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35145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回转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在将以不含氯原子且全球变暖系数(地球温暖化系数)较低的在碳与碳之间具有双键的氢氟烯烃为主体的制冷剂作为工作制冷剂的房间空调器、冰箱、其他空气调和装置等的制冷循环中组装的回转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制冷装置中,作为工作制冷剂正变换为臭氧层破坏系数为O的HFC(氢氟烃)类,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该HFC类制冷剂的全球变暖系数非常高而在近年来成为问题。于是,考虑以不含氯原子且全球变暖系数较低的在碳与碳之间具有双键的氢氟烯烃为主体的制冷剂的制冷装置。
因此,在制冷装置等中,使用吸入由蒸发器蒸发的工作制冷剂,将其压缩至为冷凝所需要的压力,向制冷剂回路中输送高温高压的工作制冷剂的回转式压缩机。由于制冷装置的动力的大部分由压缩机使用,所以压缩机的性能较大地影响制冷装置的性能。为了提高使用现有的HFC类制冷剂的回转式压缩机的性能,针对使用作为代表性的工作制冷剂的HFC410A的情况进行最佳形状的设计。作为这样的回转式压缩机的一种,已知有旋转式压缩机(rotary compressor)(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旋转式压缩机例如如图9所示,将电动机101和压缩机构部102用轴103连结而收纳于密闭容器100内,电动机101由转子104和定子105形成,在转子上下设置有沿铅直方向振动以降低噪音为目的的配重106。利用轴103连结转子104与压缩机构部102,通过以电气方式使转子104旋转,使得压缩机构工作。压缩机构部102包括气缸107 ;由封闭该气缸107的两端面的上端板108和下端板109形成的压缩室110 ;在该压缩室内由上端板108和下端板109支承的与轴103的偏心部嵌合的辊111 ;和与该辊111的外周抵接跟随辊111的偏心旋转往复运动且将压缩室内分隔为低压部和高压部的叶片112。在气缸107开通有向压缩室内的低压部吸入工作制冷剂的吸入口 114,在上端板108开通有从自压缩室内的低压部转换形成的高压部排出工作制冷剂的排出口(未图示),辊111收纳于由上端板108、下端板109从上下封闭气缸而形成的压缩室110。在排出口(未图示)的上表面设置有当受到规定大小以上的压力时打开的排出阀(未图示)。而且以覆盖排出阀上表面的方式设置有排出消音器117。在上述结构的旋转式压缩机中,在低压部一侧,辊111的滑动接触部通过吸入口114边逐渐扩大吸入室边远离,从吸入口 114向吸入室内吸入工作制冷剂。另一方面,在高压部一侧,辊111的滑动接触部向排出口(未图示)边逐渐缩小压缩室110边靠近,在压缩到规定压力以上的时刻排出阀(未图示)打开,从排出口(未图示)排出工作制冷剂。该排出的工作制冷剂经由由排出消音器和上端板形成的空间释放到密闭空间。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8-3038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上述结构的回转式压缩 机中,在以不含氯原子且全球变暖系数较低的在碳与碳之间具有双键的氢氟烯烃为主体的制冷剂作为工作制冷剂的情况下,上述工作制冷剂的吸入工作制冷剂密度与作为现有HFC类制冷剂的代表性工作制冷剂的HFC410A相比降低。因此,在使用以现有的HFC410A作为工作制冷剂的压缩机的情况下,需要增加该工作制冷剂,结果伴随流量的增加,现有的排出消音器的容积不足。此外,因流量多而制冷剂的流动差造成压力损失,造成压缩机的效率降低。此外,当制冷剂在排出消音器内滞留时,造成过压缩、再次膨胀、吸入工作制冷剂的受热,成为排出的工作制冷剂温度过度上升的主要原因。以不含氯原子且在碳与碳之间具有双键的氢氟烯烃为主体的制冷剂具有高温下容易分解的特性,所以由过压缩、再次膨胀引起的排出温度的上升成为致命问题。本发明是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可靠降低压力损失、高效率且可靠性、耐久性优秀的回转式压缩机。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回转式压缩机,排出消音器的空间容积是根据工作制冷剂的密度设定的。由此,能够提供能可靠降低压力损失、可靠性、耐久性优秀的高效率的回转式压缩机。发明效果本发明的回转式压缩机,通过根据吸入工作制冷剂密度设置排出消音器,即使使用全球变暖系数较低的工作制冷剂也能够抑制由制冷剂分解引起的可靠性、耐久性的降低、并且确保适当的排出消音器空间面积,所以能够可靠地降低压力损失,从而能够提供高可靠性且高效率的回转式压缩机。


