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37732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风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风扇。
背景技术
人们日常用的风扇大多为两种,一种是吊扇,吊扇的扇叶完全暴露在外面,没有任何的保护件,有很大的危险性;另一种是台式风扇,台式风扇一般都设置有保护罩,扇叶放置在保护罩内,以免伤害到使用者,但是保护罩上有很多空隙,如果使用者的手指,尤其是小孩子的手指伸入到保护罩内,就有可能被扇叶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扇叶对使用者造成伤害减少或避免扇叶对使用者造成伤害的风扇。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风扇,包括壳体以及固定在壳体内的扇叶,所述风扇还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用于出风的无扇叶的出风装置。优选的,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进风的进风口,所述出风装置上设有用于出风的出风口。从而出风装置从出风口处将从进风口输送的风吹出,实现出风装置内无扇叶设置,避免因扇叶旋转而伤害到使用者。优选的,所述出风装置设置在壳体的顶部,所述出风装置和壳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出风的风道。在出风装置和壳体之间设置风道,通过风道将从壳体内扇叶产生的风输送到出风装置内,从而吹出风;将出风装置设置在壳体的顶部可增强壳体的稳定性,且方便人们使用。优选的,所述出风装置设置在壳体的边侧,所述出风装置和壳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出风的风道。在出风装置和壳体之间设置风道,通过风道将从壳体内扇叶产生的风输送到出风装置内,从而吹出风;将出风装置设置在壳体边侧是设置出风装置的另一种方式。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和后壳对应扇叶位置分别设置有进风口。这是设置进风口的一种具体方式,这样在前壳和后壳上分别设置进风口,从而增大空气的进入量,进而增加扇叶为出风装置输送的风量,使风扇吹出的风增大。优选的,所述进风口为条形结构且均布在壳体上。这是设置进风口的一种具体结构,条形结构的进风口对应扇叶设置,从而使空气进入壳体内的效果更佳。优选的,所述壳体上设有垂直所述进风口的加强筋。设置加强筋主要是为了增强进风口处的强度,防止因设置进风口而导致进风口处的结构受损。优选的,所述壳体底部设有用于支撑风扇的支撑架。设置支撑架方便人们使用风扇,而且防止壳体直接与放置物接触,从而避免其受到摩擦而受损。优选的,所述壳体底部设有用于进风的底部进风口。由于壳体底部设置有用于支撑壳体的支撑架,则壳体在放置过程中与放置物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从而在壳体底部上设置底部进风口就可增大进入壳体内的空气量,从而增加扇叶为出风装置输送的风量,使风扇吹出的风增大。优选的,所述底部进风口为圆形且均布在壳体底部,形成矩形结构。这是设置底部进风口的一种具体结构,这样设置方便制造。本发明由于在风扇壳体上设置一出风装置,风扇内的风就可从出风装置内吹出,而出风装置内并无扇叶,从而避免风扇在工作时因扇叶的旋转而伤害到使用者,这样使用者就可以放心的使用,而不用担心扇叶的问题。


图I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风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风扇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如壳;11、电源控制开关;2、后壳;21、进风口 ;22、加强筋;23、插孔;24、 支撑架;25、底部进风口 ;3、出风装置;31、出风口。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公开一种风扇,包括壳体以及固定在壳体内的扇叶,作为本发明所述风扇实施例一,如图I和图2所示,壳体上设置有用于进风的进风口 21,外界空气就可通过进风口 21进入壳体内,然后从出风口处将风吹出;所述风扇还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用于出风的出风装置3,出风装置3上设置有用于出风的出风口 31,从而风扇内的产生的风就由出风装置3中吹出;另外,所述出风装置3内无扇叶,从而避免风扇在工作时因扇叶的旋转而伤害到使用者,这样使用者就可以放心使用,而不用担心扇叶的问题。本实施例中,如图I所示,所述出风装置3设置在壳体的顶部,所述出风装置3和壳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出风的风道,在出风装置3和壳体之间设置风道,通过风道将从壳体内扇叶产生的风输送到出风装置3内,从而吹出风;将出风装置3设置在壳体的顶部可增强壳体的稳定性,且方便人们使用。如图I和图2所示,所述壳体包括前壳I和后壳2,前壳I与后壳2通过螺丝固定在一起,所述前壳I和后壳2对应扇叶位置分别设置有进风口 21 ;这是设置进风口 21的一种具体方式,这样在前壳I和后壳2上分别设置进风口 21,从而增大空气的进入量,进而增加扇叶为出风装置3输送的风量,使风扇吹出的风增大。本实施例在前壳和后壳上分别设置有进风口,然而,本实施例也可以单独在前壳上或单独在后壳上设置进风口,都能够实现进风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底部设有用于支撑风扇的支撑架24,设置支撑架24方便人们使用风扇,而且防止壳体直接与放置物接触,从而避免其受到摩擦而受损;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24设置两个且位于壳体底部两侧,并相对设置。