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95211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直流电扇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为直流电扇结构,至少包含:扇体,设前、后护网,并于后护网设有直流马达的设置空间,以为直流马达的心轴得以穿设后与扇叶结合,以由直流马达驱动扇叶转动,产生凉爽气流;于前述后护网的后侧再为一连接元件设置,前述连接元件得与连杆的上端结合,前述连杆下端并与基座结合,得利用一固定套与基座的连杆结合部的外螺牙栓设或分离,即可将连杆与基座结合或分离,如为分离时得以缩小电扇的体积,方便包装、运送或收藏。
【专利说明】直流电扇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关于直流电扇结构,尤指一种以直流马达驱动扇叶动,具有节省能源,减少马达运转高温,以提升冷房效率的直流电扇结构创新。

【背景技术】
[0002]按已知的电扇,如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M365987号《电扇结构改良》,其系包括驱动装置(10)、风扇(20)及基座(30),其中驱动装置(10)包含壳体(11)及使用AC交流110伏特驱动的马达(12);前述壳体(11)内设马达(12),前述马达设转轴(121)以与前述风扇
(20)固接,使风扇(20)可与该转轴(121) —同受该马达(12)的驱动而进行转动;前述基座(30)包含有一底座(31)与一支架(32),使该支架(32)穿设于该驱动装置(10)的壳体
(11)的穿孔(111)间。
[0003]前述已知电扇乃是利用一交流马达以驱动扇叶转动,由于交流马达本身的体积庞大,必须另设壳体以容设交流马达。如此,使得扇叶与壳体间必须占用电扇整体的最大空间,需利用更多的原材料制造前述壳体与马达,造成第一次的能源损耗。其次,已知交流马达使用交流AC110/220伏特的电力,必须耗费更多的电力能源才能驱动扇叶,造成第二次的能源消耗。再者,交流马达运转时,易生高温,致使扇叶前端的气流温度,可能较室温为高,致使扇叶所生的气流,部分须作为马达降温的用途,直接降低电扇的冷房效率,须消耗更多的电力能源,才能发挥电扇应有的效能,产生第三次的能源损耗缺点。
[0004]因此,本案发明人,积多年各类电扇、电器产品的设计与制造经验,乃针对前述已知电扇所生的能源过度损耗的缺点,加以研究,乃发明本案。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乃是提供一种得以减少家户必备的电扇的能源损害,达成节能省碳,又能提升冷房效率的直流电扇结构的创新。
[0006]为达前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直流电扇结构,乃于扇体设前、后护网,并于后护网设直流马达的设置空间,得以减少扇体的体积,与已知电扇相比较减少1/3或以上,减少原材料的使用量,让扇体的制造过程即可发挥节能的效果。
[0007]本发明所述的直流电扇,并于后护网内部为直流马达设置,并且直流达的心轴得直接与扇叶结合,以由直流马达驱动扇叶转动,产生凉爽气流,以直流马达为动力源,与已知电扇相比较,足以降低能源损耗超过1/3或更多。
[0008]本发明所述的直流电扇,并于后护网的后侧再为一连接元件设置,前述连接元件得以与连杆的上端结合,前述连杆下端并与基座结合,得以利用一固定套与基座的连杆结合部的外螺牙栓设或分离,即可将连杆与基座结合或分离,如为分离时得以缩小电扇的体积,方便包装、运送或收藏者。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发明组合视图。
[0010]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扇体的分解视图。
[0011]图3是本发明所述的扇体的剖视图。
[0012]图4是本发明所述的连杆与基座组合的剖视图。
[0013]图5是本发明的部分分解视图。
[0014]图6是本发明的收纳动作视图。
[0015]图7是本发明收纳后的视图
[0016]【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17]扇体I
[0018]前护网10 环围边100卡合孔101 密闭面102
[0019]前网面103
[0020]护网11 环围边110卡合突缘111 环网面112
[0021]后网面113
[0022]设置空间12内壁面120穿孔121栓设孔122
