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旋转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59534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二级旋转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一种旋转压縮机,特别是一种可有效降低排出噪音的二级旋转压缩机。
背景技术
通常,压縮机是从电机或发动机等动力发生装置接收动力后,对空气或冷媒以及的多种工作流体进行压縮,可提高其压力的机械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冰箱、空调等家电设备或整个工业领域中。
这种压縮机大体上可分为往返式压縮机(Reciprocating compressor)、旋转式压縮机(Rotary compressor)和涡轮压縮机(Scroll compressor);往返式压缩机为活塞与气缸之间形成可吸入工作流体的压縮空间,活塞在气缸内部进行直线往返运动以此对冷媒进行压縮;旋转式压缩机为偏心旋转的滚轮与气缸之间形成可吸入工作气体的压縮空间,使滚轮顺着气缸内壁进行偏心旋转以此对冷媒进行压縮,涡轮压縮机为动涡盘与定涡盘之间形成可吸入工作气体的压縮空间,动涡盘顺着定涡盘旋转以此对冷媒进行压縮。
上述旋转压縮机又发展到旋转式双体压縮机(twincompressor)和二级旋转压縮机。旋转式双体压縮机在上、下部设有成双的滚轮和气缸, 一双气缸和滚轮分别压縮整个功率的一部分和其余部分。二级旋转压縮机在上、下部设有两个滚轮和两个气缸,而两个气缸相互连通, 一双气缸和滚轮压縮相对低压的冷媒,另一双气缸和滚轮压縮相对己进行低压压縮的相对高压的冷媒。
大韩民国登录特许公报特1994一0001355中,公开了一种旋转压縮机。在外壳(Shell)内部设有电动机,旋转轴贯穿电动机。另外,在电动机的下部设有气缸,在气缸内部设有嵌合在旋转轴的偏心部以及嵌合在偏心部的滚轮。在气缸上形成有冷媒排出孔和冷媒流入孔,在冷媒排出孔和冷媒流入孔之间设有防止未被压縮的低压冷媒与已压縮的高压冷媒相互混流的叶片。另外,为了使偏心旋转的滚轮与叶片维持接触状态,在叶片的一端设有弹簧。电动机转动旋转轴时,偏心部与滚轮顺着气缸的内周面旋转对冷媒气体进行压縮,得到压縮的冷媒气体通过冷媒排出孔排出。
大韩民国公开特许公报10—2005—0062995中,公开了一种旋转式双体压縮机。如图1所示,具有功率相同的两个气缸1035、 1045和中间板1030,与1级压縮机相比其功率提高了一倍。
大韩民国公开特许公报10—2007—0009958中,公开了一种二级旋转压縮机。如图2所示,压縮机2001在封闭容器2013内部的上方设有包括定子2007和转子2008的电动机2014,与电动机连接的旋转轴2002具有两个偏心部。以旋转轴2002为准,从电动机2014侧开始,依次叠放地设有主轴承2009、高压用压縮结构2020b、中间板2015、低压用压縮结构2020a以及副轴承2019。另外,还包括有将低压用压縮结构2020a压縮的冷媒供应到高压用压縮结构2020b的中间管2040。
这种二级旋转压縮机为了降低冷媒的流动噪音,在低压用压縮结构2020a以及中间板2040相接触的面、形成有槽。如图3所示,在低压用气缸2010a上形成有第1噪音降低槽hl。如图4所示,在中间板2040上形成有第2噪音降低槽h2。上述第1、 2噪音降低槽hl、 h2形成一个空间,让噪音发生共振。
但是,现有的二级旋转压縮机把各噪音降低槽分别形成在低压气缸和中间板上,为了相互连通各槽需要准确地形成在相应的位置上。因此作业工序以及组装工序繁杂。而且由于噪音降低槽形成在压力比较低的冷媒流动的低压气缸以及中间板上,因此很难降低高压冷媒流动所引发的噪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已有技术缺点,提供一种在一个部件上形成噪音降低槽,可简化作业工序的二级旋转压縮机;本发明还可以同时提供一种可降低由高压冷媒流动引发的噪音的二级旋转压縮机。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二级旋转压縮机,包括封闭容器;位于封闭容器内部,传达旋转力的同时供应机油的旋转轴;旋转轴旋转时,通过低压气缸对冷媒进行第1次压縮的低压压縮组合体;旋转轴旋转时,通过高压气缸对冷媒进行第2次压縮的高压压縮组合体;设置在低压气缸和高压气缸之间,与高压气缸接触的一侧面上、形成有高压噪音降低槽的中间板。