如图2所示,在所述支撑架24之间设置有用于进风的底部进风口 25,由于壳体底部设置有用于支撑壳体的支撑架24,则壳体在放置过程中与放置物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从而在壳体底部上设置底部进风口 25就可增大进入壳体内的空气量,从而增加扇叶为出风装置3输送的风量,使风扇吹出的风增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部进风口 25为圆形且均布在壳体底部,形成矩形7结构,这是设置底部进风口 25的一种具体结构,这样设置方便制造。然而也可设置成其他结构,比如设置成环形结构,底部进风口一环绕一环,这样设置也是可以的。如图I所示,所述前壳2上设置一用于控制风扇开、关的电源控制开关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控制开关22为按压开关,按压一次打开电源,按压两次关闭开关,然后,循环开、关,使用方便。所述壳体在按压开关处设置有用于增加按压开关周围强度的加强筋,从而防止因压力过大而使壳体损坏。如图2所示,所述后壳3上设置一用于充电的插孔23,所述插孔23设置在壳体的下端且位于所述后壳2上的进风口 21中部,从图中可以看到,后壳2上设有垂直所述进风口 21的加强筋22,加强筋22将进风口 21分成等长的两部分,插孔23刚好设置在加强筋22处,从而这样设置可增强插孔23处的强度,防止插孔23受损;另外,设置加强筋22也能够增强进风口 21处的强度,防止因设置进风口 21而导致进风口 21处的结构受损。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有垂直所述进风口 21的加强筋22,如图I所示,则前壳I上也设有垂直于所述进风口 21的加强筋22,从而加强筋22能够增强进风口 21处的强度,防止因设置进风口 21而导致进风口 21处的结构受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 31设置在出风装置的前端。作为本发明风扇的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出风装置设置在壳体的一侧,这是设置出风装置的又一种具体方式,这样设置方便人们在睡觉时候使用,方便控制风向。作为本发明风扇的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所述壳体的另一侧也设置有出风装置,即壳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出风装置,所述两侧的出风装置对应设置,这样设置就可以增大风扇吹风的控制范围,这样设置即方便使用,而风量又不会太大,尤其适合使用者在睡觉的时候使用。本发明所述的出风装置直接固定在壳体上与壳体一体连接,这样设置方便制造。本发明所述的出风装置也可设置在壳体底部,其中,在壳体底部设置一较高的支撑架,在支撑架之间设置出风装置,同样可以实现出风装置内无扇叶。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风扇,包括壳体以及固定在壳体内的扇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还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用于出风的无扇叶的出风装置。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进风的进风口,所述出风装置上设有用于出风的出风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装置设置在壳体的顶部,所述出风装置和壳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出风的风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装置设置在壳体的边侧,所述出风装置和壳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出风的风道。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和后壳对应扇叶位置分别设置有进风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为条形结构且均布在壳体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垂直所述进风口的加强筋。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底部设有用于支撑风扇的支撑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底部设有用于进风的底部进风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进风口为圆形且均布在壳体底部,形成矩形结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风扇,包括壳体、固定在壳体内的扇叶,所述风扇还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用于出风的无扇叶的出风装置。本发明由于在风扇壳体上设置一出风装置,风扇内的风就可从出风装置内吹出,而出风装置内并无扇叶,从而避免风扇在工作时因扇叶的旋转而伤害到使用者,这样使用者就可以放心的使用,而不用担心扇叶的问题。
文档编号F04D29/40GK102878113SQ20121042282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0日
发明者李起武 申请人:李起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