图I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旋转式压缩机的纵截面图。图2是实施方式I的排出消音器部的横截面图。图3是实施方式I的排出消音器部的纵截面图。图4是比较在压缩机的一定运转范围内使冷凝、饱和温度与R410A同等的条件下各种工作制冷剂的吸入制冷剂密度的图表。图5是表示将四氟丙烯和二氟甲烷这2种成分混合后的制冷剂的混合比率决定的全球变暖系数(GffP )的特性图。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排出消音器部的纵截面图。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排出消音器部的横截面图。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压缩机构部的纵截面图。图9是现有的旋转式压缩机的纵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回转式压缩机,将在碳与碳之间具有双键的氢氟烯烃的单一制冷剂,或者至少含有在碳与碳之间具有双键的氢氟烯烃且与不具有双键的氢氟烃混合而成的工作制冷剂封入,压缩机构部包括吸入上述工作制冷剂的吸入口 ;使从上述吸入口吸入的上述工作制冷剂成为高压的压缩室;将通过上述压缩室成为高压的上述工作制冷剂排出的排出口 ;和覆盖上述排出口的排出消音器,其中上述排出消音器的空间容积是根据上述工作制冷剂的密度设定的,由此能够提供能可靠地减少伴随工作制冷剂流量增加的压力损失,并且防止排出温度的上升,抑制因工作制冷剂分解引起的可靠性、耐久性降低的回转式压缩机。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回转式压缩机,特别是第一方面的上述排出消音器设置成至少在上述排出口上部形成空间,由于避免了在刚从排出口排出后的流速较快的状态下工作制冷剂与排出消音器碰撞,所以能够提供噪音低且损失少的回转式压缩机。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旋转式压缩机,特别是第一 第二方面的上述排出消音器成 为上述轴的轴向为长边的形状,能够在从排出口排出的工作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确保排出消音器的空间容积,所以能够降低压力损失,并且向远离压缩室的空间排出工作制冷剂,所以减少向吸入工作制冷剂的受热,能够实现更高的可靠性和效率化。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旋转式压缩机,特别是第一 第三方面的上述排出消音器为在上述吸入口周围不设置空间容积的形状,由于在吸入口周围高温的工作制冷剂不会滞留,所以能够高效地减少向吸入工作制冷剂的受热,能够防止排出温度的过度上升。因此,由于能够减少工作制冷剂的分解,所以能够提供可靠性更高的回转式压缩机。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回转式压缩机,特别是第一 第四方面的上述排出消音器隔着上述压缩部设置于与上述电动机相反的一侧,能够提供能减少工作制冷剂的来自因电动机的旋转产生的发热部分的受热,并且因容易确保设置排出消音器的空间而容易设计且高可靠性的回转式压缩机。此外,排出消音器周围被油包围,所以还能够实现低噪音。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回转式压缩机,特别是第一 第五方面的上述排出消音器设置有多个,尽管在I个部位不能确保排出消音器的空间容积,但是通过在多个部位分散地设置,能够提供提高设计自由度、小型且高可靠性的回转式压缩机。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回转式压缩机,特别是与工作制冷剂使用R410A的情况相t匕,将第一 第六方面的排出消音器的空间容积扩大至I. 01 I. 7倍,能够可靠地提供高可靠性且高效率的回转式压缩机。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的回转式压缩机,特别是将氢氟烯烃为四氟丙烯或三氟丙烯的单一制冷剂,或者以四氟丙烯或三氟丙烯为主成分以使全球变暖系数为5以上750以下的方式分别进行2成分混合或3成分混合而成的混合制冷剂作为第一 第七方面的工作制冷齐U,所以能够提供环境负荷小、高可靠性且高效率的回转式压缩机。