对固定涡旋构件使上述主轴贯通其中并 配置于上述摆动涡旋构件的两面,具有与上述各涡旋齿对应以分别形 成压缩室的涡^走齿;该电动木v&于上述密闭容器内,驱动上述主轴; 该吸入管设于上述密闭容器,将吸入气体导入至上述密闭容器,冷却 上述电动机后,使吸入气体被吸入到上述压缩部;该排出管设于上述 密闭容器,排出由上述压缩部压缩了的吸入气体。
本发明的涡旋压缩机如上述那样构成,在例如为立式的场合,可将压缩部配置于容器的下方,将电动机配置于上方,将玻璃端子设于 电动机上方的上端部,所以,可在将压缩部和电动机全部固定于容器 内后,最后将导线连接于端子,所以,组装性得以改善。
另外,通过在摆动涡旋构件的两面形成大体对称的涡旋齿,使由
工作气体的压缩产生的轴向负荷相互抵消,结果,不需要设置推力轴承。
因此,在使用如C02气体那样高压力、高负荷的气体的场合,可 防止周速低、难以形成油膜的推力轴承的油膜破裂所导致的摩擦损失 的增大、烧损。
另外,由于为在压缩部两侧轴支承的两侧轴承构造,所以,不在 轴上作用力矩,因此,可防止轴的倾动导致的与轴承的一端接触和由 此产生的轴承损失的增大、烧损。
另外,摆动涡旋构件的两面涡旋齿如上述那样大体对称、高度也 大体相同地形成,所以,构造简单、可容易地形成。


图1为示出成为本发明基础的压缩机的整体结构的一个示例的概 略截面图。
图2示出图1的压缩机的摆动涡旋构件的构成,(a)为截面图, (b)为示出上面构成的俯视图,(c)为示出下面构成的俯视图。
图3示出位于图2所示的摆动涡旋构件中心部的球根部的构成, (a)为立体图,(b)为示出设于上面和下面的密封圏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4为用于说明球根部的密封圏的作用效果的说明用截面图。
图5示出图1的压缩机的下侧固定涡旋构件的构成,(a)为俯视 图,(b)为沿(a)的A-A线的截面图。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formula>
闺o刀tf出闺i的压缩4^ff、j土神巧/^缩"^p0M贝通^/逸,口_±_神0^ r.
端部的构造的放大图。
图7为用于说明图1的压缩机的动作的、示出摆动涡旋构件的公
转角度与压缩室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8为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主轴和滑动件的构成的立体图。图9为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滑动件的动作原理的说明图。 图10为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第一平衡构件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11为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第二平衡构件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12为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各平衡构件的作用效果的说明图。 符号的说明
1密闭容器,2电动机,3压缩部,4润滑油存积室,5吸入管, 6玻璃端子,7主轴,8排出管,9第一平衡构件,31摆动涡旋构 件,31A球根部,31B摆动基板,31D摆动轴承,31E密封圏槽, 31F合缝,31G密封圏,31H端密封件槽,31J欧氏槽,31K连通 口, 32压缩室,33上侧固定涡旋构件,33B主轴承,34下侧固定 涡旋构件,34A固定基板,34C主轴承,34D凹部,34E涡4t齿, 34F排出口, 34G排出流路,34H排出阀,34J吸入口, 35欧氏联 轴节,71切口部,72滑动件,72A滑动面,72B偏心孔,76供油 泵,77润滑油,78第二平衡构件,91配合孔,92筒体,93突出 部,94凸缘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首先,根据

