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的背隙控制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93500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缩机的背隙控制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缩机的背隙控制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可在压缩机在运作时,两个涡卷可利用较高的压力暂时分离,以降低马达在开始工作时所需耗费的扭力,也能限制涡卷被推离的位移量的压缩机的背隙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涡卷式压缩机主要由具有涡卷线型的两压缩组件构成,其中一个固定不动,习称固定涡卷,另一个则相对该固定涡卷做圆周运动,习称绕动涡卷,两个压缩组件上的涡卷线相互啮合,并相差180度角。
该压缩机的运作主要由绕动涡卷相对固定涡卷做公转运动,因此能构成密闭空间,工作流体在此密闭空间内体积由外缘向中央部位逐渐缩小,然后排出于两压缩组件,以完成压缩行程。
而在上述压缩机运转的过程中,该绕动涡卷的作动由驱动装置提供,其中,由公知的原理可知,任何构件在开始作动时,所需提供的作用力为最大,主要用于克服静摩擦力,而压缩机的运作也离不开此原理,压缩机内的驱动装置在开始运作时需提供极大的扭力,以克服绕动涡卷与固定涡卷等所产生的摩擦力,此时的驱动装置极容易会有损毁的情形发生,而降低该驱动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的背隙控制机构,其可避免压缩机的绕动涡卷及固定涡卷在开始运作时的分离位移量过大,而造成流体泄漏的现象,并且能解决压缩机的马达在开始运转时因需要极大的扭力,而容易造成马达损毁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缩机的背隙控制机构,其包括壳体,其内部具有容置空间;绕动涡卷,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固定涡卷,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绕动涡卷相互啮合,该绕动涡卷与固定涡卷开始动作后,所产生压缩的流体压力将该固定涡卷推离绕动涡卷;其中,在该壳体与固定涡卷之间设置有限制固定涡卷位移量的抵制部,以形成背隙控制机构。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转动平衡前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转动平衡后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0-壳体101-第一壳体 102-第二壳体20-绕动涡卷 30-固定涡卷40-驱动装置 50,50′-抵制部60-密封缓冲组件 70-浮动油封80-背压室 90-高压腔室91-低压腔室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由下述具体实施例,配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详加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缩机的背隙控制机构,其主要包括有壳体10。壳体10包括第一壳体101及连接在第一壳体101下方的第二壳体102。第一壳体101的内缘直径可等于第二壳体102的内缘直径,并在内部形成有供各构件设置的容置空间;设置在壳体10内的绕动涡卷20与驱动装置40相连接;固定涡卷30设置在壳体10内,并与绕动涡卷20相互啮合,在固定涡卷30的上方设有浮动油封70,且绕动涡卷20与固定涡卷30开始动作后,所产生压缩的流体压力可将固定涡卷30推离绕动涡卷20;其中,在壳体10与固定涡卷30之间设置有限制固定涡卷30位移量的抵制部50,由此形成背隙控制机构。本实施例的抵制部50为分隔板,该分隔板设置在第一壳体101内部,且位于固定涡卷30及浮动油封70的上方处,以限制固定涡卷30的轴向位移量。
图2及图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转动平衡前及后的示意图。当驱动装置40转动后,可将浮动油封70往上推动,此时浮动油封70与固定涡卷30形成有背压室80,并利用浮动油封70与锁固在壳体10上的分隔板,在运转时可将高压腔室90及低压腔室91完全隔离。当固定涡卷30被推离绕动涡卷20时,可减少固定涡卷30与绕动涡卷20的接触面积,相对的在一开始即能形成摩擦力的大幅降低。且按照公知的原理,任何构件在转动时,在起动瞬间需要提供较大的转动能量使构件转动,一旦构件达到转动平衡时,仅需提供较少的转动能量,就可维持原本的运动状态;而在相同构件中,若有构件可降低转动时的摩擦力,相对地可使该构件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转动平衡,所以当流体压力将固定涡卷30推离绕动涡卷20时,驱动装置40不仅可提供较低的扭力,更可快速的达到转动惯量平衡。