本发明的第九方面的回转式压缩机,特别是将氢氟烯烃以四氟丙烯或三氟丙烯为主成分且以使全球变暖系数为5以上750以下的方式分别2成分或3成分混合有二氟甲烷和五氟乙烷的混合制冷剂作为第一 第八方面的工作制冷剂,由于能够减小环境负荷、抑制流速、降低排出温度,所以能够提供高可靠性且高效率的回转式压缩机。本发明的第十方面的旋转式压缩机,特别是在第八或第九方面中,设定成使得全球变暖系数为350以下。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的回转式压缩机,特别是作为第一 第八方面的工作制冷剂使用的冷冻机油,使用以聚亚氧烷基乙二醇类、聚乙烯醚类、聚亚(氧)烷基乙二醇或其单醚与聚乙烯醚的共聚物、多元醇酯类和聚碳酸酯类的含氧化合物为主成分的合成油,或者以烷基苯类或α石蜡类为主成分的合成油,能够提供高可靠性且高效率的回转式压缩机。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的回转式压缩机,特别是使用使第一 第十一方面的氢氟烯烃为四氟丙烯(HF01234yf)、氢氟烃为二氟甲烷(HFC32)的混合制冷剂作为工作制冷齐U,上述混合制冷剂的混合比为80%的四氟丙烯(HF01234yf)、20%的作为氢氟烃的二氟甲烷(HFC32),与工作制冷剂使用R410A的情况相比,将上述排出消音器的空间容积扩大至I. 01 I. 4倍,由此能够提供满足GWP 150以下、减少环境负荷、高可靠性且高效率的回转式压缩机。
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的回转式压缩机,特别是使用使第一 第十一方面的氢氟烯烃为四氟丙烯(HF01234yf)、氢氟烃为二氟甲烷(HFC32)的混合制冷剂作为工作制冷齐U,上述混合制冷剂的混合比为60%的四氟丙烯(HF01234yf)、40%的作为氢氟烃的二氟甲烷(HFC32),与工作制冷剂使用R410A的情况相比,将上述排出消音器的空间容积扩大至I. 01 12倍,由此能够提供能确保作为空调机全年能量消耗效率与HFC410A同等的性能,并且将环境负荷抑制得较小、高可靠性且高效率的回转式压缩机。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并不由本实施方式限定本发明。(实施方式I)图I是实施方式I的密闭型压缩机的纵截面图。在图I中,旋转式压缩机将电动机2和压缩机构部3用轴31连结而收纳于密闭容器I内,压缩机构部3包括气缸30 ;由封闭该气缸30的两端面的上端板34和下端板35形成的压缩室39 ;在该压缩室39内由上端板34和下端板35支承的与轴31的偏心部31a嵌合的辊32 ;和与该辊32的外周抵接跟随辊32的偏心旋转往复运动且将压缩室39内分隔为低压部和高压部的叶片33。在气缸30开通有向压缩室39内的低压部吸入工作制冷剂的吸入口 40,在上端板34开通有从自压缩室39内的低压部转换形成的高压部排出工作制冷剂的排出口 38,辊32收纳于由上端板34、下端板35从上下封闭气缸30而形成的压缩室39。排出口 38作为贯通上端板34的孔形成,在排出口 38的上表面设置有当受到规定大小以上的压力时打开的排出阀36。而且以覆盖该排出阀36的方式设置有排出消音器37。对于如上所述构成的回转式压缩机,以下说明其动作和作用。在低压部一侧,辊32的滑动接触部通过吸入口 40边逐渐扩大吸入室边远离,从吸入口 40向吸入室内吸入工作制冷剂。另一方面,在高压部一侧,辊32的滑动接触部向排出口 38边逐渐缩小压缩室39边靠近,在压缩到规定压力以上的时刻排出阀36打开,从排出口 38排出工作制冷剂,从排出消音器37释放到密闭容器I内,通过由定子22与密闭容器I内壁形成的缺口部28和电动机2的空气隙26,输送至电动机2的上部的上壳体5空间,从制冷剂排出管51排出到密闭容器I外。箭头表示制冷剂的流动。这里,在该回转式压缩机中,使用在碳与碳之间具有双键的氢氟烯烃的单一制冷齐U,或至少必须含有在碳与碳之间具有双键的氢氟烯烃且与不具有双键的氢氟烃混合而成的混合制冷剂作为工作制冷剂。图2是本实施方式I的从上端板34看到的排出消音器37的横截面图,图3是该排出消音器37的纵截面图。如图2、图3所示,排出消音器37的空间容积为由上端板34和排出消音器37覆盖的斜线部分。该空间容积根据本发明使用的吸入工作制冷剂的密度相对于作为基准的由压缩机使用的工作制冷剂的密度的变化而设定。S卩,设作为基准的由压缩机使用的吸入工作制冷剂密度为A,与此相对设本发明使用的吸入工作制冷剂密度为B。当吸入工作制冷剂密度B小于A时,与按基准使用的工作制冷剂流量相比,本发明使用的制冷剂中约A/B倍的流量的制冷剂流动。