[0023]流马达13 心轴座130固定面131 栓设元件132
[0024]心轴133、
[0025]扇叶14 心轴孔140扇叶座141 栓设帽142
[0026]下延伸面15栓设孔150
[0027]连接元件16栓设座160栓设元件161、
[0028]连杆2
[0029]固定套20 内螺牙200、
[0030]结合空间21穿孔22 支轴23、
[0031]基座3
[0032]结合部30 穿孔300 外螺牙301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如此,为使公众得以充分了解本发明所述的直流电扇结构,兹依附图标说明如下:
[0034]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直流电扇结构,至少包含:扇体1、连杆2及基座3等三个主要元件组成。前述扇体I的后侧并与连杆2互相连结,以由前述连杆2得以支撑前述扇体I的重量。前述基座3得被设置于地面或桌面或各类平面上方,得以让本电扇使用上更为方便。
[0035]如图2及3所示,前述扇体I设前、后护网10、11,前述前护网10设环围边100,于前述环围边100设多个卡合孔101或卡合槽,以配合后护网11的环围边110的卡合突缘111的运作,让前、后护网10、11得以互相卡合结合,并方便拆装。前述前护网10的中央设置有密闭面102,以对扇叶产生一定程度的保护与掩饰。前述前护网10的密闭面102的周边设前网面103,前述前网面103为由多个环周组成,提升网面的结构强度,又可防止使用者的手指伸入前、后护网的内部,得以避免发生危险。
[0036]如图2及3所示,前述扇体I的后护网11的环周边110的后侧并设环网面112,且于环网面112后方设后网面113,且如前述后网面113为由多个环周组成,得以提升后网面的结构强度,可防止用户的手指伸入前、后护网的内部,避免发生危险。又于前述后护网11设直流马达的设置空间12,前述设置空间12是位于前述后网面113的中间,并向内延伸凹设状,而形成一定深度的槽。如图3所示,前述设置空间12的内壁面120设穿孔121与多个栓设孔122,如此,直流马达13得以以心轴座130穿设于前述设置空间12内壁面120的穿孔121,并以其固定面131紧贴于前述设置空间12的内壁面120,并以栓设元件132自前述设置空间12内壁面120所设的多个栓设孔122往后栓设到直流马达13固定面131所设的栓设孔中,即可将直流马达固定于前述后护网11的设置空间12中,足以节省扇体的体积,较现有的电扇结构减少1/3或以上。
[0037]如图2及3所示,前述直流马达13的心轴133得以穿设前述后护网11的设置空间12内壁面120的穿孔121后,再与扇叶14的心轴孔140结合,且于前述直流马达13的心轴133穿过前述扇叶14的心轴孔140后,再以一栓设帽142与心轴133的末端栓设结合,以限制扇叶并产生定位的效果。如此,即可通过前述直流马达13以驱动扇叶14转动,产生凉爽气流。至于前述扇叶14的扇叶座141则是可包覆于前述后护网11的设置空间12的外表面,也是达成节省扇体体积的方法之一。
[0038]如图2及3所示,于前述后护网11的设置空间12下方并设下延伸面15,前述下延伸面15及前述设置空间12的外周边并设多个栓设孔150,如此,即可于前述后护网11的下延伸面15及设置空间12后侧为一连接元件16设置。前述连接元件16是配合前述下延伸面15及设置空间12的外观而成型,前述连接元件16设多个栓设座160,如此,得以多个栓设元件161由前述后护网11的内侧的栓设孔150栓设入前述连接元件16的栓设座160,即可将连接元件16栓设于后护网11的后侧。并以前述连接元件16作为前述扇体I与连杆2的连接媒介,如此,即可将前述连接元件16与连杆2的上端结合(结合方法属现有技术,在此不予赘述)。
[0039]如图1、4_7所示,前述连杆2的下端并与基座3结合,主要乃是于前述连杆2套设有一固定套20,前述固定套20得于连杆2上、下移动,且于固定套20的内部设内螺牙200。又于前述连杆2的下端设结合空间21及位于结合空间两侧的穿孔22,前述穿孔22得为一支轴23穿过。前述基座3设结合部30,于前述结合部30设穿孔300及外螺牙301。如此,得利用前述连杆2结合空间21以为前述基座3的结合部30伸设,再以支轴23自前述连杆2的穿孔22穿过,以形成连杆2与基座3改变结合方向的支点(如图6及7所示),且如要将前述连杆2与前述基座3为垂直结合时,只需将前述连杆2的固定套20往下移动,并转动前述固定套20,使得将前述固定套20的内螺牙200与前述基座3的结合部30的外螺牙301互相栓设结合,即可达成(如图1所示)。如要改变前述连杆2与基座3的结合状态,只需反向转动前述固定套20,使得前述连杆2的固定套20的内螺牙200与前述基座3的结合部30的外螺牙301呈分离状态,即可达成(如图7所示)。如此,得以依据需求缩小电扇的体积,更加方便包装、运送或收藏。
