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23878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散热扇,尤其是一种可以防止该扇轮轮毂顶部或其扇叶顶部碰撞其盖板底部散热扇,该散热扇利用辅助轴介于该扇轮轮毂与盖板之间,可防止扇叶顶部或轮毂顶部碰撞该盖板底部。
背景技术
请阅图I所不,其是一种现有的散热扇的使用方式,该散热扇9容置于一机壳90内,用以对一发热元件91提供散热功能,该散热扇9由一基座92设有一轴管93,该轴管93外周壁供一定子组94结合,该轴管93内周壁设轴承95供扇轮96的转动轴961活动旋转,该扇轮96由轮毂962外周壁成辐射状的设有数扇叶963,该数扇叶963顶部不凸出或与该轮毂962顶部平齐,该定子组94可以驱动具有永久磁铁964的扇轮96旋转。该扇轮96的轮毂962顶部与一盖板97之间留有一间距P,使该扇轮96旋转时,可以防止该轮毂962顶 部及扇叶963顶部与盖板97碰撞。更甚者,该扇轮96的转动轴961可以凸出在该轴承95底部,且在该凸出的转动轴961设有扣环等定位元件(图未绘示),以防止该扇轮96旋转时,该轮毂962顶部及扇叶963顶部与盖板97碰撞。当该扇轮96仅由轮毂962顶部及扇叶963顶部与盖板97之间留有一间距P,以防止该轮毂962顶部及扇叶963顶部与盖板97碰撞时,该扇轮96虽然可以借由永久磁铁964与定子组94感应磁吸,以避免该轮毂962顶部及扇叶963顶部与盖板97的碰撞。惟该永久磁铁964与定子组94的感应磁吸力有限,因此,该扇轮96仍会有上移现象,导致该轮毂962顶部及扇叶963顶部与盖板97之间仍会发生碰撞情形,导致该扇轮96旋转时会产生噪音,及该扇轮的扇叶及该散热扇易形成损坏。再者,当借由在该凸出的转动轴961设有扣环等定位元件,以防止该扇轮96上移,及避免该轮毂962顶部及扇叶963顶部与机壳90碰撞时,其将造成该散热扇9的构造变得复杂,且该散热扇9的制造成本,也相对会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散热扇,该散热扇的扇轮轮毂顶部及扇叶顶部不会与盖板底部碰撞。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散热扇,该散热扇的扇轮轮毂顶部及扇叶顶部不会与盖板底部碰撞,以避免该扇轮旋转时产生碰撞噪音,及降低该扇轮的扇叶及该散热扇的损坏率。本发明要解决的再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散热扇,该散热扇的构造较为简单,以降低该散热扇的制造成本。本发明要解决的再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散热扇的扇轮,该散热扇的扇轮具有辅助轴,该辅助轴可以抵顶顶于该盖板底部,使该扇轮的旋转可以更为稳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散热扇,包含一个基座;一个盖板,位于基座的顶部;一个扇轮,由一个转动轴活动旋转的枢接于基座,该扇轮有一个最高部位T,该扇轮最高部位T与盖板底部之间有一个第一间隙Gl ;及一个辅助轴,设于扇轮的轮毂顶部与盖板底部之间,该辅助轴与轮毂顶部或盖板底部之间有一个第二间隙G2,该第二间隙G2小于上述第一间隙Gl。本发明的散热扇,其中,该基座上还设有一个保护板,该保护板位于该扇轮的扇叶顶部,该扇轮最高部位T与保护板底部间形成一个第一间隙G1’,该第二间隙G2小于上述第一间隙Gl ’。本发明的散热扇,其中,该辅助轴是由一个第一辅助轴与一个第二辅助轴所构成,该轮毂顶部设该第一辅助轴,及在盖板的底部设有该第二辅助轴,该第一辅助轴与第二辅助轴之间形成一个第二间隙G2,该第二间隙G2小于上述第一间隙G1。本发明的散热扇,其中,该辅助轴设于扇轮的轮毂顶部。