所述中间板在与低压气缸相接触的另一侧面、形成有低压噪音降低槽。
所述高压噪音降低槽和低压噪音降低槽位于同一轴线上。
二级旋转压縮机还包括形成有使高压压縮组合体压縮的冷媒短时间流
过的排出空间以及排出口的轴承和罩;所述噪音降低槽形成在靠近轴承排
出孔的位置。
所述噪音降低槽轴向形成落差,具有台阶结构。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由于在高压气缸以及低压气缸相接触的中间板的上、下面分别形成噪音降低槽,不仅可以简化构造,而且可以简化作业工序。另外,本发明还可以把噪音降低槽以多种形状靠近形成在与排出中间压冷媒或高压冷媒通路的位置,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噪音。


图1是现有双体旋转压縮机的示意图;图2是现有二级旋转压縮机的示意图3和图4是现有噪音降低槽及噪音降低槽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图5是包括本发明二级旋转压縮机的回路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二级旋转压縮机实施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二级旋转压縮机低压压縮组合体示意图; 图8以及图9是本发明压縮机组合体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二级旋转压縮机局部纵剖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二级旋转压縮机旋转轴实施例示意图; 图12分别是本发明噪音降低槽设置在中间板及中间板的轴侧示意图13a和13b是与噪音降低槽位置工作频率相关的噪音大小关系图。
图中
100:旋转压縮机 130:高压压縮组合体 151:流入管 180:内部通路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行详细说明。
是包括本发明二级旋转压縮机的回路示意图。如图5所示,制冷回路 包括二级旋转压縮机100,冷凝器300,蒸发器400,气液分离器(phase seperator) 500,四通阀600等部件。其中,冷凝器300构成室内单元,压 縮机IOO、蒸发器400、气液分离器500构成室外单元。压縮机100压縮的 冷媒流过四通阀600流入到室内机的冷凝器300,压縮的冷媒气体与周围空 气进行热交换、发生冷凝。得到冷凝的冷媒流过膨胀阀时转变成低压冷媒。 流过膨胀阀的冷媒在气液分离器500中得到气液分离,液态冷媒流入蒸发器 400;液态冷媒在蒸发器400中进行热交换发生蒸发,以气体状态流入储液 罐200。上述冷媒流过储液罐200、压縮机IOO、冷媒流入管151,重新流入
110:电动机 120:低压压縮组合体
140:中间板 141\142:噪音降低槽
152:流出管 153:注射管
6低压压缩组合体(未图示)。另外,在气液分离器500中得到分离的气态冷 媒通过射入(INJECTION)管153流入压縮机100。在压縮机100的低压压 縮组合体中得到压縮的中间压冷媒和通过注射管153流入的冷媒,流入到压 縮机100的高压压縮组合体(未图示)后得到压縮,重新通过冷媒排出管 152排向压縮机IOO外部。
图6是本发明的二级旋转压縮机实施例示意图。本发明二级旋转压縮 机100,在封闭容器101的内部从下部开始依次设有低压压縮组合体120、 中间板140、高压压縮组合体130以及电动机110。另外,还包括贯穿封闭 容器IOI、与储液罐200连接的冷媒流入管151,以及把压縮冷媒排向外部 的冷媒排出管152。
