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35146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回转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在将以不含氯原子且全球变暖系数(地球温暖化系数)较低的在碳与碳之间具有双键的氢氟烯烃为主体的制冷剂作为工作制冷剂的房间空调器、冰箱、其他空气调和装置等的制冷循环中组装的回转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制冷装置中,作为工作制冷剂正变换为臭氧层破坏系数为O的HFC(氢氟烃)类,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该HFC类制冷剂的全球变暖系数非常高而在近年来成为问题。于是,考虑以不含氯原子且全球变暖系数较低的在碳与碳之间具有双键的氢氟烯烃为主体的制冷剂的制冷装置。在制冷装置等中,使用吸入由蒸发器蒸发的气态制冷剂,将其压缩至为冷凝所需 要的压力,向制冷剂回路中输送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的回转式压缩机。由于制冷装置的动力的大部分由压缩机使用,所以压缩机的性能较大地影响制冷装置的性能。为了提高使用现有的HFC类制冷剂的回转式压缩机的性能,针对使用作为代表性的工作制冷剂的HFC410A的情况进行最佳形状的设计。作为这样的回转式压缩机的一种,已知有旋转式压缩机(rotarycompressor)(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旋转式压缩机例如如图10所示,将电动机101和压缩机构部102用轴103连结而收纳于密闭容器100内,电动机101由转子104和定子105形成,在转子上下设置有沿铅直方向振动以降低噪音为目的的配重106。利用轴103连结转子104与压缩机构部102,通过以电气方式使转子104旋转,使得压缩机构工作。压缩机构部102包括气缸107 ;由封闭该气缸107的两端面的上端板108和下端板109形成的压缩室110 ;在该压缩室内由上端板108和下端板109支承的与轴103的偏心部嵌合的辊111 ;和与该辊111的外周抵接跟随辊111的偏心旋转往复运动且将压缩室内分隔为低压部和高压部的叶片112。在气缸107开通有向压缩室内的低压部吸入工作制冷剂的吸入口 114,在上端板108开通有从自压缩室内的低压部转换形成的高压部排出工作制冷剂的排出口(未图示),辊111收纳于由上端板108、下端板109从上下封闭气缸而形成的压缩室110。在排出口(未图示)的上表面设置有当受到规定大小以上的压力时打开的排出阀(未图示)。而且以覆盖排出阀上表面的方式设置有排气消音器117。在上述结构的旋转式压缩机中,在低压部一侧,辊111的滑动接触部通过吸入口 114边逐渐扩大吸入室边远离,从吸入口 114向吸入室内吸入工作制冷剂。另一方面,在高压部一侧,辊111的滑动接触部向排出口(未图示)边逐渐缩小压缩室110边靠近,在压缩到规定压力以上的时刻排出阀(未图示)打开,从排出口(未图示)排出工作制冷剂。此时,如果排出口(未图示)过小,则发生压力与规定压力相比过剩上升的过压缩而产生损失。此外,如果排出口(未图示)过大,则存留于排出口(未图示)的制冷剂增加,该残留的制冷剂流入压缩室的低压部而再次膨胀,产生损失。像这样产生损失的压力损失发生部的设计在提高压缩机的性能方面占有重要的部分,其形状、尺寸针对使用作为现有HFC类制冷剂的代表性工作制冷剂的HFC410A的情况设计为最佳形状和尺寸。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4-925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以不含氯原子且全球变暖系数较低的在碳与碳之间具有双键的氢氟烯烃为主体的制冷剂的密度与作为现有HFC类制冷剂的代表性工作制冷剂的HFC410A相比降低。因此,当使用现有形状的压缩机时,需要增加使用的制冷剂,结果伴随流量的增加,压力损失增大。