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装往复式压缩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30319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撬装往复式压缩机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缩机组,特别是涉及一种往复式大型压缩机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大型的往复式压缩机组一般包括动力机组、压缩主机、进气缓冲器、 排气缓冲器、冷却器组、进气分离器、排气分离器、稀油站、注油器和控制柜,以及连接各部件的管路等。由于压缩机组的体积庞大,所需的部件特别多,因此只能采用楼层设置,这也使压缩机组的安装和维护极为不变。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结构紧凑的往复式压缩机组。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往复式压缩机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撬装往复式压缩机组,包括动力机组、压缩主机、进气缓冲器、排气缓冲器、冷却器组、进气分离器、排气分离器、稀油站、注油器和控制柜;所述压缩主机的曲轴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气缸;各气缸的上部均设有进气口,下部设有排气口 ;其关键在于所述动力机组、压缩主机、进气缓冲器、排气缓冲器、冷却器组、 进气分离器、排气分离器、稀油站、注油器和控制柜均设置在撬装板上;其中,所述动力机组设置在所述撬装板的右侧;所述压缩主机设置在所述动力机组的左侧;所述动力机组的输出轴与所述压缩主机的曲轴连接;所述进气缓冲器设置在所述气缸的上方,并与所述进气口连接;所述进气分离器设置在所述动力机组的后侧;所述进气分离器与所述进气缓冲器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排气缓冲器设置在所述气缸的下方,并与所述排气口连接;所述冷却器组设置在所述压缩主机的左侧,通过冷却管路与所述排气缓冲器连接;所述排气分离器设置在所述冷却器组的左侧,通过管路与所述冷却器组连接;所述稀油站设置在所述动力机组的前侧、所述压缩主机的右侧;所述注油器设置在所述稀油站与所述压缩主机之间; 所述控制柜设置在所述稀油站的右侧。由于往复式压缩机组的各部件均设置在一块撬装板上,因此压缩机组的结构紧凑,便于安装和维护。为增大气缸的余隙容积,以达到调节气量的目的,各所述气缸的外侧均连接有余隙缸;各所述气缸的缸体与其所连接的所述余隙缸的缸体连通;各所述气缸的活塞与其所连接的所述余隙缸的活塞相对设置。为使压缩机组的结构更紧凑,所述进气缓冲器包括第一进气缓冲器和第二进气缓冲器;所述第一进气缓冲器与位于撬装板前侧的两个气缸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二进气缓冲器与位于撬装板后侧的两个气缸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一进气缓冲器与第二进气缓冲器通过进气管路连通;所述排气缓冲器包括第一排气缓冲器和第二排气缓冲器;所述第一排气缓冲器与位于撬装板前侧的两个气缸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二排气缓冲器与位于撬装板后侧的两个气缸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一排气缓冲器与第二排气缓冲器与所述冷却器机组连接。较佳的,所述动力机组的输出轴与所述压缩主机的曲轴通过联轴器连接。较佳的,所述动力机组的输出轴与所述压缩主机的曲轴在连接处设置有飞轮防护罩。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安装维修方便,并且可通过转动余隙缸上的手轮,使其安放在余隙缸里面的活塞向外侧移动从而增大气缸的余隙容积,以调节气缸的气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组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图3是图1中压缩主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4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气缸和余隙缸结合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撬装往复式压缩机组,包括动力机组1、压缩主机2、进气缓冲器、排气缓冲器、冷却器组5、进气分离器6、排气分离器7、稀油站12、注油器8和控制柜13 ;压缩主机2的曲轴17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气缸11 ;各气缸的上部均设有进气口 15, 下部设有排气口 16。动力机组1、压缩主机2、进气缓冲器、排气缓冲器、冷却器组5、进气分离器6、排气分离器7、稀油站12、注油器8和控制柜13均设置在撬装板9上。其中,动力机组1设置在撬装板9的右侧,压缩主机2设置在动力机组1的左侧, 动力机组1的输出轴与压缩主机2的曲轴17通过联轴器10连接,且该连接处设置有飞轮防护罩15。进气缓冲器包括第一进气缓冲器31和第二进气缓冲器32。第一进气缓冲器31与位于撬装板9前侧的两个气缸上部的进气口 15连接,第二进气缓冲器32与位于撬装板9 后侧的两个气缸上部的进气口 15连接,第一进气缓冲器31与第二进气缓冲器32通过进气管路18连通。排气缓冲器包括第一排气缓冲器41和第二排气缓冲器42。第一排气缓冲器41与位于撬装板9前侧的两个气缸下部的排气口 16连接(图中未示出),第二排气缓冲器42与位于撬装板9后侧的两个气缸下部的排气口 16连接(图中未示出),第一排气缓冲器41与第二排气缓冲器42与冷却器机组5连接。