电动机110包括定子111,转子112以及旋转轴113。定子lll具有通 过叠放电磁钢片形成的叠层构造(lamination),以及巻绕在叠层构造上的 线圈。转子112也具有通过叠放电磁钢片形成的叠层构造。旋转轴113贯穿 转子112的中央,固定在转子112上。当电动机110接通电流后,在定子 111和转子112之间的电磁力作用下,转子112进行旋转,固定在转子112 上的旋转轴113与转子112 —同旋转。旋转轴113穿过低压压縮组合体120、 中间板140和高压压縮组合体130的中央部,从转子112下部延伸到转子的 上部。
中间板140隔在低压压縮组合体120和高压压縮组合体130的中间,从 下部开始以低压压縮组合体120、中间板140至高压压縮组合体130的顺序 设置。另外,也可以从下部开始,以高压压缩组合体130 —中间板140—低 压压縮组合体120的顺序进行叠放设置。另外,与低压压縮组合体120、中 间板140和高压压縮组合体130的顺序无关,在叠层的组合体下部以及上部、 分别设有下部轴承161和上部轴承162,轴承在旋转轴113顺畅旋转的同时 支撑垂直叠层的二级压縮组合体各部件的重量。上部轴承162以三点焊接的方式焊接在封闭容器101上,支撑二级压縮组合体的重量并固定在封闭容器
101上。
低压压縮组合体120与从外部贯穿封闭容器101的冷媒流入管151连 接。另外,在低压压縮组合体120的下部设有下部轴承161和下部罩171, 在下部轴承161和下部罩171之间形成有中间压腔Pm。中间压腔Pm是在 低压压縮组合体120中得到压縮的冷媒被排出的空间,中间压腔Pm作为冷 媒流入高压压縮组合体130之前暂存的空间,在低压压縮组合体120和高压 压縮组合体130之间起冷媒通路的缓冲空间的作用。
下面,对中间压腔Pm形成在下部轴承161的造构进行说明。作为第一 实施例,下部轴承161插入设置在旋转轴113的中心部以及与下部罩171 相接的周围部,分别具有向下凸出的形状。下部罩171形成有使旋转轴113 贯穿的孔,并具有与下部轴承161紧密接触的平板形状。这里,下部轴承 161的向下凸出的周围部与下部罩171的平坦周围部一起通过螺栓组装在低 压气缸121上。作为实施例2,下部轴承161只有插入设置旋转轴113的中 心部向下凸出,而其外部分具有平坦结构,下部罩171形成有使旋转轴113 贯穿的孔的中心部具有平坦结构而其周围部向上凸出、形成台阶结构。这 里,下部轴承161的平坦周围部与下部罩171的按台阶状向上凸出的周围部 一起,通过螺栓组装在低压气缸121上。此时,可以简化下部轴承161的形 状降低作业工时,也可以容易地通过冲压加工制造下部罩171 。下部轴承 161以及下部罩171的形状和组装方法并不受上面所记载的内容限制。这里 以中间压腔Pm形成在下部轴承161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上述中间压 腔Pm也可以形成在上部轴承162或中间板140中的某一个上。
高压压缩组合体130上部的上部轴承162,在高压压縮组合体130的上 部设有排出口 (未图示)。通过上部轴承162的排出口从高压压縮组合体 130排出的高压冷媒,通过位于封闭容器101上部的冷媒排出管152排向外部。
在下部轴承161、低压压縮组合体120、中间板140和高压压縮组合体 130的内部,形成有内部通路180,使冷媒从低压压縮组合体120流向高压 压縮组合体130。上述内部通路180与压縮机的轴大体平行,直立地设置。
内部通路180不是单独的管,因此上述气液分离器500分离的冷媒流入 的射入管153可以设置在内部通路180的任意部位。比如,可设置在形成中 间压腔Pm的下部轴承161、中间板140或高压气缸中的某一个上,形成贯 穿孔(未图示)后,将注射管153插入到上述贯穿孔中,使冷媒气体流入, 进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压縮效率。