成为本发明基础的压缩机的构成。图l为示 出使用立式容器的场合的整体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概略截面图。图2示 出图1的压缩机的摆动涡旋构件的构成;(a)为沿后述的(c)的A-A 线的截面图,左侧表示上面,右侧表示下面;(b)为示出摆动涡旋构 件的上面构成的俯视图;(c)为示出其下面构成的俯视图。
另外,图3示出位于图2所示的摆动涡旋构件的中心部的球根部 的构成,(a)为示出球根部的形状的立体图,(b)为示出设于球根部 的上面和下面的密封圏的构成的立体图。图4为用于说明球根部的密 封圏的作用效果的i兌明用截面图;图5例示出图l的压缩木—u的固定涡 旋构件中的、图1中下侧的固定涡旋构件的构成,(a)为俯视图,(b) 为沿U)的A-A线的截面图。
在图1中,涡旋压缩机在立式的密闭容器1内的上方配置电动机 2,在下方配置压缩部3,同时,在压缩部3的下方形成润滑油存积室4。
另外,在电动机2与压缩部3的中间部的密闭容器l设置用于将 吸入气体吸入的吸入管5,在电动机2上部的密闭容器1的上端设有 玻璃端子6。
支承的转子22构成。另外,在转子22上固定主轴7,该主轴7贯通 压缩部3、延伸到润滑油存积室4。压缩部3与主轴的关系在后面说明。
压缩部3具有摆动涡旋构件31、上侧固定涡旋构件33、下侧固定 涡旋构件34、及公知的欧氏联轴节35;该摆动涡旋构件31在摆动基 板的上面和下面分别形成大体对称而且高度也大体相同的涡旋齿;该 上侧固定涡旋构件33与摆动涡旋构件31的上面相向地配置,具有与 摆动涡旋构件31的上面涡旋齿相对应以形成压缩室32的涡旋齿;该 下侧固定涡旋构件34与摆动涡旋构件31的下面相向地配置,具有与 摆动涡旋构件31的下面涡旋齿相对应以形成压缩室32的涡旋齿;该 欧氏联轴节35配置于下侧固定涡旋构件34与摆动涡旋构件31之间。
下面根据图2详细说明摆动涡旋构件31的构成。如该图所示那样, 摆动涡旋构件31具有球根部31A和圆板状的摆动基板31B;该球根 部31A构成中心部,由圆弧等曲线构成;该摆动基板31B延伸到其外 周。
球根部31A如图3(a)示出其放大图那样,在中心部形成主轴7 贯通的孔31C,在其内周壁设有摆动轴承31D,同时,在摆动轴承31D 的外周侧的球根部的两面上形成密封圏槽31E,在该槽中插入图3(b) 所示那样的具有合缝31F的密封圏31G。密封圏31G的详细结构在后
面说明。
在球冲艮部31A本来从其中心朝夕卜方形成由渐开曲线或圆弧形成的 涡旋齿。由于涡旋齿的圏数与压缩机的压缩比成比例,所以,例如在 按空调条件使用HFC气体的场合,按压缩比为3运行,涡旋齿的圏 数也需要为3圏以上,但在使用低压缩比的C02气体的场合,按压缩 比为2运行,涡旋齿的圏数也为2圏以上,从而与HFC气体的场合相比,可将涡旋齿的圏数减少1圏。
因此,通过减少中心侧的1圏相当量以上,可在球根部31A的中 心部形成主轴贯通用的孔31C、设置摆动轴承31D。
这不限于C02气体,在低压缩比为额定条件的其它所有用途中也 可适用。
另外,在摆动基板31B的上面和下面由渐开曲线或圆弧形成2圏 以上的大体对称而且高度也与球根部大体相同的涡旋齿。
大体对称意味着图2 (a)所示涡旋齿的厚度t、高度h、节距p、 圏数n大体相等,由此使气体压缩时发生的轴向的反力完全或大体相等。
为此,使作用于摆动涡旋构件31的、压缩时上下方向的轴向推力 相互抵消,使轴向的负荷实质为零,所以,可省去推力轴承。
另外,由于可使轴向推力相互抵消,所以,可降低涡旋构件的齿 高,相应地扩大涡旋构件的径向,形成为所谓薄饼形状,从而可相对 地减小径向力,提高轴颈轴承的可靠性。
虽然上面和下面的涡旋齿大体对称,但实际上以朝下方发生很小 的轴向推力的方式在例如上下压缩室的气体压力上产生差别。