因此,如果将排出消音器37设定为与现有技术相同的空间容积,则由于制冷剂流量过多,所以在排出消音器37的空间容积以内不能容许从排出口 38排出的工作制冷剂。因此,造成从排出消音器37向密闭容器空间的释放也不能顺畅进行的损失。此外,由于也容易产生向排出口 38的逆流, 所以容易发生过压缩、再次膨胀。因此,制冷剂的温度上升,导致作为该种制冷剂特有课题的高温下的分解的发展。根据如上所述,在采用本发明使用的工作制冷剂的情况下,使根据现有的工作制冷剂设计的回转式压缩机的排出消音器37的空间容积根据吸入工作制冷剂密度变更。对该排出消音器37的空间面积设定的具体的一例进行说明。图4是比较本实施方式I的在压缩机的一定运转范围内使冷凝、饱和温度与R410A同等的条件下各种工作制冷剂的吸入制冷剂密度的图表。图4所示的虚线为以混合比5:5混合HF01234yf和R32时的吸入制冷剂密度。在使用以各种比率混合HF01234yf和R32而成的制冷剂时,也计算出由该混合比决定的吸入制冷剂密度。如图4所示,在使用现有技术使用的工作制冷剂HFC410A的情况和使用本发明使用的工作制冷剂HFOl 234yf的情况下,相同条件下的吸入工作制冷剂密度比是HF01234yf:HFC410A ^ 1:1.7。因此,在使用HF01234yf作为工作制冷剂的情况下,与HFC410A相比大致I. 7倍的流量的制冷剂流动。因此,如果不将排出消音器37设定得比在使用HFC410A的情况下设计的空间容积大,则空间容积过小而产生压力损失。此外,如果将空间容积设定为必要以上,则会增大密闭容器I本身而无法设计紧凑的回转式压缩机。因此,当以使用HFC410A时的排出消音器37的空间容积为基准时,在使用HF01234yf的情况下,以与使用HFC410A的情况相比扩大至I. 01 I. 7左右的方式形成有排出消音器37的空间容积。由此,在使用HF01234yf时也能够提供降低损失、抑制制冷剂的分解、紧凑的高效率且高可靠性的回转式压缩机。图5是表示将四氟丙烯和二氟甲烷这2种成分混合后的制冷剂的混合比率决定的全球变暖系数(GWP)的特性图。在使制冷剂为四氟丙烯单一制冷剂时为GWP4表示极其良好的值。然而,由于与和氢氟烃混合而成的制冷剂相比因比容积较大等而制冷能力变低,所以需要更大的冷却循环装置。换言之,如果使用以在碳与碳之间具有双键的氢氟烯烃作为基本成分且混合了不具有双键的氢氟烃的制冷剂,则与使用氢氟烯烃单一制冷剂相比,能够改善制冷能力等规定的特性,能够容易作为制冷剂使用。因此,在封入的制冷剂中,包含单一制冷剂在内设四氟丙烯的比例为多少,根据组装有压缩机的冷却循环装置等的目的和上述GWP的限制等条件适当选择即可。
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混合四氟丙烯和二氟甲烷,为了使GWP为150以下,将二氟甲烷设为20wt%以下,为了使GWP为300以下,将二氟甲烷设为40wt%以下进行混合。即,以混合比8:2混合HF01234yf和R32时能够满足GWP150以下,此时的吸入气体的密度之比为HF01234yf HFC410A I: I. 4。因此,在使用HF01234yf和R32作为工作制冷剂的情况 下,与HFC410A相比大致I. 4倍的流量的制冷剂流动。由此,当以使用HFC410A时的排出消音器37的空间容积为基准时,在使用HF01234yf的情况下,如果与使用HFC410A的情况相比将排出消音器37的空间容积扩大至I. 01 I. 4倍左右,则能够抑制对地球环境的影响、降低损失、抑制制冷剂的分解,从而能够提供高效率且高可靠性的回转式压缩机。此外,当以混合比6:4混合HF01234yf和R32作为HF01234yf和R32的混合制冷剂使用时,作为制冷循环装置鉴于包含压损等在内的效率,能够维持与现有的全年能量消耗效率大致同等的性能,并且能够将GWP抑制为最低。此时的吸入气体的密度之比为HF01234yf:HFC410A ^ 1:1. 2。因此,在使用HF01234yf和R32作为工作制冷剂的情况下,与HFC410A相比大致I. 2倍的流量的制冷剂流动。由此,当以使用HFC410A时的排出消音器37的空间容积为基准时,在使用HF01234yf的情况下,如果与使用HFC410A的情况相比将排出消音器37的空间容积扩大至I. 01 I. 2倍左右,则能够抑制环境负荷、降低损失、抑制制冷剂的分解,从而能够提供高效率且高可靠性的回转式压缩机。由此,即使没有被回收的制冷剂释放到大气中,也能够确保其对地球温暖化的影响极少。此外,以上述比率混合而成的混合制冷剂与非共沸混合制冷剂无关,仍能够缩小温度差,行为接近近共沸混合制冷剂,所以能够改善制冷装置的冷却性能和冷却性能系数(COP)0此外,上述排出消音器37采用至少在排出口 38上部设置空间的形状,所以能够提供避免在刚从排出口 38排出后的流速较快的状态下工作制冷剂与排出消音器37碰撞,噪音低且损失少的回转式压缩机。