本发明的散热扇,其中,该辅助轴、第一辅助轴与扇轮一体成型。本发明的散热扇,其中,该辅助轴设于盖板的底部,且该辅助轴与盖板一体成型。本发明的散热扇,其中,该辅助轴位于该扇轮的旋转中心位置。本发明的散热扇,其中,该辅助轴由该转动轴直接延伸形成。本发明的散热扇,其中,该辅助轴邻接盖板底部的一端,形成圆弧状、锥状或尖状。本发明的散热扇,其中,该第一辅助轴与第二辅助轴的邻接端,至少其一端形成圆弧状、锥状或尖状。本发明的散热扇,其中,该盖板底部设有耐摩件,该耐摩件供辅助轴的一端抵接。本发明的散热扇,其中,该盖板结合于基座。本发明的散热扇,其中,该散热扇结合于机壳,该盖板是为该机壳的机板。本发明的散热扇,其中,该基座设有风道,该风道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风口与至少一个第二风口,且该基座上另设有轴座,该扇轮是由转动轴枢接于该轴座。本发明的散热扇,其中,该第一风口与第二风口形成在同一水平方向。本发明的散热扇,其中,该第一风口与第二风口形成在同一轴向方向。本发明的散热扇,其中,该第一风口与第二风口形成在相互垂直方向。一种散热扇的扇轮,该扇轮具有转动轴及轮毂,该轮毂上设有数个扇叶,该数个扇叶具有叶片凸出高度H,该轮毂顶部设有辅助轴,该辅助轴具有预定长度L,该预定长度L大于叶片凸出高度H。本发明的散热扇的扇轮,其中,该扇轮为轴流式风扇扇轮、或离心式风扇扇轮、或鼓风式风扇扇轮、或水平对流式风扇扇轮。本发明的散热扇的扇轮,其中,该辅助轴由该转动轴直接延伸形成。本发明的散热扇的扇轮,其中,该辅助轴位于该扇轮的旋转中心位置。本发明的散热扇的扇轮,其中,该辅助轴与扇轮一体成型。本发明的散热扇,由于该扇轮轮毂顶部上设有辅助轴,因此具有扇轮轮毂顶部及扇叶顶部不会与盖板底部产生碰撞的功效。本发明的散热扇,该散热扇的扇轮轮毂顶部及扇叶顶部与盖板底部不会碰撞,因此具有可以避免该扇轮于旋转时因碰撞所产生噪音,及可以降低该散热扇及扇轮损坏率的功效。
本发明的散热扇,由于仅增加一辅助轴,因此散热扇构造可以简化,具有降低该散热扇制造成本的功效。本发明的散热扇及扇轮,由于在扇轮的轮毂顶部可以设有一辅助轴,该辅助轴是可以抵顶于该盖板底部,因此散热扇的扇轮旋转时,具有更为稳固的功效。


图I :现有散热扇构造的正面剖视图。图2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组合正面剖视图。图4 :由图3所示的辅助轴上升位移情形图。
图5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组合正面剖视图。图6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组合正面剖视图。图7 :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组合正面剖视图。图8 :本发明的一使用例立体图。图9 :由图8所示的组合正面剖视图。图10 :本发明的另一使用例立体图。图11 :由图10所示的组合正面剖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本发明I基座10风道11 第一风口 12 第二风口13轴座14枢接元件15定子组 16保护板2盖板21定位元件22耐摩件3扇轮31转动轴32轮毂33扇叶34永久磁铁4辅助轴41第一辅助轴42第二辅助轴5发热兀件 51机壳Gl第一间隙 G2第二间隙G1’ 第一间隙H叶片凸出高度 L长度LI长度L2长度T扇轮最高部位现有9散热扇90机壳91发热元件92基座
93轴管94定子组95轴承96扇轮961转动轴962轮毂963扇叶964永久磁铁97盖板P间距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请参照图2、图3所示,其是本发明的散热扇一较佳实施例,其包含一基座I、一盖板2、一扇轮3及一辅助轴4。该盖板2是对位于该扇轮3上方,以保护该扇轮3 ;该扇轮3是可以相对于基座I旋转,该辅助轴4介于该盖板2与扇轮3之间,以确保该扇轮3不会碰撞该盖板2。该基座I设有一风道10,该风道10具有至少一第一风口 11与至少一第二风口 12,该基座I上还可以设有一轴座13,该轴座13上可以设有轴承等枢接元件14及定子组15。该盖板2是位于该基座I的顶部,如图所示,该盖板2是可以被定位元件21结合在基座1,该结合方式可以为现有的卡扣、粘着或其他各种固定方式。