此外,以不含氯原子且在碳与碳之间具有双键的氢氟烯烃为主体的制冷剂具有 高温下容易分解的特性,所以需要可靠地抑制由过压缩、再次膨胀引起的排出温度的上升。本发明是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可靠降低压力损失、高效率且可靠性、耐久性优秀的回转式压缩机。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回转式压缩机的特征在于排出口的开口总截面积是根据工作制冷剂的密度设定的。由此,能够提供能可靠降低压力损失、可靠性、耐久性优秀的高效率的回转式压缩机。发明效果本发明的旋转式压缩机,通过根据工作制冷剂密度设置排出口,能够抑制由制冷剂分解引起的可靠性、耐久性的降低、并且确保适当的排出口面积,所以能够可靠地降低压力损失,从而能够提供高可靠性且高效率的回转式压缩机。


图I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旋转式压缩机的纵截面图。图2是实施方式I的上端板的顶视图。图3是比较在压缩机的一定运转范围内使冷凝、饱和温度与HFC410A同等的条件下各种工作制冷剂的吸入制冷剂密度的图表。图4是表示将四氟丙烯和二氟甲烷这2种成分混合后的制冷剂的混合比率决定的全球变暖系数(GffP )的特性图。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压缩机构部的截面图。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排出口周边的放大图。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气缸的立体图。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排出口周边的放大图,(a)是从左侧看时的放大图,(b)是从右侧看时的放大图。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上端板和排出口的顶视图。图10是表示现有的旋转式压缩机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回转式压缩机,将在碳与碳之间具有双键的氢氟烯烃的单一制冷剂,或者至少含有在碳与碳之间具有双键的氢氟烯烃且与不具有双键的氢氟烃混合而成的工作制冷剂封入,压缩机构部包括吸入上述工作制冷剂、使其成为高压的压缩室;将通过上述压缩室成为高压的上述工作制冷剂排出的排出口 ;和具有覆盖上述排出口的前端部的排出阀,其中上述排出口的开口总截面积是根据上述工作制冷剂的密度设定的,由此能够提供能可靠地减少伴随工作制冷剂流量增加的压力损失,并且防止过压缩导致的排出温度上升,抑制因工作制冷剂分解引起的可靠性、耐久性降低的回转式压缩机。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旋转式压缩机,特别是第一方面的上述压缩室包括吸入上述工作制冷剂的吸入口 ;与上述吸入口连通、形成对吸入的上述工作制冷剂进行压缩的空间的气缸;和封闭上述气缸的端面以形成上述压缩室的上下端板,在上述上端板、下端板或上下端板两侧设置有上述排出口,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加工,组装也简单。 进一步,在I个部位构成排出口时开口截面积增大,死体积增加,但是通过在上下端板分割地设置,能够缩小I个排出口的开口截面积,抑制死体积,并且确保排出口的开口总截面积。此外,由于上下端板能够以相同的曲轴旋转角度排出工作制冷剂,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死体积,能够实现更高的可靠性和效率化。这里使用的死体积是与压缩室连通,但是成为工作制冷剂发生残留、逆流导致压缩机的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的空间。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旋转式压缩机,特别是第一或第二方面的上述排出口设置在 上述气缸,由此能够容易地确保开口截面积,实现高可靠性和高效率化。