图7是本发明的二级旋转压縮机低压压縮组合体示意图。如图7所示, 低压压縮组合体120包括低压气缸121、低压偏心部122、低压滚轮123、 低压叶片124、低压弹性部件125、低压流入孔126和中间压排出孔127。 旋转轴113穿过低压气缸121的中央部,在旋转轴113上固定低压偏心部 122。这里,低压偏心部122可以一体形成在旋转轴113上。另外,在低压 偏心部122上可旋转地设有低压滚轮123,旋转轴113旋转时低压滚轮123 顺着低压气缸121的内周面滚动地旋转。在低压叶片124的两侧形成有低压 流入孔126和中间压排出孔127。另外,在低压气缸121内的空间被低压叶 片124和低压滚轮123划分,压縮前、后的冷媒共存于低压气缸121内。由 低压叶片124和低压滚轮123划分,包括低压冷媒流入孔126的部分称作低 压冷媒流入部Si和中间压排出孔127的部分称作中间压冷媒排出部Dm。这 里,低压弹性部件125为了让低压叶片124与低压滚轮123维持接触状态, 向低压叶片124提供弹力。为了安装低压叶片124形成在低压气缸121的叶 片孔124h,横向贯穿地形成在低压气缸121上。通过叶片孔124h引导叶片 124的移动,而向低压叶片124提供弹力的低压弹性部件125贯穿低压气缸 121延伸到封闭容器101。低压弹性部件125的一端与低压叶片124接触,另一端与封闭容器101接触,以可以使低压叶片124与低压滚轮123维持接 触状态的方式推低压叶片124。
另外,在低压气缸121上,形成有中间压连通孔120a,使低压压縮组 合体120中得到压縮的冷媒、流过形成在下部轴承161的中间压腔Pm流入 到高压压縮组合体130。中间压连通孔120a为了防止与插入到低压流入孔 126的冷媒流入管151相互重叠,BP,以可避免内部通路180与冷媒流入管 151重叠的结构,内部通路180与冷媒流入管151错开地形成。即使与冷媒 流入管151重叠一部分,也是以中间压冷媒从中间压腔Pm流动到高压压縮 组合体130的结构形成。但是,此时内部通路180与冷媒流入管151重叠的 剖面积会导致压縮损失,因此也非最佳结构。另外,冷媒迂回至冷媒流入 管151周围时,有可能会降低压力。
如图7所示,在旋转轴113旋转时低压偏心部122也进行旋转,低压滚 轮123顺着低压气缸121内壁滚动。此时,低压流入部Sl的容积变大,使 低压流入部S1处于低压状态,冷媒通过低压流入孔126流入。相反,中间 压排出部Dm的容积会变小,中间压排出部Dm内的冷媒得到压縮,通过中 间压排出孔127排出。随着低压偏心部122和低压滚轮123持续旋转,低压 流入部Sl和中间压排出部Dm的容积持续变化,每旋转一次,排出一次冷 媒。
图8以及图9是本发明压縮机组合体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0是本发 明的二级旋转压縮机局部纵剖示意图。如图8至图10所示,从下部依次叠 放设置有低压压缩组合体120、中间板140和高压压缩组合体130。如前所 述,低压冷媒通过冷媒流入管151和低压流入孔126流入到低压气缸121, 被压縮后通过中间压排出孔127排向由低压压縮组合体120底面和下部轴承 161以及下部罩171所限制的空间一中间压腔Pm。在中间压排出孔127与 下部轴承161相互重叠时形成有中间压排出孔161h,在下部轴承161中间压排出孔161h的下部设有阀门(未图示),当低压压缩组合体120的中间 压排出部Dm中压縮的冷媒达到一定压力时便排向中间压腔Pm。排到中间 压腔Pm的冷媒,再次通过形成在下部轴承161的中间压连通孔161a流过 形成在低压气缸121的中间压连通孔120a以及形成在中间板140的中间压 连通孔140a,并通过高压气缸131的中间压流入槽130a流入到高压压缩组 合体130。下部轴承161上的中间压连通孔161a、低压压縮组合体的中间压 连通孔120a、中间板140的中间压连通孔140a和高压压縮组合体130的中 间压流入槽130a,形成在在低压压縮组合体120中得到压縮的冷媒流过的 内部通路180。这里,高压压縮组合体130的中间压流入槽130a与高压气 缸131内部空间连通,以倾斜槽的形状形成。中间压流入槽130a下部的一 部分与中间板140的中间压连通孔140a相互接触,形成内部通路180的一 部分。得到压縮的中间压冷媒,通过中间压流入孔130a流入高压气缸131 的内部。中间压冷媒通过内部通路180流入高压压缩组合体130后,高压压 縮组合体130以与低压压縮组合体120相同的工作原理将中间压冷媒进行压 縮成高压冷媒。
