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离心式、混流式工作机叶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53143阅读:5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离心式、混流式工作机叶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叶轮,具体地说是离心式、混流式工作机的叶轮。
背景技术
泵、压缩机不仅是应用极其广泛的通用机械,而且是关键设备,甚至被称为“工业的心脏”。泵、压缩机的耗电量约占全国总耗电量的三分之一。泵、压缩机均可分为离心式、混流式、轴流式和容积式等种类。其中离心式占的比例最大,例如离心泵约占所有泵的80%。
叶轮是离心式和混流式泵、压缩机的心脏,而叶片是叶轮的核心技术所在。但是,叶轮内部流动至今尚未完全为人们所掌握,叶片的设计仍处在半经验、半理论的基础之上,存在缺陷,即效率、扬程有待提高,能耗有待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离心式、混流式工作机叶轮。
实现上述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新型离心式、混流式工作机叶轮,包括轮盖、叶片和轮盘,其特征在于从叶片中部到叶片出口边之间,叶片背面安放角大于工作面安放角,两角的差为2度-18度。
根据上述的新型离心式、混流式工作机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机为离心式泵、为混流式泵、为离心式压缩机、为混流式压缩机。
叶片工作面安放角是叶片工作表面切线与圆周方向的夹角,叶片背面安放角是叶片背面表面切线与圆周方向的夹角,叶片出口边是叶轮外径处的边缘。
公知的叶片设计只是设计出叶片工作面型线或骨线,再根据制造工艺、强度等,给定叶片厚度。根本没有叶片背面安放角这一概念。实质上叶片工作面安放角和背面安放角在整个型线上几乎相等。但是,通过对叶轮内部流动及叶片与介质的能量转换程度等重要方面的研究,发现叶片背面安放角对效率和扬程系数的影响比工作面安放角更为显著,是最为重要的设计要素。故因将工作面和背面统称为双主面。
叶轮内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介质的相对运动速度大小是从工作面到背面递增的。这样决定轴面速度的变化规律也是从工作面到背面递增的。所以背面附近的流量比工作面的大,且反映扬程系数的圆周分速度是从背面到工作面逐渐递增的。显然,叶片背面的安放角对叶轮的效率和扬程系数的影响比工作面更大。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使占总流量较大份额的叶片背面附近区域的扬程系数提高,能量转换程度提高,而且,使叶轮周边的旋涡等损失明显减小,从而,提高了总流量的效率和扬程系数;效率提高约3%-8%,扬程系数提高约8%-30%。同时,减少了叶轮运行时的脉动,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叶轮外径减小,泵体积减小,节省材料。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1该新型离心式、混流式工作机叶轮包括轮盖1、叶片2和轮盘3。从叶片2中部到叶片出口边之间,叶片背面安放角大于工作面安放角,两角的差为2-10度,见图1、图2。
叶片工作面安放角是叶片工作表面切线与圆周方向的夹角,叶片背面安放角是叶片背面表面切线与圆周方向的夹角,叶片出口边是叶轮外径处的边缘。
所述工作机为离心式泵。
实施例2从叶片2中部到叶片出口边之间,叶片背面安放角大于工作面安放角,两角的差为3-16度,其它同实施例1。
所述工作机为混流式泵。
实施例3从叶片2中部到叶片出口边之间,叶片背面安放角大于工作面安放角,两角的差为2-8度,其它同实施例1。
所述工作机为离心式压缩机。
实施例6
从叶片2中部到叶片出口边之间,叶片背面安放角大于工作面安放角,两角的差为2-15度,其它同实施例1。
所述工作机为混流式压缩机。
权利要求1.新型离心式、混流式工作机叶轮,包括轮盖、叶片和轮盘,其特征在于从叶片中部到叶片出口边之间,叶片背面安放角大于工作面安放角,两角的差为2度-18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离心式、混流式工作机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机为离心式泵、为混流式泵、为离心式压缩机、为混流式压缩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离心式、混流式工作机叶轮。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叶轮效率和扬程系数均、降低能耗。特点是从叶片中部到叶片出口边之间,叶片背面安放角大于工作面安放角,两角的差为2度-18度。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使占总流量较大份额的叶片背面附近区域的能量转换程度提高,而且,使叶轮周边的旋涡等损失明显减小,从而,总流量的效率提高约3%-8%,扬程系数提高约8%-30%。同时,减少了叶轮运行时的脉动,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叶轮外径减小,泵体积减小,节省材料。
文档编号F04D29/24GK2784587SQ20052007106
公开日2006年5月31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20日
发明者张兴林, 齐兴珮 申请人:张兴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