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回转式压缩机,特别是第一 第三方面的上述排出口与上述排出阀接触的部位为线接触的凸部,设置在上述排出口周围或上述排出阀,由此能够提供使排出口与排出阀的接触性良好而减少工作制冷剂的泄漏的、高可靠性且高效率的回转式压缩机。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回转式压缩机,特别是在第一 第四方面的上述排出阀设置有与上述排出口的孔形状嵌合的凸部,由此能够提供能减少排出口的死体积的效率更高的回转式压缩机。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回转式压缩机,特别是在第一 第五方面的上述气缸设置有切口,该切口在与上述排出口的接触面与上述排出口的开口截面形状相对应,成为从与上述排出口的接触面向相反方向截面积逐渐减小的形状,由此能够减少工作制冷剂从压缩室流向排出口时的压力损失,抑制过压缩,从而能够提供高可靠性且高效率的回转式压缩机。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旋转式压缩机,特别是第一 第六方面的上述排出口的形状为圆筒形状,由此能够提供加工容易且能够减少排出口内的压力损失、高可靠性且高效率的旋转式压缩机。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的回转式压缩机,特别是第一 第六方面的上述排出口的形状为锥形状,由此能够提供能减少排出口的死体积的回转式压缩机。本发明的第九方面的旋转式压缩机,特别是设置有多个第一 第八方面的排出口,由此能够实现设计自由度高且实现高可靠性和高效率化。
本发明的第十方面的回转式压缩机,特别是与工作制冷剂使用R410A的情况相t匕,将第一 第九方面的排出口的开口总截面积扩大至I. 01 I. 70倍,由此能够提供高可靠性且高效率的回转式压缩机。本发明的第i^一方面的回转式压缩机,将在碳与碳之间具有双键的氢氟烯烃的单一制冷剂,或者至少必须含有在碳与碳之间具有双键的氢氟烯烃且与不具有双键的氢氟烃混合而成的工作制冷剂封入,压缩机构部包括吸入上述工作制冷剂、使其成为高压的压缩室;将通过上述压缩室成为高压的上述工作制冷剂排出的排出口 ;和具有覆盖上述排出口的前端部的排出阀,其中至少在从上述工作制冷剂的吸入口到排出口的路径中产生的压力损失最大的部分的截面积,是根据上述工作制冷剂的密度设定的,由此能够提供不仅能减少排出口的压力损失还能减少各部分的压力损失且高效率的回转式压缩机。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的回转式压缩机,特别是将第一 第十一方面的使氢氟烯烃为四氟丙烯或三氟丙烯的单一制冷剂,或者以四氟丙烯或三氟丙烯为主成分以使全球变暖系数为5以上750以下、优选为350以下的方式分别进行2成分混合或3成分混合而成的工作制冷剂封入,由此能够提供环境负荷小、高可靠性且高效率的回转式压缩机。 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的回转式压缩机,特别是将第一 第十二方面的使氢氟烯烃以四氟丙烯或三氟丙烯为主成分且以使全球变暖系数为5以上750以下、优选为350以下的方式分别2成分或3成分混合有二氟甲烷和五氟乙烷的工作制冷剂封入,由此能够减小环境负荷、抑制流速、降低排出温度,所以能够提供高可靠性且高效率的回转式压缩机。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的回转式压缩机,特别是第一 第十二方面的冷冻机油使用以聚亚氧烷基乙二醇类、聚乙烯醚类、聚亚(氧)烷基乙二醇或其单醚与聚乙烯醚的共聚物、多元醇酯类和聚碳酸酯类的含氧化合物为主成分的合成油,或者以烷基苯类或α石蜡类为主成分的合成油,由此能够提供高可靠性且高效率的回转式压缩机。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的回转式压缩机,特别是使用使第一 第十四方面的氢氟烯烃为四氟丙烯(HFOl 234yf )、氢氟烃为二氟甲烷(HFC32 )的混合制冷剂作为工作制冷剂,上述混合制冷剂的混合比为80%的四氟丙烯(HF01234yf)、20%的作为氢氟烃的二氟甲烷(HFC32),与工作制冷剂使用HFC410A的情况相比,将上述排出口的开口总截面积扩大至