又该盖板2底部是可以设一耐摩件22,该耐摩件22可以供一辅助轴4的一端抵接,如此,该耐摩件22与辅助轴4具有辅助支撑该扇轮3稳定旋转的效果。该扇轮3是由一转动轴31可以相对于基座I旋转,该转动轴31是可以活动旋转的枢接于该基座I的轴座13,且该转动轴31与轴座13间还可以设有枢接元件14,使该扇轮3的转动更为顺畅。该扇轮3具有一轮毂32,该轮毂32上设有数扇叶33,该数扇叶33可以凸出于该轮毂32顶部,以形成一叶片凸出高度H。该轮毂32内周壁设有永久磁铁34,该永久磁铁34对应于基座I的定子组15,使该定子组15可以驱动该扇轮3旋转,用以驱动气流于该基座I的风道10流动,使气流可以由该基座I的第一风口 11朝第二风口 12流动,或由该第二风口 12朝第一风口 11流动。该扇轮3具有一扇轮最高部位T,该扇轮最高部位T与盖板2的底部之间形成一第一间隙Gl。该辅助轴4是设于扇轮3的轮毂32顶部与盖板2底部之间,该辅助轴4可以设在扇轮3的轮毂32顶部,或设在盖板2的底部,或同时设在扇轮3的轮毂32顶部及盖板2的底部。在本实施例当中,该辅助轴4是设于扇轮3的轮毂32顶部,且该辅助轴4是由该转动轴31直接延伸形成。该辅助轴4较佳的是对应在该扇轮3的旋转中心位置,该辅助轴4具有一预定长度L,该辅助轴4的长度L较佳的是大于上述叶片凸出高度H。该辅助轴4的一端与该盖板2的底部之间具有一第二间隙G2,该第二间隙G2小于上述第一间隙G1。该第二间隙G2的尺寸可以大于或等于零(G2 ^ 0),当该第二间隙G2等于零时,该辅助轴4的一端可以抵顶于该盖板2的底部或耐摩件22,如此,该辅助轴4具有辅助该扇轮3稳定旋转的效果。该辅助轴4邻接盖板2底部的一端,较佳的是形成圆弧状、锥状或尖状,以降低该辅助轴4与盖板2底部或耐摩件22接触时的摩擦阻力。请阅图3所示,其是本发明的散热扇一较佳实施例组合情形,该扇轮3是由转动轴31枢接于该基座I的枢接元件14,该基座I的定子组15可以驱动该扇轮3旋转,该扇轮最高部位T与盖板2的底部形成一第一间隙Gl,该辅助轴4顶部与该盖板2的底部形成一第二间隙G2,该第二间隙G2小于第一间隙Gl (G2 < Gl)。请阅图4所示,当该扇轮3对基座I产生上升位移时,由于该第二间隙G2小于第一间隙Gl (G2 < Gl),或该辅助轴4长度L大于叶片凸出高度H(L > H),因此,该上升位移的扇轮3,仅可以由该辅助轴4 一端抵顶于该盖板2的底部,如此,可以避免该扇轮最高部位T碰撞该盖板2的底部(在本实施例当中,可以避免该扇轮3的扇叶33顶部碰撞该盖板2的底部)。再者,当该盖板2的底部设有耐摩件22时,该上升位移的辅助轴4 一端可以与耐摩件22抵接时,该辅助轴4与耐摩件22具有辅助支撑该扇轮3稳定旋转的效果。请阅图5所示,其是本发明的辅助轴4第二较佳实施例,该辅助轴4是可以直接成 型在该扇轮3上,即该辅助轴4是可以为一金属材质与扇轮3 —体成型,或如图所示,与该扇轮3材质相同,直接成型在该轮毂32的顶部表面。该扇轮最高部位T与盖板2的底部具有一第一间隙G1,该辅助轴4顶部与该盖板2的底部形成该第二间隙G2,该第二间隙G2小于第一间隙Gl (G2 < Gl);或该辅助轴4长度L大于叶片凸出高度H(L> H)。因此,该上升位移的扇轮3,仅可以由该辅助轴4 一端抵顶于该盖板2的底部,如此,可以避免该扇轮最高部位T碰撞该盖板2底部的效果(在本实施例当中,可以避免该扇轮3的扇叶33顶部碰撞该盖板2的底部)。请阅图6所不,其是本发明的第三较佳实施例,该散热扇包含有一基座I、一盖板2、一扇轮3及一辅助轴4。该基座I与扇轮3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恕不赘述,在本实施例当中,该辅助轴4包括有一第一辅助轴41与一第二辅助轴42,该第一辅助轴41是凸出在该轮毂32的顶部表面,且该第一辅助轴41是可以由该转动轴31直接延伸形成,该第一辅助轴41具有一预定长度LI ;该第二辅助轴42是位于该盖板2的底部,该第二辅助轴42具有一预定长度L2,该第一辅助轴41的长度LI与第二辅助轴42的长度L2共形成一长度L。该第一辅助轴41与第二辅助轴42的总长度L可以大于该叶片凸出高度H(L > H)。