[0040]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直流电扇结构,得以充分解决现有电扇过度耗电,体积过大的问题,并可提升冷房的效率,其为本案的组成。
【权利要求】
1.一种直流电扇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扇体,设前、后护网,并于后护网设直流马达的设置空间,以为直流马达的心轴得以穿设后与扇叶结合,以由直流马达驱动扇叶转动;于前述后护网的后侧再为一连接元件设置,前述连接元件得与连杆的上端结合。
2.一种直流电扇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扇体,设前、后护网,并于后护网设有直流马达的设置空间,以为直流马达的心轴得以穿设后与扇叶结合,以由直流马达驱动扇叶转动;于前述后护网的后侧再为一连接元件设置,前述连接元件得与连杆的上端结合,前述连杆下端并与基座结合,得以利用一固定套与基座的结合部栓设或分离,即可改变连杆与基座的结合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电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下端与基座结合,乃是于前述连杆套设一固定套,前述固定套得于连杆上、下移动,且于固定套内部设内螺牙;于前述连杆下端设结合空间及位于结合空间两侧的穿孔,前述穿孔得为一支轴穿过;前述基座设结合部,于前述结合部设穿孔及外螺牙;得利用前述连杆结合空间以为前述基座的结合部伸设,再以支轴自前述连杆的穿孔穿过,以形成连杆与基座的支点,并藉由转动前述固定套即可将前述固定套的内螺牙与前述基座的结合部的外螺牙互相栓设结合或分离,即可改变前述连杆与基座的结合状态。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电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扇体的前护网设环围边,于前述环围边设多个卡合孔或卡合槽,以配合后护网的环围边的卡合突缘的运作,让前、后护网得以互相卡合结合,方便拆装。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电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扇体的前护网设密闭面,于前述密闭面的周边设前网面,前述前网面由多个环周组成,以提升网面的结构强度。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电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扇体的后护网所设直流马达的设置空间,为向内延伸凹设状,形成一定深度的槽;前述设置空间的内壁面设穿孔与多个栓设孔,得为直流马达的心轴座穿设于前述设置空间内壁面的穿孔,并以直流马达的固定面紧贴于前述设置空间的内壁面,并以栓设元件自前述设置空间内壁面所设的多个栓设孔往后栓设到直流马达固定面所设的栓设孔,即可将直流马达固定于前述后护网的设置空间中,以节省扇体的体积。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电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扇体的后护网的设置空间下方设下延伸面,前述下延伸面及前述设置空间的外周边设多个栓设孔,即可于前述后护网的下延伸面及设置空间后侧为一连接元件设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流电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扇体的连接元件是配合下延伸面及设置空间的外观而成型,前述连接元件设多个栓设座,得以以多个栓设元件由后护网内侧的栓设孔栓设入前述连接元件的栓设座,即可将连接元件栓设于后护网的后侧,并以连接元件作为前述扇体与连杆的连接媒介。
【文档编号】F04D29/00GK104074778SQ201310121709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9日
【发明者】黄进成 申请人:黄进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