为此,摆动涡旋构件31的下方的涡旋齿压接于下侧固定涡旋构件 34,在上方的涡旋齿与上侧固定涡旋构件33之间产生间隙,所以,如 图2(a)(b)所示那样,在上方的涡旋齿的上端面形成端密封件槽31H 在其内部安装端密封件36(图6)。另外,在下面的最外周部形成与欧 氏联轴节35对应的欧氏槽31J。
设于球根部31A的密封图31G如图3 (b)所示那样,形成为矩 形截面、具有合缝31F的环,插装到图3 (a)所示密封圏槽31E中, 在压缩动作时,主轴7和摆动轴承3iD为低压,而涡旋齿中心側为高 压,所以,为了将两者间分隔开以防止泄漏,将该密封圏31G配置于 球根部31A。
分隔作用如图4所示那样,由密封的前后的空间差压从作为高压 侧的图4左方和下方如箭头所示那样推压,在密封圏槽31E内将密封圏31G推压到密封圏槽31E的图中右方壁和上方的固定涡旋构件33 上、进行接触密封。
在该场合,虽然在固定涡旋构件面成为滑动接触,但与端密封件 同样,通过小半径的研磨(;、乂义卩)运动而成为周速小的滑动,所 以,摩擦、滑动损失小。
另外,在球根部31A,如后述那样将朝上下方向贯通摆动基板31B 的连通口 31K形成于密封圏槽31E的外方,以使在摆动涡旋构件31 的两面的压缩室受到压缩的气体汇合并将其引导至固定涡旋构件的排 出口 。
该连通口 31K形成为沿密封圏槽31E的长孔,或形成为邻接配置 多个孔而起到实质上与长孔同等作用的孔,而且设于不跨过压缩室、 与后述的固定涡旋构件的排出口时常连通的位置。
下面,根据图5说明固定涡旋构件的详细结构。图5示出下侧固 定涡旋构件34的一个示例。如图5 (a) (b)所示那样,在固定基板34A的中心部形成主轴7 贯通的孔34B,在该孔的内周面设有主轴承34C。
在作为固定基板34A中心部的主轴承34C的外周部形成凹部 34D,该凹部34D收容摆动涡旋构件31的球根部31A、容许摆动涡旋 构件31的旋转驱动,在凹部34D的外周形成2圏以上的涡旋齿34E, 该涡旋齿34E具有与摆动涡旋构件31的由渐开曲线或圆弧构成的涡 旋齿相同的尺寸且相位回转过180度。
另外,在凹部34D内以不跨过摆动涡旋构件的密封圏31G的方式 设置用于排出压缩气体的排出口 34F。
排出口 34F形成为沿固定涡旋构件最内侧涡旋齿内面的长孔,或
形成为邻接配置多个孑L而实质起到与长孑L同等作用的孑u设于与摆动
涡旋构件的连通口 31K时常连通的位置。
另外,形成与排出口 34F连通、经由排出管8 (图1)将压缩气 体引导至机外的排出流路34G,在排出流路34G内的与排出口 34F相 向的位置,如图1所示那样配置阻止排出气体的倒流的排出阀34H。在下侧固定涡旋构件34的最外周部设置成为将吸入气体吸入到 下侧压缩室的吸入部的吸入孔34J,同时,i殳置从该吸入口 34J连通 到密闭容器下部的润滑油存积室4的排出口 34K(图l),在排出口 34K 的润滑油存积室4侧、如图1所示那样设置单向阀34L。
该单向阀34L用于防止在压缩机起动时混入制冷剂等的油发泡而 流出到压缩机外。吸入气体通往压缩室的吸入路径如图l所示那样, 包含形成于上侧固定涡旋构件33最外周部的吸入口 33A和上述下侧 固定涡旋构件34的吸入口 34J,如用图1中虛线箭头G所示那样形成, 将吸入气体导入到形成于摆动涡旋构件31上面和下面的各压缩室。
主轴7如图1所示那样,上端部配合于电动机2的转子22,下端 部贯通上侧固定涡旋构件33的贯通孔、摆动涡旋构件31的贯通孔31C 及下侧固定涡旋构件34的贯通孔34B,浸渍到润滑油存积室4的润滑 油77中。
主轴7与压缩部3的贯通构造和主轴7的下端部构造的放大图示 于图6。即,在主轴7与上侧固定涡旋构件33之间设有主轴承33B, 在从主轴7的与主轴承33B相接触的部分到下端形成切口部71,该切 口部71在主轴7的表面形成平坦面,在主轴7的切口部71配合滑动 件72,该滑动件72形成具有与切口部71对应的平坦面的偏心孔(图 中未示出),该滑动件72的外周面与图2所示摆动涡旋构件31的摆动 轴承31D的内周面接触地配置,该滑动件72与主轴7 —起构成偏心 轴,通过摆动轴承31D驱动摆动涡旋构件31。