I.01 I. 4倍,由此能够提供满足GWP 150以下、减少环境负荷、高可靠性且高效率的回转式压缩机。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的回转式压缩机,特别是使用使第一 第十四方面的氢氟烯烃为四氟丙烯(HF01234yf)、氢氟烃为二氟甲烷(HFC32)的混合制冷剂作为工作制冷齐U,上述混合制冷剂的混合比为60%的四氟丙烯(HF01234yf)、40%的作为氢氟烃的二氟甲烷(HFC32),与工作制冷剂使用R410A的情况相比,将上述排出口的开口总截面积扩大至
I.01 I. 2倍,由此能够提供能确保作为空调机全年能量消耗效率与HFC410A同等的性能,并且将环境负荷抑制得较小、高可靠性且高效率的回转式压缩机。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并不由本实施方式限定本发明。(实施方式I)图I是实施方式I的密闭型压缩机的纵截面图。在图I中,旋转式压缩机将电动机2和压缩机构部3用曲轴31连结而收纳在密闭容器I内,压缩机构部3包括气缸30 ;由封闭该气缸30的两端面的上端板34和下端板35形成的压缩室39 ;在该压缩室39内由上端板34和下端板35支承的与曲轴31的偏心部31a嵌合的辊32 ;和与该辊32的外周抵接跟随辊32的偏心旋转往复运动且将压缩室39内分隔为低压部和高压部的叶片33。在气缸30开通有向压缩室39内的低压部吸入气体的吸入口 40,在上端板34开通有从自压缩室39内的低压部转换形成的高压部排出气体的排出口 38,辊32收纳于由上端板34、下端板35从上下封闭气缸30而形成的压缩室39。排出口 38作为贯通上端板34的孔形成,在排出口 38的上表面设置有当受到规定大 小以上的压力时打开的排出阀36,由覆盖该排出阀36的杯形消音器37构成。在低压部一侧,辊32的滑动接触部通过吸入口 40,边逐渐扩大吸入室边远离,从吸入口 40向吸入室内吸入气体。另一方面,在高压部一侧,辊32的滑动接触部向排出口 38边逐渐缩小压缩室39边靠近,在压缩到规定压力以上的时刻排出阀36打开,从排出口 38排出气体,从杯形消音器37排出到密闭容器I内。通过由定子22与密闭容器I内壁形成的缺口部28和电动机2的空气隙26,输送至电动机2的上部的上壳体5空间,从制冷剂排出管51排出到密闭容器I外。箭头表示制冷剂的流动。对于如上所述构成的回转式压缩机,以下说明其动作和作用。这里,使用由以在碳与碳之间具有双键的氢氟烯烃为基本成分的制冷剂构成的单一制冷剂或包含上述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作为工作制冷剂。图2是本发明的上端板34和排出口 38的顶视图。如图2所示,排出口 38的开口截面积为斜线部分。该开口截面积根据本发明使用的工作制冷剂的密度相对于作为基准的压缩机中使用的工作制冷剂的密度的变化而设定。设作为基准的压缩机中使用的工作制冷剂密度为A,与此相对设本发明使用的工作制冷剂密度为B。当同一条件下吸入气体的密度B小于A时,与按基准使用的工作制冷剂流量相比,本发明使用的制冷剂中约A/B倍的流量的制冷剂流动。因此,如果将排出口 38设定为与现有技术相同的开口面积,则由于制冷剂流量过多,所以在排出口 38产生损失。此夕卜,由于在排出口 38工作制冷剂的流动恶化,所以发生过压缩。因此,制冷剂的温度上升,导致作为该种制冷剂特有课题的高温下的分解的进行,促进了本发明使用的工作制冷剂的分解。因此,在采用本发明使用的工作制冷剂的情况下,使根据现有的工作制冷剂设计的回转式压缩机的排出口 38的开口截面积,随着制冷剂的密度变更。由此,在使用本发明使用的工作制冷剂时,也能够提供能降低损失、抑制制冷剂的分解、高效率且高可靠性的回转式压缩机。此外,在下端板35、气缸30等构成压缩室39的部件设置有同样的排出口 38当然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接着,对上述开口截面积设定的具体的一例进行说明。图3是比较本实施方式I的在压缩机的一定运转范围内使冷凝、饱和温度与HFC410A同等的条件下各种工作制冷剂的吸入制冷剂密度的图表。图3所示的虚线为以混合比5:5混合HF01234yf和HFC32时的吸入制冷剂密度。在使用以各种比率混合HF01234yf和HFC32而成的制冷剂时,也计算出由该混合比决定的吸入制冷剂密度。
