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式叶片贯流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50928阅读:9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螺旋式叶片贯流风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空调器室内机的贯流风扇,是对现有的贯流风扇结构的改进。
贯流风扇是空调器室内机的送风装置。现有的贯流风扇按其叶片分布形式分为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沿轴向直式叶片,周向非均匀布置型(参见


图1、图2);另一种是沿轴向倾斜直式叶片,周向非均匀布置型(参见图3、图4)。人们知道,室内机噪声主要来源于贯流风扇的震动和空气流体对蜗壳的冲击,以及叶片与空气的摩擦声。在送风时,如果贯流风扇中的相邻叶片之间送风的连续性不好,或存在间断区域,噪声将会增大。为此,贯流风扇的叶片的结构形式由上述第一形式改进为第二种形式。第二种形式亦称为斜置式不等距贯流风扇。该种结构形式的贯流风扇在某种程度上对降低噪声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但仍然还存在着某些缺陷1、虽然叶片是倾斜布置,但由于叶片数量有限(一般为33-35),沿轴向叶片间断分割不连续,转动时受空气阻力不匀和空气流体对蜗壳间断冲击,产生震动和噪音,这反映了叶片斜式布置降噪声的局限性。2、整个贯流风扇是分段式,即由数个单体结构组装成一个整体。在分段连接处(即叶片端面隔板之间)采用超声波焊接。上述结构依然存在着一些缺陷a、分段夹持焊接,积累误差大,各段同轴度难以保证;b、因焊接母材对接间隙的差异,易造成虚焊,影响其机械性能(拉伸、扭转、抗冲击)。上述缺陷对工作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产生不良的影响。3、贯流风扇的长度取决于组合节数,长度不能连续变化。4、每一节叶片注塑模具结构复杂,造价高,模具故障多,成品率低。人们期盼着一种噪音低且综合性能高的贯流风扇的技术方案尽快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螺旋式叶片贯流风扇。它可以实现降低噪音,提高综合机械性能等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转轴、端盖、隔板以及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片制成扭转螺旋式,每片叶片沿轴向全长是一连续整体。
叶片螺旋升角α范围在80°-88°。
叶片与隔板之间采用高强度粘结剂固定。
叶片数量在30-40片/360°。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1、叶片制成扭转螺旋式,且沿轴向是一根连续整体,在转入工作区域过程中,每一叶片由一端至另一端是逐渐进入和脱开蜗壳的,且相邻叶片之间有一定的重叠区域,因而受空气阻力均匀,提高了瞬间送风的连续性,减少了气流对蜗壳的冲击,提高了转动的稳定性,风力柔和、均匀,降低了噪声。2、每一叶片沿轴向是一根连续的整体,无间断,保证了同轴度的要求。3、叶片与隔板通过高强度粘结剂固定形成一体,提高了其强度(如拉伸、扭转、抗冲击)。4、由于采用一根整体式叶片,贯流风扇的长度可随意选择,扩展了产品的设计选择。5、注塑模具结构简单,成品率高,故障少,粘接代替超声波焊接设备,费用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描述。

图1是已有技术直式叶片贯流风扇主视图;图2是
图1中的A部放大图;图3是已有技术斜式叶片贯流风扇主视图;图4是图3中的B部放大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螺旋叶片式贯流风扇的主视图;图6是图5中的C部放大图;图7是螺旋式叶片扭曲变形示意图。
1、转轴;2、端盖;3、隔板;4、叶片;5、粘接剂;6、超声波焊接点;α、螺旋升角。
参见图5、图6、图7,整个贯流风扇布置有35根叶片4,周向非均匀布置。每一叶片4沿轴向全长是一连续整体,并将其通过专用设备制成扭转螺旋式。螺旋升角α范围在80°-88°之间,本实施侧α选择为86°。为了提高强度,保证使用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在隔板3与叶片4之间采用高强度粘接剂5粘结固定。由于采用螺旋整体式叶片4的结构形式,实现的降噪声和提高综合机械性能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螺旋式叶片贯流风扇,它包括转轴(1)、端盖(2)、隔板(3)以及叶片(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片(4)制成扭转螺旋式,每片叶片(4)沿轴向全长是一连续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式叶片贯流风扇,其特征在于叶片(4)螺旋升角α范围在80°-8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螺旋式叶片贯流风扇,其特征在于叶片(4)与隔板(3)之间采用高强度粘结剂(5)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式叶片贯流风扇,其特征在于叶片(4)数量在30-40片/36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螺旋式叶片贯流风扇,它包括转轴、端盖、隔板以及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片制成扭转螺旋式,每片沿轴向全长是一连续整体。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叶片制成扭转螺旋式,且沿轴向是一根连续整体,在转入工作区域过程中,每一叶片由一端至另一端是逐渐进入和脱开蜗壳的,且相邻叶片之间有一定的重叠区域,因而受空气阻力均匀,提高了瞬间送风的连续性,减少了气流对蜗壳的冲击,提高了转动的稳定性,风力柔和、均匀,降低了噪声。
文档编号F04D25/02GK2376552SQ99220838
公开日2000年5月3日 申请日期1999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1999年5月11日
发明者胡敏德 申请人:胡敏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