(实施方式2)图6是实施方式2的排出消音器37部的纵截面图。该实施方式2在如下所述的方面与实施方式I不同,而其他方面与实施方式I基本相同,所以省略重复说明,仅说明不同的部分。在下面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如此。如图6所示,排出消音器37b沿着轴31的轴向形成有空间容积。如图6所示,是轴31的轴向长度L比轴31的水平方向长度W长的结构。由于能够减少从排出消音器37b向压缩室39的受热面积,确保排出消音器37b的空间容积,所以能够防止过压缩、再次膨胀,能够抑制排出温度的上升,从而能够提供能抑制制冷剂的分解、高效率且高可靠性的回转式压缩机。(实施方式3)图7是实施方式3的排出消音器部的横截面图。如图7所示,排出消音器37c采用使其形状避开吸入口 40的周围的形状。由此,能够提供能高效地减少向通过排出消音器37c的吸入工作制冷剂的受热,能够防止排出工作制冷剂温度的过度上升,抑制工作制冷剂的分解的高可靠性的回转式压缩机。(实施方式4)图8是实施方式4的压缩机构部的纵截面图。如图8所示,排出消音器37d以覆盖压缩室39的下端板35的方式设置于与电动机2相反的一侧。由此,能够降低工作制冷剂的来自因电动机2旋转产生的发热部分的受热,并且在排出消音器37d附近没有像电动机2这样的其他部件,所以能够提供容易确保设置排出消音器37d的空间、容易设计且高可靠性的回转式压缩机。此外,排出消音器37d被贮存于下端板35周围的油包围,所以能够提供噪音低的回转式压缩机。此外,流量的增加不限定于排出消音器37,在总压力损失发生部优选根据工作制冷剂的密度设定压力损失发生部的容积。基于该设计方针,能够通过简单的设计变更以不同的工作制冷剂使用现有使用的回转式压缩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由以碳与碳之间具有双键的氢氟烯烃作为基本成分的制冷剂构成的单一制冷剂或含有上述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作为工作制冷剂,但是也可以使用以碳与碳之间具有双键的氢氟烯烃作为基本成分、与不具有双键的氢氟烃混合而成的制冷 剂作为工作制冷剂。此外,作为工作制冷剂,也可以使用使氢氟烯烃为四氟丙烯(HF01234yf或HF01234ze)、使氢氟烃为二氟甲烷(HFC32)的混合制冷剂。此外,作为工作制冷剂,也可以使用使氢氟烯烃为四氟丙烯(HF01234yf)、使氢氟烃为五氟乙烷(HFC125)的混合制冷剂。此外,作为工作制冷剂,也可以使用使氢氟烯烃为四氟丙烯(HF01234yf)、使氢氟烃为五氟乙烷(HFC125)、二氟甲烷(HFC32)的3成分构成的混合制冷剂。而且,优选分别进行2成分混合或3成分混合而成的混合制冷剂,使得上述任意情况下全球变暖系数都为5以上750以下,优选为350以下。此外,作为上述工作制冷剂使用的冷冻机油,优选使用以聚亚氧烷基乙二醇类、聚乙烯醚类、聚亚(氧)烷基乙二醇或其单醚和聚乙烯醚的共聚物、多元醇酯类和聚碳酸酯类的含氧化合物为主成分的合成油或者以烷基苯类或α石蜡类为主成分的合成油。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旋转式压缩机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当然也可以是作为回转式压缩机的一种的涡旋式压缩机。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回转式压缩机在使用由以碳与碳之间具有双键的氢氟烯烃作为基本成分的制冷剂构成的单一制冷剂或含有上述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作为工作制冷剂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高效率化且高可靠性。由此,也能够应用于空调器、热泵式热水器、冷冻冷藏柜、除湿机等回转式压缩机的用途。附图符号说明I密闭容器2电动机26空空气隙28 缺口部3压缩机构部30 气缸31 轴
31a偏心部32 辊33 叶片34上端板35下端板36排出阀37、37b、37c、37d 排出消音器38 排出口 39压缩室40 吸入口51制冷剂排出管
权利要求