另外,在滑动件72的上面和下面形成作为润滑油的路径的凹部 73,另外,在滑动件外周部的与摆动轴承31D接触的面的一部分上形 成连通上面的凹部73与下面的凹部73的上下方向的供油槽74。
在主轴7的内部形成从下端到达上侧固定涡S走构件33的主轴承 33B的、偏心的供油孔75,同时,在主轴7的下端安装供油泵76,该 供油泵76在密闭容器1的下端浸渍于润滑油77中。
下面,说明压缩机的动作。
从吸入管5吸入到密闭容器1的气体先流入到电动机2的部分,冷却电动机2后,从设于上侧固定涡旋构件33外周部的吸入口 33A 如虛线箭头G所示那样,取入到摆动涡旋构件31的上下面的压缩室 32。
此后,摆动涡旋构件31相对于上侧和下侧固定涡旋构件33和34 进行不自转的公转运动,使根据公知的压缩原理形成的一对弯月形的 压缩室朝中心逐渐缩小其容积,最后在具有排出口 34F的最内室连通 一对压缩室,经由排出流路34G流出到压缩机外。
图7示出由摆动涡旋构件31的公转运动形成的一对弯月形压缩室 朝中心逐渐缩小其容积的过程,图7 (a)示出摆动涡旋构件31的公 转角度为0°的状态。划上了斜线的部分为摆动涡旋构件的涡旋齿, 涂黑的部分为固定涡旋构件的涡旋齿。
在图7(a)的状态下,最外周的压缩室结束封闭,形成一对弯月 形的压缩室A和B。图7 (b)示出朝逆时针方向公转了公转角度90 °的状态。
一对压缩室A、 B—边缩小容积一边朝中心移动。
图7 (c)示出公转角度为180°的状态,图7 (d)示出公转角度 为270°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在具有排出口 34F的最内室中,压缩 室A与B连通,从排出口34F排出。
在图7中,摆动涡旋构件31的球根部31A的形状直到由虚线示 出的部分构成渐开曲线,形成压缩室B的一方边界。自此的中心侧成 为形成不对压缩作出贡献的最内室的球根部曲线,与固定涡旋构件34 的涡旋齿的内面组合、形成边界面。
排出口 34F设于不对压缩作出贡献的最内室,以在压缩工序中不 跨过上述密封圏31G的方式设定位置关系,可确保足够的流路面积。
丄 、,.、1_ 7 rf二 J_rr々6 一 ri" 山山 <丄'丄o 如 ,,*^> 人 ,Jj J_,l>丄 —,…
刀j r々工/(i乂Ji縮丄/r T tt/年々卜问? j丄a凡^t、谬丞糸产ffi " j4t," 可确保空间部的方式形成球根部曲线与固定涡旋构件的涡旋齿的内面 曲线。
在如涡旋压缩机那样的内部容积比固定类型的压缩机中,当按比 设定的压缩比高的压缩比运行时,在最终排出工序中产生压缩不足损失。在例如图7(d)那样连通最内室与压缩室A与B时,该压缩不 足损失意味着最内室的压力比压缩室A、 B的压力高,为此,在连通 时产生从最内室向压缩室A、 B的倒流,压缩动力相应地产生损失。
因此,由于顶部间隙容积(排出阀34H上游的容积,具体地说与 最内室、排出口34F、连通口 31K的和相当)被抑制到最小极限,而 且要充分确保在压缩室A与B的连通时通往排出口 34F的流路,所以, 在球根部31A形成一些逃逸部34M。逃逸部34M换言之减小曲率半 径,扩大宽度,从而确保流路。
下面,说明供油。如图6所示那样,由供油泵76从主轴7的下端 如箭头所示那样吸引的润滑油77,通过主轴7内的供油孔75、如箭头 所示那样被吸取,而后供给到上侧固定涡旋构件33的主轴承33B内。
此后,通过形成于主轴的切口部71的平坦部下降,经过形成于滑 动件72上面的凹部73,流入到在滑动件72的外周面沿上下方向形成 的供油槽74,对滑动件72进行润滑。
沿供油槽74下降的油经形成于滑动件下面的凹部73,通过形成 于下侧固定涡旋构件34的回油孔34N朝主轴的中心方向流动,再次 沿主轴7的切口部71下降, 一边供给到下侧固定涡旋构件34的主轴 承34C, 一边从主轴承34C的下端部如箭头所示那样排出到主轴外, 返回到润滑油存积室4。