如图3所示,在使用现有使用的工作制冷剂HFC410A的情况和使用本发明使用的工作制冷剂例如HFO1234yf的情况下,相同条件下的吸入气体的密度之比是HF01234yf:HFC410A ^ 1:1. 7。因此,在使用HF01234yf作为工作制冷剂的情况下,与HFC410A相比大致I. 7倍的流量的制冷剂流动。因此,如果不将在排出口 38设定得比在使用HFC410A的情况下设计的开口截面积大,则开口截面积过小而产生压力损失。此外,如果将开口截面积设定为必要以上,则会增大死体积,回转式压缩机的性能降低,所以必须设定为最佳的大小。因此,根据各种实验的结果判明,当以使用HFC410A时的排出口 38的开口总面积为基准时,如果在使用HF01234yf的情况下,与使用HFC410A的情况相比将排出口 38开口总面积扩大至I. 01 I. 70左右,则在使用HF01234yf时也能够降低损失、抑制制冷剂的分解,从而能够提供高效率且高可靠性的回转式压缩机。图4是表示将四氟丙烯和二氟甲烷这2种成分混合后的制冷剂的混合比率决定的 全球变暖系数(GWP)的特性图。在使制冷剂为四氟丙烯单一制冷剂时为GWP4表示极其良好的值。然而,由于与和氢氟烃混合而成的制冷剂相比因比容积较大等而制冷能力变低,所以需要更大的冷却循环装置。换言之,如果使用以在碳与碳之间具有双键的氢氟烯烃作为基本成分且混合了不具有双键的氢氟烃的制冷剂,则与使用氢氟烯烃单一制冷剂相比,能够改善制冷能力等规定的特性,能够容易作为制冷剂使用。因此,在封入的制冷剂中,包含单一制冷剂在内设四氟丙烯的比例为多少,根据组装有压缩机的冷却循环装置等的目的和上述GWP的限制等条件适当选择即可。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混合四氟丙烯和二氟甲烷,为了使GWP为150以下,将二氟甲烷设为20wt%以下,为了使GWP为300以下,将二氟甲烷设为40wt%以下进行混合。即,以混合比8:2混合HF01234yf和R32时能够满足GWP150以下,此时的吸入气体的密度之比为HF01234yf HFC410A I: I. 4。因此,在使用HF01234yf和R32作为工作制冷剂的情况下,与HFC410A相比大致I. 4倍的流量的制冷剂流动。由此,当以使用HFC410A时的排出口38的开口总面积为基准时,在使用HF01234yf的情况下,如果与使用HFC410A的情况相比将排出口 38的开口总面积扩大至I. 01 I. 4倍左右,则能够抑制对地球环境的影响、降低损失、抑制制冷剂的分解,从而能够提供高效率且高可靠性的回转式压缩机。此外,当以混合比6:4混合HF01234yf和R32作为HF01234yf和R32的混合制冷剂使用时,作为制冷循环装置鉴于包含压损等在内的效率,能够维持与现有的全年能量消耗效率大致同等的性能,并且能够将GWP抑制为最低。此时的吸入气体的密度之比为HF01234yf:HFC410A ^ 1:1. 2。因此,在使用HF01234yf和R32作为工作制冷剂的情况下,与HFC410A相比大致I. 2倍的流量的制冷剂流动。由此,当以使用HFC410A时的排出口 38的开口总面积为基准时,在使用HF01234yf的情况下,如果与使用HFC410A的情况相比将排出口 38的开口总面积扩大至I. 01 I. 2倍左右,则能够抑制环境负荷、降低损失、抑制制冷剂的分解,从而能够提供高效率且高可靠性的回转式压缩机。由此,即使没有被回收的制冷剂释放到大气中,也能够确保其对地球温暖化的影响极少。此外,以上述比率混合而成的混合制冷剂与非共沸混合制冷剂无关,仍能够缩小温度差,行为接近近共沸混合制冷剂,所以能够改善制冷装置的冷却性能和冷却性能系数(COP)0此外,流量的增加不限定于排出口 38,在全压力损失发生部中,优选根据工作制冷剂的密度设定压力损失发生部的截面积。