如上所述,有中间压冷媒流过的内部通路180不用独立的管形成,而 是将其形成在封闭容器IOI内部,这样可以降低噪音,缩短内部通路180, 因此可以降低由阻力引起的冷媒压力的损失。另外,上面以中间压腔Pm形 成在下部轴承161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中间压腔Pm也可以形成在上部 轴承162或中间板140中的某一个上。此时,虽然具体结构会有所不同,但 还是可以把内部通路180形成在二级压縮组合体的内部,通过内部通路180 把低压压縮组合体120中得到压縮的中间压冷媒导流到高压压縮组合体130 中。通过上述结构,可以缩短中间压冷媒的导流通路长度,可以降低流动 损失,由于不必经过贯穿封闭容器IOI内部的连接管,还可以降低噪音以及 振动。
ii为了避免冷媒流入管151横挡住内部通路180,从上方观察时,形成内
部通路180的低压压縮组合体120的中间压连通孔120a、中间板140的中 间压连通孔140a和高压压縮组合体130的中间压流入槽130a,与冷媒流入 管151相互隔离。
下部轴承161的中间压连通孔161a为了避免与连接在低压气缸121的 冷媒流入管151重叠,需避开冷媒流入管151的插入位置。冷媒流入管151 插入在低压气缸121的低压流入孔126中。低压流入孔126靠近用于插入低 压叶片124的低压叶片插入孔124h。上述低压流入孔126离低压叶片124 越远,低压气缸121内部空间不能压缩冷媒的死点就越大。
另外,在高压气缸131的中间压流入槽130a不从高压气缸131的下部 贯穿到上部,而是从高压气缸131的下部倾斜地设置。这里,中间压流入槽 130a位于靠近高压叶片(未图示)的所述高压叶片孔134h,而高压叶片插 入的高压叶片孔134h与低压压组合体相同,中间压流入孔130a要靠近高压 叶片(未图示)为宜,这可以减小高压气缸131内部空间中的死点。
低压叶片124和高压叶片(未图示)位于同一轴上。从而,形成在下 部轴承161上的中间压连通孔161a和形成在高压气缸131的中间压流入槽 130a不会形成在同一轴上,在水平方向上相隔有一定间距。在本发明的第3 实施例中,为了连接下部轴承161的中间压连通孔161a和高压气缸131的 中间压连通孔130a,低压气缸121的中间压连通孔120a以及中间板140的 中间压连通孔140a大体上呈螺旋形状。低压气缸121的中间压连通孔120a 以及中间板140的中间压连通孔140a以螺旋状相互重叠设置。即,低压气 缸121的中间压连通孔120a与中间板140的中间压连通孔140a相互重叠形 成螺旋型连通孔。这里,螺旋型连通孔的一端与下部轴承161的中间压连通 孔161a重叠,另一端与高压气缸131的中间压连通槽130a重叠。这里,低 压气缸121的中间压连通孔120a的一端连通地贯通到下部轴承161的中间压连通孔161a。 g卩,低压气缸121的中间压连通孔120a与下部轴承161的 中间压连通孔161a相接的一端按垂直方向贯通低压气缸121,而中间压连 通孔120a的其他部分从贯通的一端到另一端的方向,中间压连通孔120a 下端部分越来越高整体上呈螺旋结构。另外,中间板140的中间压连通孔 140a与此相反,螺旋型连通孔的另一端即与上部气缸130中间压流入槽130a 重叠的另一端,按中间板140的垂直方向贯通。另外,从与下部轴承161 的中间压连通孔161a重叠的一端到另一端,中间压连通孔120a的上端部分 逐渐变高,整体上呈螺旋形状。
低压气缸121的中间压连通孔120a和中间板140的中间压连通孔140a 具有螺旋结构时,冷媒流过低压气缸121的中间压连通孔120a和中间板140 的中间压连通孔140a时所受的阻力会变小。当然,低压气缸121的中间压 连通孔120a和中间板140的中间压连通孔140a不仅可以呈螺旋结构,还可 以具有上端和下端高度不变的圆弧等形状。