如上述那样,润滑油77从供油到排油都不与吸入气体流直接接 触,形成用于构成闭环的连续的循环供油路径。
因此,可防止油巻入到吸入气体中而流出到压缩机外的事态。
该压缩机由于如以上那样构成,所以,例如适合于在这样的装置 中使用的场合,该装置为了空调机节能而增大热交换器容积,或如负
荷正常化截峰冰蓄热(負荷平準1'匕匕°一夕力少卜氷蓄薪!()系统那冲羊按
低压缩比进行通常运行地受到调谐;或适合于在空调运转中使用通常 运行为低压缩比的C02气体那样的制冷剂的场合,可维持高效率。 实施方式1
下面,根据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图8为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主轴和滑动件的构成的立体图,(a)为示出主轴构成的立 体图,(b)为示出滑动件的构成的立体图。另外,图9为用于说明滑 动件的动作原理的说明图。压缩机的整体构成与图1相同,所以,省 略图示。
图8 (a)所示主轴7的图的右端处于图1的上方,图的左端处于 图1的下方。
切口部71在靠主轴7下端的部分形成为平坦面,该切口部71如 图6所说明的那样,从与上侧固定涡旋构件33的主轴承33B接触的 部分形成到主轴下端。
另外,如图8(b)所示那样,设置圆筒状的滑动件72,该圆筒状 的滑动件72具有与切口部71对应的平坦的滑动面72A和包含该滑动 面72A的偏心孔72B,在该滑动件的偏心孔72B中以滑动面72A与切 口部71对应的方式配合主轴7的切口部71,同时,如图6所示那样, 使该滑动件贯通到摆动涡旋构件31的贯通孔31C,使滑动件72的外 周面在摆动轴承31D的内面滑动接触。
由于在主轴7的外径和滑动件72的偏心孔72B的内径中将主轴 的外径设定得稍小,结果,切口部71与滑动面72A可相互稍平行地 进行滑动。
下面,根据图9说明滑动件72的动作原理。如图9(a)所示那 样,滑动件72的中心与摆动涡旋构件31的中心31X相同,主轴7*; 中心与固定涡旋构件的中心34X —致。为此,滑动件72的中心相对 于主轴7的中心按与曲柄半径相当的r偏心,这与摆动涡旋构件3i 的涡旋齿和固定涡旋构件33、34的涡旋齿理想地相互接触着回转的距 离相等。
、,,工丄, —丄丄n丄 丄bx7 —"。ct:AL乙/丄,4 "A"丄t4t、、丄 古fiPHa/ 人
土神/四w对,4云w〗》内刀疋,jtt Ji厂生丙'"力,■!/■)囱y v a 乂 t 用Fc示出的方向作用力。另一方面,由于在与其成直角的方向由气体 压力产生反力Fg,所以,滑动件72可在将滑动面72A推压到主轴7 的切口部71的同时朝Fc方向滑动。
结果,如图9(b)所示那样,固定涡旋构件的涡旋齿34E与摆动涡旋构件的涡旋齿31M相互接触并进行滑动直至产生与Fc平衡的接 触反力FR,从而实现固定涡旋构件与摆动涡旋构件的涡旋齿间的接触 密封。
这样,由滑动件72进行涡旋齿间的接触密封,所以,可将涡旋齿 间的泄漏抑制到最小限度,获得压缩效率高的涡旋压缩机。
特别是在使用如C02气体那样,压力差大、容易泄漏的气体的场 合,滑动件72必不可少。
实施方式2
下面根据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图10为示出实施方式2 的第一平衡构件的构成的立体图,图11为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第 二平衡构件的构成的立体图,图12为用于说明上述各平衡构件的作用 效果的说明图。压缩机的整体构成与图l相同,省略图示。
图10示出用于对摆动涡旋构件的偏心回转运动产生的不平衡进 行平衡的平衡构件的构成。在实施方式2中,根据后述的理由安装两 个平衡构件,图10示出其中的第一平衡构件。
第一平衡构件9在具有与主轴7配合的配合孔91的筒体92的一 侧设有用作平衡构件的突出部93。另外,在筒体92的一端形成用于 形成推力面的凸缘部94。