或者,该第一辅助轴41与第二辅助轴42之间形成一第二间隙G2,该扇轮最高部位T与盖板2的底部形成一第一间隙Gl,该第二间隙G2小于第一间隙Gl (G2 < Gl)。该第一辅助轴41与第二辅助轴42较佳在同一中心线上。该第一辅助轴41与第二辅助轴42的邻接端,至少其一端较佳的是形成圆弧状、锥状或尖状,如此,可以降低该第一辅助轴41与第二辅助轴42接触时的摩擦阻力。因此,该上升位移的扇轮3,亦仅可以由该第一辅助轴41的一端抵顶于该第二辅助轴42的底部,如此,可以避免该扇轮最高部位T碰撞该盖板2底部的效果(在本实施例当中,可以避免该扇轮3的扇叶33顶部碰撞该盖板2的底部)。请阅图7所示,其是本发明的第四较佳实施例,该散热扇包含有一基座I、一盖板2、一扇轮3及一辅助轴4。该基座I与扇轮3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恕不赘述,在本实施例当中,该辅助轴4是直接成型在该盖板2上,即该辅助轴4是可以为一金属材质与盖板2 —体成型,或如图所示,与该盖板2材质相同,直接成型在该盖板2的底部表面。该辅助轴4底部与该扇轮3的轮毂32顶部形成该第二间隙G2,另外,该扇轮最高部位T与盖板2的底部具有一第一间隙Gl,该第二间隙G2小于第一间隙Gl (G2 < Gl);或者,该辅助轴4长度L大于叶片凸出高度H(L > H)。因此,该上升位移的扇轮3,仅可以由该扇轮3的轮毂32顶部抵顶于该辅助轴4的底部,如此,亦可以避免该扇轮最高部位T碰撞该盖板2的底部(在本实施例当中,可以避免该扇轮3的扇叶33顶部碰撞该盖板2的底部)。请阅图8、图9所示,其是本发明的散热扇一使用例,该扇轮3是枢接在该基座I成可活动旋转,由该扇叶33可驱动气流由第一风口 11朝第二风口 12移动,并对设于该第二风口 12的发热兀件5进行散热,该基座I及发热兀件5是结合于一机壳51,在本使用例当中,该盖板2为该机壳51的一机板,且该扇轮最高部位T与盖板2底部间形成一第一间隙G1,而该辅助轴4的一端与盖板2间形成该第二间隙G2,由于该第二间隙G2小于第一间隙Gl (G2 < Gl),或该辅助轴4长度L大于叶片凸出高度H (L > H),本使用例中扇叶仅位于该散热扇的扇轮轮毂侧边与扇轮轮毂顶部平齐,或说该扇叶的顶部未凸出于扇轮轮毂的顶部,因此该扇叶凸出高度H = O。因此,当该扇轮3上升位移时,仅该辅助轴4的一端可以抵顶于该盖板2的底部,如此,可以避免该扇轮最高部位T碰撞该盖板2的底部(在本实施例当中,可以避免该扇轮3的扇叶33顶部及轮毂32顶部碰撞该盖板2的底部)。请阅图10所不,其是本发明的散热扇又一使用例,是由一扇轮3与一基座I构成 一散热扇,且该散热扇另设有一保护板16,该保护板16可以以现有的卡扣、粘着或其他各种固定方式结合在基座I。该保护板16位于该扇轮3的扇叶33顶部,且由该保护板16形成第一风口 11,使流体可以由第一风口 11朝第二风口 12移动,即该发热元件5所生成的热源可以由该第一风口 11引入,并由第二风口 12送出进行散热,该基座I及发热元件5结合于一机壳51,该结合方式可以为现有的卡扣、粘着或其他各种固定方式。在本使用例当中,该盖板2为该机壳51的一机板。请阅图11所示,该辅助轴4具一长度L,该辅助轴4 一端与盖板2底部之间可以形成一第二间隙G2,该扇轮最高部位T与保护板16底部间形成一第一间隙G1’,该第二间隙G2小于第一间隙Gl’(G2 <G1’),或该辅助轴4长度L大于叶片凸出高度H(L>H),本使用例中扇叶仅位于该散热扇的扇轮轮毂侧边与扇轮轮毂顶部平齐,或说该扇叶的顶部未凸出于扇轮轮毂的顶部,因此该扇叶凸出高度H = O。因此,当该扇轮3上升位移时,仅该辅助轴4的一端会抵顶于该盖板2的底部,如此,仍可以避免该扇轮3的轮毂32顶部碰撞该盖板2的底部,及可以避免该扇叶33顶部碰撞该保护板16的底部。本发明所述的散热扇,可以为现有轴流式风扇、离心式风扇、鼓风式风扇、水平对流式风扇等,且该散热扇是可以驱动气流于一风道移动,使该气流由该风道的至少一第一风口朝该风道的一至少第二风口流动,是熟习该项技术领域人士可以预期与理解。本发明所述的散热扇,可以为现有的外转子式散热扇,或为现有的内转子式散热扇,是熟习该项技术领域人士可以预期与理解。本发明所述的顶部、底部与侧边,是依图面而言,位于一物件上方位置的一端为顶部,位于一下方位置的一端为底部,位于连接该顶部与底部之间为侧边。 