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排量稠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05280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变排量稠油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蒸汽吞吐开采稠油的变排量稠油泵。稠油蒸汽吞吐开采是将高温湿饱和蒸汽注入到油层内,然后经自喷、抽油阶段,使原油采用到地面。转入泵抽生产的初期,油层温度高,原油粘度低,供液能力强,用排量较大的普通管式泵抽油,可以满足生产的需要;泵抽阶段的中后期,油层温度逐渐降低,原油粘度升高,供液能力减弱,用排量较小,且具有液压反馈力的稠油泵生产较为理想。
目前一种“液压反馈稠油泵”(申请号89201356),由泵筒、环流阀、密封短节、活塞和长光杆组成,环流阀装在泵筒与密封短节之间,长光杆接在活塞的下端,这种泵可以实现不起抽油管柱就可以进行泵抽,且具有液压反馈作用。但它的排量是固定不变的(不改变冲次、冲程),难以满足稠油井蒸汽吞吐过程中的供液量的变化和原油粘度的变化。但是在同一个蒸汽吞吐周期内,换用两种泵生产,不但会使油层热损失增加,延长生产周期,还会加大作业及检泵的工作量,对周期产油量及降低稠油开发成本不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稠油蒸汽吞吐开采的特点,提供一种变排量稠油泵,不但可以实现注蒸汽后不动管柱转抽,而且还能在不改变冲程、冲次的情况下,不起出管柱,使该泵在抽油生产初期,具有较大的排液量,没有液压反馈力;在抽油生产的中后期,使泵的排液量调整低,并且具有液压反馈力。这样,在不动管柱的情况下,既满足注气、采油的各个阶段的生产需要,且对稠油蒸汽吞吐开采带来很大的方便。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在泵筒(7)和密封短节(9)之间联接一个进油阀(8),在泵的柱塞(2)和光杆(10)之间联接一个脱接装置(6),使柱塞(2)和光杆(10)可以随意脱离和对接。泵筒(7),密封短节(9)和柱塞(2)、光杆(10)构成容腔,容腔随柱塞(2)和光杆(10)的脱离变大,随柱塞(2)和光杆(10)的对接而变小,从而使泵的排液量也发生了大小变化。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


图1是该泵柱塞(2)和光杆(10)对接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该泵柱塞(2)和光杆(10)脱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脱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捞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捞杆轨迹槽周向展开图。
图6是该泵注汽时的示意图。
变排量稠油泵由泵筒(7)、柱塞上接头(1)、柱塞(2)、出油阀罩(3)、球座付(4)、中间接头(5)、脱接装置(6)、进油阀(8)、密封短节(9)、光杆(10)、接箍(11)、短节(12)、限位装置(27)构成。
脱接装置(6)由弹子(18)、压帽(19)、捞杆(20)、弹簧(21)、滑销(22)、滑环(23)、捞爪(24)构成,捞杆(20)的中段外圆上有换向轨迹槽(29),其下端有凹槽(25)(见图3),滑环(23)套在捞杆(20)上,滑销(22)一端装在滑环(23)上,另一端在换向轨迹槽(29)内,滑销(22)可在轨迹槽(29)内滑动,通过滑销(22)、滑环(23)可在捞杆(20)上面滑动,弹子(18)装在捞杆(20)的上端,通过压帽(19)把弹子(18)压装在中间接头(5)的下端,并把捞杆(20)与中间接头(5)相联结,中间接头(5)接在柱塞(2)的下端,捞爪(24)接在光杆(10)的上端,捞爪(24)的内台阶(26)可与捞杆(20)下端凹槽(25)相啮合,凹槽(25)的外径略小于内台阶(26)的内径。
泵的下端连接限位装置(27),限位装置(27)由限位接头(16)、限位爪(15)和光杆(10)下端的光杆凹槽(13)构成,光杆凹槽(13)可与限位爪(15)的内台阶(14)相啮合,使光杆(10)限位,限位接头(16)装在短节(12)的下端,限位爪(15)装在限位接头(16)内。
下面主要介绍该泵在注蒸汽,泵抽和检泵阶段的工作状况以及各部件的作用。
如图6所示在稠油蒸汽吞吐开采过程中,需要注汽时,上提抽油杆(28),使柱塞(2)脱接装置(6)提出泵筒(7),光杆(10)提出密封短节(9),油管与套管连通,蒸汽就可沿着图6所示的箭头方向由油管注入地层。