基于该设计方针,能够通过简单的设计变更以不同的工作制冷剂使用现有使用的回转式压缩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由以碳与碳之间具有双键的氢氟烯烃作为基本成分的制冷剂构成的单一制冷剂或含有上述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作为工作制冷剂,但是也可以使用以碳与碳之间具有双键的氢氟烯烃作为基本成分、与不具有双键的氢氟烃混合而成的制冷剂作为工作制冷剂。此外,作为工作制冷剂,也可以使用使氢氟烯烃为四氟丙烯(HF01234yf或HF01234ze)、使氢氟烃为二氟甲烷(HFC32)的混合制冷剂。此外,作为工作制冷剂,也可以使用使氢氟烯烃为四氟丙烯(HF01234yf)、使氢氟烃为五氟乙烷(HFC125)的混合制冷剂。此外,作为工作制冷剂,也可以使用使氢氟烯烃为四氟丙烯(HF01234yf)、使氢氟 烃为五氟乙烷(HFC125)、二氟甲烷(HFC32)的3成分构成的混合制冷剂。而且,优选分别进行2成分混合或3成分混合而成的混合制冷剂,使得上述任意情况下全球变暖系数都为5以上750以下,优选为350以下。此外,作为上述工作制冷剂使用的冷冻机油,优选使用以聚亚氧烷基乙二醇类、聚乙烯醚类、聚亚(氧)烷基乙二醇或其单醚和聚乙烯醚的共聚物、多元醇酯类和聚碳酸酯类的含氧化合物为主成分的合成油或者以烷基苯类或α石蜡类为主成分的合成油。(实施方式2)图5是实施方式2的压缩机构部3的截面图。该实施方式2在如下所述的方面与实施方式I不同,而其他方面与实施方式I基本相同,所以省略重复说明,仅说明不同的部分。在下面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如此。如图5所示,在上下端板34、35分别设置有排出口 38、下排出口 35a。该排出口 38和下排出口 35a的位置设置于上下对称的位置。即,设置于压缩室39向排出口 38、下排出口 35a连通时曲轴31的旋转角度相同的位置。此外,以将在上下端板34、35分别设置的排出口 38、下排出口 35a的开口面积相加得到的面积为开口总面积,根据工作制冷剂的密度设定开口面积。由此,与在I个部位以与工作制冷剂密度相应的形状构成排出口 38相比,通过在上下端板34、35分割地设置,能够缩小各个排出口 38、下排出口 35a的开口截面积,由于在上下端板34、35分割地设置,所以能够抑制死体积、并且确保排出口 38、下排出口 35a的开口总截面积。此外,由于上下端板34、35能够以相同的曲轴旋转角度排出工作制冷剂,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死体积,能够实现更高的可靠性和高效率化。此外,该效果不限定于上下端板34、35的组合,通过向上端板34和气缸30、气缸30和下端板35、或者上下端板34、35和气缸30各部分进行分割来设置排出口 38,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实施方式3)图6是实施方式3的排出口 38周边的放大图。如图6所示,在上端板34的压缩室39的相反侧设置有与排出阀36对应的凸部38a。因此,排出阀36与凸部38a线接触。由于线接触,从排出阀36对凸部38a的压力增高,密封性得到提高,所以能够防止来自排出阀36的泄漏,抑制再次膨胀,能够抑制排出温度的上升,所以能够抑制制冷剂的分解。
此外,在排出阀36设置有凸出部36a,当排出阀36关闭时,成为凸出部36a插入到排出口 38的结构,所以能够减少压缩室39的死体积,能够防止过压缩、再次膨胀,能够抑制排出温度的上升,所以能够抑制制冷剂的分解。(实施方式4)图7是实施方式4的气缸30的立体图。如图7所示,在气缸30的具备排出口 38的上端板34 —侧设置有切口 30a,该切口 30a与排出口 38的压缩室39 —侧的开口截面形状相对应地构成。因此,不存在阻碍制冷剂从压缩室39向排出口 38流动的情况,所以能够防止过压缩、再次膨胀,能够抑制排出温度的上升,能够抑制制冷剂的分解。此外,排出口 38的截面形成为圆筒状时,由于不存在阻碍制冷剂流动的情况,所以不产生压力损失,也难以发生过压缩,所以能够提供高效率且高可靠性的回转式压缩机。此外,由于能够以简单的贯通孔形成,所以也能够改善加工性,缩短加工时间。 (实施方式5)图8是实施方式5的上端板34和排出口 38b的详细图。