本发明所述的风道,具有第一风口与第二风口,该第一风口与第二风口可以形成在同一水平方向,或是可以形成在同一轴向方向,或是可以形成在非同一水平及轴向方向,或是可以形成在相互垂直方向,或是可以形成任意夹角角度的设置。本发明所述的盖板,可以为一形成在该散热扇顶部的板片,以保护该散热扇的扇轮;或者,该盖板可以为供该散热扇结合的一机壳的一机板。本发明所述的扇叶,可以位于该散热扇的扇轮轮毂侧边、或可以位于该散热扇的扇轮轮毂侧边及凸出于轮毂顶部、或可以位于该散热扇的扇轮轮毂侧边及顶部、或可以位于该散热扇的扇轮轮毂顶部,是熟习该项技术领域人士可以理解。本发明所述的扇叶凸出高度H,是指该扇叶凸出于扇轮轮毂顶部的高度,当该扇叶仅位于该散热扇的扇轮轮毂侧边与扇轮轮毂顶部平齐,或该扇叶的顶部未凸出于扇轮轮毂的顶部时,该扇叶凸出高度H即为零。本发明所述的辅助轴,可以为单一元件,或由一第一辅助轴与一第二辅助轴所构成,该辅助轴具有一预定长度L,或该第一辅助轴为一预定长度LI,该第二辅助轴为一预定长度L2,该第一辅助轴长度LI与第二辅助轴长度L2的总长度仍称为长度L,是熟习该项技术领域人士可以理解。本发明所述的扇轮最高部位T,是指凸出于该扇轮最高部位,当该扇叶的顶部凸出于该扇轮的轮毂时,该扇轮最高部位T即为该扇叶的顶部;当该扇叶的顶部未凸出于该扇轮的轮毂顶部时,该扇轮最高部位T即为该轮毂的顶部。本发明所述的扇轮最高部位T,并不包括位于该轮毂顶部的辅助轴。 本发明所述的第一间隙G1,是指该扇轮最高部位T与一盖板底部之间的一距离。本发明所述的第一间隙G1’,是指该扇轮最高部位T与一保护板底部之间的一距离。本发明所述的第二间隙G2,是指该辅助轴一端与盖板底部的一距离、或该辅助轴一端与轮毂顶部的一距离、或指该第一辅助轴与一第二辅助轴之间的一距离。当该距离尺寸为零时,该辅助轴一端是可以与盖板的底部相抵接;或该辅助轴一端可以与轮毂顶部相抵接;或该第一辅助轴与一第二辅助轴可以相抵接,是熟习该项技术领域人士可以理解。本发明的散热扇,由于该扇轮轮毂顶部上设有辅助轴,因此,本发明的散热扇是具有扇轮轮毂顶部及扇叶顶部不会与盖板底部产生碰撞效果的功效。本发明的散热扇,该散热扇的扇轮轮毂顶部及扇叶顶部与盖板底部不会碰撞,因此,本发明的散热扇是可以避免该扇轮于旋转时因碰撞所产生噪音,及可以降低该散热扇及扇轮损坏率效果的功效。本发明的散热扇,由于仅增加一辅助轴,因此,本发明的散热扇构造可以简化,本发明具有降低该散热扇制造成本效果的功效。本发明的散热扇及扇轮,由于在扇轮的轮毂顶部可以设有一辅助轴,该辅助轴是可以抵顶于该盖板底部,因此,本发明的散热扇的扇轮旋转时,具有更为稳固效果的功效。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散热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基座; 一个盖板,位于基座的顶部; 一个扇轮,由一个转动轴可以活动旋转的枢接于基座,该扇轮有一个最高部位T,该扇轮最高部位T与盖板底部之间有一个第一间隙Gl ;及 一个辅助轴,设于扇轮的轮毂顶部与盖板底部之间,该辅助轴与轮毂顶部或盖板底部之间有一个第二间隙G2,该第二间隙G2小于上述第一间隙Gl。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热扇,其特征在于,该基座上设有一个保护板,该保护板位于该扇轮的扇叶顶部,该扇轮最高部位T与保护板底部之间形成一个第一间隙G1’,该第二间隙G2小于上述第一间隙G1’。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热扇,其特征在于,该辅助轴是由一个第一辅助轴与一个第二辅助轴所构成,该轮毂顶部设有该第一辅助轴,在盖板的底部设有该第二辅助轴,该第一辅助轴与第二辅助轴之间形成第二间隙G2,该第二间隙G2小于上述第一间隙Gl。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散热扇,其特征在于,该扇轮具有一个扇叶凸出高度H,该辅助轴有一个长度L,该扇叶凸出高度H小于辅助轴长度L。