注汽后需要转入泵抽时,下放抽油杆(28),使光杆(10)进入密封短节(9)内,直到抽油杆(28)不再下行为止。此时,光杆(10)下端的凹槽(13)与泵下端的限位爪(15)的内台阶(14)啮合,光杆被限位。下放抽油杆(28)的过程中,脱接装置(6)的滑环(23)碰到进油阀(8)的内台阶(30)后,而相对于捞杆(20)向上移动,滑环(23)上的滑销(22)随之沿捞杆(20)上的轨迹槽(29)向上移动。滑环(23)压缩弹簧(21),当抽油杆(28)不再下行时,滑销(22)从轨迹槽(29)的a点移至b点,而后上提抽油杆时,滑销(22)又从b点滑至c点被卡住,使滑环(23)不能套在捞爪(24)的外圆上,从而达到捞杆(20)与捞爪(24)脱开,提好防冲距即可进行泵抽生产。由于光杆(10)与柱塞(2)脱离使泵的容腔横截面与泵筒(7)的内圆面积相等,此时,泵的排液量与同径的普通管式泵相同,工作状况也与普通管式泵相同,没有液压反馈作用。
进入泵抽阶段的中后期,地层供液能力降低,粘度增高,需要较少排量生产,且要求下冲程时,有一个向下的辅助作用力作用在活塞上,来克服较稠的原油对抽油杆的磨擦阻力。这时,下放抽油杆(28),碰泵。通过脱接装置(6)使柱塞(2)与光杆(10)对接。
在下放抽油杆(28)对接过程中,捞杆(20)进入捞爪(24)内,当滑环(23)碰到进油阀(8)的内台阶(30)后,相对于捞杆(20)向上移动,滑环(22)随之沿着捞杆的轨迹槽(29)从c点移至b点,弹簧(21)又被压缩,此时,捞杆(20)的凹槽(25)与捞爪(24)的内台阶(26)啮合,然后上提抽油杆,滑环(23)在弹簧(21)的作用下弹出,滑销(22)沿轨迹槽(29)从b点移至a点,滑环(23)套在捞杆(20)的外圆上完成对接过程。继续上提抽油杆(28),光杆(10)下端的光杆凹槽(13)与限位爪(15)的内台阶(14)脱离,此时,地面指重仪有所显示,对好防冲距即可开抽生产。
由于柱塞(2)和光杆(10)通过脱接装置(6)联成一体。由泵筒(7)、密封短节(9)、柱塞(2)和光杆(10)构成的泵的容腔横截面成为一个环形截面,使泵的容腔横截面较前述情况小,即泵的排液量调整低了。
排液量调整低的该泵,下冲程时,油管液柱压力与套管液柱压力之差作用在光杆(10)上,形成一个向下的液压反馈作用力,有助于抽油杆的下行,避免抽油机驴头与抽油杆“打架”现象。
上述过程重复进行,就可以实现不起管柱进行多周期单井吞吐。
需要检泵时,把抽油杆(28)、柱塞(2)和光杆(10)先起出,就可以实现检泵作业泄油。
由上述可见当柱塞(2)与光杆(10)脱离时,泵的排量较大,相当于同径的普通管式泵可以满足生产初期供液能力较大,粘度较低的井的情况。当柱塞(2)与光杆(10)联接后,泵的排量较小,并具有下行程液压反馈力,有利于生产中后期供液能力较低、粘度较高的井下情况。
该泵不仅实现了注蒸汽后不动管柱转抽,且满足注汽、采油的各个阶段的生产需要,在同一蒸汽吞吐周期内,不需换泵生产,使油层热损失减少,延长检泵周期,提高油井产量。
权利要求1.一种变排量稠油泵,主要由泵筒(7)、柱塞上接头(1)、柱塞(2)、出油阀罩(3)、球座付(4)、中间接头(5)、进油阀(8)、密封短节(9)、光杆(10)、接箍(11)、短节(12)构成,其特征在于(a)柱塞(2)和光杆(10)之间装有脱接装置(6),其捞杆(20)的中段外圆上有换向轨迹槽(29),其下端有凹槽(25),滑环(23)套在捞杆(20)上,滑销(22)一端装在滑环(23)上,另一端在换向轨迹槽(29)内;弹子(18)装在捞杆(20)的上端,通过压帽(19)把弹子(18)压装在中间接头(5)的下端,并把捞杆(20)与中间接头(5)相联接;中间接头(5)接在柱塞(2)的下端,捞爪(24)接在光杆(10)的上端,捞爪(24)的内台阶(26)可与捞杆(20)下端凹槽(25)相啮合;(b)泵的下端装有限位装置(27),限位装置(27)由限位接头(16)、限位爪(15)和光杆(10)下端的光杆凹槽(13)构成,光杆凹槽(13)可与限位爪(15)的内台阶(14)相啮合,限位接头(16)装在短节(12)的下端,限位爪(15)装在限位接头(16)内。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蒸汽开采的变排量稠油泵,该装置在泵筒和密封短节之间联接一个进油阀,在泵的柱塞和光杆之间联接一个脱接装置(6),使柱塞和光杆可以随意脱离或对接。容腔随柱塞和光杆的脱离变大;随柱塞和光杆的对接而变小,从而使泵的排液量也发生了大小变化。该泵不仅实现了注蒸汽后不动管柱转抽,且满足注汽、采油的各个阶段的生产需要,在同一蒸汽吞吐周期内,不需换泵生产,减少油层热损失,延长检泵周期,提高油井产量。
文档编号F04B47/12GK2049283SQ8920603
公开日1989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1989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1989年4月28日
发明者孟宪明, 尹郑建 申请人:河南石油勘探局采油工艺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