第一平衡构件9如图1所示那样,在电动机2的转子22与上侧固 定涡旋构件33之间以凸缘部94处于下方的方式配合于主轴7,用作 压缩机的上部平衡构件。
第一平衡构件9以起到用于压缩机的平衡构件的作用和电动机2 的转子22的轴向定位构件的作用的方式设定筒体92的长度,成为下 端部的凸缘部94形成推力面,与上侧固定涡旋构件33的固定基板的 工囬橫鹏,从rtT7茌7^ 乂孕丈土守田/ p将丁 Z乂 里玄;^;i2l^丁iHy^"^r动。
图11示出第二平衡构件78的构成,在图l所示供油泵76的周面、 沿供油泵的全长形成或安装作为平衡构件起作用的偏心壁部78。
具体地说,通过使泵内外直径沿回转轴偏心,将供油泵76的侧壁的厚度局部地形成得较厚。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来进行不平衡回转,具有供油泵和压缩机的 下部平衡构件双方的作用。
通过沿供油泵76的大体全长形成平衡构件,可减小偏心量,所以, 即使偏心部浸在油面中进行回转,也可将由偏心部产生的油的搅拌损 失抑制到最小极限。
图12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作用效果。通常,为了对摆动涡旋构 件的不平衡进行平衡,如(a)所示那样,为了获得动平衡、静平衡, 在主轴7的一端侧如图所示那样配置第一平衡构件Bl、第二平衡构件 B2。各平衡构件安装到通过热装而固定到主轴7的电动机转子的端环 的场合较多。
平衡如公知的那样,设定为Fc=Fcl-Fc2、 Fcl xLl=Fc2xL2。
可是,在如图12(b)那样使摆动涡旋构件31与固定涡旋构件33、 34的涡旋齿相互接触的场合,由固定涡旋构件33、 34的涡旋齿承受 全部的摆动涡旋构件31的离心力,所以,在主轴7上作用由Fcl和 Fc2产生力矩Ml,由上下的主轴承33B、 34C承受该力矩。
结果,主轴如图所示那样倾动地回转,从而容易因所谓的单侧接 触而使主轴承33B、 34C损伤、磨损。
因此,如按图12(c)那样,即如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那样, 以夹住主轴承33B、 34C的方式将两个平衡构件Bl、 B2配置于两侧. 则可减少力矩的发生,按平行于主轴承的状态使主轴7回转,可提高 轴承可靠性。
本发明可用于以按低压缩比进行通常运行的方式受到调揩的空调 机或冰蓄热系统、或使用通常运行为低压缩比的C02气体那样的制冷
/丄 m丄rr
刑H、J么Tj/5j,。
权利要求
1.一种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压缩部和电动机;该压缩部设于密闭容器内,由摆动涡旋构件和一对固定涡旋构件构成;该摆动涡旋构件在摆动基板的两面大体对称地形成涡旋齿,同时,在中心部贯通并固定主轴;该一对固定涡旋构件使上述主轴贯通其中并配置于上述摆动涡旋构件的两面,具有与上述各涡旋齿对应以分别形成压缩室的涡旋齿;该电动机设于上述密闭容器内,驱动上述主轴;上述主轴具有切口部和滑动件;该切口部形成于上述摆动涡旋构件和固定涡旋构件的贯通部;该滑动件形成具有与该切口部对应的平坦滑动面的偏心孔,配合到上述主轴的形成切口部的部位,同时,可由上述滑动面朝与上述主轴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滑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垂直地设置 上述密闭容器,在上述密闭容器内的下部配置上述压缩部,在上述密 闭容器内的上部配置上述电动机,同时,在上述压缩部下方的密闭容器内形成润滑油存积室,将从上述润滑油存积室吸引润滑油的供油泵 安装于上述主轴的下端。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由上述压缩 部将上述密闭容器内分隔成电动机部与润滑油存积室,将上述吸入管 设于电动机部,在上述压缩部设置上述排出管,同时,形成供油路径; 该供油路径连通到上述供油泵,经上述主轴内、在上侧固定涡旋构件 轴承开口,通过摆动涡旋构件轴承、下侧固定涡旋构件轴承到达上述 润滑油存积室。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压缩 部i史置连通电动机部与润滑油存积室的通道,在该通道的润滑油存积 室侧开口部设置防止润滑油的倒流的单向阀。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构成上述 压缩部的上侧固定涡旋构件的外周部,设置连通上述电动机部与上述 压缩室的吸入口 。