另外,低压气缸121的中间压连通孔120a和中间板140的中间压连通 孔140a具有螺旋或圆弧结构时,可以在螺旋形或弧形中间压连通孔120a、 140a的中心部分形成组装孔120b、 140b。下部轴承161、低压气缸121、中 间板140、高压气缸131、上部轴承162通常通过螺栓进行组装。这里,组 装螺栓的组装孔161b、 120b、 130b、 140b、 162b的形成位置,要避开冷媒 流入管151、中间压连通孔161a、 120a、 130a、中间压流入槽140a和中间 压排出孔127等多种部件以及内部通路。另外,组装孔161b、 120b、 130b、 140b、 162b至少要形成有三处,要满足可把组装力均匀地分散到整个压縮 机组合体105的条件。这里,低压气缸121的中间压连通孔120a和中间板 140的中间压连通孔140a,与下部轴承161的中间压连通孔161a以及高压 气缸131的中间压流入槽130a相比,其长度更长,因此会妨碍形成有多个 组装孔161b、 120b、 130b、 140b、 162b。从而,把低压气缸的中间压连通孔120a以及中间板140的中间压连通孔140a形成为螺旋形或圆弧等形状 时,可以在螺旋形或圆弧的中心形成组装孔161b、 120b、 130b、 140b、 162b, 因此有利于把组装孔161b、 120b、 130b、 140b、 162b分散配置在整个压縮 机组合体105上。
图11是本发明二级旋转压縮机旋转轴实施例示意图。如图11所示,在 旋转轴113上结合有低压偏心部122和高压偏心部132。低压偏心部122和 高压偏心部132为了降低振动,通常具有180度的相位差结合在旋转轴113 上。另外,旋转轴113是内部为空的中空轴,在低压偏心部122的下部和高 压偏心部132的上部、形成有机油连通孔113a。另外,在旋转轴113的内 部孔113h中,插放有按螺旋形弯曲的薄板式搅拌器(stirrer) 113b。搅拌器 113b嵌入在旋转轴113的内部孔113h中,在旋转轴113旋转时随之一起旋 转。这时,封闭容器101下部的机油顺着搅拌器113b向上流动, 一部分通 过形成在旋转轴113的机油连通孔113a,流出到低压气缸121、中间板140 和高压气缸131上,润滑低压滚轮123以及高压滚轮(未图示)等部件。
图12分别是本发明噪音降低槽设置在中间板及中间板的轴侧示意图。 如图8、图9和图12所示,噪音降低槽包括分别形成在与低压气缸121、高 压气缸131相接触的中间板140上下面的高压噪音降低槽141和低压噪音降 低槽142。高压噪音降低槽141和低压噪音降低槽142位于同一轴线上。
特别是,高/低压噪音降低槽141和142为了降低高压冷媒的流动噪音, 最好设置在靠近压縮冷媒排出通路的位置。具体是说,高压噪音降低槽141 位于靠近从高压气缸131排出已压縮冷媒的高压气缸131高压排出孔137 以及与之连通的上部轴承162排出口的位置。低压噪音降低槽142位于靠近 低压气缸121中间压排出孔127以及与之连通的下部轴承161中间压排出孔 161h的位置。g卩,为了减小高压压縮空间的压縮盲点体积,高压气缸131 的高压排出孔137靠近高压叶片孔134h。因此高压噪音降低槽141也靠近高压叶片孔134h,或者形成在与高压叶片孔134h形成0 45度的角度范围 内为宜。同理,低压气缸121的中间压排出孔127也靠近低压叶片孔124h。 因此低压噪音降低槽142也靠近低压叶片孔124h,或者形成在与低压叶片 孔124h形成0 45度的角度范围内为宜。
综上所述,高压噪音降低槽141形成在中间板140的顶面,与高压气缸 131的底面结合、形成高压噪音空间。而低压噪音降低槽142形成在中间板 140的底面,与低压气缸121的顶面结合、形成低压噪音空间。为了让多种 频带的噪音发生共振,上述高压噪音空间以及低压噪音空间的高压噪音降 低槽141以及低压噪音降低槽142的轴向深度形成落差,或者以中间板140 的上下面为准、幅度可变地构成。
从而,把上部轴承162以及上部罩172固定在封闭容器101内侧后,从 下部开始叠放地设置下部罩171、下部轴承161、低压气缸121、中间板140 和高压气缸131,中间板140的高/低压噪音降低槽141和142与高压气缸 131以及低压气缸121结合、形成深度和幅度发生变化的共振空间。
具有上述结构的二级旋转压縮机进行冷媒压縮时,在低压气缸121中 经过第1次压縮的冷媒,通过低压气缸121的中间压排出孔127、下部轴承 161的中间压排出孔161h排出。这时,中间压冷媒的排出噪音,在由中间 板140低压噪音降低槽142和低压气缸121底面形成的低压噪音空间中得到 共振,发生衰减。而高压气缸131排出的高压冷媒。通过高压气缸131的高 压排出孔137、上部轴承162的排出口排出。这时,高压冷媒的排出噪音, 在由中间板140的高压噪音降低槽141和高压气缸131顶面形成的高压噪音 空间中、得到共振,被衰减。