此外,当压缩机开始运转时,固定涡卷30将因流体压力而被向上推离绕动涡卷20,直到固定涡卷30与分隔板接触,如此可避免固定涡卷30的位移量过大,否则将会有泄压的疑虑发生;接着当驱动装置40达到转动惯量平衡时,背压室80中的高压流体,将给予固定涡卷30向下推挤的力量,使固定涡卷30具有向下位移的动作产生,直至其与绕动涡卷20再度啮合(如图3所示),虽然这时绕动涡卷20与固定涡卷30会因接触而再产生摩擦力,但此时的驱动装置40已达到转动惯量平衡,所以增加此摩擦力而需增加的扭力远小于开始启动时所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壳体101的内缘直径小于第二壳体102的内缘直径,在第一壳体101的底部周缘直接成形有另一型态的抵制部50′,如此可在固定涡卷30被推离绕动涡卷20时,抵制部50′形成限制固定涡卷30位移的作用。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第二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一壳体101与第二壳体102之间设置有密封缓冲组件60,密封缓冲组件60呈环形,其内缘直径可等于第一壳体101或第二壳体102的内缘直径。此外,密封缓冲组件60的内缘直径也可介于第一壳体101与第二壳体102的内缘直径之间,用于缓冲固定涡卷30与第一壳体101接触力,更能降低传动的噪音及构件的磨耗。
本实用新型压缩机的背隙控制机构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在压缩机开始运转后,该绕动涡卷及固定涡卷动作将产生较高的压力,而该压力可使绕动涡卷及固定涡卷暂时分离,以减少绕动涡卷及固定涡卷的接触面积,从而可降低绕动涡卷及固定涡卷所产生的摩擦力;且该压力亦可降低驱动装置在压缩机开始运作时的扭力,使驱动装置能更快速达成转动平衡的状态,提高压缩机内的驱动装置使用寿命。另外,该绕动涡卷与固定涡卷开始动作后,将产生压缩的流体压力,可将固定涡卷推离绕动涡卷,该固定涡卷即可与壳体有轴向接触,不但能降低马达在开始时所耗费的扭力,同时可避免过大的位移量而造成流体泄漏的现象产生,提高马达的使用寿命,并能避免涡卷的位移量过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压缩机的背隙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其内部具有容置空间;绕动涡卷,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以及固定涡卷,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绕动涡卷相互啮合,所述绕动涡卷与固定涡卷开始动作后,所产生压缩的流体压力,将所述固定涡卷推离绕动涡卷;其中,在所述壳体与固定涡卷之间设置有限制固定涡卷位移量的抵制部,以形成背隙控制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背隙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有第一壳体及连接于第一壳体下方的第二壳体;在所述固定涡卷的上方设有浮动油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背隙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缘直径等于第二壳体的内缘直径,所述抵制部为分隔板,所述分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部,且位于所述固定涡卷及浮动油封的上方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背隙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缘直径小于第二壳体的内缘直径,所述抵制部为分隔板,所述分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部,且位于所述固定涡卷及浮动油封的上方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背隙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缘直径小于第二壳体的内缘直径,所述的抵制部直接成形在第一壳体的底部周缘。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背隙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接合处设有密封缓冲组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背隙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缓冲组件呈环形,其内缘直径等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缘直径。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背隙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缓冲组件呈环形,其内缘直径等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缘直径。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背隙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缓冲组件呈环形,其内缘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缘直径,但大于第二壳体的内缘直径。
专利摘要一种压缩机的背隙控制机构,不仅解决压缩机的马达在开始运转时因需要极大的扭力,而容易造成马达损毁的缺陷,且利用该压缩机内的两个涡卷所产生的较高的压力而使两个涡卷暂时分离时,并利用机壳本身或组装在壳体的密封缓冲组件,以限制涡卷的位移量,不但能降低马达在开始时所耗费的扭力,提高马达的使用寿命,且能避免涡卷的位移量过大。
文档编号F04C18/02GK2779113SQ20052000902
公开日2006年5月10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24日
发明者高建智, 叶忠泓, 洪致超 申请人:擎宇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