如(a)所示,排出口 38b的截面形成为锥状,能够确保压缩室39 —侧的开口截面积,并且减少排出口 38b的容积,所以能够减少死体积,能够进一步防止过压缩、再次膨胀,能够抑制排出温度的上升,所以能够抑制制冷剂的分解。此外,如(b)所示,当采用使上述锥形状为压缩室39 —侧的开口截面积比排出阀36 一侧的开口截面积小的锥形状的排出口 38c时,能够在压缩室39向排出口 38c连通时的曲轴旋转角度较小的范围内进行设置,由此减少死体积,将压缩室39的相反侧的开口截面积取得较大,所以能够改善制冷剂的遗漏,防止过压缩。(实施方式6)图9是实施方式6的上端板34和排出口 38的顶视图。如图9所示,通过在上端板34设置多个排出口 38d,排出口 38d在一个部位,当难以确保与密度比相应的开口截面积时也将多个排出口 38d设置于不同的部位,能够确保开口截面积。此外,能够进行相同形状的加工,加工性得到改善带来生产性的改善。此外,能够在压缩室39向排出口 38d连通时的曲轴旋转角度较小的范围内进行设置,由此能够提供能减少死体积、效率高的回转式压缩机。这不限定于上端板34。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旋转式压缩机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当然也可以是作为回转式压缩机的一种的涡旋式压缩机。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回转式压缩机在使用由以碳与碳之间具有双键的氢氟烯烃作为基本成分的制冷剂构成的单一制冷剂或含有上述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作为工作制冷剂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高效率化且高可靠性。由此,也能够应用于空调器、热泵式热水器、冷冻冷藏柜、除湿机等回转式压缩机的用途。附图符号说明I密闭容器2电动机3压缩机构部5上壳体
26空气隙28 缺口部30 气缸30a 切口31 曲轴31a偏心部32 辊 33 叶片34上端板35下端板36排出阀36a凸出部37杯形消音器38 排出口38a 凸部39压缩室40 吸入口51制冷剂排出管
权利要求
1.一种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将在碳与碳之间具有双键的氢氟烯烃的单一制冷剂,或者至少含有在碳与碳之间具有双键的氢氟烯烃且与不具有双键的氢氟烃混合而成的工作制冷剂封入,压缩机构部包括吸入所述工作制冷剂、使其成为高压的压缩室;将通过所述压缩室成为高压的所述工作制冷剂排出的排出口 ;和具有覆盖所述排出口的前端部的排出阀,其中所述排出口的开口总截面积是根据所述工作制冷剂的密度设定的。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室包括吸入所述工作制冷剂的吸入口 ;与所述吸入口连通、形成对所吸入的所述工作制冷剂进行压缩的空间的气缸;和封闭所述气缸的端面以形成所述压缩室的上下端板,在所述上端板、下端板或上下端板两侧设置有所述排出口。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口设置在所述气缸。
4.如权利要求I 3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口与所述排出阀接触的部位为线接触的凸部,设置在所述排出口周围或所述排出阀。
5.如权利要求I 4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排出阀设置有与所述排出口的孔形状嵌合的凸部。
6.如权利要求I 5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气缸设置有切口,该切口在与所述排出口的接触面与所述排出口的开口截面形状相对应,成为从与所述排出口的接触面向相反方向截面积逐渐减小的形状。
7.如权利要求I 6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口的形状为圆筒形状。