6.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 于在上述压缩部附近的密闭容器设置上述吸入管,将玻璃端子设于 上述密闭容器的上端部。
7.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 于在上述摆动涡旋构件设置密封机构,该密封机构对设于上述摆动 涡旋构件的主轴侧的轴承及设于上述固定涡旋构件和主轴之间的轴 承、与由上述两涡旋构件形成的压缩室之间进行密封。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机 构在上述摆动涡旋构件的球根部设于上述固定涡旋构件的对面部。
9.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 于在上述压缩部的两侧,将对随着上述摆动涡旋构件的偏心回转运 动而产生的不平衡进行平衡的平衡构件安装于上述主轴。
10.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在上 述压缩部与电动机之间设于上述主轴或上述电动机的转子上的第一平 衡构件、和设于上述主轴的下端部的第二平衡构件。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 平衡构件与供油泵一体地形成。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形成于上 述主轴的切口部构成为跨过上侧固定涡旋构件的轴承与下侧固定涡旋 构件的轴承的长度。
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形成于上 述主轴的切口部构成形成于轴承的供油路径的一部分。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其组装性良好,不需要推力轴承,形成在两侧对压缩部进行轴支承的两侧轴承构造,此外,涡旋构件的构造简单。该涡旋压缩机具有压缩部和电动机;该压缩部设于密闭容器(1)内并由摆动涡旋构件(31)和一对固定涡旋构件(33、34)构成;该摆动涡旋构件(31),在摆动基板的两面大体对称地形成涡旋齿,同时,在中心部贯通并固定主轴(7);该一对固定涡旋构件(33、34)使主轴贯通其中并配置于摆动涡旋构件的两面,具有与各涡旋构件对应以分别形成压缩室的涡旋齿;该电动机用于驱动主轴;主轴具有切口部(71)、滑动件(72)、及平衡用平衡构件;该切口部(71)形成于摆动涡旋构件和固定涡旋构件的贯通部;该滑动件(72)形成具有与该切口部对应的平坦面的偏心孔(72B),配合到主轴的切口部,可朝与主轴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滑动;该平衡用平衡构件配置于压缩部的两侧,进行偏心回转运动。
文档编号F04C18/02GK101287910SQ20048004422
公开日2008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22日
发明者中村利之, 关屋慎, 幸田利秀, 杉原正浩, 矢野贤司, 石园文彦, 藤条邦雄, 角田昌之, 须川昌晃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