5.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散热扇,其特征在于,该辅助轴设于扇轮的轮毂顶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扇,其特征在于,该辅助轴与扇轮一体成型。
7.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散热扇,其特征在于,该辅助轴设于盖板的底部。
8.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散热扇,其特征在于,该辅助轴位于该扇轮的旋转中心位置。
9.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散热扇,其特征在于,该辅助轴由该转动轴直接延伸形成。
10.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散热扇,其特征在于,该辅助轴邻接盖板底部的一端,形成圆弧状、锥状或尖状。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辅助轴与第二辅助轴的邻接端,至少有一端形成圆弧状、锥状或尖状。
12.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散热扇,其特征在于,该盖板底部设有一个耐摩件,该耐摩件可以供辅助轴的一端抵接。
13.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散热扇,其特征在于,该盖板结合在基座上。
14.如权利要求I、2或3所述的散热扇,其特征在于,该散热扇结合于一个机壳,该盖板为该机壳的一个机板。
15.如权利要求I、2或3所述的散热扇,其特征在于,该基座设有一个风道,该风道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风口与至少一个第二风口,且该基座上另设有一个轴座,该扇轮由一个转动轴枢接于该轴座。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散热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风口与第二风口形成在同一水平方向。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散热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风口与第二风口形成在同一轴向方向。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散热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风口与第二风口形成在相互垂直 方向。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散热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散热扇,其包含基座;盖板,位于基座的顶部;扇轮,由转动轴可以活动旋转的枢接于基座,该扇轮有最高部位T,该扇轮最高部位T与盖板底部之间有第一间隙G1;及辅助轴,设于扇轮的轮毂顶部与盖板底部之间,该辅助轴与轮毂顶部或盖板底部之间有第二间隙G2,该第二间隙G2小于上述第一间隙G1。本发明的散热扇,由于该扇轮轮毂顶部上设有辅助轴,因此扇轮轮毂顶部及扇叶顶部不会与盖板底部产生碰撞,可以避免该扇轮于旋转时因碰撞所产生噪音,及可以降低该散热扇及扇轮损坏率,并且散热扇构造简化,具有降低该散热扇制造成本的功效;该辅助轴是可以抵顶于该盖板底部,扇轮旋转时,具有更为稳固的功效。
文档编号F04D29/32GK102758784SQ20111011935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5日
发明者洪银树, 陈文官 申请人: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