进气分离器6设置在动力机组1的后侧,进气分离器6与第二进气缓冲器31通过进气管路连接。冷却器组5设置在压缩主机2的左侧,通过冷却管路与第一排气缓冲器41和第二排气缓冲器42连接。[0026]排气分离器7设置在冷却器组5的左侧,通过管路与冷却器组5连接。稀油站12设置在动力机组1的前侧、压缩主机2的右侧。注油器8设置在稀油站12与压缩主机2之间。控制柜13设置在稀油站12的右侧。本实施例中,各部件之间的气管、油管等通过常规方式设置。由于各部件采用上述的相对位置设计,因此使得往复式压缩机组的结构非常紧凑,从而可使所有的部件安装在一块撬装板上,使得压缩机组的安装和维护非常方便。各气缸11的外侧均连接有余隙缸14。各气缸11的缸体与其所连接的余隙缸14 的缸体连通,且各气缸11的活塞111与其所连接的余隙缸14的活塞141相对设置。通过转动余隙缸14上的手轮142,使其安放在余隙缸里面的活塞141向外侧移动,从而增大气缸 11的余隙容积,以达到调节气量的目的。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撬装往复式压缩机组,包括动力机组(1)、压缩主机(2)、进气缓冲器、排气缓冲器、冷却器组(5)、进气分离器(6)、排气分离器(7)、稀油站(12)、注油器(8)和控制柜(13); 所述压缩主机(2)的曲轴(17)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气缸(11);各气缸的上部均设有进气口( 15),下部设有排气口(16);其特征是所述动力机组(1 )、压缩主机(2)、进气缓冲器、排气缓冲器、冷却器组(5)、进气分离器(6)、排气分离器(7)、稀油站(12)、注油器(8)和控制柜(13)均设置在撬装板(9)上;其中,所述动力机组(1)设置在所述撬装板(9)的右侧;所述压缩主机(2)设置在所述动力机组(1)的左侧;所述动力机组(1)的输出轴与所述压缩主机(2)的曲轴(17)连接;所述进气缓冲器设置在所述气缸(11)的上方,并与所述进气口 (15)连接;所述进气分离器(6)设置在所述动力机组(1)的后侧;所述进气分离器(6)与所述进气缓冲器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排气缓冲器设置在所述气缸(11)的下方,并与所述排气口(16)连接;所述冷却器组(5)设置在所述压缩主机(2)的左侧,通过冷却管路与所述排气缓冲器连接;所述排气分离器(7)设置在所述冷却器组(5)的左侧,通过管路与所述冷却器组(5)连接;所述稀油站(12)设置在所述动力机组(1)的前侧、所述压缩主机(2)的右侧; 所述注油器(8)设置在所述稀油站(12)与所述压缩主机(2)之间;所述控制柜(13)设置在所述稀油站(12)的右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撬装往复式压缩机组,其特征是各所述气缸(11)的外侧均连接有余隙缸(14);各所述气缸(11)的缸体与其所连接的所述余隙缸(14)的缸体连通;各所述气缸(11)的活塞与其所连接的所述余隙缸(14)的活塞相对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撬装往复式压缩机组,其特征是所述进气缓冲器包括第一进气缓冲器(31)和第二进气缓冲器(32);所述第一进气缓冲器(31)与位于撬装板(9)前侧的两个气缸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二进气缓冲器(32)与位于撬装板(9)后侧的两个气缸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一进气缓冲器(31)与第二进气缓冲器(32)通过进气管路(18)连通; 所述排气缓冲器包括第一排气缓冲器(41)和第二排气缓冲器(42);所述第一排气缓冲器 (41)与位于撬装板(9)前侧的两个气缸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二排气缓冲器(42)与位于撬装板(9)后侧的两个气缸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一排气缓冲器(41)与第二排气缓冲器(42) 与所述冷却器机组(5)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撬装往复式压缩机组,其特征是所述动力机组(1)的输出轴与所述压缩主机(2 )的曲轴通过联轴器(10 )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撬装往复式压缩机组,其特征是所述动力机组(1)的输出轴与所述压缩主机(2)的曲轴在连接处设置有飞轮防护罩(1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撬装往复式压缩机组,包括动力机组、压缩主机、进气缓冲器、排气缓冲器、冷却器组、进气分离器、排气分离器、稀油站、注油器和控制柜;所述压缩主机的曲轴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气缸;各气缸的上部均设有进气口,下部设有排气口;其关键在于所述动力机组、压缩主机、进气缓冲器、排气缓冲器、冷却器组、进气分离器、排气分离器、稀油站、注油器和控制柜均设置在撬装板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安装维修方便,并且可通过转动余隙缸上的手轮,使其安放在余隙缸里面的活塞向外侧移动从而增大气缸的余隙容积,以调节气缸的气量。
文档编号F04B39/00GK202228299SQ20112027584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日
发明者曹林国, 李德华, 邬晓霞, 雍志诚, 龙云 申请人:重庆气体压缩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