1.一种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将在碳与碳之间具有双键的氢氟烯烃的单一制冷剂,或者至少含有在碳与碳之间具有双键的氢氟烯烃且与不具有双键的氢氟烃混合而成的工作制冷剂封入,压缩机构部包括吸入所述工作制冷剂的吸入口 ;使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所述工作制冷剂成为高压的压缩室;将通过所述压缩室成为高压的所述工作制冷剂排出的排出口 ;和覆盖所述排出口的排出消音器,其中 所述排出消音器的空间容积是根据所述工作制冷剂的密度设定的。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消音器设置成至少在所述排出口上部形成空间。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消音器成为所述轴的轴向为长边的结构。
4.如权利要求I 3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消音器为在所述吸入口周围不设置空间容积的形状。
5.如权利要求I 4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消音器隔着所述压缩部设置于与所述电动机相反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I 5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多个所述排出消音器。
7.如权利要求I 6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与工作制冷剂使用R410A的情况相比,将所述排出消音器的空间容积扩大至I. Ol I. 70 倍。
8.如权利要求I 7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将氢氟烯烃为四氟丙烯或三氟丙烯的单一制冷剂,或者以四氟丙烯或三氟丙烯为主成分以使全球变暖系数为5以上750以下的方式分别进行2成分混合或3成分混合而成的混合制冷剂作为工作制冷剂。
9.如权利要求I 8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将氢氟烯烃以四氟丙烯或三氟丙烯为主成分且以使全球变暖系数为5以上750以下的方式分别2成分或3成分混合有二氟甲烷和五氟乙烷的混合制冷剂作为工作制冷剂。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设定成使得全球变暖系数为350以下。
11.如权利要求I 8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作为冷冻机油,使用以聚亚氧烷基乙二醇类、聚乙烯醚类、聚亚(氧)烷基乙二醇或其单醚与聚乙烯醚的共聚物、多元醇酯类和聚碳酸酯类的含氧化合物为主成分的合成油,或者以烷基苯类或α石蜡类为主成分的合成油。
12.如权利要求I 11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使用使氢氟烯烃为四氟丙烯(HF01234yf)、氢氟烃为二氟甲烷(HFC32)的混合制冷剂作为工作制冷剂,所述混合制冷剂的混合比为80%的四氟丙烯(HF01234yf)、20%的作为氢氟烃的二氟甲烷(HFC32),与工作制冷剂使用R410A的情况相比,将所述排出消音器的空间容积扩大至1.01 I. 4倍。
13.如权利要求I 11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使用使氢氟烯烃为四氟丙烯(HF01234yf)、氢氟烃为二氟甲烷(HFC32)的混合制冷剂作为工作制冷剂,所述混合制冷剂的混合比为60%的四氟丙烯(HF01234yf)、40%的作为氢氟烃的二氟甲烷(HFC32),与工作制冷剂使用R410A的情况相比,将所述排出消音器的空间容积扩大至I. 01 I. 2倍。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回转式压缩机,将在碳与碳之间具有双键的氢氟烯烃的单一制冷剂,或者至少必须含有在碳与碳之间具有双键的氢氟烯烃且与不具有双键的氢氟烃混合而成的工作制冷剂封入,压缩机构部(3)包括使上述工作制冷剂成为高压的压缩室(39);将通过上述压缩室成为高压的上述工作制冷剂排出的排出口(38);和覆盖上述排出口的排出消音器(37),根据上述工作制冷剂的密度设定上述排出消音器的空间容积,能够可靠地减少伴随工作制冷剂流量增加的压力损失,并且防止排出温度的上升,抑制工作制冷剂的分解。
文档编号F04C29/06GK102859199SQ201180021069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8日
发明者大八木信吾, 吉田裕文, 苅野健, 中井启晶, 大野龙一, 饭田登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