图13a和13b是与噪音降低槽位置工作频率相关的噪音大小关系图。噪 音降低槽分别形成在中间板和上部轴承上时,如图13a所示,在lk 6.3k 工作频带上,最高产生63dB的噪音。相反,噪音降低槽形成在中间板的上、下面时,如图13b所示,在lk 6.3k的工作频带上,最高只产生58dB的噪
值得指出的是,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受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以及附图, 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二级旋转压缩机,包括封闭容器(101);位于封闭容器(101)内部,传达旋转力的同时供应机油的旋转轴(113);旋转轴(113)旋转时,通过低压气缸(121)对冷媒进行第1次压缩的低压压缩组合体(120);旋转轴旋转时,通过高压气缸(131)对冷媒进行第2次压缩的高压压缩组合体(13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低压气缸(121)和高压气缸(131)之间,与高压气缸(131)接触的一侧面上、形成有高压噪音降低槽(141)的中间板(14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级旋转压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140)在与低压气缸(121)相接触的另一侧面、形成有低压噪音降低槽(142)。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级旋转压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噪音降低槽(141)和低压噪音降低槽(121)位于同一轴线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级旋转压縮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形成有使高压压縮组合体(130)压縮的冷媒短时间流过的排出空间以及排出口的轴承(161、 162)和罩(171、 172);所述噪音降低槽(141、 142)形成在靠近轴承(161、 162)排出孔的位置。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任一二级旋转压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噪音降低槽(141、 142)轴向形成落差,具有台阶结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级旋转压缩机,包括封闭容器;位于封闭容器内部,传达旋转力的同时供应机油的旋转轴;旋转轴旋转时,通过低压气缸对冷媒进行第1次压缩的低压压缩组合体;旋转轴旋转时,通过高压气缸对冷媒进行第2次压缩的高压压缩组合体;设置在低压气缸和高压气缸之间,与高压气缸接触的一侧面上、形成有高压噪音降低槽的中间板。有益效果是由于在高压气缸以及低压气缸相接触的中间板的上、下面分别形成噪音降低槽,不仅可以简化构造,而且可以简化作业工序。另外,本发明还可以把噪音降低槽以多种形状靠近形成在与排出中间压冷媒或高压冷媒通路的位置,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噪音。
文档编号F04C29/06GK101684815SQ20081015192
公开日2010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27日
发明者卞想明, 朴峻弘, 金赏模, 韩定旻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