8.如权利要求I 6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口的形状为锥形状。
9.如权利要求I 8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多个所述排出口。
10.如权利要求I 9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与工作制冷剂使用R410A的情况相比,将所述排出口的开口总截面积扩大至I. 01 I. 70 倍。
11.一种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将在碳与碳之间具有双键的氢氟烯烃的单一制冷剂,或者至少必须含有在碳与碳之间具有双键的氢氟烯烃且与不具有双键的氢氟烃混合而成的工作制冷剂封入,压缩机构部包括吸入所述工作制冷剂、使其成为高压的压缩室;将通过所述压缩室成为高压的所述工作制冷剂排出的排出口 ;和具有覆盖所述排出口的前端部的排出阀,其中 至少在从所述工作制冷剂的吸入口到排出口的路径中产生的压力损失最大的部分的截面积,是根据所述工作制冷剂的密度设定的。
12.如权利要求I 11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将使氢氟烯烃为四氟丙烯或三氟丙烯的单一制冷剂,或者以四氟丙烯或三氟丙烯为主成分以使全球变暖系数为5以上750以下、优选为350以下的方式分别进行2成分混合或3成分混合而成的工作制冷剂封入。
13.如权利要求I 12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将使氢氟烯烃以四氟丙烯或三氟丙烯为主成分且以使全球变暖系数为5以上750以下、优选为350以下的方式分别2成分或3成分混合有二氟甲烷和五氟乙烷的工作制冷剂封入。
14.如权利要求I 12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冷冻机油使用以聚亚氧烷基乙二醇类、聚乙烯醚类、聚亚(氧)烷基乙二醇或其单醚与聚乙烯醚的共聚物、多元醇酯类和聚碳酸酯类的含氧化合物为主成分的合成油,或者以烷基苯类或α石蜡类为主成分的合成油。
15.如权利要求I 14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使用使氢氟烯烃为四氟丙烯(HF01234yf)、氢氟烃为二氟甲烷(HFC32)的混合制冷剂作为工作制冷剂,所述混合制冷剂的混合比为80%的四氟丙烯(HF01234yf)、20%的作为氢氟烃的二氟甲烷(HFC32),与工作制冷剂使用R410A的情况相比,将所述排出口的开口总截面积扩大至I. 01 I. 4倍。
16.如权利要求I 14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使用使氢氟烯烃为四氟丙烯(HF01234yf)、氢氟烃为二氟甲烷(HFC32)的混合制冷剂作为工作制冷剂,所述混合制冷剂的混合比为60%的四氟丙烯(HF01234yf)、40%的作为氢氟烃的二氟甲烷(HFC32),与工作制冷剂使用R410A的情况相比,将所述排出口的开口总截面积扩大至I. 01 I. 2倍。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回转式压缩机,将在碳与碳之间具有双键的氢氟烯烃的单一制冷剂,或者至少必须含有在碳与碳之间具有双键的氢氟烯烃且与不具有双键的氢氟烃混合而成的工作制冷剂封入,压缩机构部包括吸入上述工作制冷剂、使其成为高压的压缩室(39);将通过上述压缩室而成为高压的上述工作制冷剂排出的排出口(38);和具有覆盖上述排出口的前端部的排出阀(36),根据上述工作制冷剂的密度设定上述排出口的开口总截面积。由此,能够可靠地减少压力损失,高效率且改善可靠性和耐久性。
文档编号F04C29/00GK102859200SQ201180021358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8日
发明者大八木信吾, 吉田裕文, 苅野健, 大野龙一, 中井启晶, 饭田登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